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猪传染性胃肠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胃肠炎,传染性,仔猪,疫苗,白痢,副伤寒,病毒。
猪传染性胃肠炎论文文献综述
王克强[1](2019)在《猪传染性胃肠炎防治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播迅速的消化道传染病。以呕吐、严重腹泻和脱水为主要特征。无论任何品种、性别和年龄的猪,都能感染发病。2周龄以内仔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非常高。本病每年的11-12月到下一年的3-4月易发生,夏季很少发生。该病病原是(本文来源于《吉林农村报》期刊2019-11-29)
徐富[2](2019)在《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流行及诊治》一文中研究指出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病猪一般都呈急性发病状态,出现呕吐、腹泻和脱水。其病原是冠状病毒,只感染猪,所有年龄和品种的猪都有易感性,30日龄以内的仔猪是主要发病群体,感染后死亡率很高。1流行情况本病在每年的冬春季节发生大范围的流行,发病时间集中在12月至第二年的3月,多呈现地方流行性或散发特性,偶尔也会出现大流行性。本病的病毒主要存在病猪的粪便(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科技信息》期刊2019年11期)
胡永倩,王承功,苍真伟[3](2019)在《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猪传染性胃肠炎(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of swine,TGE)又称幼猪的胃肠炎,是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疾病,在气温低的冬季和春季,地区性流行也很严重。此病在养猪行业影响很大,一旦感染造成很大经济损失,所以,生猪饲养场非常重视此病的预防和治疗。1预防1.1避免秋、冬季节引入生猪和在发生疫情的猪场引种。从无猪传染性胃肠炎发生的猪场引种,要进行实验室检测并且要隔离观察2~4周后再并入原有猪群。(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科技信息》期刊2019年11期)
郭庆明[4](2019)在《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疗》一文中研究指出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以呕吐、严重腹泻、脱水、2周龄内仔猪高死亡率为特征。本文主要就猪传染性胃肠炎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等进行简要介绍,并给出该病具体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本文来源于《养殖与饲料》期刊2019年11期)
于天飞,董慧莹,谢鹏宇,孙婉姝,尹海畅[5](2019)在《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膜蛋白亲和肽的原核表达及其病毒亲和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膜蛋白(M蛋白)亲和肽的病毒亲和性,建立快速有效的TGEV检测方法,设计了1条含有TGEV M蛋白亲和肽的串联基因,核苷酸序列依据大肠杆菌偏爱密码子进行优化,人工基因合成获得了含有M蛋白亲和肽基因的重组质粒pUC57-MQHT。然后,根据合成基因的序列,设计合成了1条特异性引物,以pUC57-MQHT为模板,通过PCR获得了150 bp的TGEV M蛋白亲和肽基因。亲和肽基因通过BamHⅠ/XhoⅠ多克隆位点分别插入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和pGEX-6p-1,获得重组质粒pET-32a-MQHT和pGEX-6p-MQHT。重组质粒经BamHⅠ单酶切和BamHⅠ/XhoⅠ双酶切及测序鉴定。重组质粒分别转化至大肠杆菌Rosetta(DE3),经IPTG诱导,获得了重组蛋白TRX-MQHT和GST-MQHT,分子质量分别为25,31 ku。切胶纯化后,重组蛋白TRX-MQHT和GST-MQHT分别经His标签单克隆抗体和GST标签单克隆抗体鉴定,鉴定结果表明,获得的纯化蛋白为目的蛋白。Western Blot分析表明,2种重组蛋白可与TGEV特异性结合。Dot-ELISA分析表明,在TGEV滴度为1×10~3,5×10~2,2.5×10~2 TCID50/mL时2种重组蛋白都可显示出阳性反应,而在1.25×10~2 TCID50/mL滴度时无可见斑点,具有良好的TGEV亲和性。阻断试验表明,1∶100或1∶200稀释的TGEV阳性血清可完全阻断TGEV H株(1×10~5 TCID50/mL)与2种重组蛋白的结合,特异性良好。为建立TGEV诊断方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和物质基础。(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胡永倩,任钰峰,方珍[6](2019)在《猪传染性胃肠炎的临床鉴别诊断》一文中研究指出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猪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腹泻、呕吐和脱水发病率可达95%以上。仔猪病死率很高,4周龄以上的猪病死率较低。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为冠状病毒科,主要存在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黏膜处在动物扁桃体、肠系膜淋巴结等处也能检测出此病毒。病毒在环境中存活能力较弱对阳光和热比较敏感,一般常用的消毒药很(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科技信息》期刊2019年10期)
宋辉[7](2019)在《一例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治》一文中研究指出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感染引起的。其主要临床症状是频繁呕吐、严重腹泻、极度脱水;该病主要感染2周龄以内的仔猪并且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生和流行有明显季节性,冬季和春季多发发病高峰为1~2月份;本病的自然宿主是猪,猪的易感性不分年龄,成年猪几乎没有发病和死亡;10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病率、(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科技信息》期刊2019年10期)
寇淑娟[8](2019)在《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分析诊断与防控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猪的一种由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临诊病理特征为呕吐、腹泻、脱水与卡他性或卡他性出血性胃肠炎。冬春季节在各种规模的猪场均有不同程度流行,严重危害仔猪生命,应高度警惕,严加防范。1病因及流行学病原体为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含RNA。本病主要通(本文来源于《饲料博览》期刊2019年10期)
熊锋[9](2019)在《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流行特点及防治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家猪的养殖率明显上升,猪传染性胃肠炎具有较大的疫病传播范围,给家猪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全面加快我国农村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推动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对猪传染性胃肠炎进行严格防治是十分必要的。基于此,介绍了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流行特点和防治方法,希望能帮助相关畜牧养殖人员增强疫病预防意识。(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期刊2019年20期)
王宝军[10](2019)在《仔猪传染性胃肠炎鉴别、诊断及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仔猪传染性肠胃炎是由猪传染性肠胃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腹泻性传染性疾病,该种疾病具有接触性高、传播速度快、发病急发病短的特点,对生猪养殖产业造成的危害最大,是造成死猪高死亡率、高淘汰率的主要致病原。该种病毒主要对2周龄内的哺乳仔猪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致死率高达100%。但临床上由于仔猪传染性肠胃炎的症状和很多病毒性腹泻疾病、细菌性腹泻疾病的症状较为相似,在具体诊断中应做好几种疾病的鉴别诊断工作,以便及时采取对症措施进行治疗,提高防控效果,缩短发病周期,降低损失。该文分析了仔猪传染性肠胃炎的鉴别诊断和防治。(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期刊2019年19期)
猪传染性胃肠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病猪一般都呈急性发病状态,出现呕吐、腹泻和脱水。其病原是冠状病毒,只感染猪,所有年龄和品种的猪都有易感性,30日龄以内的仔猪是主要发病群体,感染后死亡率很高。1流行情况本病在每年的冬春季节发生大范围的流行,发病时间集中在12月至第二年的3月,多呈现地方流行性或散发特性,偶尔也会出现大流行性。本病的病毒主要存在病猪的粪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猪传染性胃肠炎论文参考文献
[1].王克强.猪传染性胃肠炎防治措施[N].吉林农村报.2019
[2].徐富.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流行及诊治[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9
[3].胡永倩,王承功,苍真伟.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9
[4].郭庆明.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疗[J].养殖与饲料.2019
[5].于天飞,董慧莹,谢鹏宇,孙婉姝,尹海畅.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膜蛋白亲和肽的原核表达及其病毒亲和性分析[J].华北农学报.2019
[6].胡永倩,任钰峰,方珍.猪传染性胃肠炎的临床鉴别诊断[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9
[7].宋辉.一例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治[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9
[8].寇淑娟.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分析诊断与防控方案[J].饲料博览.2019
[9].熊锋.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流行特点及防治方法[J].江西农业.2019
[10].王宝军.仔猪传染性胃肠炎鉴别、诊断及防治[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