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土壤微生物数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土壤,微生物,元阳,水光,活性,刺梨,数量。
土壤微生物数量论文文献综述
陆宁海,杨蕊,郎剑锋,吴利民,张强[1](2019)在《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及小麦茎基腐病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及小麦茎基腐病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稀释平板计数法分析了秸秆还田和未还田小麦根际土壤中的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并系统调查了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后小麦根际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明显提高,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比未还田的严重。秸秆还田后,在返青期、拔节期、孕穗期、扬花期、成熟期5个生育期中,茎基腐病的发病率均比未还田区的发病率高,分别高出12.00%、13.00%、17.50%、17.00%和16.00%,茎基腐病的病情指数比未还田区分别高出3.38、5.28、7.37、8.25和8.13。秸秆还田后,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相比未还田土壤中的显着增加,真菌的增长幅度最大,在小麦5个生育期中分别比未还田土壤中的真菌增长591.32%、373.63%、212.62%、285.74%、373.95%。因此,秸秆还田增加了土壤微生物数量,加重了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34期)
李明锐,李天国,李博,秦丽,蒋明[2](2019)在《元阳梯田核心区森林群落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养分含量的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元阳梯田核心区箐口和大鱼塘两地共7种森林群落(臭牡丹群落、杉树群落、茶树-旱冬瓜群落、旱冬瓜群落、鼠麴草群落、五眼果群落和鸭公树-木荷群落),按0-20cm、20-40cm、40-60cm和60-80cm土层取样,测定各土层微生物数量(细菌、放线菌、自生固氮菌、纤维分解菌和真菌)与养分含量(全N、全P、全K、碱解N、速效P和速效K),分析微生物数量与养分含量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除茶树-旱冬瓜群落的真菌数量和旱冬瓜群落的放线菌、自生固氮菌以及纤维分解菌的数量不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发生变化,其它森林群落微生物数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不同群落不同种类微生物数量变化梯度不一致。(2)鸭公树-木荷群落细菌数量最多;杉树群落的放线菌数量最多;自生固氮菌数量在旱冬瓜群落最多;纤维分解菌和真菌数量在臭牡丹群落最多。(3)7种森林群落的全N、碱解N、速效P、速效K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无眼果群落和鸭公树-木荷群落的全N、碱解N和速效K含量最高;旱冬瓜群落的全P和速效P的含量最高。(4)全N和3类速效养分含量与土壤微生物数量存在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养分含量在不同的森林群落表现出显着差异,并具有显着的垂直分布特征。(本文来源于《西部林业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覃勇荣,覃海波,白新高,严海杰,韦诗曲[3](2019)在《桂西北岩溶地区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季节动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桂西北岩溶地区不同植被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季节动态,选择广西宜州城北会仙山东南坡阴香、青檀及阴香+青檀混交等3种不同植被典型样地,采用稀释平板法逐月测定不同植被样地土壤微生物3大类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并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其与土壤理化因子的相关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样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均有较明显的季节差异,其年变化曲线通常表现为叁峰型或多峰型,细菌和真菌数量最大值出现在8月份,放线菌数量最大峰值出现在12月;(2)细菌数量的动态变化与相应样地土壤微生物总数的变化趋向非常一致,能够敏感地反映外界因子的影响及不同植被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可以作为土壤质量变化的判断指标;(3)在不同植被样地中,细菌均为土壤微生物的优势类群,其数量占微生物总数的80%以上,放线菌数量位居第二(<20%),真菌数量最少(<0.2%),不同植被样地土壤微生物总数的大小排序为:阴香>阴香+青檀>青檀;(4)岩溶地区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变化不仅受植被类型影响,还与诸多其他因素有关,许多问题有待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河池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郭潇潇,王雪莱,梁海芸,于崧,于立河[4](2019)在《盐碱胁迫对芸豆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芸豆根际微生态环境对盐胁迫的响应机制,以HYD和JW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法,将2种碱性盐Na2CO3、Na HCO3按摩尔比1∶9混合,按混合后占土壤质量分数0(S0),0. 4%(S1),0. 8%(S2),1. 2%(S3)设计4个浓度梯度,研究不同程度盐碱胁迫对芸豆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碱胁迫下,HYD在株高、根长和地上、下生物量等优于JW。在盐碱胁迫处理下根际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差异显着,细菌数量高于真菌和放线菌数量。两芸豆品种根际土壤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微生物数量均在S1处理下达到最大值,且差异显着。在相同处理下,HYD的株高、根长和地上、地下生物量等生长特性与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均显着高于JW。相关分析表明,脲酶活性与细菌数量、真菌数量、放线菌数量和微生物总量呈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磷酸酶活性与放线菌数量、过氧化氢酶活性与真菌数量均呈显着正相关。在盐碱胁迫条件下,p H值上升,微生物数量发生变化,导致酶活性改变,间接改变根际土壤微环境。一定量的盐碱胁迫有利于提高芸豆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促进芸豆生长。(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彭有亮,刘小刚,韩志慧,李义林,杨启良[5](2019)在《不同蓖麻荫蔽模式下亏缺灌溉对小粒咖啡生长及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明小粒咖啡快速生长和土壤环境优化的最佳亏缺灌溉和荫蔽栽培耦合模式,于2016—2017年通过小区试验,研究4个灌溉水平:充分灌溉(FI,1.2Ep,Ep为水面蒸发量)、3个亏缺灌溉(DI1,1.0Ep、DI2,0.8Ep和DI3,0.6Ep)和3种荫蔽栽培模式(无荫蔽S0:单作咖啡,对照;轻度荫蔽S1:一行咖啡间作一行蓖麻;重度荫蔽S2:一行咖啡间作两行蓖麻)对小粒咖啡冠层结构、干物质量和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FI相比,DI1改变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不明显,而显着增加小粒咖啡冠面积和干物质量,分别为9.53%和10.46%(P<0.05),同时减少冠下总辐射5.51%,但不显着(P>0.05); DI2和DI3减少根区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8.94%~47.06%;与S0相比,S1显着增加真菌、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分别为13.99%、30.77%和9.72%(P<0.05),同时增加叶面积指数(LAI)和干物质量,分别为10.31%和30.02%(P<0.05);不同灌水和荫蔽模式下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随含水率和温度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与含水率和温度呈二次曲线关系; DI1S1获得最大的干物质量、较大的LAI和最小冠下总辐射;与FIS0相比,DI1S1显着增加干物质量62.90%(P<0.05),而显着减少冠下总辐射21.77%(P<0.05);因此,DI1S1为小粒咖啡幼树较优的水光管理组合。(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韦小了,何季,何腾兵,向仰州,易维洁[6](2019)在《种植年限对刺梨园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种植4、9、15年的刺梨园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0~20、20~4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旨在探明种植年限对刺梨园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为刺梨种植的土壤养分管理和科学施肥等提供依据。结果表明,0~20、20~40 cm土层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细菌与真菌以及放线菌与真菌数量比随着种植年限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种植年限为9年时最大,真菌数量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而酸性磷酸酶活性则随种植年限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0~2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高于20~40 cm土层。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细菌与真菌以及放线菌与真菌数量比先增加后降低,说明种植年限较长会抑制细菌和放线菌的生长而促进真菌的生长,以及降低酶活性进而使土壤质量下降,因此建议长期种植的刺梨园土壤采取施肥、更换耕作方式等管理措施增加土壤肥力。(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3期)
倪福乐,彭晶晶[7](2019)在《草铵膦对盆栽砂糖橘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12盆砂糖橘浇灌稀释200倍、250倍、300倍、350倍和400倍的草铵膦,利用培养基培养,分别测定浇灌不同浓度草铵膦的盆栽砂糖橘土壤真菌、放线菌、细菌的数量,结果表明:分别喷施不同浓度的草铵膦,对砂糖橘土壤的真菌、放线菌、细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放线菌的抑制作用较为明显,而真菌和细菌的数量在喷施21d后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增长现象。(本文来源于《农村实用技术》期刊2019年07期)
周显勇,刘鸿雁,刘艳萍,刘青栋,涂宇[8](2019)在《植物修复重金属和抗生素复合污染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养殖废水污灌易引发土壤重金属和抗生素复合污染,为探索植物修复下复合污染土壤重金属和抗生素变化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利用锌镉超富集植物伴矿景天(Sedum plumbizincicola)修复贵阳市某复合污染菜地土壤,研究植物修复和常规种植模式下复合污染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结果表明:伴矿景天修复后,土壤中重金属Zn、Cd和Pb总量分别降低13.2%、17.8%和12.2%;四环素、土霉素和强力霉素分别下降70.5%、57.4%和76.0%;磺胺甲恶唑、磺胺间甲氧嘧啶、磺胺对甲氧嘧啶以及喹诺酮类氧氟沙星和恩诺沙星下降幅度为35.8%~62.3%;土壤细菌、真菌数量分别增加了18.8%和73.1%;土壤中脲酶、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的活性分别提高了16.5%、65.4%和20.5%。常规种植芹菜(Apium graveolens L.)土壤中的重金属和抗生素含量也呈降低趋势,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相应提高,但变化幅度小于伴矿景天修复土壤。在植物修复下土壤重金属含量降低,抗生素生物降解作用增强,污染物下降后,其对土壤微生物及酶的抑制减弱,可提高土壤生物活性,改善土壤微环境。(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杜雷,陈钢,王素萍,洪娟,黄翔[9](2019)在《解磷菌剂对生菜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在4种不同施磷水平下,施用解磷菌剂对生菜(Lactuca sativa var. ramosa Hort.)各生育期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都随生菜生育期的进行呈规律性变化,在莲座期达到最大值,在采收期有所下降,但整体仍高于幼苗期;同一生育期,随着施磷水平的增加,解磷菌剂对生菜根际土壤细菌、放线菌的数量和各种酶活性的影响逐渐增强,在施磷量(P2O5)为0.060 g/kg时达到最大值,当施磷量达到0.120 g/kg时,解磷菌剂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无促进作用;解磷菌剂对土壤真菌数量的影响与细菌数量变化规律相反。解磷菌剂配合适量磷肥施用,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增加和酶活性的提高,从而为生菜生长创造良好的微生态环境。(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李文静[10](2019)在《玉米秸秆生物炭对石灰性农田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氮肥是提高作物产量、保障粮食安全最重要的条件之一,为了取得更高的粮食产量,氮素肥料被广泛用于农业生产,但是也带来了许多负面效应。因此,寻求一种能最大限度减少土壤氮素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生物炭(biochar)是生物残体在缺氧的情况下经高温热裂解产生的一类难熔的、稳定的、高度芳香化的、富含碳素的固态物质,是近年来推行的农田固碳减排新技术。然而,生物炭农田施用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功能的影响,由于生物炭材料和土壤类型等因素的不同,目前结论不一。因此,本研究以来源广泛的玉米秸秆为原料制备生物炭,并研究了其对黄土高原地区石灰性农田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功能的影响,以期为玉米秸秆生物炭在黄土高原的农业工程应用提供理论借鉴。本研究首先开展了玉米秸秆生物炭对黄土高原地区石灰性农田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的研究。在施氮肥条件下,本实验将玉米秸秆生物炭按0%、0.5%、1%和2%(质量比)4个添加量与土壤室内静态混合培养,同时设置不施氮肥、不施生物炭的处理作为对照,定期采集土样,测定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并结合土壤中电导率(EC)、易氧化有机碳(ROC)、总有机碳(TOC)、有机质(OM)、全氮(TN)、ROC/TN、TOC/TN的变化,探讨玉米秸秆生物炭对石灰性农田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的影响,并分析了相关机理。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数量整体呈如下趋势:细菌>放线菌>真菌;细菌和放线菌数量随培养过程呈增加趋势,而真菌数量则呈减少趋势;玉米秸秆生物炭的添加提高了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且提高程度随生物炭添加比例的增加而增大;与CK相比,部分培养时段,单施氮肥处理抑制了真菌生长;相关分析表明,土壤EC、ROC、TOC、OM、TN、TOC/TN与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之间存在显着相关关系,ROC/TN与细菌数量之间存在显着相关关系。另外,为了研究玉米秸秆生物炭对黄土高原地区石灰性农田土壤中氮转化菌数量和氮转化速率的影响,在施氮肥条件下设置0%、0.5%、1%和2%(质量比)4个生物炭添加量,同时设置不施氮肥、不施生物炭的处理,开展为期50 d的室内静态土壤培养实验。定期采集土样,测定土壤中的好氧自生固氮菌、氨化细菌、氨氧化细菌、亚硝酸盐氧化细菌数量及氨化速率、氨氧化速率、亚硝酸盐氧化速率。同时,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氮转化菌数量和氮转化速率之间的回归关系,并结合土壤中EC、ROC、TOC、OM、TN、ROC/TN、TOC/TN的变化,探讨玉米秸秆生物炭对石灰性农田土壤中氮转化菌数量和氮转化速率的影响,并分析了相关机理。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生物炭的添加显着提高了石灰性农田土壤中好氧自生固氮菌、氨化细菌、氨氧化细菌和亚硝酸盐氧化细菌的数量,以及氨化速率、氨氧化速率和亚硝酸盐氧化速率;且土壤中氮转化菌数量和氮转化速率随生物炭添加比例的增加而增大;回归分析表明,石灰性农田土壤氮转化过程中,氮转化菌数量和对应氮转化速率之间存在显着的回归关系,宏观的土壤氮转化速率是微观的土壤氮转化菌数量的直接反映;相关分析表明,土壤EC、ROC、TOC、OM、TN、TOC/TN与土壤氮转化之间存在显着相关关系。(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土壤微生物数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选取元阳梯田核心区箐口和大鱼塘两地共7种森林群落(臭牡丹群落、杉树群落、茶树-旱冬瓜群落、旱冬瓜群落、鼠麴草群落、五眼果群落和鸭公树-木荷群落),按0-20cm、20-40cm、40-60cm和60-80cm土层取样,测定各土层微生物数量(细菌、放线菌、自生固氮菌、纤维分解菌和真菌)与养分含量(全N、全P、全K、碱解N、速效P和速效K),分析微生物数量与养分含量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除茶树-旱冬瓜群落的真菌数量和旱冬瓜群落的放线菌、自生固氮菌以及纤维分解菌的数量不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发生变化,其它森林群落微生物数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不同群落不同种类微生物数量变化梯度不一致。(2)鸭公树-木荷群落细菌数量最多;杉树群落的放线菌数量最多;自生固氮菌数量在旱冬瓜群落最多;纤维分解菌和真菌数量在臭牡丹群落最多。(3)7种森林群落的全N、碱解N、速效P、速效K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无眼果群落和鸭公树-木荷群落的全N、碱解N和速效K含量最高;旱冬瓜群落的全P和速效P的含量最高。(4)全N和3类速效养分含量与土壤微生物数量存在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养分含量在不同的森林群落表现出显着差异,并具有显着的垂直分布特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壤微生物数量论文参考文献
[1].陆宁海,杨蕊,郎剑锋,吴利民,张强.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及小麦茎基腐病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9
[2].李明锐,李天国,李博,秦丽,蒋明.元阳梯田核心区森林群落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养分含量的分布特征[J].西部林业科学.2019
[3].覃勇荣,覃海波,白新高,严海杰,韦诗曲.桂西北岩溶地区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季节动态[J].河池学院学报.2019
[4].郭潇潇,王雪莱,梁海芸,于崧,于立河.盐碱胁迫对芸豆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19
[5].彭有亮,刘小刚,韩志慧,李义林,杨启良.不同蓖麻荫蔽模式下亏缺灌溉对小粒咖啡生长及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9
[6].韦小了,何季,何腾兵,向仰州,易维洁.种植年限对刺梨园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9
[7].倪福乐,彭晶晶.草铵膦对盆栽砂糖橘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J].农村实用技术.2019
[8].周显勇,刘鸿雁,刘艳萍,刘青栋,涂宇.植物修复重金属和抗生素复合污染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变化[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9
[9].杜雷,陈钢,王素萍,洪娟,黄翔.解磷菌剂对生菜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19
[10].李文静.玉米秸秆生物炭对石灰性农田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功能的影响[D].太原理工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