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德育课程论文-周婉,李俊松,晋永,时敏,金旻逸

高校德育课程论文-周婉,李俊松,晋永,时敏,金旻逸

导读:本文包含了高校德育课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校,专业课程,德育,评价体系

高校德育课程论文文献综述

周婉,李俊松,晋永,时敏,金旻逸[1](2019)在《高校专业课程渗透德育的教学实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德育教育渗透各学科的专业课程教学是德育内化的一个体现。文章探讨了以中药饮片识别课程为媒介,通过多点渗透的方式,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方法及评价体系,实现德育与专业课程的融合,以期为高校课程教学进行德育渗透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医药管理杂志》期刊2019年19期)

李励[2](2019)在《吉林省高校文学史教学中德育内容的渗透与构建——以《外国文学》课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高校《外国文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探索把文学作品的讲授与德育工作的渗透和构建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文学史的学习过程中也能了解历史发展规律,认清事物本质,学习为人处事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本文来源于《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李强华[3](2019)在《习近平德育思想及其对高校课程思政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习近平德育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德育原理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相结合的理论结晶,其内涵包括高度强调德育在国家战略和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以立德树人为德育目标,以培养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吸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良好道德品质为德育内容,以学校、家庭、社会和网络为德育途径。习近平德育思想体现了继承性和时代性相融合、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特征,对高校课程思政有着重要启示。(本文来源于《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杨丹[4](2019)在《新时代高校日语教育的德育功能及课程中德育元素之探析——以《日语精读》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日语教育要注重从专业课程中渗透对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为社会主义祖国服务的思想意识。本文从立德树人的着眼点和立足点两个方面来探讨高校日语教育的德育功能;并在此基础上,以日语专业主修课程《日语精读》为例,挖掘课程中的德育元素,探讨立德树人的培养路径。(本文来源于《教育现代化》期刊2019年32期)

马晓霞,薛林军[5](2019)在《论高校隐性德育课程的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隐性德育是以隐性课程为载体对学生的价值观、行为规范、情感态度、道德品质等发生潜移默化作用。隐性德育课程的功能特点及表现形式,决定其对大学生道德品质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高校要有针对性地强化隐性德育课程的建设和实施,以更好地促进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发展。(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张宗登,张红颖[6](2019)在《论民间工艺美术的德育价值——以高校设计艺术课程教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德育价值是指德育价值客体(人或事物)能满足德育价值主体(人)某种特定的需要(如本性、目的、兴趣、需求、愿望等)而形成的特定关系,这种特定关系是在教育活动中形成的,蕴含主体、客体、内容叁方面关系要素。民间工艺美术的德育价值通过德育价值的客体来展现,在与设计艺术专业课程教学的融合中,表现为工匠精神、敬业精神、民族精神、爱国精神等方面的道德思想内涵。(本文来源于《美术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07期)

郭子雯[7](2019)在《高校德育课程教学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文章首先分析了高校德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学生德育课程教学工作开展的路径,包括丰富教学内容、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师文化素质。(本文来源于《西部素质教育》期刊2019年07期)

殷征辉,王承杰[8](2019)在《浅谈高校足球课程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一文中研究指出足球课程教学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大学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应当具备较强的政治素质与良好的道德品质。基于此,高校应当挖掘足球课程中德育因素,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足球课程教学中去。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高校足球课程教学现状,然后提出了高校足球课程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基本策略与关键点。虽然近两年校园足球运动的蓬勃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当大学生参与足球课程教学的积极性,但"重技能,轻德育"的问题依然未能得到解决。(本文来源于《当代体育科技》期刊2019年09期)

张丽娟[9](2019)在《高校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开展德育教学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论述了高校土木工程结合专业课程开展德育教学中面临的问题,论述了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进行德育教学的对策和途径。(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09期)

焦连志,黄一玲[10](2019)在《从“学科德育”到“课程思政”——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指导下的高校德育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重要努力方向。上海市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方面统筹规划高等学校和未成年人德育工作,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领域展开"学科德育"探索,同时积极推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逐步形成了"中国系列"为代表的课程创新,形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通识素养课程与专业课程叁位一体的"课程思政"体系,体现了"课程思政"的理念探索与实践创新。在这一过程中,要以创新的理念引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创新,要构建党委领导、全员参与的合力育人机制,要善于整合学科资源,将学科优势转化为育人资源。(本文来源于《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高校德育课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高校《外国文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探索把文学作品的讲授与德育工作的渗透和构建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文学史的学习过程中也能了解历史发展规律,认清事物本质,学习为人处事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校德育课程论文参考文献

[1].周婉,李俊松,晋永,时敏,金旻逸.高校专业课程渗透德育的教学实践研究[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

[2].李励.吉林省高校文学史教学中德育内容的渗透与构建——以《外国文学》课程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

[3].李强华.习近平德育思想及其对高校课程思政的启示[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9

[4].杨丹.新时代高校日语教育的德育功能及课程中德育元素之探析——以《日语精读》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

[5].马晓霞,薛林军.论高校隐性德育课程的建设[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6].张宗登,张红颖.论民间工艺美术的德育价值——以高校设计艺术课程教学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9

[7].郭子雯.高校德育课程教学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

[8].殷征辉,王承杰.浅谈高校足球课程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当代体育科技.2019

[9].张丽娟.高校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开展德育教学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

[10].焦连志,黄一玲.从“学科德育”到“课程思政”——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指导下的高校德育创新[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

标签:;  ;  ;  ;  

高校德育课程论文-周婉,李俊松,晋永,时敏,金旻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