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锆石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亚造山带,碎屑锆石年代学,碎屑重矿物,乐平世-中叁迭世
锆石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蔡芃睿,王涛,王宗起,李龙明,王铭乾[1](2019)在《大兴安岭中段乐平统-中叁迭统沉积物源分析:来自重矿物组合及碎屑锆石年代学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黑龙江西部龙江地区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黑河-贺根山缝合带与西拉木伦缝合带之间,地层记录了两大古板块之间古亚洲洋闭合过程的信息。本文对龙江地区乐平统林西组和下-中叁迭统老龙头组的砂岩样品进行碎屑重矿物和碎屑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碎屑重矿物组合以锆石+磷灰石+金红石+角闪石+绿帘石+重晶石的组合为特征,表明物源主要来自于中酸性岩浆岩,并有少量变质岩及沉积岩组分。林西组样品最年轻的锆石年龄为278±3Ma,老龙头组样品最年轻的锆石年龄为247±3Ma、243±4Ma及237±3Ma,结合前人的研究,限定了林西组沉积于乐平世,老龙头组沉积于早叁迭世-中叁迭世。碎屑锆石年龄谱明显分为五组:237~258Ma、270~329Ma、357~558Ma、680~1633Ma及1893~1966Ma。其中237~258Ma的碎屑锆石主要来自与古亚洲洋洋壳消亡前的俯冲增生过程相关的火山活动,270~329Ma的碎屑锆石主要来自大石寨组火山岩及其同期侵入岩,357~558Ma的碎屑锆石来自早古生代-晚古生代早期岩浆弧,680~1633Ma的碎屑锆石可能来自兴安及额尔古纳地块的变质基底,而较古老的~1800Ma的锆石年龄暗示了华北克拉通基底的物源信息。通过研究发现林西组及老龙头组样品前30%年轻的碎屑锆石年龄与地层沉积年龄之差都小于100Ma,结合对砂岩碎屑组成、重矿物组合及盆地与火山弧位置关系的研究,认为研究区乐平世-中叁迭世沉积盆地具有汇聚背景,为弧前盆地。(本文来源于《岩石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李佐臣,裴先治,魏立勇,赵文川,王盟[2](2019)在《西秦岭临潭地区下白垩统—上新统陆相地层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及其物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西秦岭造山带临潭地区下白垩统磨沟组和新近系上新统临夏组碎屑岩为研究对象,运用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方法,探讨磨沟组和临夏组的物质来源。结果显示,碎屑锆石年龄谱可分为6组:①新太古代—古元古代(2627~1676 Ma);②中元古代(1487~1035 Ma);③新元古代(996~812 Ma);④早古生代(534~425 Ma);⑤晚古生代(409~252 Ma);⑥早中生代(250~197 Ma)。其中,新太古代—古元古代(2627~1676 Ma)的年龄数据约占总体的50.31%,所占比例最大,其余年龄段所占比例则较少。下白垩统磨沟组和上新统临夏组中蕴含的锆石年龄信息分布特征较为一致,均有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早中生代年龄峰值,以及华北板块特有的1.8 Ga和2.5 Ga年龄峰值。下白垩统磨沟组和上新统临夏组具有近源堆积为主的特征,合作-岷县断裂北侧的中秦岭构造带为其提供了物源,碎屑锆石年龄谱特征记录了物源区地质体中的再旋回年龄信息。本研究对西秦岭中新生代的构造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地质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栾燕,何克,谭细娟[3](2019)在《LA-ICP-MS标准锆石原位微区U-Pb定年及微量元素的分析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长安大学成矿作用及其动力学实验室Agilent 7700X四极杆等离子体质谱(ICP-MS)和Photo Machines Analyte Excite 193nm激光,在激光频率为5Hz,束斑直径为35μm条件下,对91500、GJ-1、Ple?ovice和Qinghu 4个标准锆石进行了原位微区U-Pb同位素和微量元素测定。结果显示,91500标准锆石20个测试点的~(206)Pb/~(238)U年龄范围为1059~1070Ma,~(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063.8±6.6Ma;GJ-1标准锆石28个测试点的~(206)Pb/~(238)U年龄范围为601~610Ma,~(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605.4±3.0Ma;Ple?ovice标准锆石28个测试点的~(206)Pb/~(238)U年龄范围为336~341Ma,~(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338.8±1.4Ma;Qinghu标准锆石40个测试点的~(206)Pb/~(238)U年龄范围为158~165Ma,~(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59.9±0.7Ma。上述结果表明,91500、GJ-1、Ple?ovice和Qinghu 4个标准锆石的~(206)Pb/~(238)U年龄都在误差范围内,且年龄加权平均值与前人报道的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同时,4个标准锆石的微量元素结果基本落在前人文献报道的范围内。从4个标准锆石的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可以看出,稀土元素的相对含量较准确。以上结果表明,建立的测试方法实现了对锆石原位微区U-Pb定年及微量元素的同时测定,分析数据结果准确、可靠。(本文来源于《地质通报》期刊2019年07期)
郭远新,赵同阳,孙月园,李平,王芳[4](2019)在《东天山双龙铜矿石英闪长岩锆石U-Pb定年、Hf同位素分析及对构造环境的制约》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新疆东天山雅满苏岛弧带双龙铜矿成岩地质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Hf同位素分析,认为赋矿岩体为一套形成于后碰撞环境下的准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的石英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300.9±1.2)Ma。岩石地球化学显示,赋矿岩石具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K,Rb等及高场强元素(HFSE)Th,U,Zr和Hf,贫Nb,Ta,Ti,Sr,P特征,可能形成于后碰撞构造环境。石英闪长岩锆石~(176)Hf/~(177)Hf变化范围0.282 949~0.283 002,平均值0.282 979,εHf(t)值为12.32~14.40,平均13.40,tDM2(Hf)为375~482 Ma,平均429 Ma,表明岩浆物源可能来自志留纪新生地壳的部分熔融。(本文来源于《新疆地质》期刊2019年02期)
和源,陈庆,朱利东,黄荣才,杨文光[5](2019)在《西藏许如错地区古近纪盆地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充填记录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西藏许如错地区在国内鲜有学者研究,仅在少有的区域地质报告中出现。研究区内发育一套古近系碎屑岩沉积——日贡拉组,该地层在研究区局部具有一套火山岩夹层。文章通过对许如错地区古近系日贡拉组碎屑锆石的LA-ICP-MS U-Pb测年分析,结合周边盆地年龄结构及研究区沉积现象,进而追寻盆地沉积物物源和盆地充填记录。研究表明,日贡拉组为一套由粗变细最终又变粗的碎屑岩沉积夹少量火山岩,根据沉积原生构造和宏观剖面判断其主要是扇叁角洲-浅湖相-扇叁角洲的沉积环境;岩浆成因的碎屑锆石年龄峰值集中在127~134 Ma年龄段内,结合周缘年龄推断日贡拉组物源来自北—北西中部拉萨地块的早白垩世花岗岩。通过对研究区日贡拉组岩石组合、岩石地层序列、物源分析、沉积演化过程以及年代证据等方面的研究,发现日贡拉组的发育处于青藏高原俯冲碰撞隆升阶段和汇聚挤压隆升阶段。(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期刊2019年03期)
张渝金,张超,吴新伟,谭红艳,马永非[6](2019)在《龙江盆地西缘中侏罗统万宝组物源分析:来自碎屑锆石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的制约》一文中研究指出龙江盆地是新厘定的松辽盆地外围中新生代盆地之一。有关该盆地中的沉积物特征及物源区大地构造背景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通过对龙江盆地中侏罗统万宝组碎屑岩的砂岩碎屑组分、重矿物组合、岩石地球化学及锆石U-Pb年代学等进行研究,可以推测出物源的相关特征:(1)砂岩碎屑组分和重矿物组合反映了万宝组母岩以中酸性岩浆岩和中—低级变质岩为主、含有少量中基性岩浆岩的特点;(2)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龙江盆地万宝组沉积物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配分曲线表现出平缓的右倾模式,微量元素呈规律性变化,富集高场强元素(HFSE) Cs、Th、U,亏损Nb、P和Ti,具有与上地壳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3)碎屑锆石显示4组年龄峰值,主要峰值为167. 5 Ma,次要峰值为236. 4 Ma、309. 1 Ma和363. 2 Ma,反映了万宝组沉积物具有多物源的特点,母岩主要来自于中侏罗世火山岩,其次来自于晚泥盆世—叁迭纪的岩浆活动产物。综合分析认为,龙江盆地万宝组的物源具有长英质和中性火山岩特征,大部分来自于上地壳,原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背景下的大陆岛弧环境,中侏罗世沉积演化可能受到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和蒙古—鄂霍茨克缝合带演化双重作用的影响。该研究成果可为龙江盆地沉积演化分析和古地理环境恢复提供重要依据。(本文来源于《古地理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王晔桐,孙国强,杨永恒,王猛,马富强[7](2019)在《柴北缘马北地区下干柴沟组下段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柴北缘马北地区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下段(E31)岩芯的观测分析,挑选出3个样品,进行了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发现碎屑锆石U-Pb年龄区间明显可以划分为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早中生代2个主年龄区间以及古、中、新元古代3个次级年龄区间.主年龄区间分别为380-480和200-320 Ma,峰值年龄分别为432和249 Ma;次级年龄区间分别为2000-2500、1400-1800、800-1000 Ma,峰值年龄不明显. 5个年龄区间分别代表了柴北缘造山带5次不同的构造事件:古元古代岩浆事件;中元古代非造山岩浆活动;新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汇聚事件;古生代柴达木板块的俯冲-碰撞-折返过程;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构造热事件.碎屑锆石年龄特征及对比结果证明了马北地区古近纪以来的沉积物源主要来自于嗷唠山和吐尔根达坂山,水动力条件稳定,沉积物源具有很好的继承性.(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王勇生,田自强,胡召齐,白桥[8](2019)在《合肥盆地圆筒山组物源分析及其地质意义:来自碎屑锆石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合肥盆地位于华北板块东南缘,形成于华南、华北板块碰撞过程中。合肥盆地形成时表现为大别造山带向北逆冲形成的前陆挠曲盆地,早白垩世在区域伸展背景下转变为断陷盆地。中侏罗统圆筒山组是合肥盆地前陆挠曲阶段的沉积地层之一,主要表现为湖泊相沉积,与下伏的防虎山组典型的河流相沉积明显不同。为了获得圆筒山组更详细的物源信息,对肥西地区出露的圆筒山组紫红色粉砂岩开展了碎屑锆石LA-ICP MS U-Pb定年。定年结果显示,两个粉砂岩样品均获得了约2.0Ga和约770 Ma两个主要峰值以及约2.4Ga次要峰值。该特征与扬子板块锆石年龄分布特征几乎完全一致,指示圆筒山组物源应来自扬子板块。考虑到盆地地层的物源不应来自其周边隆起区分水岭的另一侧,因而推测圆筒山组物源应来自张八岭隆起中侏罗世时地表出露岩石。在燕山运动A幕影响下,下扬子地区发生逆冲-褶皱活动,张八岭隆起发生明显隆升,上部岩石被剥蚀殆尽,仅保留现今出露的新元古代张八岭群及肥东杂岩,被剥蚀的岩石搬运沉积于合肥盆地内,形成圆筒山组。(本文来源于《地学前缘》期刊2019年02期)
彭深远,杨文涛,王艳鹏,仲聪聪[9](2019)在《济源地区中-下叁迭统碎屑锆石年代学特征及其物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沉积物源组成及其演化是研究沉积盆地及盆山系统演化的关键。对济源地区中-下叁迭统3个组进行了碎屑锆石U-Pb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下叁迭统刘家沟组碎屑锆石具有6个年龄峰值:270,329,385,450,1 885,2 511 Ma,其中晚古生代碎屑锆石应来自内蒙古隆起,早古生代碎屑锆石来自秦岭造山带,而新太古代-古元古代碎屑锆石则来自华北克拉通基底。下叁迭统和尚沟组碎屑锆石年龄主峰值为420 Ma,次峰值为745 Ma和952 Ma,均来自秦岭造山带。中叁迭统二马营组碎屑锆石年龄主峰值为254 Ma,可能来自华北板块南缘再旋回的沉积物,次峰值为1 690 Ma和2 524 Ma,应来自华北克拉通基底,其中1 690 Ma的碎屑锆石对应了华北板块南缘广泛出露的熊耳群。新元古界碎屑锆石由刘家沟组至和尚沟组增多,说明秦岭造山带基底逐渐剥露,是造山作用增强的体现。中叁迭世末,秦岭造山带进入全面碰撞造山阶段,从地质演化过程来看,秦岭造山带在中叁迭世也应处于持续隆升状态,然而二马营组中却没有来自秦岭造山带的碎屑锆石记录,而是以华北板块南缘盖层和基底为主,推测秦岭造山带的造山作用影响到了华北板块南缘,使华北板块南缘不断抬升,阻挡了秦岭造山带为济源地区提供沉积物。(本文来源于《地质科技情报》期刊2019年05期)
郭冠宇,刘都群[10](2019)在《俄罗斯锆石高超声速导弹发展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2月20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国情咨文中公开披露锆石高超声速导弹的关键性能指标,其性能指标让各国大跌眼镜。锆石导弹是俄罗斯目前正在重点研发的一款高超声速武器,目前已进入密集试验阶段。将基于此次国情咨文披露的信息和近期其它公开渠道的动向,并结合早期媒体对该弹基本情况的介绍,对锆石高超声速导弹可能的技术方案以及发展演变情况进行了分析与研判。(本文来源于《飞航导弹》期刊2019年11期)
锆石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选取西秦岭造山带临潭地区下白垩统磨沟组和新近系上新统临夏组碎屑岩为研究对象,运用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方法,探讨磨沟组和临夏组的物质来源。结果显示,碎屑锆石年龄谱可分为6组:①新太古代—古元古代(2627~1676 Ma);②中元古代(1487~1035 Ma);③新元古代(996~812 Ma);④早古生代(534~425 Ma);⑤晚古生代(409~252 Ma);⑥早中生代(250~197 Ma)。其中,新太古代—古元古代(2627~1676 Ma)的年龄数据约占总体的50.31%,所占比例最大,其余年龄段所占比例则较少。下白垩统磨沟组和上新统临夏组中蕴含的锆石年龄信息分布特征较为一致,均有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早中生代年龄峰值,以及华北板块特有的1.8 Ga和2.5 Ga年龄峰值。下白垩统磨沟组和上新统临夏组具有近源堆积为主的特征,合作-岷县断裂北侧的中秦岭构造带为其提供了物源,碎屑锆石年龄谱特征记录了物源区地质体中的再旋回年龄信息。本研究对西秦岭中新生代的构造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锆石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蔡芃睿,王涛,王宗起,李龙明,王铭乾.大兴安岭中段乐平统-中叁迭统沉积物源分析:来自重矿物组合及碎屑锆石年代学证据[J].岩石学报.2019
[2].李佐臣,裴先治,魏立勇,赵文川,王盟.西秦岭临潭地区下白垩统—上新统陆相地层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及其物源分析[J].地质学报.2019
[3].栾燕,何克,谭细娟.LA-ICP-MS标准锆石原位微区U-Pb定年及微量元素的分析测定[J].地质通报.2019
[4].郭远新,赵同阳,孙月园,李平,王芳.东天山双龙铜矿石英闪长岩锆石U-Pb定年、Hf同位素分析及对构造环境的制约[J].新疆地质.2019
[5].和源,陈庆,朱利东,黄荣才,杨文光.西藏许如错地区古近纪盆地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充填记录分析[J].中国地质.2019
[6].张渝金,张超,吴新伟,谭红艳,马永非.龙江盆地西缘中侏罗统万宝组物源分析:来自碎屑锆石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的制约[J].古地理学报.2019
[7].王晔桐,孙国强,杨永恒,王猛,马富强.柴北缘马北地区下干柴沟组下段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分析[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8].王勇生,田自强,胡召齐,白桥.合肥盆地圆筒山组物源分析及其地质意义:来自碎屑锆石的证据[J].地学前缘.2019
[9].彭深远,杨文涛,王艳鹏,仲聪聪.济源地区中-下叁迭统碎屑锆石年代学特征及其物源分析[J].地质科技情报.2019
[10].郭冠宇,刘都群.俄罗斯锆石高超声速导弹发展分析[J].飞航导弹.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