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护防水膜的锚固沟论文和设计-程大伟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护防水膜的锚固沟,属于调节池防水结构的技术领域,解决了防水膜在锚固沟处被磨损,引起水的渗漏流失的问题。其包括挡墙、一期混凝土、改性土防渗层和防水膜;挡墙竖直设置,一期混凝土层设置于挡墙底端的一侧,由混凝土浇筑而成,改性土防渗层设置于一期混凝土层的远离挡墙的一侧,自改性土防渗层上表面向下开设方形的凹槽形成锚固沟,防水膜铺设于改性土防渗层和一期混凝土层的外表面,所述锚固沟的沟面为弧形面,且所述锚固沟边缘为转弯抹角。本实用新型具有保护防水膜在锚固沟沟面和边缘处不易被磨损的效果。

主设计要求

1.一种保护防水膜的锚固沟,一期混凝土层(41)设置于挡墙(1)底端的一侧,改性土防渗层(21)设置于一期混凝土层(41)的远离挡墙(1)的一侧,自改性土防渗层(21)上表面向下开设方形的凹槽形成锚固沟(22),防水膜(3)铺设于改性土防渗层(21)和一期混凝土层(41)的外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沟(22)的沟面为弧形面,且所述锚固沟(22)边缘为转弯抹角。

设计方案

1.一种保护防水膜的锚固沟,一期混凝土层(41)设置于挡墙(1)底端的一侧,改性土防渗层(21)设置于一期混凝土层(41)的远离挡墙(1)的一侧,自改性土防渗层(21)上表面向下开设方形的凹槽形成锚固沟(22),防水膜(3)铺设于改性土防渗层(21)和一期混凝土层(41)的外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沟(22)的沟面为弧形面,且所述锚固沟(22)边缘为转弯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护防水膜的锚固沟,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沟(22)靠近挡墙(1)一侧的开口线和挡墙(1)边线间的距离为300-400 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保护防水膜的锚固沟,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沟(22)的两条开口线间的距离为300 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保护防水膜的锚固沟,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沟(22)的纵向深度为200-300 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保护防水膜的锚固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锚固沟(22)远离挡墙(1)的一侧,设置有一个缓冲丘(24),所述缓冲丘(24)和所述锚固沟(22)大小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护防水膜的锚固沟,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土防渗层(21)比一期混凝土层(41)高10-20 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保护防水膜的锚固沟,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土防渗层(21)靠近挡墙(1)的一侧的边缘为转弯抹角。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护防水膜的锚固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锚固沟(22)靠近挡墙(1)的一侧,设置有一个缓冲丘(24),所述缓冲丘(24)和所述锚固沟(22)大小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保护防水膜的锚固沟,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沟(22)靠近挡墙(1)一侧的开口线和挡墙(1)边线间的距离为500-600 mm。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调节池防水结构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保护防水膜的锚固沟。

背景技术

在进行南水北调工程时,需要将水储存在调节池中,为了防止储存过程中水的渗透流失,往往会在调节池中修建相应的防水结构。

现有的防水结构包括挡墙、改性土防渗层、防水膜和防水膜固定结构。挡墙竖直设置且由混凝土浇筑而成的;改性土防渗层位于挡墙的一侧,由改性防渗土堆积压实而成,改性土防渗层上有向下延伸出的凹槽形成的300×300 mm的呈正方体形的锚固沟;防水膜固定结构位于挡墙和改性土防渗层之间,分别包括一期混凝土层、二期混凝土层和锚固结构,一期混凝土层位于底层,和挡墙连接,二期混凝土层在一期混凝土层上方,锚固结构设置于一期混凝土层和二期混凝土层之间;防水膜铺设于改性土防渗层上,通过一期混凝土层和二期混凝土层间的锚结构固接在防水膜固定结构上。

防水膜铺设好之后,降水通入上述的调节池中,在水的压力之下,对防水膜形成压力而拉扯防水膜,由于锚固沟为方形沟、一期混凝凝土和改性土防渗层的连接处为直角,在拉扯过程中直角对防水膜有一定的磨损,引起水的渗漏流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保护防水膜的锚固沟,具有保护防水膜不被拉裂的优势。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保护防水膜的锚固沟,挡墙竖直设置,一期混凝土层设置于挡墙底端的一侧,改性土防渗层设置于一期混凝土层的远离挡墙的一侧,自改性土防渗层上表面向下开设方形的凹槽形成锚固沟,防水膜铺设于改性土防渗层和一期混凝土层的外表面,所述锚固沟的沟面为弧形面,且所述锚固沟边缘为转弯抹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改性土防渗层的表面设置有锚固沟,将锚固沟的沟面设置为弧面的时候,在改性土防渗层的表面铺设有防水膜并固定后,将水通入河道,由于水的作用力,防水膜在锚固沟沟面和边缘处不易被磨损,进一步保护的防水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锚固沟靠近挡墙一侧的开口线和挡墙边线间的距离为300-400 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现有技术中设计的锚固沟靠近挡墙一侧的开口线和挡墙边线间的距离为300 mm,当将锚固沟的边缘设置为转弯抹角时,会造成锚固沟的边缘设置为转弯抹角处的改性土松动,进而影响改性土防渗层靠近挡墙一端的土层的稳定性,为了进一步稳固此处的土层,将锚固沟靠近挡墙一侧的开口线和挡墙边线间的距离设置为300-400 mm。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锚固沟的两条开口线间的距离为300 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限定了锚固沟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锚固沟的纵向深度为200-300 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限定了锚固沟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在所述锚固沟远离挡墙的一侧,设置有一个缓冲丘,所述缓冲丘和所述锚固沟大小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防水膜在铺设的过程中,防水膜的堆叠等多,当在河道中通入水的时候,锚固沟处的防水膜的可延展性更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改性土防渗层比一期混凝土层高10-20 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改性土防渗层在调节池放入水后,会产生一定的沉降,从而造成的一期混凝土层的棱角会对防水膜造成磨损,所以在最开始设计的时候改性土防渗层比一期混凝土层高10-20 mm。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改性土防渗层靠近挡墙的一侧的边缘为转弯抹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止当改性土防渗层下沉时,一期混凝土层的直角磨损防水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在所述锚固沟靠近挡墙的一侧,设置有一个缓冲丘,所述缓冲丘和所述锚固沟大小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了锚固沟和缓冲丘的另外一中设置方式,由于改性土防渗层靠近挡墙一端的土层本身就不稳定,在靠近挡墙的一侧先设置缓冲丘,进一步稳定了改性土防渗层靠近挡墙一端的土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锚固沟靠近挡墙一侧的开口线和挡墙边线间的距离为500-600 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将缓冲丘设置在相对于锚固沟来讲,更靠近挡墙的一端,所以不需要通过延长锚固沟靠近挡墙一侧的开口线和挡墙边线间的距离来进一步稳固改性土防渗层靠近挡墙一端的土层,因此将锚固沟靠近挡墙一侧的开口线和挡墙边线间的距离为500-600 mm。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将锚固沟的沟面为弧形面,且将所述锚固沟边缘设置为为转弯抹角,具有防水膜在锚固沟沟面和边缘处不易被磨损,进一步保护的防水膜的技术效果;

2.通过在锚固沟的一侧设置缓冲丘,使得铺设在改性土防渗层处的防水膜的堆叠等多,当在河道中通入水的时候,锚固沟处的防水膜的可延展性更强,具有防水膜不易被磨损的优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水河道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水河道的左视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中,1、挡墙;2、改性土防渗层结构;21、改性土防渗层;22、锚固沟;23、回填土;24、缓冲丘;3、防水膜;4、防水膜固定结构;41、一期混凝土层;42、二期混凝土层;43、锚固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防水河道包括挡墙1、改性土防渗层结构2、防水膜3和防水膜固定结构4。挡墙1竖直设置在河道上,由混凝土浇筑而成的;改性土防渗层结构2位于挡墙1的一侧;防水膜固定结构4位于挡墙1和改性土防渗层结构2之间,包括一期混凝土层41、二期混凝土层42和锚固结构43,一期混凝土层41位于底层,和挡墙1连接,二期混凝土层42在一期混凝土层41上方,锚固结构43设置于一期混凝土层41和二期混凝土层42之间;防水膜3铺设于改性土防渗层21上,通过一期混凝土层41和二期混凝土层42间的锚结构固接在防水膜固定结构4上。

一种保护防水膜的锚固沟,,如图1所示,包括改性土防渗层21和锚固沟22,改性土防渗层21由改性防渗土堆积压实而成,改性土防渗层21上有由向下开设的凹槽形成的锚固沟22,进一步地,锚固沟22的沟面为弧形面,且锚固沟22边缘为转弯抹角。

在于调节池中注入水之前,首先在调节池中的边沿设置挡墙1,然后在挡墙1的一侧浇筑混凝土形成一期混凝土层41,通过将改性土填层夯实,形成改性土防渗层21,于改性土防渗层21上开设锚固沟22,然后铺设防水膜3(在锚固沟22处,将防水膜3沿着锚固沟22的沟面铺设),通过锚固结构43将防水膜3固定于一期防水层上,然后浇筑混凝土形成二期混凝土层42;同时通过回填土23将锚固沟22填平。

当将水通入调节池中的时候,水的重力会对锚固沟22处的防水膜3有拉力,造成防水膜3在锚固沟22沟面和边缘处的磨损,严重时候导致防水膜3破裂,但是通过将锚固沟22的沟面设置为弧面,防水膜3在锚固沟22的沟面和边缘处对防水膜3的磨损减弱,进一步保护了防水膜3。

具体地,锚固沟22的两条开口线间的距离为300 mm,锚固沟22的纵向深度为200-300 mm;进一步地,锚固沟22靠近挡墙1一侧的开口线和挡墙1边线间的距离为300-400 mm。

现有技术中设计的锚固沟22靠近挡墙1一侧的开口线和挡墙1边线间的距离为300mm,当将锚固沟22的边缘设置为转弯抹角时,会造成锚固沟22的边缘设置为转弯抹角处的改性土松动,进而影响改性土防渗层21靠近挡墙1一端的土层的稳定性。因此这种设置的优势在于:进一步稳固了改性土防渗层21靠近挡墙1一端的土层的稳定性。

更优地,在锚固沟22远离挡墙1的一侧,设置有一个缓冲丘24,所述缓冲丘24和所述锚固沟22大小相同。这是为了在防水膜3在铺设的过程中,在锚固沟22处防水膜3的堆叠更多,当在河道中通入水的时候,锚固沟22处的防水膜3的延展性更强,不易被撕裂。

由于改性土防渗层21靠近挡墙1一端的土层本身就不稳定,所以更优地,在锚固沟22靠近挡墙1的一侧先设置缓冲丘24,其优势在于,缓冲丘24的设置进一步稳定了改性土防渗层21靠近挡墙1一端的土层。具体地,锚固沟22靠近挡墙1一侧的开口线和挡墙1边线间的距离为500-600 mm。

当往调节池中通入水之后,由于改性土防渗层21会出现一定的下沉,此时,一期混凝土层41的上表面高于改性土防渗层21的上表面,一期混凝土层41的直角边会对防水膜3的造成磨损,所以如图3所示,在最开始设计的时候改性土防渗层21比一期混凝土层41高10-20 mm。进一步地,改性土防渗层21靠近挡墙1的一侧的边缘为转弯抹角,防止直角会磨损防水膜3。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一种保护防水膜的锚固沟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10695.X

申请日:2019-01-03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1(北京)

授权编号:CN209652987U

授权时间:20191119

主分类号:E02D 31/00

专利分类号:E02D31/00;E03F5/10

范畴分类:36C;36E;

申请人:北京京水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北京京水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100089 北京市海淀区黑山沪羊场1号

发明人:程大伟;马文涛;朱学文;王清华;窦智

第一发明人:程大伟

当前权利人:北京京水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一种保护防水膜的锚固沟论文和设计-程大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