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第八人民医院麻醉科;530001)
【摘要】目的对早期硬膜外腔干预对椎管内麻醉神经并发症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期为不断提高麻醉临床效果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于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接收的186例行腰硬联合麻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在穿刺过程中均出现异感。将患者资料按照干预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90例)与观察组(96例),对照组仅采用椎管内麻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早期硬膜外腔干预。对两种干预方法下患者穿刺情况及术后神经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经过治疗,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神经并发症发生率显著较低,且症状持续时间明显较短(P<0.05)。结论对行椎管内麻醉患者实施早期硬膜外腔干预可有效减少其术后神经并发症的发生,对于其神经功能的恢复有利,值得推广。
【关键词】椎管内麻醉;早期硬膜外腔干预;神经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8)23-0230-01
椎管内麻醉在区域麻醉中较为常用,成为临床中尤其是基层医院最主要的麻醉方法,但该麻醉方式仍存在多种并发这个,包括暂时性神经根激惹(TNS)、周围神经损伤等[1]。相关研究[2]表明,通过早期硬膜外腔干预可有效减少椎管内麻醉神经并发症,为进一步证实该结论的真实性,本次研究对196例实施腰硬联合麻醉穿刺过程中出现异感的患者进行观察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对于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进入我院行腰硬联合麻醉的1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在穿刺过程中均出现异感。将患者资料按照干预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90)与观察组(n=96),对照组中男女性患者例数比为42:48,年龄最大46岁,最小21岁,平均(39.43±6.42)岁。观察组中男女性患者例数比为41:55,年龄最大52岁,最小22岁,平均(41.34±5.57)岁。将两组患者性别比及年龄跨度等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显示P>0.05,表明两组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可进行对比研究。本次研究征得所有患者与陪同家属及我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将合并腰腿神经症状及电击伤者排除。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对其各项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并通过鼻导管给氧,同时以10mL/(kg·h)的剂量给予乳酸林格液输注,穿刺入路为L2~3或L3~4间隙正中,采用一点法腰一脊联合穿刺针穿刺,观察当有脑脊液流出时在30s内注入脊麻药并将硬膜外导管留置备用。于手术结束后将对照组患者硬膜外导管拔除,未实施任何干预,术后通过静脉输注曲马多、舒芬太尼等进行自控镇痛,维持24h;于输注脊麻药后取观察组患者平卧位,并给予5ml含有地塞米松(生产企业:广西万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13234)、维生素B12及0.9%生理盐水的溶液通过硬膜外导管内输注,各成分含量分别为5mg、500mg,术后将硬膜外导管常规拔除,术后镇痛同对照组。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两种干预方式下患者术后椎管穿刺情况及神经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观察,其中穿刺情况主要从穿刺棘突间隙、硬膜外与蛛网膜下腔穿刺次数、脊穿刺针尖的位置、穿刺针引起的异感、异感触发时针尖的位置及异感程度等方面进行观察,异感程度分为A、B、C3个等级,判定标准为:A级:有一过性电击感;B级:有一过性电击感同时伴下肢抽动;C级:出现一过性电击感并伴下肢抽动且疼痛时间<10s[3]。常见的神经并发症主要有暂时性神经根激惹(TNS)、左足下垂、腓肠肌轻度萎缩、马尾综合征、神经刺激征、延迟性骶神经感觉障碍等。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其中计数资料的表示以百分比(%)进行,由方差(x2)完成对数据的检验。以检验结果p<0.05对数据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进行说明。
2.结果
2.1两组穿刺时出现异感情况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在触发异感时针尖位置方面,观察组差异不明显(P>0.05);在异感程度上,两组同级异感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穿刺时异感情况对比(n/%)
2.2对比两组神经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较低(P<0.05)。详情见表2。
表2两组患者神经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3.讨论
椎管内麻醉为有创性操作,具有一定风险性,相关研究结果[4]显示,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发生神经损伤的几率在3.5~8.3%之间,而神经损伤在硬膜外腔阻滞麻醉发生的几率在0.4~3.6%之间。临床中神经损伤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为穿刺损伤,患者常表现为异感,本次研究通过患者主诉的电击感作为异感的判断标准,其下肢在穿刺过程中常发生不自主的抽动,术后神经后遗症状明显,因此硬膜外腔异感发生率显著高于蛛网膜下腔,但症状较轻,本次研究中两组间量部位的异感发生率差异不明显。
脊神经周围免疫细胞在受到损伤后可明显增多,从而释放出多种炎性介质,进而引起一系列的级联炎性反应,使得神经损伤程度进一步恶化,加重了神经损伤并发症状[5]。地塞米松在所有糖皮质激素中毒性最小且作用时间相对较长,可有效降低细胞膜通透性,减轻水肿,对炎性介质的释放具有显著抑制效果,对于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同时可促进神经纤维的生长,减少神经并发症的发生。本次研究对观察组行早期硬膜外腔干预,结果显示患者异感A级占比、TNS比例均显著较对照组优,表明地塞米松对于神经元损伤早期的修复及再生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对行椎管内麻醉患者实施早期硬膜外腔干预可有效减少其术后神经并发症的发生,对于其神经功能的恢复有利,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余伶俐.产妇椎管内麻醉后发生神经损伤的影响因素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07):877-878.
[2]谢林碧,张庆国,王敏,等.高血糖产妇腰硬联合阻滞后神经损伤的影响因素分析[J].广东医学,2016,37(23):3544-3547.
[3]万权,李辉,章勇,等.椎管内麻醉后腰腿痛42例原因分析与对策[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6,22(07):548-550.
[4]胡永珍.剖宫产术产妇应用CSEA发生神经损伤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09):1157-1158+1161.
[5]龚拯,钟玉玲,栗俊,等.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联合地塞米松对剖宫产椎管内麻醉神经根损伤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8,39(12):1881-18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