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簇化合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化合物,结构,酪氨酸,光谱,晶体,性能,静压。
簇化合物论文文献综述
户晶晶,陈丙年,王力,邓阳阳[1](2019)在《2种钼簇化合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及对凡纳滨对虾的保鲜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合成2种高核钼簇(NH_4)_(12)[Mo_(36)O_(108)(NO)_4(H_2O)_(16)].33H_2O(Mo_(36))和[Mo_(36)O_(112)(OH_2)_(16)(H_2bipy)_4].28H_2O (Mo_(36)-bipy),其对酪氨酸二酚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机理以及对凡纳滨对虾的防黑变保鲜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Mo_(36)和Mo_(36)-bipy对酪氨酸二酚酶IC50值分别为0.0358 mmol/L和0.0601 mmol/L,Mo_(36)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为可逆竞争性抑制,Mo_(36)-bipy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为可逆混合性抑制,且Mo_(36)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效果优于Mo_(36)-bipy。将凡纳滨对虾在4℃环境下贮藏10 d,通过对感官评分、颜色、pH值、TVB-N和菌落总数等指标检测,发现高核钼簇对样品具有一定保鲜效果。其均能适当提升感官分值、L*值,降低pH值与菌落总数。本研究结果为开发一种新型的抗虾体黑变的保鲜剂提供实验基础,并对多金属氧酸盐的应用研究拓展新的研究领域。(本文来源于《现代食品科技》期刊2019年01期)
孙瑞卿,黄梦梦,陈义平[2](2018)在《多钒硼氧簇化合物水热合成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培养学生掌握无机-有机杂化材料水热合成方法,探索了水热法合成多钒硼氧簇化合物的实验过程,总结适合于实验教学的水热合成条件,并确定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结构的步骤,进一步利用红外光谱对化合物进行表征。该实验从产品制备到确定结构及性能表征,时间和步骤安排合理,可操作性强,适宜在本科生综合实验及研究生实验教学中应用、推广。(本文来源于《实验室研究与探索》期刊2018年08期)
胡孟杰[3](2018)在《基于{Mo_2(μ-S)_2O_2}单元和多羧酸配体的环状钼氧硫簇化合物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含硫多酸盐因其结构的多样性、高的电子储存能力以及在电催化氧化还原方面的潜在应用而受到化学家和材料科学家的青睐。尤其,环状多金属氧硫酸盐结构展示出了一种新型的主客体结构,该结构中主体环的大小和形状取决于客体配位分子的大小和形状。设计合成具有不同尺寸大小的、稳定的、高催化活性的环状多金属氧硫酸盐成为多酸化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在本文中,主要以{M02(μ-S)2O2}为基本构筑单元,不同结构的多羧酸配体:3,5-吡啶二甲酸(H2PyD)、3,4-吡啶二甲酸(H2CinC)、1,4-萘二羧酸(H2NapH)、乙二酸(H2Ox)、2,5-噻吩二羧酸(H2ThiP)为模板配体,通过不同方式相结合,得到了5个新结构的环状钼氧硫簇化合物:(Me4N)4-xKx[Mo20O20S20(OH)20(C7H6O4N)2]xH2_O(1);简写式:[Mo20-(PyD)2]4-K2-xCsx[Mo12O12(μ-S)12(μ-OH)12(H2O)5(C12H6O4)]·xH2O(2);简写式:[Mo12-NapH]2-(Me4N)4-xKx[(Mo808(μ-S)8(μ-OH)8)2(C2O4)2]xH2O(3);简写式:[(Mo8)2-(Ox)2]4-K2-xCsx[Mo10O10(μ-S)10(μ-OH)10(H2O)5(C6H2O4S)]xH2O(4);简写式:[Mo10-ThiP]2-(Me4N)4-x[Mo10O10(μ-S)10(μ-OH)10(H20)5(C7H3O4N)2]xH2O(5);简写式:[Mo10-(CinC)2]4-最后,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系列表征,如红外(IR)、热重分析(TG)、紫外可见(UV-vis)、X-射线粉末衍射和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此外,还研究了化合物1-5的电化学行为以及化合物1-3的电催化性能。(本文来源于《安徽工业大学》期刊2018-05-25)
孙瑞卿,刘婷玉,陈义平,潘英民,林惠云[4](2017)在《两个新颖的钨氧簇化合物的合成和光谱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水热法合成了两个新型的钨氧簇化合物,{(H_2Biim)_2}[SiW_(12)O_(40)]·8H_2O(1)和{Ni_2(Biim)_5}[SiW_(12)O_(40)]·4H_2O(2)。两个化合物均以经典Keggin结构簇阴离子为构筑模块形成,化合物1属于四方晶系,抗衡阳离子是双质子化的(H_2Biim)~(2+),化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以双核的[Ni2(Biim)5]4+配合物作为抗衡阳离子,且其中心金属离子为五配位模式。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热微扰下的二维红外相关光谱和固体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等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研究,探讨化合物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红外光谱表明,在1 050~700cm-1,化合物出现了典型的Keggin簇阴离子骨架吸收峰,二维红外相关光谱进一步显示该簇阴离子骨架对热响应很敏感;固体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表明,两个化合物分别在254和251nm处出现了Oμ→W的LMCT跃迁。(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7年11期)
田菊梅,崔正,张景萍[5](2017)在《一类六核叁价铁簇化合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3种不同尺寸含氮配体(哌嗪、咪唑和叁氮唑)与叁羟甲基丙烷(H3tmp)和Fe Cl3采用溶剂热反应合成3例六核Fe髥合物:(C5H14N2)[Fe6(μ6-O)Cl6(tmp)4]·2H2O·CH3OH(1)、(C3H5N2)2[Fe6(μ6-O)Cl6(tmp)4](2)和(C4H8N3)3(C2H4N3)[Fe12(μ6-O)2Cl12(tmp)8]·3CH3OH(3),并对它们的结构进行表征。发现叁元醇配体有利于合成高核金属簇。3个化合物具有相同的阴离子簇[Fe6(μ6-O)Cl6(tmp)4]2-。通过晶体学参数,元素分析,红外等手段证实,在化合物1和3的体系中,氮杂环配体经历了N-和C-烷基化反应。(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17年09期)
侯德东[6](2017)在《叁种低维Ⅱ-Ⅵ簇化合物的光谱光电特性及静压下的特性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一维半导体纳米材料在光/电、电/光转换方面取得了突出的进展,如在等离子激光、纳米传感器、纳米光伏器件、纳米成像等取得了惊人的成就。更重要的是一维纳米材料在柔性光伏器件方面展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柔性光伏器件必然伴随着应力、应变,应力应变反过来又对材料性质产生影响。因此,本文将从实验和理论两个方面研究几种II-VI簇化合物的光学性质和光电性质,同时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赝势方法研究纤锌矿(B4)、闪锌矿(B3)、岩盐(B1)及氯化铯(B2)CdSe在不同静压力作用下的电子结构、力学性质等的变化规律。主要内容如下:用热蒸发法在1100oC和900 oC分别制备了ZnSe和CdSe纳米带。两种纳米带在长度方向上均匀,表面光滑。ZnSe纳米带长度可达到几毫米,宽度为5-10μm,纳米厚度40-100 nm的范围内。纳米带宽厚比达到100以上。CdSe纳米带宽达10-20μm,厚约为60 nm,长度可达几厘米。对样品进行光致发光光谱测试发现ZnSe纳米带在470 nm附近可观察到一个强的发光峰对应于ZnSe带隙,且该发光峰峰位随着激发光强度的增加而红移,表明其具有激射效应,激射阈值为65kW/cm2。对于CdSe纳米带,在710 nm附近可观察到一个强的发光峰对应于CdSe带隙,该发光峰强度随着激发光强度的增加而呈超线性的增长,表明CdSe纳米带作为谐振腔而使光谐振放大,从而具有良好的激射效应,其激射阈值为43kW/cm2。通过研究探索,找到了制备铒掺杂的CdS纳米带的最佳条件,制备了优质的铒掺杂的CdS纳米带。纳米带的宽度和厚度分别在3-20mm和30-80 nm之间,大部分纳米带长度在100-200mm,少数纳米带长达到1 mm。铒掺杂的CdS纳米带制作成单片纳米器件,光导测试表明:铒掺杂的CdS纳米带可同时探测457.5nm,620 nm和955 nm的光。对于波长为457.5 nm,照射光功率为30mW/cm2的蓝光,其明暗电导比为103;对于波长为620 nm,照射光功率为27mW/cm2的红光,其明暗电导比为102;而对于波长为955 nm,照射光功率为15mW/cm2的近红外光,其明暗电导比为10。对应的外量子转换效率分别达到93800,16280和11930。表明铒掺杂的CdS纳米带具有优异的多波段光探测性能。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平面波赝势方法,研究了CdSe不同结构即纤锌矿(B4)、闪锌矿(B3)、岩盐(B1)及氯化铯(B2)等不同原子组态的稳定性,通过Voigt-Reuss-Hill(VRH)方法计算了不同相的体模量B、剪切模量G、杨氏模量E和泊松比ν,基于弹性常数和平均弹性波速估算了德拜温度。同时研究了CdSe高压下不同原子组态的赝势总能、结构参数、能带结构、电子态密度及相关的力学和光学性质。此计算对CdSe的设计和优化起到了一定理论指导作用,并且提供了在实验中无法获得的一些性能参数。计算结果为:基态时CdSe各相的稳定性顺序为:B4>B3>B1>B2,但是B3和B4相稳定性非常相近,其中B4、B3、B1满足机械稳定性标准而B2相为不稳定结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一致;在等静压下B3、B4相大约在4.3 GPa时转变到B1相,在约89 GPa时B1相转变到B2相,而B3相与B4相的焓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的速率一致,没有发生相变的趋势;B3相具有较好的金属延展性,而B4相延展性不如B3结构优异,表明B3结构的CdSe更适宜用作柔性衬底太阳电池材料。各向异性参数的计算结果表明B3、B4结构都具有各向异性,并且压强对各向异性有调制作用。能带色散ε(?)关系表明B4相和B3相属直接带隙半导体,B1相属间接带隙半导体,而B2相呈现出金属性,压强能调控B3、B4、B1相的能带边的色散关系,从而改变CdSe载流子的输运性质和光学性质。同时,压强促使B3、B4相价带顶向低能方向移动而导带底几乎没有变化,从而导致带隙增大,而B1结构的带隙随着压强的增大趋势与B3、B4结构相反。最后还研究了外压对B3、B4结构光学性质的调制影响,表明介电谱特征峰和光吸收峰随着压强的增大,都向高能方向移动。(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17-06-05)
黄梦梦[7](2017)在《新颖多钒硼氧簇化合物的合成、结构、谱学性质以及电化学性能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钒硼氧簇化合物属于多酸化合物的子集,由于其构型上的存在多变性,以至于化合物在磁性、荧光性和电化学方向具有研究价值。本论文利用水热合成法获得了 9种新颖的多钒硼氧簇化合物,深入地探讨了化合物结构特异性与谱学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多钒硼氧簇化合物的荧光性、磁性以及以化合物2的电化学性质。主要工作如下:1.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实验,根据化合物基本构筑单元的不同可以将所有化合物分为叁类,以[V12B16O58]16-簇阴离子为基本构筑单元的化合物1,以[V12B18O60]14-阴离子为基本构筑单元的化合物2~8,以分立型钒氧簇阴离子[V4O12]4-为主体构筑单元的化合物9。其中,化合物5、6、8和9都是孤立的零维结构,在氢键作用下构成叁维结构。化合物1和4都是由簇阴离子之间通过金属-氧的相互作用构成二维层状结构。化合物2、3和7都是叁维结构化合物。本论文对本课题组合成出不同构筑单元为主体构型与Li+连接形成的化合物进行了对比,同时分析讨论它们的结构作为锂离子电极材料所具有的优势,为进一步合成具有高效电化学性能化合物提供理论依据。2.二维红外相关光谱在磁微扰的作用下证实了由于V4+(Mn2+、Ni2+)具有磁性,对于与其相连的键伸缩振动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化合物7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能,荧光光谱测试显示该化合物发射Cd2+的特征荧光。这是首个具有荧光性能的多钒硼氧簇化合物,为探索新型荧光材料开辟新途径。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布朗公式的结合分别从实验角度和理论角度证明[V12B18O60]14-簇阴离子中V原子的混合价态。3.本论文中研究化合物2电化学性能,循环充放电性能实验说明化合物2具有一定量的充放电比容量,其充电比容量为50.8 mAh/g,放电比容量为39.9 Ah/g,通过电化学实验测试,说明化合物2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材料具有可能性。变温磁化率分析化合物1、5都呈反铁磁性,在磁性材料的应用方面具有潜在的价值。4.本论文采用Gaussian 03w对[V12B18O60]14-簇阴离子进行量子化学计算,同时分析探讨了簇阴离子的原子电荷分布和得出端氧原子亲核性强于桥氧原子。(本文来源于《福州大学》期刊2017-06-01)
周梦思[8](2017)在《钼(钨)硫簇化合物及硫代巴比妥酸衍生物的合成及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巯基吡啶(py2tH)、2-硫代巴比妥酸(H2TBA)及其衍生物1,3-二乙基-2-硫代巴比妥酸(HDETBA)是具有较强配位能力的含氮杂环化合物。研究表明,py2tH、H2TBA及HDETBA是具有O,S,N等配位点的多齿配体,通常具有丰富的生理活性、光学特征、化学和多样的结构,使得人们对它们的研究兴趣日益增长。本文以py2t H为有机配体,与[NH4]2[MOn S4-n](M1=W,n1=0;M2=Mo,n2=2),过渡金属CuX(X1=I,X2=Cl),采用液相扩散法、固相合成法合成了簇合物(Bu4N)3[WS4Cu3I4](1)和配合物[Cu6(C5H4NS)6](2)两种产物。以H2TBA、HDETBA为有机配体,通过液相扩散法分别与稀土金属镧、铒、钬的高氯酸盐反应得到叁种配位聚合物:{[La(H2TBA)4(DMF)4·S][La(H2TBAS-SH2TBA)2(DMF)4]}n(3),{[Er(HDETBA)3(DMF)3(CH3OH)(H2O)]·2DMF}n(4),[Ho(HDETBA)3(DMF)3(CH3OH)(H2O)]n(5)。并利用红外光谱分析、元素分析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等测试方法全面系统地对五种产物的结构作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簇合物1的结构单元由一个阴离子[WS4Cu3I4]3-和叁个阳离子[Bu4N]+组成类立方烷结构构型。配合物2由六个铜原子与六个2-巯基吡啶配体配位形成扭曲的八面体构型。配位聚合物3由两种不同的结构单元组成,且两单元之间通过氢键作用相互连接形成叁维网状结构,配位聚合物4和5是一维链状结构。(本文来源于《东华大学》期刊2017-05-24)
王俊[9](2017)在《新型Keggin型金属氧簇化合物的水热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Keggin型金属氧簇因富含大量的质子、电子、氧原子,配位能力强,易与过渡金属、稀土元素、碱/碱土金属、有机配体通过非共价键作用力(静电吸引、氢键、范德华力、π-π堆积)、离子键或共价键作用力连接,合成结构多样、维数较高、性能优越的新型超分子杂多化合物,这也是当今金属氧簇化学研究领域的一大热点。本文通过选用1:12Keggin型金属氧簇H_3PMo_(12)O_(40)、H_3PW_(12)O_(40)、H4SiMo_(12)O_(40)为原料,Bi~(3+)、Zr4+、Ni~(2+)、Fe~(3+)为金属中心,2,2'-联吡啶、4,4'-联吡啶、草酸等为辅配,以溶剂热法合成了六个新型的超分子化合物,并通过X射线衍射、红外、热重等对其进行表征,主要研究了化合物1的光催化降解及吸附有机染料的性能。具体工作如下:(1)选用H_3PMo_(12)O_(40)、Bi(NO_3)_3、乙醇和HNO3,在溶剂热条件下合成了一例新型的纯无机2D骨架化合物{PMo_(12)O_(40)Bi_2(H_2O)2}·4H_2O(1),并对其进行单晶、红外、紫外、热重等表征分析,同时研究了其光催化降解及吸附有机染料的性能。结构分析表明,化合物1代表了第一例双Bi(III)帽修饰的Keggin型金属氧簇化合物,其两个Bi(III)原子位于{PMo_(12)O_(40)}单元的两侧;化合物1在酸性条件下,不仅对有机染料,如:MO,Rh B和MB表现出良好的光催化降解活性,而且在室温下对阳离子型染料(MB和Rh B)具有很高的吸附能力。此外,化合物1结构非常稳定,且易与反应体系分离以便重复使用,是一类性能优异的光催化/吸附材料。(2)选用Keggin型多酸{H_4SiMo_(12)O_(40)}为原料,4,4'-bipy、2,2'-bipy为辅配,Bi~(3+)、Ni~(2+)为金属中心,水热合成了两例有机-无机杂多化合物:{(H_3SiMo_(12)O_(40))(4,4'-bipy)3}·3H_2O(2)和{SiMo_(12)O_(40)}{Ni(2,2'-bipy)_3}_2(3),并对它们进行单晶结构解析及红外测试表征。化合物2中,Keggin单元[SiMo_(12)O_(40)]4-与有机配体4,4'-bipy通过H键作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相连形成了3D超分子结构;同样地,化合物3中,[SiMo_(12)O_(40)]4-与[Ni(2,2'-bipy)3]~(2+)有机片段也通过H键作用、分子间作用力相连形成了3D超分子结构。(3)选用Keggin型多酸{H_3PW_(12)O_(40)}、{H_3PMo_(12)O_(40)}为原料,2,2'-bipy、H_2C2O4为辅配,Zr4+、Bi~(3+)、Fe~(3+)为金属中心,甲醇、乙醇、DMF、乙腈为溶剂,高温高压条件下合成了叁例超分子化合物:{H_3PW_(12)O_(40)}_2·5H_2O(4)、[Mo_4O_(15)]·2H_2O(5)和H[Fe_4(C_2O_4)_6][Fe(2,2'-bipy)3]2(6),并对它们进行单晶结构解析及红外测试表征。化合物4中,2个{H_3PW_(12)O_(40)}多酸单元通过W-O键相连成二聚体,二聚体结构又通过分子间H键作用相连形成2D构型,最后又扩展成3D超分子结构;化合物5中,{H_3PMo_(12)O_(40)}分解形成同多酸结构{Mo_4O_(15)},{Mo_4O_(15)}单元又通过Mo-O键相连扩展成1D链状结构,最后,通过分子间H键作用形成了3D超分子结构;化合物6中,[Fe_4(C_2O_4)_6]4-与[Fe(2,2'-bipy)3]~(2+)有机片段通过分子间H键、π-π堆积作用相连形成了3D超分子结构。(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期刊2017-04-02)
辛丙靖[10](2016)在《温度对铜(I)-卤素簇化合物荧光性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铜(I)-卤素簇化合物因其在催化、气体吸附、有机电致发光等领域表现出了突出的应用价值,受到了广泛关注。迄今为止,对这类化合物光学性质的研究已经非常系统,有机配体、铜(I)-卤素簇的结构等因素对这类化合物的荧光性质的影响报道较多。近几年,研究发现温度对这类化合物的荧光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文章主要从温度的角度对这类化合物荧光性质的影响进行介绍。(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6年33期)
簇化合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培养学生掌握无机-有机杂化材料水热合成方法,探索了水热法合成多钒硼氧簇化合物的实验过程,总结适合于实验教学的水热合成条件,并确定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结构的步骤,进一步利用红外光谱对化合物进行表征。该实验从产品制备到确定结构及性能表征,时间和步骤安排合理,可操作性强,适宜在本科生综合实验及研究生实验教学中应用、推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簇化合物论文参考文献
[1].户晶晶,陈丙年,王力,邓阳阳.2种钼簇化合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及对凡纳滨对虾的保鲜效果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19
[2].孙瑞卿,黄梦梦,陈义平.多钒硼氧簇化合物水热合成实验[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
[3].胡孟杰.基于{Mo_2(μ-S)_2O_2}单元和多羧酸配体的环状钼氧硫簇化合物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8
[4].孙瑞卿,刘婷玉,陈义平,潘英民,林惠云.两个新颖的钨氧簇化合物的合成和光谱实验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7
[5].田菊梅,崔正,张景萍.一类六核叁价铁簇化合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英文)[J].无机化学学报.2017
[6].侯德东.叁种低维Ⅱ-Ⅵ簇化合物的光谱光电特性及静压下的特性变化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7
[7].黄梦梦.新颖多钒硼氧簇化合物的合成、结构、谱学性质以及电化学性能探究[D].福州大学.2017
[8].周梦思.钼(钨)硫簇化合物及硫代巴比妥酸衍生物的合成及结构研究[D].东华大学.2017
[9].王俊.新型Keggin型金属氧簇化合物的水热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D].中北大学.2017
[10].辛丙靖.温度对铜(I)-卤素簇化合物荧光性质的影响[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
论文知识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