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有机两相体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两相,体系,烯烃,表面活性剂,环氧化物,纳米,胶束。
有机两相体系论文文献综述
徐佳慧[1](2017)在《水/有机溶剂两相体系中生物法合成S-利卡西平》一文中研究指出S-利卡西平是抗癫痫药物醋酸艾司利卡西平的关键中间体,以奥卡西平为原料,可通过生物法在水/有机溶剂两相体系中不对称合成S-利卡西平。采用限制碳源法从土壤中筛选出能将奥卡西平特异性还原为S-利卡西平的菌株,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种是炭疽芽孢杆菌并将其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命名为炭疽芽孢杆菌Bacillus anthracis CGMCC No.12337。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菌株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确定炭疽芽孢杆菌Bacillus anthracis CGMCC No.12337的最佳培养条件:葡萄糖42g/L,蛋白胨20 g/L,初始p H 4.8,磷酸氢二钾0.5 g/L,磷酸二氢钾0.5g/L,接种量10%,33 0C,120 r/min培养36 h。水/有机溶剂两相体系被用作为生物催化反应介质,采用二硝基水杨酸(DNS)法研究有机溶剂对细胞的毒性,同时采用液相色谱分析法确定最佳反应体系:水/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1),pH 5.0,底物浓度3.97 mmol/L,菌体浓度30 g/L,30 g/L的异丙醇作为辅助底物,32 0C,120 r/min反应48 h,底物转化率可达到97.3%,S-利卡西平的对映体过剩值为99.8%。为了进一步提高底物利用率,将炭疽芽孢杆菌Bacillus anthracisCGMCC No.12337细胞内的羰基还原酶在水/有机溶剂两相界面上与聚苯乙烯相结合,构成类似于表面活性剂结构的界面自组装酶。最终确定最佳反应体系:羰基还原酶1.2 ml,聚苯乙烯3.75 mg/ml,Tris-HCl/甲苯(10:12.5),底物浓度4.76 mmol/L,60 g/L异丙醇作为辅助底物,30 0C,80 r/min反应6 h,转化率和S-利卡西平对映体过剩值达到了97.3%和99.8%。(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17-03-01)
孙斌,向鹏[2](2014)在《水-有机两相体系中Pd(OAc)_2催化的Suzuki反应与2-(4-氯苯基)苯胺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报道水-有机两相体系中Pd(OAc)2催化的Suzuki反应与新型农药啶酰菌胺的关键中间体2-(4-氯苯基)苯胺的一种新的合成方法。考察了无机碱和相转移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考虑到生产效率与生产成本的因素,发现以K3PO4·7H2O为无机碱,四丁基溴化铵(TBAB)为相转移催化剂,在110℃下反应14h为反应条件,Pd(OAc)2能很好地催化4-氯苯硼酸与2-乙酰氨基溴苯的Suzuki反应,并在相同的条件下考察水相循环使用的情况,发现水相循环使用6次后,水相中的Pd(OAc)2的催化性能没有明显下降。(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与应用》期刊2014年08期)
马红霞,王亮,胡于晨[3](2014)在《水-有机两相体系中脂肪酮的催化氢转移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水溶性RuCl2(TPPTS)2[TPPTS:P(m-C6H4SO3Na)3]为催化剂,甲酸钠为氢源,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存在下水-有机两相体系中脂肪酮的催化氢转移反应。结果表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反应有良好的助催化作用,双长链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比单长链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助催化活性更为明显;而当表面活性剂与底物的烷基链长相匹配时,反应转化率显着提高。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大于CMC后,胶束的形成增加了水-有机两相间的界面面积,同时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阳离子头聚集形成朝向水相的正电场,通过静电作用将带负电荷的钌催化剂活性物种吸附于胶束的亲水界面层,从而使催化剂浓度在界面层中大大提高;双长链表面活性剂能够形成囊泡结构的胶束,包含了内水相和外水相,大大扩展了两相接触界面,更有利于钌催化剂在囊泡亲水表层的富集以及底物酮在疏水性内核中的溶解;当表面活性剂与底物的烷基链长相匹配时,底物的烷基链能够插入表面活性剂胶束中,而端基酮羰基能够伸出至胶束的水相界面层,增大了其与富集于胶束界面层的催化剂活性物种接触几率,从而提高了反应转化率。(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8分会:绿色化学》期刊2014-08-04)
Daniel,E.Resasco[4](2014)在《碳纳米复合物作为催化剂和乳化剂用于水/有机两相体系反应(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This mini-review summarizes some novel aspects of reactions conducted in aqueous/organic emulsions stabilized by carbon nanohybrids functionalized with catalytic species. Carbon nanohybrids represent a family of solid catalysts that not only can stabilize water-oil emulsions in the same fashion as Pickering emulsions, but also catalyze reactions at the liquid/liquid interface. Several exam-ples are discussed in this mini-review. They include (a) aldol condensation-hydrodeoxygenation tandem reactions catalyzed by basic (MgO) and metal (Pd) catalysts, respectively; (b) Fischer-Tropsch synthesis catalyzed by carbon-nanotube-supported Ru; and (c)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of styrene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nductive polymer composites. Conducting these reactions in emul-sion generates important advantages, such as increased liquid/liquid interfacial area that consequently means faster mass transfer rates of molecules between the two phases, effective separation of products from the reaction mixture by differences in the water-oil solubility, and significant changes in product selectivity that can be adjusted by modifying the emulsion characteristics.(本文来源于《催化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邹树平,颜海蔚,胡忠策,郑裕国[5](2013)在《有机溶剂/缓冲液两相体系中全细胞催化拆分环氧氯丙烷》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有机溶剂/缓冲液两相体系中重组大肠杆菌E.coliBL21(DE3)全细胞水解动力学拆分外消旋环氧氯丙烷制备(R)-环氧氯丙烷的过程.结果表明,最适反应条件为:最适有机溶剂异辛烷与缓冲液的体积比7:3,最适缓冲液pH8.0,底物浓度574mmol/L,全细胞加入量0.07g湿菌体/ml溶液,温度30oC.在此条件下于1L反应器中反应45min,(R)-环氧氯丙烷的摩尔产率、光学纯度和时空产率分别达到37.5%,99.3%ee和0.286mol/(L·h).与单一水相体系相比,异辛烷/缓冲液两相体系中底物浓度和(R)-环氧氯丙烷时空产率分别提高了55.2%和98.6%.(本文来源于《催化学报》期刊2013年07期)
王梦亮,姜骉麟,崔晋龙,焦红卫[6](2013)在《表面活性剂在水-有机两相体系中对β-葡萄糖苷酶催化合成红景天苷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缓冲液/正己烷为反应体系,比较了几类表面活性剂(CTAB,SDS,SDBS,Tween 20)对酶活的影响.并在该反应体系中,考察了表面活性剂对β-葡萄糖苷酶催化合成红景天苷的反应中底物转化率以及初始反应速率的影响,确定了反应混合体系的适宜含水量.结果表明,在水/有机两相体系中,HLB值较高的SDS对酶的失活体现出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余表面活性剂均对酶失活起了不同程度的加速作用.在几类表面活性剂各自最适添加浓度下,CTAB,SDS,Tween 20叁组均将底物转化率从9.2%提高到11%左右.不添加表面活性剂所测得的初始反应速率最高,Tween 20组次之,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添加组最低.对于SDS添加组,当其含水量为10%时,底物转化率可以达到22.3%.(本文来源于《分子催化》期刊2013年01期)
曾艳,王艳华,徐贻成,宋颖,赵家骐[7](2012)在《温控离子液体/有机两相体系中纳米Rh催化烯烃氢甲酰化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具有"高温混溶、室温分相"功能的离子液体[CH3(OCH2CH2)16N+Et3][CH3SO3–](ILPEG750)与甲苯-正庚烷组成的两相体系用于纳米Rh催化的烯烃氢甲酰化反应中,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1-辛烯转化率和醛收率分别为99%和91%.催化剂经简单分相即可与产物分离,且可连续使用8次,其活性基本保持不变.(本文来源于《催化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李智专,马宣宣,夏传海[8](2011)在《有机-水两相体系中2,4,8-叁氯代二苯并呋喃的加氢脱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有机-水两相体系中2,4,8-叁氯代二苯并呋喃(2,4,8-TCDF)在Pd/C催化下的加氢脱氯。考察了温度、溶剂、碱及相转移剂对2,4,8-TCDF加氢脱氯的影响,并对2,4,8-TCDF加氢脱氯过程中的选择性进行了研究,采用GC及GC-MS进行定量定性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有机-水两相体系中,在温和条件下(30~50℃,1.01×10~5Pa),Pd/C催化剂可以催化2,4,8-TCDF完全脱氯,最终生成二苯并呋喃;适当增加反应温度,可以明显加快反应速率;2,4,8-TCDF在不同碱中的脱氯反应速率依次为:Na_2CO_3<Et_3N<KOH<LiOH≈NH_3·H_2O<NaOH;具有较长(本文来源于《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期刊2011-09-21)
蒲乾坤,王婧,林高超,范冬雪,燕国梁[9](2011)在《利用水-有机两相体系提高叁孢布拉霉菌合成β-胡萝卜素水平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摇瓶和发酵罐中研究了添加正十二烷对叁孢布拉霉菌合成β-胡萝卜素以及浸提色素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摇瓶和发酵罐中(200r/min和350r/min转速)添加5%的正十二烷能够将20.3mg/L、53.2mg/L和52.9mg/L的β-胡萝卜素浸提到有机溶剂中(分别占胞色素内含量的4.0%、7.0%和6.8%),同时添加正十二烷提高了发酵罐中的溶氧水平(kL)a,当搅拌转速为200r/min和350r/min时,与对照相比,胞内β-胡萝卜素的合成水平提高了10.8%和4.4%,并且缩短了发酵周期,使β-胡萝卜素的生产效率提高了24.7%和25.4%。以上结果表明,正十二烷可以同时作为浸提剂和氧载体提高叁孢布拉霉菌合成β-胡萝卜素的水平,并在较低的搅拌转速条件下可获得较高转速下的发酵水平,降低了生产成本。(本文来源于《中国酿造》期刊2011年06期)
陈志俊[10](2011)在《可实现铑纳米催化剂温控相转移功能的水/有机两相体系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具有浊点(Cp)特性的温控配体Ph2P(CH2CH2O)nCH3(n=22)(L)为稳定剂,通过氢气还原法制备了Rh纳米催化剂,并实现了其在水/1-戊醇、水/1-丁醇及水/乙酸乙酯两相体系中的温控相转移功能。以水/1-戊醇两相体系为例,室温下溶于水相的Rh纳米催化剂,在温度升高至浊点(60℃)以上时,Rh纳米催化剂从水相转移至上层1-戊醇相。当温度冷却至室温时,Rh纳米催化剂又从1-戊醇相重返下层水相。基于该Rh纳米催化剂在水/1-戊醇两相体系中的温控相转移功能,本文将其成功地应用于高碳烯烃催化加氢和芳香硝基化合物选择性还原反应中,显现了较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同时又表现出该催化剂易于分离回收和循环使用的特点。温控相转移Rh纳米催化剂在环己烯催化加氢反应的优化条件下(S/Rh=1000(摩尔比),T=60℃,PH2=1MPa,t=1h),环己烯的转化率达到99%,催化剂循环使用8次,催化活性保持不变,催化剂平均流失量为0.1%(质量百分比)。温控相转移Rh纳米催化剂在邻氯硝基苯选择性还原反应的优化条件下(S/Rh=1000(摩尔比),T=70℃,PH2=3 MPa,t=2 h),邻氯硝基苯的转化率和邻氯苯胺的选择性分别达到100%和98%。催化剂连续使用8次,邻氯硝基苯的转化率保持不变,邻氯苯胺的选择性保持在91%以上。(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1-05-01)
有机两相体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报道水-有机两相体系中Pd(OAc)2催化的Suzuki反应与新型农药啶酰菌胺的关键中间体2-(4-氯苯基)苯胺的一种新的合成方法。考察了无机碱和相转移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考虑到生产效率与生产成本的因素,发现以K3PO4·7H2O为无机碱,四丁基溴化铵(TBAB)为相转移催化剂,在110℃下反应14h为反应条件,Pd(OAc)2能很好地催化4-氯苯硼酸与2-乙酰氨基溴苯的Suzuki反应,并在相同的条件下考察水相循环使用的情况,发现水相循环使用6次后,水相中的Pd(OAc)2的催化性能没有明显下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有机两相体系论文参考文献
[1].徐佳慧.水/有机溶剂两相体系中生物法合成S-利卡西平[D].浙江工业大学.2017
[2].孙斌,向鹏.水-有机两相体系中Pd(OAc)_2催化的Suzuki反应与2-(4-氯苯基)苯胺的合成[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4
[3].马红霞,王亮,胡于晨.水-有机两相体系中脂肪酮的催化氢转移反应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8分会:绿色化学.2014
[4].Daniel,E.Resasco.碳纳米复合物作为催化剂和乳化剂用于水/有机两相体系反应(英文)[J].催化学报.2014
[5].邹树平,颜海蔚,胡忠策,郑裕国.有机溶剂/缓冲液两相体系中全细胞催化拆分环氧氯丙烷[J].催化学报.2013
[6].王梦亮,姜骉麟,崔晋龙,焦红卫.表面活性剂在水-有机两相体系中对β-葡萄糖苷酶催化合成红景天苷的影响[J].分子催化.2013
[7].曾艳,王艳华,徐贻成,宋颖,赵家骐.温控离子液体/有机两相体系中纳米Rh催化烯烃氢甲酰化反应[J].催化学报.2012
[8].李智专,马宣宣,夏传海.有机-水两相体系中2,4,8-叁氯代二苯并呋喃的加氢脱氯研究[C].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2011
[9].蒲乾坤,王婧,林高超,范冬雪,燕国梁.利用水-有机两相体系提高叁孢布拉霉菌合成β-胡萝卜素水平的研究[J].中国酿造.2011
[10].陈志俊.可实现铑纳米催化剂温控相转移功能的水/有机两相体系及其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