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肺动脉,静脉,吻合术,先天性,心脏病,双向,心室。
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论文文献综述
郑佳,李仲智,李晓峰,刘晖,柏松[1](2018)在《不同方法预防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后血栓的单中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华法令和阿司匹林对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Fontan手术)后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本院自2004年2月至2016年12月共实施Fontan手术37例,患儿年龄3.5~12岁,平均年龄(7.32±2.25)岁。体重11.5~41 kg,平均体重(23.58±4.25)kg。均无房颤等并发症。依据预防血栓的方法分为华法林组和阿司匹林组,华法林组14例,初始剂量为0.06 mg·kg~(-1)·d~(-1),调整剂量时按0.01~0.02 mg·kg~(-1)·d~(-1),逐渐加量或者减量,目标INR值为1.5~2.0;阿司匹林组23例,按5 mg·kg~(-1)·d~(-1)口服。结果华法令组术后即刻至3 d总引流量(17.33±5.62)m L/kg,阿司匹林组(19.27±6.49)m L/k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05,P=0.633)。华法令组输血量(15.18±4.73)m L/kg,阿司匹林组输血量(13.52±3.29)m L/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718,P=0.452)。3年内发生血栓事件:华法令组1例,阿司匹林组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8,P=0.867);总血栓事件:华法令组2例,阿司匹林组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6,P=0.595);全因死亡事件:华法令组2例,阿司匹林组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1,P=0.914)。结论对于幼年和青年的无房颤并发症的Fontan手术病人,无论是华法令还是阿司匹林都可以取得近似的预防血栓的效果。故可以推荐病人使用抗血小板治疗,从而避免服用华法令频繁抽血监测INR的弊端,病人和家属的依从性也会更好。(本文来源于《临床小儿外科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臧金[2](2016)在《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后稳定血流动力学的临床病例分析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全腔肺动脉吻合术(total cavopulmonary connection, TCPC)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临床措施。[方法]选取我院行二期TCPC术后出现血流动力学障碍的1例患者,男性,年龄6岁,体重16.5kg。术后常规持续监测心率(HR)、心律、血压(BP)、中心静脉压(CVP)、左房压(LAP),计算心脏指数(CI),予“V”形体位,上半身抬高45。,下半身抬高30。,适当呼吸性碱中毒,PH维持在7.45-7.50,参考CVP和LAP补液,分别维持在15-20mmHg,10-15mmHg,应用多巴胺(5-10ug·kg~(-1)·min~(-1))、硝酸甘油(0.5-0.2ug·kg~(-1)·min~(-1))、米力农(0.25-0.75ug-kg~(-1)·min~(-1))持续泵入,去乙酰毛花苷(0.01-0.02ug/kg),每天叁次静推。术后出现低心排量综合征时雾化吸入伊洛前列素(万他维)500ng/kg,每次10分钟,必要时予每2小时给药1次。予腹部偏右肝脏区域呼吸机送气间期适当增加腹压,送气时适当松弛,IAP维持在5.0~(-1)0.0mmHg,小剂量应用肾上腺素(0.05-0.2ug·kg~(-1)·min~(-1)),予对症处理后半小时、一小时、两小时、四小时通过监测指标评估病情。[结果]出现低心排量综合征时按上述方法对症处理,并分别在处理后半小时、一小时、两小时、四小时监测记录心率、血压、中心静脉压、左房压,并计算心脏指数,在出现低心排量综合征时血压为67mmHg、心脏指数为2.01/min/m2,对症处理后四个时间点的监测指标分别为:7067mmHg、83 mmHg、92mmHg、98 mmHg,2.31·min~(-1)·m-2、2.31·min~(-1)·m-2、2.71·min~(-1)·m-2,患者血流动力学趋于稳定,低心排量综合征得到及时纠正。[结论]术前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制定最佳手术方案,术后及时处理低心排量综合征,常规予“V”形体位,适当呼吸性碱中毒,补液,应用升压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必要时应用扩张肺血管药物及增加腹压增加回心血量,血压及心脏指数可有明显上升,有利于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早期撤呼吸机及提高手术成功率。(本文来源于《昆明医科大学》期刊2016-05-01)
张小涛[3](2015)在《双向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治疗肺血减少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经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双向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治疗肺血减少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经验。方法选取2012年1-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肺血减少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32例,所有患者均行双向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进行治疗。其中行体外循环下手术18例、行非体外循环下手术患者14例。单侧手术患者20例、双侧手术患者10例、半房坦手术患者2例。结果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死亡事件发生,共2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对患者术后行2~48个月随访,随访结果显示患者心功能改善,腔静脉肺动脉吻合口血液流畅。结论双向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治疗肺血减少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临床效果显着,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但该项术式治疗需注意适应证及各项手术细节,以保障手术治疗安全性及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工程》期刊2015年11期)
吴松,万峰,张喆,刘迎龙,李志强[4](2015)在《婴儿发绀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行双向上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的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婴儿发绀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行双向上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病例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方法:2006年3月至2013年12月,36例单心室、肺动脉闭锁等复杂先心病畸形患者均接受了双向上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其中体外循环下8例,非体外循环下28例。男性24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0.66±0.21)岁,体表面积(0.16±0.05)m2,经皮血氧饱和度(73±9)%,术前肺动脉压(12.19±3.68)mm Hg(1mm Hg=0.133k Pa)。结果:手术死亡2例,术后出现并发症5例(胸腔积液4例,乳糜胸1例)。术后肺动脉压(17.74±3.62)mm Hg,经皮血氧饱和度(84±16)%,手术时间(173.55±42.16)分钟。结论:对于1岁以内的婴儿发绀型复杂先心病患儿,双向上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是一种简单、可靠的手术方式。对于难以解剖根治或I期Fontan手术的发绀类肺血少复杂先心病患儿,此手术可缓解患儿的缺氧状况以及改善肺血管发育,为以后手术创造了机会。(本文来源于《心肺血管病杂志》期刊2015年04期)
郑彬彬[5](2014)在《一例二期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后重症感染致多器官功能障碍患儿的监护》一文中研究指出1病例介绍患儿女,8岁。2008年2月因"先天性心脏病右室双出口(DORV),室间隔缺损(VSD),肺动脉瓣狭窄(PS)"在我院行"先心病DORV+Gleen术"。术后4年为求二期手术于2012年2月入院,术前心超提示"先心病DORV+Gleen术后,肺总动脉-上腔静脉吻合口未见明显狭窄,室间隔缺损,卵圆孔开放"。3.5日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术后转入ICU。入科后予呼吸机辅助通气,患儿入科后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予逐渐利尿剂加量利尿效果不佳,3.8日开始行腹膜透析治疗,(本文来源于《2014年浙江省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心胸外科学组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4-11-01)
郑彬彬,李晓璐,项晓萍[6](2013)在《一例二期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后重症感染致多器官功能障碍患儿的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总结1例二期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后重症感染致多器官功能障碍患儿的管理体会。严密观察病情,积极维护心肺肝肾重要脏器的功能,加强感染性心内膜炎,恶性心律失常,主动脉感染出血,纵膈及创口感染等术后并发症观察处理。患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共住院160天,顺利康复并痊愈出院。(本文来源于《2013年浙江省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学术年会暨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论文汇编》期刊2013-06-21)
曾显阁[7](2013)在《双向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对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应用双向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对患有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72例患有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6例。采用传统手术方式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双向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对治疗组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手术操作用时和术后恢复用时明显短于对照组;围手术期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双向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对患有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本文来源于《中国保健营养》期刊2013年01期)
施国丞,祝忠群,鲁亚南,刘锦纷,苏肇伉[8](2012)在《全腔静脉-肺动脉直接吻合术中期效果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全腔静脉-肺动脉直接吻合(DCPC)Fontan术纠治功能性单心室的中期效果。方法 2005年1月至2011年5月我院共对25例复杂型心内畸形患儿施行DCPC Fontan术,男15例,女10例,平均年龄6.8岁(1.3~12.3岁);平均体重25.0kg(11.0~46.0kg)。病种为单心室7例,完全性大动脉错位(D-TGA)合并肺动脉狭窄伴室间隔缺损6例,纠正型大动脉转位(ccTGA)合并肺动脉狭窄伴室间隔缺损6例,完全性房室共通道的右心室双出口(DORV)4例,心脾综合征2例。术前分别行右侧双向腔肺动脉吻合术和双侧双向腔肺动脉吻合术各1例。结果其中10例患儿常规建立体外循环并阻断主动脉,体外转流时间76~179min,平均(134.7±43.8)min,主动脉阻断23~99min,平均(40.4±16.9)min;另15例患儿在平行循环下行DCPC术,体外转流时间82~139min,平均(112.1±26.3)min,不阻断主动脉。10例患儿合并其他心内畸形需纠治,15例患儿行"开窗术"。术后并发症为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肾功能受损导致无尿需行腹膜透析1例,置胸腔引流管时间>7d5例,窦性心动过缓伴窦性停搏1例,心包积液1例。门诊随访2个月至6年,无一例死亡。结论 DCPC术中期随访效果满意,对术前具备肺动脉发育可,主、肺动脉位置合适及上、下腔静脉有足够长度等条件的患儿具有一定的适用性。(本文来源于《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期刊2012年22期)
陈会文,刘锦纷,鲁亚男,徐志伟[9](2010)在《心外自身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TCPA)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是Fontan术的主要改良形式,目前应用最为广泛。连接的方式主要有心内板障、心内通道或者心外管道,有关TCPA的并发症如缺乏生长性、心率紊乱、肺血平衡、能量损耗等都与人工材料的应用有关。自2005年1月至2010年4月,我们对20例解剖或功能性单心室病人采用肺总动脉和下腔静脉直接吻合术,报道如下。(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小儿外科学术会论文集》期刊2010-08-22)
陈会文,刘锦纷,鲁亚男,徐志伟[10](2010)在《自身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TCPA)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是Fontan术的主要改良形式,目前应用最为广泛。连接的方式主要有心内板障、心内通道或者心外管道,有关TCPA的并发症如缺乏生长性、心率紊乱、肺血平衡、能量损耗等都与人工材料的应用有关。自2005年1月至2010年4月,我们对20例解剖或功能性单心室病人采用肺总动脉和下腔静脉直接吻合术,报道如下。(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小儿外科学术会论文集》期刊2010-08-22)
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总结全腔肺动脉吻合术(total cavopulmonary connection, TCPC)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临床措施。[方法]选取我院行二期TCPC术后出现血流动力学障碍的1例患者,男性,年龄6岁,体重16.5kg。术后常规持续监测心率(HR)、心律、血压(BP)、中心静脉压(CVP)、左房压(LAP),计算心脏指数(CI),予“V”形体位,上半身抬高45。,下半身抬高30。,适当呼吸性碱中毒,PH维持在7.45-7.50,参考CVP和LAP补液,分别维持在15-20mmHg,10-15mmHg,应用多巴胺(5-10ug·kg~(-1)·min~(-1))、硝酸甘油(0.5-0.2ug·kg~(-1)·min~(-1))、米力农(0.25-0.75ug-kg~(-1)·min~(-1))持续泵入,去乙酰毛花苷(0.01-0.02ug/kg),每天叁次静推。术后出现低心排量综合征时雾化吸入伊洛前列素(万他维)500ng/kg,每次10分钟,必要时予每2小时给药1次。予腹部偏右肝脏区域呼吸机送气间期适当增加腹压,送气时适当松弛,IAP维持在5.0~(-1)0.0mmHg,小剂量应用肾上腺素(0.05-0.2ug·kg~(-1)·min~(-1)),予对症处理后半小时、一小时、两小时、四小时通过监测指标评估病情。[结果]出现低心排量综合征时按上述方法对症处理,并分别在处理后半小时、一小时、两小时、四小时监测记录心率、血压、中心静脉压、左房压,并计算心脏指数,在出现低心排量综合征时血压为67mmHg、心脏指数为2.01/min/m2,对症处理后四个时间点的监测指标分别为:7067mmHg、83 mmHg、92mmHg、98 mmHg,2.31·min~(-1)·m-2、2.31·min~(-1)·m-2、2.71·min~(-1)·m-2,患者血流动力学趋于稳定,低心排量综合征得到及时纠正。[结论]术前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制定最佳手术方案,术后及时处理低心排量综合征,常规予“V”形体位,适当呼吸性碱中毒,补液,应用升压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必要时应用扩张肺血管药物及增加腹压增加回心血量,血压及心脏指数可有明显上升,有利于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早期撤呼吸机及提高手术成功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论文参考文献
[1].郑佳,李仲智,李晓峰,刘晖,柏松.不同方法预防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后血栓的单中心研究[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18
[2].臧金.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后稳定血流动力学的临床病例分析报告[D].昆明医科大学.2016
[3].张小涛.双向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治疗肺血减少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经验[J].中国医学工程.2015
[4].吴松,万峰,张喆,刘迎龙,李志强.婴儿发绀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行双向上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的临床分析[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5
[5].郑彬彬.一例二期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后重症感染致多器官功能障碍患儿的监护[C].2014年浙江省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心胸外科学组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4
[6].郑彬彬,李晓璐,项晓萍.一例二期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后重症感染致多器官功能障碍患儿的管理[C].2013年浙江省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学术年会暨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论文汇编.2013
[7].曾显阁.双向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对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疗效[J].中国保健营养.2013
[8].施国丞,祝忠群,鲁亚南,刘锦纷,苏肇伉.全腔静脉-肺动脉直接吻合术中期效果的临床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
[9].陈会文,刘锦纷,鲁亚男,徐志伟.心外自身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TCPA)临床研究[C].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小儿外科学术会论文集.2010
[10].陈会文,刘锦纷,鲁亚男,徐志伟.自身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TCPA)的临床研究[C].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小儿外科学术会论文集.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