洗钱行为论文-石龙,吴洁

洗钱行为论文-石龙,吴洁

导读:本文包含了洗钱行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黄金交易,反洗钱,监测分析

洗钱行为论文文献综述

石龙,吴洁[1](2019)在《黄金交易洗钱行为监测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黄金市场的快速发展,交易量逐年递增,潜在洗钱风险也日益增加。本文首先分析黄金交易洗钱行为高发的原因,诸如黄金的双重属性、固有物理特点、匿名交易方式、洗钱成本低以及互联网黄金市场的蓬勃发展等因素。进一步研究黄金产业链的上游犯罪风险,以及产业链前端开采加工阶段、中端交易阶段和后端回收阶段的洗钱渠道,并尝试性提出产业链不同阶段的反洗钱监测指标。在梳理介绍我国黄金市场反洗钱监测工作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监测分析工作建议。(本文来源于《新金融》期刊2019年11期)

贾济东,赵学敏[2](2019)在《“自洗钱行为”应当独立成罪》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洗钱行为,是指行为人在实施上游犯罪之后,对违法犯罪所得及其收益进行“清洗”以使之合法化的行为。自洗钱行为应否规定为独立的犯罪类型?对此各界意见不一。作者认为——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在2018年年底对中国进行第四轮反洗钱和反恐融资履约(本文来源于《检察日报》期刊2019-08-07)

陈晶晶[3](2019)在《“港险”凶猛:非法代理背后“洗钱”行为犹存》一文中研究指出境外保险再成热点话题。日前,上海银保监局发布“沪银保监保罚决字〔2019〕36号”行政处罚决定书,上海奋威保险代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奋威保险代理”)因“宣传推介境外保险产品”被处罚。以上绝非个案,中国香港保险业监管局公布的2019年(本文来源于《中国经营报》期刊2019-06-10)

张新[4](2019)在《我国洗钱行为的预防与治理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金融系统的发展和金融工具的丰富,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洗钱手法不断更新,对世界经济和国际社会的危害日益严重,引发全球组织和各国政府的普遍关注。据悉,全球洗钱活动持续蔓延,洗钱数额约占全球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二到百分之五,中国的洗钱规模也在不断膨胀。据媒体报道,在中国,每年至少有两千亿元人民币的“脏钱”利用地下钱庄转移至境外,而游离于金融体系及第叁方支付体系内的犯罪收益更是无法估计,中国的洗钱犯罪形势非常严峻。2003年,国务院授权中国人民银行牵头组织全国的反洗钱工作,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确立了中国人民银行的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地位。在中国人民银行多年的探索和推动下,我国的反洗钱法律制度体系和监管机制不断完善,反洗钱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并于2007年成功加入了国际反洗钱权威组织——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反洗钱工作获得了国际的认可。随着经济的发展、洗钱形势和国际反洗钱规则的快速变化,我国的反洗钱监管机制尤其反洗钱协调机制存在着诸多体制机制层面的短板,如组织和法律保障不健全、监督和争议解决机制效率低下、政府部门间监管不均衡、对先进的科技手段利用不足、信息共享不畅等。本文从分析洗钱与反洗钱等概念以及基础理论入手,全面阐述了洗钱预防与治理工作需要多部门协同参与的必要性,从协同治理的角度分析了当前我国洗钱预防与治理机制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体制性、制度性原因,简要介绍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策建议。建议建立国家洗钱预防与治理委员会——洗钱预防与治理监管执法网——政府各部门——各地方政府的协同治理框架,建议制定国家洗钱预防与治理战略规划,统一长期工作目标和分阶段目标,建议健全制度和组织保障,在不同的行业都设立洗钱预防与治理的行业主管部门,在国家洗钱预防与治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开展政策制定协同、监管执法协同、信息共享并协调推进洗钱预防与治理的国际合作。(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9-05-01)

温菲菲[5](2019)在《公职人员腐败洗钱行为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滋生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腐败分子对抗的手段也在逐步“升级”,这表明我国反腐败斗争尚未取得彻底胜利,形势仍然严峻复杂。为了研究公职人员腐败洗钱行为影响因素,本研究首先筛选了大量我国十八大以来的腐败案例,归纳整理了100个腐败案例信息要素,采集了信息要素1800项,深入剖析了影响公职人员腐败洗钱行为的个人因素、工作因素、环境因素和财富因素;其次,对所采集的影响因素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对各项数据展开讨论,从而研究公职人员在不同程度腐败洗钱行为中所具有的表现特征;再次,将腐败主体表现特征作哑变量处理后,运用SPSS软件构建表明腐败主体表现特征和腐败金额之间关系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腐败主体洗钱程度与表现特征之间的关系;最后,将模型应用于实际案例中以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年龄在50岁以上、学历为研究生、职位类别为行政机关、职位级别为市厅级及以上、与工作相关社会人员来往密切、有与收入不匹配的消费等表现特征对腐败程度有显着影响。基于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发挥反洗钱的反腐利器功能、严格落实财产申报、建立健全现金管理制度、加强纪委监察委监督作用、把好公职人员“入职关”和“晋升关”等深化反腐败斗争的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牛文浩,周颖,李娅芳[6](2019)在《我国房地产市场洗钱行为的经济伦理视角审视》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水平逐步提高,在兴盛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不法分子洗钱活动的蔓延趋势逐步从金融市场转移到消费市场,尤其是时下热门的房地产行业。通过房地产行业进行洗钱的方式,相较于直接通过银行等金融行业转移的方式显得更为隐蔽,更有利于实现资金的保值增值。究其原因,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只是其中之一,市场经济伦理建设力度的不足也是让不法分子钻此制度"漏洞"的重要原因。鉴于此,以政府房产管理部门的机构有必要加强市场经济伦理思想和制度建设,以便从根本上杜绝此类违法犯罪行为。(本文来源于《广东开放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黎宜春,唐志君[7](2019)在《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中洗钱行为分析及法律适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形成分工精细的产业链,衍生上下游关联犯罪,包括掩饰、隐瞒诈骗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洗钱犯罪。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中的洗钱行为,基于刑法理论和现行法律,从洗钱行为的认定要明确洗钱罪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界限;认定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仅以上游犯罪事实成立为前提,"明知"包括确定性认识和可能性认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与信用卡相关犯罪的关系采用牵连犯"从一重从重处罚"原则;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与信息网络相关犯罪的认定和处断;洗钱行为人在诈骗既遂前单方面提供帮助成立片面共犯,诈骗既遂后是连累犯以及第叁方支付平台的中介行为认定等方面展开分析,以期解决司法实践中出现的难点问题,为司法机关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提供法律参考。(本文来源于《河北法学》期刊2019年02期)

宋时伟[8](2018)在《试论证券期货市场上洗钱行为的识别与监管》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在证券、期货、保险等金融领域都在不断的增强洗钱行为的识别与监管。但是我国在证券期货市场上的反洗钱研究并不是非常的深入,且各大部门对洗钱行为的识别与管理缺乏相应的实际经验,因此需要相关部门进行有效的研究,加强市场上洗钱行为的识别与监管。本文对洗钱行为的识别进行陈述,同时提出加强洗钱行为监管的方式,旨在为相关人士提供有效的参考。(本文来源于《今日财富》期刊2018年21期)

章惠萍[9](2018)在《利用第叁方支付平台洗钱行为的法律规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第叁方支付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提高了人们的日常交易效率。但是,作为社会进步的新兴产物,其固有的内在漏洞也被图谋不轨的犯罪分子所利用。利用第叁方支付平台来洗钱就是其中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但是我国却没有成熟的法律法规去规制这些洗钱行为,犯罪分子利用这些法律空白为所欲为,滋生腐败之风,给国家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本文来源于《现代经济信息》期刊2018年18期)

徐垚[10](2018)在《行为经济学视角下我国商业银行员工反洗钱行为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商业银行作为经济的枢纽,其为经济活动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为洗钱提供了便利的通道。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每年有超过50%的洗钱案件和可疑交易来自于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作为反洗钱重要的义务主体,应起到反洗钱第一道屏障的作用。2016年,《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发布,要求商业银行在“风险为本”的原则下,主动承担反洗钱义务并提高可疑交易报告的有效性。随后,各商业银行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要求制定了适合本行的反洗钱实施细则。但在实际执行中,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商业银行仍然存在可疑交易防卫性报送居多,“风险为本”反洗钱有效性不高等问题,其原因在于商业银行中参与反洗钱的员工未能将反洗钱政策有效地执行。因此,分析影响商业银行员工尽职反洗钱行为的主要因素,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反洗钱工作的有效性,破解目前国内商业银行消极反洗钱的问题。首先,本文在总结现有对反洗钱行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行为经济学中对违法、违规行为的相关研究,以期望效用理论与前景理论为基础,构建员工尽职反洗钱的行为模型。发现在总效用不变的情况下,员工的尽职反洗钱比率与稽查率、惩罚率、心理成本呈正相关关系,与尽职调查成本呈负向相关关系。此外,最优尽职调查水平与稽查率、惩罚率、心理成本呈正向相关,当且仅当尽职调查成本低于某一临界值时,员工的最优尽职水平与尽职调查成本呈负向相关,而高于某一临界值,最优尽职水平与调查成本呈正向相关。其次,结合现有对逃税、违约等相关行为的研究,设计调查问卷,并引入代表员工心理因素的各项指标,分别对员工是否尽职反洗钱和尽职反洗钱程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验证。研究发现:员工的岗位、从众心理、商业银行内部反洗钱实施细则的严密程度和商业银行内部反洗钱合作程度对员工尽职反洗钱的可能性产生正向的影响,而培训次数、竞赛次数、工作压力与商业银行可疑交易报送流程复杂程度对员工尽职反洗钱的可能性有着负向的影响。在尽职调查的员工中,商业银行从业时间较长的员工尽职调查程度高于从业时间短的,非反洗钱岗位的员工比反洗钱岗或合规岗的员工会对反洗钱调查付出更多的努力,从众心理也将提高员工的尽职调查程度。此外,中国人民银行对可疑交易报告的数量要求与商业银行内部对未尽职反洗钱行为的惩罚力度均对员工尽职反洗钱程度产生正向的影响。最后,基于上述研究分析结果,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为提高商业银行员工反洗钱积极性,提升商业银行可疑交易报告有效性提出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8-06-02)

洗钱行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洗钱行为,是指行为人在实施上游犯罪之后,对违法犯罪所得及其收益进行“清洗”以使之合法化的行为。自洗钱行为应否规定为独立的犯罪类型?对此各界意见不一。作者认为——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在2018年年底对中国进行第四轮反洗钱和反恐融资履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洗钱行为论文参考文献

[1].石龙,吴洁.黄金交易洗钱行为监测分析研究[J].新金融.2019

[2].贾济东,赵学敏.“自洗钱行为”应当独立成罪[N].检察日报.2019

[3].陈晶晶.“港险”凶猛:非法代理背后“洗钱”行为犹存[N].中国经营报.2019

[4].张新.我国洗钱行为的预防与治理机制研究[D].安徽大学.2019

[5].温菲菲.公职人员腐败洗钱行为影响因素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9

[6].牛文浩,周颖,李娅芳.我国房地产市场洗钱行为的经济伦理视角审视[J].广东开放大学学报.2019

[7].黎宜春,唐志君.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中洗钱行为分析及法律适用[J].河北法学.2019

[8].宋时伟.试论证券期货市场上洗钱行为的识别与监管[J].今日财富.2018

[9].章惠萍.利用第叁方支付平台洗钱行为的法律规制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8

[10].徐垚.行为经济学视角下我国商业银行员工反洗钱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8

标签:;  ;  ;  

洗钱行为论文-石龙,吴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