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80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冯群[1](2021)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后下肢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研究》文中指出[目 的]探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对静脉曲张患者术后下肢静脉系统早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协助评估手术疗效。[方 法]前瞻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2020年9月1日~2021年2月28日收治的33例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剥脱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本文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同一患者手术前及术后7天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采集,具体观测指标包括血管直径、血流速度、返流峰值和返流时间,为了系统检测下肢静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代表性选取以下静脉节段作为观测部位:包括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腘静脉、小隐静脉、大隐静脉(起始段和汇入段)及胫后静脉。对采集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以便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手术前后下肢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系统性研究,评估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的疗效。运用spss2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组间差异性分析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定性资料通过例数(构成比)来表示,检验水准均设α=0.05,结果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 果]1.临床资料分析:(1)性别:男性18例、女性15例,占比分别为55%和45%;(2)年龄:平均年龄为47.79±12.47岁,其中17~35岁6例、35~50岁8例、50~65岁18例,>65岁1例,占比分别为18%、24%、55%和3%;(3)职业:农民13例、公务员6例、学生1例、个体5例、工人8例,占比分别为40%、18%、3%、15%和 24%;(4)病程:<10 者 16 例,≥10 年者 17 例,占比分别为48%和52%;(5)患肢:左侧发病26例,右侧发病7例,占比分别为79%和21%。2.观察指标分析:(1)血管直径:股总静脉、股浅静脉及胫后静脉血管直经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腘静脉、小隐静脉血管直径缩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血流速度: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腘静脉、小隐静脉血流速度增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胫后静脉血流速度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返流峰值及返流时间:上述静脉返流峰值减小、返流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大隐静脉主干被有效结扎及剥脱,血管直径、血流速度、返流峰值及返流时间均归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 论]GSV高位结扎及剥脱术后:(1)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胫后静脉血管直径缩小;(2)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腘静脉、小隐静脉血流速度增快;胫后静脉血流速度减慢;(3)上述静脉返流峰值和返流时间均缩短;(4)大隐静脉血管直径、血流速度、返流峰值及返流时间均归零。GSV高位结扎及剥脱术能够有效改善静脉曲张患者术后早期下肢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状态,其疗效确切、有临床存在价值。
蒋毛毛[2](2021)在《射频和激光消融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比较》文中指出目的大隐静脉曲张(Great saphenous varicose vein,GVSS)是临床中常见和多发的疾病。传统手术至今依然是治疗该疾病的经典手术。得益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现代治疗理念的转变,临床中涌现处诸多微创技术,其中腔内热消融技术在治疗该疾病有着良好的疗效。本研究通过临床病例分析,比较射频消融术和激光消融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并总结两种手术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并发症的处理策略。方法(1)根据诊断标准、入组标准和排除标准,收集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血管外科(2020年5月至2020年11月)手术治疗的大隐静脉曲张病人共99人(99条患肢)的临床资料,根据采取的手术方式分为射频组和激光组,其中射频组(大隐静脉射频消融术+泡沫硬化剂注射术+点式剥脱术)共47人(47条患肢),激光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主干激光消融术+泡沫硬化剂注射术+点式剥脱术)共52人(52条患肢)。通过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24h疼痛分值、治疗时间、并发症(皮肤瘀斑、皮下血肿、血栓性静脉炎、足踝区感觉异常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术后大隐静脉闭合情况观察比较,以此评估患者疗效及并发症。(2)通过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的疗效,从而总结射频消融术和激光消融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优缺点、术中注意事项,探讨并发症的处理策略,为临床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提供参考。结果(1)射频组和激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患侧、大隐静脉直径和临床分级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射频组和激光组在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24h疼痛分值、治疗时间、术后并发症(皮肤瘀斑、皮下血肿、血栓性静脉炎、隐神经损伤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和术后大隐静脉闭塞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射频消融术和激光消融术近期疗效确切,疗效相当,具备切口少、恢复快以及并发症少等优势,但后期恢复情况需做进一步的随访。(2)射频消融术相较于激光消融术术后疼痛较轻,并发症发生少,但两者差异不显着。(3)本研究中,射频组和激光组疗效相似,但射频组无需高位结扎大隐静脉,更具微创性。(4)腔内技术对于膝下大隐静脉消融治疗是否会损伤隐神经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余梦粒[3](2020)在《三种联合术式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腔内激光闭合、内翻全剥脱和双壁双腔内翻闭合三种术式联合小腿曲张静脉经皮透光负压旋切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261例(261条腿,均为单侧患肢)。按照手术处理方式分为三组,其中A组88例(腔内激光闭合联合小腿曲张静脉经皮透光负压旋切术),B组87例(内翻全剥脱联合小腿曲张静脉经皮透光负压旋切术),C组86例(双壁双腔内翻闭合联合小腿曲张静脉经皮透光负压旋切术),分析三种联合术式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的差异,比较术后并发症:患肢疼痛、皮下淤斑、皮下血肿、切口出血、皮肤感染、皮肤坏死、皮肤灼伤、患肢肿胀、感觉异常和(或)麻木、DVT和(或)PE、患肢淋巴漏、浅静脉炎、皮下硬结的差异,探讨三组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研究病例无皮下血肿、切口出血、皮肤感染和皮肤坏死,未发生DVT和(或)PE、患肢淋巴漏,所有病例术后1月血管超声检查:无大隐静脉走行区域的逆流音,无局部再通。1、住院指标。平均术后住院时间:A组(3.14±0.68)d、B组(3.80±0.68)d、C组(3.83±0.83)d,A组明显短于B、C组(P<0.05);平均住院费用:A组(9700.26±806.45)元、B 组(6932.46±758.75)元、C 组(6894.94±708.63)元,A显着高于B、C(P<0.05)。2、术中指标。平均手术时间:A组(61.31±22.42)min、B组(52.31±17.94)min、C组(51.88±15.77)min,A组显着高于B、C组(P<0.05);平均术中出血量:A 组(18.47±7.63)ml、B 组(26.03±21.43)ml、C 组(23.55±14.03)ml,B>C>A(P<0.05)。3、术后3天指标。并发症:B组患肢疼痛率、皮下淤斑率、皮肤灼伤率、感觉异常和(或)麻木率明显高于A、C组(P<0.05),患肢肿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内疼痛评分:平均疼痛评分随术后时间推移逐渐降低,总体平均疼痛评分B>C>A(P<0.05)。4、术后10天指标。B组患肢疼痛率、皮下淤斑率、感觉异常和(或)麻木率明显高于A、C组(P<0.05),皮肤灼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术后30天指标。患肢疼痛率、感觉异常和(或)麻木率较术后3天、术后10天明显降低,且B组患肢疼痛率、感觉异常和(或)麻木率仍较A、C组高(P<0.05);B组无浅静脉炎发生,A、C组浅静脉炎率分别为7.23%、3.61%,A、C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皮下硬结率分别为12.04%、1.17%、7.23%,A、C组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双壁双腔内翻闭合联合术式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微创、有效、并发症少,治疗费用较腔内激光闭合联合术式低。
黄亮辉[4](2020)在《腔内激光闭合术联合高位结扎与传统剥脱手术在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中的临床疗效比较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对比分析腔内激光闭合术(EVLA)联合高位结扎与传统剥脱手术(HL/S)在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中的疗效差异,并探讨EVLA联合高位结扎治疗的优劣势及相关并发症。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符合入组标准的单侧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共368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HL/S组和EVLA组,其中HL/S组152例、EVLA组216例。HL/S组进行高位结扎+主干剥脱+点状抽剥+硬化剂治疗、EVLA组进行高位结扎+主干及部分属支激光闭合+硬化剂治疗。采用CEAP分级对疾病严重程度进行分级,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术前资料、术中资料和术后资料。结果:全组36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了相应方案的治疗。HL/S组和EVLA组在性别、年龄、患侧肢体、病程时长、CEAP分级、术前CIVIQ评分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L/S组和EVLA组在手术时长(56.78±21.60 min VS46.51±15.16 min)、术中出血量(64.36±16.86mL VS 45.30±10.85mL)、术后住院天数(5.61±1.94 d VS 3.87±1.29 d)、治疗费用(9449.95±818.45元VS12071.06±1148.81元)方面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HL/S组和EVLA组在切口感染、皮下瘀斑、皮下血肿、感觉异常和需镇痛药物治疗的疼痛等5种术后并发症的比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HL/S组较EVLA组发生率更高;两组在术后水肿、色素沉着、血栓性浅静脉炎、深静脉血栓等4种并发症方面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年总体复发率HL/S组10.53%、EVLA组8.80%,两组术后复发、返流/再通和再次干预等随访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HL/S组术后3月CIVIQ平均评分外,HL/S组和EVLA组其余术后生活质量平均评分均处在满意范围(≥80分);EVLA组术后3月平均评分高于HL/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0.87±7.76分VS 78.75±8.97分,P<0.05),两组术后6月、1年、2年平均评分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EVLA联合高位结扎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安全有效、操作简便、短期疗效确切。与HL/S相比,两者在术后临床复发和返流、生活质量改善方面差异不明显,但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和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EVLA联合高位结扎术更具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赵梦鹏[5](2019)在《一站式杂交手术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并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一站式杂交手术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并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IVCS并下肢静脉曲张患者91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A组49例同期行髂静脉狭窄成形及曲张静脉手术(一站式杂交手术组),B组42例先行髂静脉狭窄成形术,二期行曲张静脉手术(分期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髂静脉一期通畅率、溃疡愈合率及肿胀缓解率)、经济负担(住院天数、总费用)及安全性(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12个月髂静脉一期通畅率(100%vs.100%)、溃疡愈合率(100%vs.100%)及肿胀缓解率(87.50%vs.88.8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住院总费用[(3.77±0.32)万元vs.(4.37±0.20)万元]和住院天数[(13.50±2.30)d vs.(16.61 ±3.28)d]均低于 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2、-4.62,P均<0.01);两组的并发症主要为腹股沟区出血及皮下大面积淤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12%(3/49)vs.4.76%(2/42),P>0.05)],予以相应处理后好转;两组病例均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及支架内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论]IVCS合并下肢静脉曲张行一站式杂交手术治疗,近期疗效好,具有微创、住院时间短、总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开展。
周晓东[6](2019)在《透骨伸筋外用散预防下肢静脉曲张EVLT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临床对比研究,整理数据,统计学分析,评价试验组和对照组在预防术后术区疼痛、皮下瘀斑、皮肤感觉异常、大隐静脉以及小腿术区局部硬结或皮下条索、缩短住院时间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旨在为预防下肢静脉曲张EVLT术后病人并发症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8年03月到2018年10月山西省中医院普外科行下肢静脉曲张EVLT手术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66例,全部入选患者按照入院顺序进行编号,用SPSS22.0软件进行随机分组,试验组33例,对照组33例;试验组病人术前7天开始每日两次将无菌的中药膏外敷于患肢曲张静脉所在处一小时连续一周,药膏原料为透骨伸筋外用散,对照组病人术前7天开始每日两次将无菌的棕色淀粉膏外敷于患肢曲张静脉所在处一小时连续一周。手术均行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由张有福主任医师一人主刀,术后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术后给予三天低分子肝素钙4200iu q12 ih,术后使用弹力绷带将患肢包扎,均用枕头垫高患肢30°,做足部屈伸运动;术后6小时下床活动,术后7天改为医用弹力袜3个月;统计术后6小时、24小时、48小时、7天、30天视觉模拟疼痛评分量表。分别于术后3天、7天、14天随访观察患者术后皮下瘀斑发生例数及瘀斑大小。记录两组患者术后3天、7天、14天大隐静脉主干及小腿局部皮下条索或硬结、皮肤感觉异常发生例数。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试验组随访过程中脱落2例,最终纳入病例研究31例,对照组随访过程中脱落1例,最终纳入病例研究32例。1.术后两组间术区疼痛情况比较:术后第6小时、24小时、48小时、7天随访,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第30天随访,P>0.05,两组间疼痛程度无统计学意义。2.术后两组间皮下瘀斑发生率比较:术后第3天、7天随访,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皮下瘀斑的面积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4天随访,P>0.05,两组间皮下瘀斑发生率及皮下瘀斑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术后两组间大隐静脉及小腿术区硬结或皮下条索情况比较:术后第3天、7天随访,试验组大隐静脉及小腿术区局部硬结或皮下条索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4天随访,P>0.05,两组间大隐静脉及小腿术区局部硬结或皮下条索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4.术后两组间术区皮肤感觉异常情况比较:术后第3天、7天、14天随访,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5.两组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术前使用透骨伸筋外用散能够显着减轻EVLT术后术区疼痛程度、减少皮下瘀斑发生率及皮下瘀斑面积、减少大隐静脉主干及小腿局部皮下条索或硬结的发生率,同时能够减少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与传统的围手术期处理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对于皮肤感觉得异常则无明显改善。该方法安全可靠,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杨晓冬[7](2018)在《逐瘀通脉汤对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恢复影响及其机制初探》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观察逐瘀通脉汤对中医辨证为血瘀筋脉型下肢静脉曲张行经皮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EVLT)术后恢复期症状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为临床筛选最佳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取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按纳入标准选择下肢静脉曲张行EVLT术后患者,分为试验组(逐瘀通脉汤+手术组)和对照组(单纯手术组),共60例,每组各30例。试验组从术后第1天开始服用逐瘀通脉汤(桃仁10g,红花10g,川芎20g,赤芍15g,丹皮15g,当归10g,川牛膝20g,鸡血藤20g,黄芪30g,苏木10g,枳壳10g,苍术10g,蒲公英30g),煎汤温服,每日1剂,服用2周,余治疗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EVLT术,术后不使用中药治疗。两组均观察2周,随访1个月。以CEAP临床评分,临床症状等作为疗效观察指标,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最终有效病例为60例,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结果为:试验组30例,显效28例,有效2例,对照组30例,显效17例,有效13例,两组间疗效有显着性差异(P<0.05)。按CEAP临床评分标准,试验组治疗前分数为3.53±0.61,治疗后分数为1.59±1.05,疗效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分数为3.45±0.63,治疗后分数为1.87±1.56,疗效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疗效有显着性差异(P<0.05),试验组效果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试验组肢体酸困沉重、肿胀、曲张静脉治疗前分数分别为4.57±1.30、4.35±1.78、4.76±1.08,治疗后分数分别为0.86±0.38、0.53±0.25、0.63±0.34,疗效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肢体酸困沉重、肿胀、曲张静脉治疗前分数分别为4.73±0.96、4.48±1.73、4.63±1.10,治疗后分数分别为1.86±0.54、0.95±0.58、1.61±1.18,疗效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肢体酸困沉重、肿胀临床缓解情况、曲张静脉临床缓解情况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PT、APTT、TT均长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逐瘀通脉汤能够有效促进血瘀筋脉型下肢静脉曲张行经皮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EVLT)术后的恢复,有利于肢体酸困沉重、肿胀、曲张静脉等临床症状的缓解。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液粘稠度,调节凝血机制有关。
张玲玲[8](2018)在《腔内激光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本文旨在探讨腔内激光联合泡沫硬化剂这一术式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为零切口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提供一个理想的综合性微创治疗方案。研究方法2016.10~2017.03收入我科的明确诊断为下肢静脉曲张且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130例(162条肢体)。对于这些患者行大隐静脉主干激光闭合术+曲张静脉聚桂醇注射术。通过6个月的随访,对该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情况、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皮下血肿、局部色素沉着、隐神经损伤、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等)进行分析,且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曲张静脉闭塞情况进行随访,重新评估患者的CEAP临床分级,并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包括VCSS评分、CIVIQ评分,通过分析数据评价该术式的疗效。结果对入组的130例患者(162条肢体)成功行大隐静脉主干激光闭合术+曲张静脉聚桂醇注射术,28条C6期患肢均于术后6月内愈合,术后患者的主观疼痛均于术后1月左右消失。术后6月内手术部位色素沉着并未完全消失者6例;术后3月内隐神经损伤者3例,均于术后6月时消失;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所有患者术后6月时均未见有明显的静脉曲张,4条患肢大隐静脉主干仍可见少量血流信号,总治愈率达97.53%。患者术后3月、6月的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CSS)均较术前减小(P<0.01),术后3月、6月的生活质量调查表(CIVIQ)评分均比术前增加(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6个月的随访,前后数据对比表明腔内激光联合泡沫硬化剂这一术式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及其并发症疗效确切,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一种较为理想的综合微创治疗方案,值得广泛推广。
高瑜[9](2017)在《中药预防下肢静脉曲张微创治疗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全面的观察中药对小腿部大隐静脉曲张微创治疗术后疼痛、皮下瘀血、血栓性静脉炎、隐神经损伤、色素沉着等并发症的预防性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1月-12月单纯大隐静脉曲张患者134例,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a、b组)和对照组(c、d组)。4组病例大腿段均行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大腿段主干剥脱,中药治疗组围手术期口服中药(自拟方),对照组不服用中药,中药a组(35例)和对照c组(33例)小腿部行泡沫硬化剂(1%聚多卡醇)注射治疗;中药b组(34例)和对照d组(32例)小腿部行腔内激光灼闭术;四组术后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3天,后改用医用弹力袜3个月。术后3天、1周、1个月、3个月随访。比较分析中药组与对照组组间,四组之间术后疼痛、皮下瘀血、深静脉血栓形成、症状性肺栓塞、血栓性静脉炎、隐神经损伤、色素沉着、过敏性皮炎、皮肤灼伤等并发症的情况。结果1.中药组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比较1.1术后疼痛中药组术后疼痛优于对照组,P≈0.0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中药组血栓性浅静脉炎、色素沉着、皮下瘀血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深静脉血栓形成、皮肤灼伤等并发症,中药组发病例数少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2.亚组之间术后并发症比较2.1术后疼痛中药a组优于中药b组,中药b组优于对照c组,对照c组优于对照d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2.2深静脉血栓形成仅对照d组出现1例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与其余三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2.3血栓性浅静脉炎中药a组优于中药b组和对照c、d组,对照c组和优于对照d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2.4色素沉着中药b组和对照d组色素沉着并发症均优于中药a组和对照c组,中药a组优于对照c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2.5隐神经损伤中药a组隐神经损伤优于中药b组和对照d组;对照c组隐神经损伤优于中药b组和对照d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2.6皮下瘀血中药a组皮下瘀血并发症均优于中药b组和对照d组,对照c组和中药b组均优于对照d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2.7皮肤灼伤中药a组和对照c组未现皮肤灼伤,均优于对照d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1.中药组术后疼痛、血栓性浅静脉炎、色素沉着、皮下瘀血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深静脉血栓形成、皮肤灼伤等并发症例数少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2.中药+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组(中药a组)术后并发症最少,优于其他三个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与激光灼闭术治疗相比,术后血栓性浅静脉炎、隐神经损伤、皮下瘀血、皮肤灼伤等并发症更少、更轻。
王藏慧[10](2016)在《激光闭塞联合旋切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激光闭塞联合旋切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超声及临床症状检查确诊为下肢静脉曲张,根据患者手术类型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5例)接受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手术,观察组(45例)采取激光闭塞联合旋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皮下瘀斑吸收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6个月随访观察组患肢静脉曲张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光闭塞联合旋切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疗效确切,并且手术医源性创伤较小,术后康复速度较快,切口数量少、术后遗留瘢痕较少、手术安全性相对较高,与传统大隐静脉结扎手术比较,具有明显优势,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二、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80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80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后下肢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展望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下肢静脉曲张微创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读硕士期间取得的成就 |
致谢 |
(2)射频和激光消融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写一览表 |
摘要 |
Abstract |
1.引言 |
2.资料与方法 |
2.1 临床资料 |
2.2 研究方法 |
2.2.1 试验设备及材料 |
2.2.2 手术方法 |
2.2.3 疗效评价和随访 |
2.2.4 统计分析 |
3.结果 |
3.1 患者基本资料的均衡性分析 |
3.2 术中情况 |
3.3 术后情况 |
4.讨论 |
4.1 下肢静脉曲张 |
4.2 射频消融术的工作特点、优势及不足 |
4.3 激光消融术的工作特点、优势及不足 |
4.4 腔内射频消融术与腔内激光消融术的对比 |
4.4.1 射频消融术与激光消融术疗效及并发症的对比 |
4.4.2 射频消融术与激光消融术中情况 |
4.4.3 射频消融术与激光消融术术后情况 |
4.4.4 射频消融术与激光消融术的主要并发症及处理策略 |
4.5 本课题的不足及展望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下肢静脉曲张治疗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3)三种联合术式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讨论 |
结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及奖励 |
致谢 |
(4)腔内激光闭合术联合高位结扎与传统剥脱手术在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中的临床疗效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1.1 资料收集 |
2.1.2 诊断及入组标准 |
2.1.3 本组资料 |
2.2 研究方法 |
2.3 主要的仪器物品 |
2.4 术前准备 |
2.5 手术操作步骤 |
2.6 术后处理 |
2.7 随访过程 |
2.8 研究指标 |
2.9 统计学处理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术前一般资料的比较 |
3.2 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的比较 |
3.3 术后住院天数、治疗费用的比较 |
3.4 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
3.5 术后复发和再次干预资料的比较 |
3.6 患者生活质量调查结果的比较 |
第4章 讨论 |
4.1 VVLES的流行病学特点 |
4.2 EVLA和 HL/S的优缺点探讨 |
4.3 EVLA和 HL/S的并发症探讨 |
4.4 EVLA和 HL/S术后复发和生活质量的探讨 |
第5章 结论 |
第6章 不足与展望 |
6.1 不足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
参考文献 |
(5)一站式杂交手术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并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一般资料 |
2.方法 |
2.1 术前准备 |
2.2 治疗方法 |
2.3 术后处理及随访 |
3.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手术情况 |
2.两组患者住院及随访指标比较 |
3.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处理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综述 下肢静脉曲张治疗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术论文目录 |
(6)透骨伸筋外用散预防下肢静脉曲张EVLT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技术路线(如图1) |
2.试验材料 |
3.临床资料 |
3.1 病例来源 |
3.2 诊断标准 |
3.3 纳入标准 |
3.4 排除标准 |
3.5 剔除标准 |
4.研究方法 |
4.1 分组方法 |
4.2 治疗方案 |
4.3 手术步骤 |
4.4 测评指标及方法 |
4.5 统计学方法 |
5.研究结果 |
5.1 病例随访情况 |
5.2 一般情况分析 |
5.3 指标测评结果 |
6.讨论 |
6.1 指标结果分析 |
7.创新性、存在问题及展望 |
7.1 创新性 |
7.2 存在问题及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文献综述 大隐静脉曲张行腔内激光闭合术后并发症的防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二 科研情况 |
附录三 中英文对照表 |
附录四 |
附表1 |
附表2 |
附表3 |
致谢 |
(7)逐瘀通脉汤对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恢复影响及其机制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引言 |
2.临床资料 |
3.研究方法 |
4.研究结果 |
5.讨论 |
6.结论 |
7.参考文献 |
8.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9.附录 |
10.发表文章 |
11.致谢 |
(8)腔内激光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中药预防下肢静脉曲张微创治疗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下肢静脉曲张的中医研究概况 |
病因病机认识的历史沿革 |
治疗方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下肢静脉曲张微创治疗及其术后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
1. 激光灼闭治疗 |
2. 硬化剂治疗 |
3. 射频消融术 |
4. 腔内微波治疗 |
5. 透光旋切术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中药预防下肢静脉曲张微创治疗术后并发症的研究概况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一、临床资料 |
1. 一般资料 |
2. 入组标准 |
3. 排除标准 |
二、方法 |
1. 术前准备及麻醉方法 |
2. 小腿部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操作 |
3. 小腿部激光灼闭治疗操作 |
4. 术后处理 |
5. 观察指标及随访 |
6. 统计学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1. 下肢静脉曲张微创治疗术后预防并发症的措施 |
2. 中医对下肢静脉曲张微创治疗术后的认识 |
3. 中药对下肢静脉曲张微创治疗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作用 |
4. 两种微创技术治疗术后并发症情况 |
5. 本研究的问题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激光闭塞联合旋切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研究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指标的比较 |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的比较 |
3 讨论 |
四、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80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后下肢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研究[D]. 冯群.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2)
- [2]射频和激光消融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比较[D]. 蒋毛毛.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3]三种联合术式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分析[D]. 余梦粒.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4]腔内激光闭合术联合高位结扎与传统剥脱手术在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中的临床疗效比较分析[D]. 黄亮辉. 南昌大学, 2020(08)
- [5]一站式杂交手术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并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分析[D]. 赵梦鹏. 滨州医学院, 2019(02)
- [6]透骨伸筋外用散预防下肢静脉曲张EVLT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研究[D]. 周晓东.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2019(03)
- [7]逐瘀通脉汤对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恢复影响及其机制初探[D]. 杨晓冬. 云南中医学院, 2018(10)
- [8]腔内激光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分析[D]. 张玲玲. 泰山医学院, 2018(06)
- [9]中药预防下肢静脉曲张微创治疗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研究[D]. 高瑜.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8)
- [10]激光闭塞联合旋切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J]. 王藏慧. 中国当代医药, 2016(17)
标签:大隐静脉曲张论文; 静脉曲张论文; 大隐静脉论文; 静脉曲张的治疗方法论文; 男性结扎手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