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泉沟自然保护区论文_郝少英

导读:本文包含了庞泉沟自然保护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土壤,自然保护区,群落,因子,呼吸,多样性,理化。

庞泉沟自然保护区论文文献综述

郝少英[1](2019)在《山西庞泉沟自然保护区辽东栎种群生命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辽东栎是我国华北地区分布广泛的森林群落建群种和优势种,研究山西庞泉沟辽东栎生命表对于揭示其种群年龄结构和动态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笔者基于野外调查数据,构建了山西庞泉沟自然保护区辽东栎种群的静态生命表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包括年龄结构图、存活曲线、死亡曲线等、消失率曲线、生存函数曲线、累积死亡率函数曲线、危险率函数曲线和死亡密度函数曲线。结果表明,辽东栎低龄级(1龄级~2龄级)种群数量较少,年龄结构呈衰退类型;种群死亡率随龄级增加逐渐增加,在最高龄级达到最大;种群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Ⅱ型,与年龄结构反映的衰退类型相同。总体上,死亡率和消失率随龄级增加,在高龄级阶段(7龄级~9龄级)生物量和消失率迅速上升;生存函数与累积死亡率函数呈负相关关系,生存率随龄级的增加而减小。死亡密度函数变化不明显,危险率函数变化趋势随龄级增加而增加,与死亡率变化趋势类似。因此,庞泉沟辽东栎种群年龄结构属于衰退型。(本文来源于《山西林业科技》期刊2019年01期)

周永娜,乔沙沙,刘晋仙,贾彤,李毳[2](2017)在《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华北落叶松与桦树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落叶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是华北地区主要的森林类型,其地下生态系统在驱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运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庞泉沟自然保护区中海拔桦树(Betula platyphylla)林和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林以及高海拔华北落叶松林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同时对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活性及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测定,分析各因子的变化规律及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1)3个样地土壤脲酶、蔗糖酶活性与全碳、全氮、全硫、碳氮比呈极显着正相关;脲酶活性与p H显着负相关;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理化性质均无显着相关性;同时3种酶的活性与细菌和真菌特定类群的丰度密切相关.2)样地间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具有一定差异,而真菌群落结构的差异较大,土壤理化性质对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具有较大的影响.真菌群落中的煤炱目(Capnodiales)、蜡壳耳目(Sebacinales)、路霉目(Lulworthiales)、锈革孔菌目(Hymenochaetales)的丰度与土壤全碳、全氮、全硫、碳氮比、含水率显着相关.3)中海拔桦树林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度高于华北落叶松林,真菌群落的丰度与之相反;高海拔落叶松林细菌群落多样性较低,而丰度较高,真菌群落则是丰度较低,多样性在高海拔落叶松林中最高,在桦树林中较低.综上,植被类型、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叁者相互影响,因此可通过改变林下土壤微生物环境,制定出不同的育林措施,进而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碳、氮、硫等循环进程,提高土壤肥力.(本文来源于《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周永娜[3](2017)在《庞泉沟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高通量测序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庞泉沟自然保护区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灌丛、锦鸡儿(Caragana jubata)灌丛、桦树(Betula platyphylla)林、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sea)林、山杨(Populus davidiana)林和两个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林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细菌功能类群的丰度,同时测定了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活性以及土壤环境因子,对各因子的变化规律及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旨在了解庞泉沟土壤细菌群落与环境因子和空间变量的生态关系,为了解微生物群落对环境条件变化的响应来预测环境的变化提供理论依据。其结果表明:1.五个阔叶林土壤环境因子与土壤酶的相关性分析,脲酶与铵态氮、有机质极显着正相关,与全氮、全碳显着正相关;蔗糖酶与全氮、全碳、全硫和有机质极显着正相关;过氧化氢酶与铵态氮极显着正相关。2.除了锦鸡儿样地的植物多样性在七月高,其他样地均五月高于七月。相关性分析,植物多样性与脲酶、全氮、全碳、硝态氮显着正相关。3.高通量测序表明,桦树林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度高于华北落叶松林,真菌群落的丰度与之相反;高海拔落叶松林细菌群落多样性较低,而丰度较高,真菌群落则是丰度较低,多样性在高海拔落叶松林中最高,在桦树林中较低。阔叶林空间季节动态结果为,除了锦鸡儿灌丛样地的细菌丰度在四月高于其它月份,其它样地都在五月达到最高;细菌丰度季节变化整体趋势均为四、五月较高,而七、十月较低;沙棘灌丛在各样地中最低。细菌功能类群的丰度整体趋势与其一致。4.高通量测序表明,桦树林和两个华北落叶松林样地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具有一定差异,而真菌群落结构的差异较大,土壤理化性质对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具有较大的影响。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与土壤碳氮比、全硫、pH、粒径、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紧密相关。阔叶林细菌优势类群丰度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表明,细菌丰度与全碳、全硫、有机质、蔗糖酶紧密相关,蔗糖酶与α-变形菌纲、浮霉菌门、γ-变形菌纲极显着正相关;脲酶与浮霉菌门、α-变形菌纲显着正相关;过氧化氢酶与细菌极显着正相关。(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7-06-01)

梁雅南[4](2017)在《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华北落叶松林土壤呼吸的时空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利用2007~2015年对庞泉沟自然保护区3块海拔不同的华北落叶松林(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土壤呼吸与环境因子的日变化、季节变化和空间异质性的测定数据集,结合MODIS产品获取的各样地对应时间的地表温度(LST)和植被指数(VIs)的数据集,旨在分析:1)探究不同取样尺度下土壤呼吸和环境因子的空间变化特征,确定土壤呼吸测定的合理采样布点数量;2)了解土壤呼吸的日、季节变化特征以及环境因子对其变化的影响作用,构建其时间变化的拟合模型,并对模型精度进行评价;3)尝试利用MODIS产品对土壤呼吸的季节变化规律进行模拟。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空间尺度上,随取样间距的减小,土壤呼吸、全碳、全氮、有机碳的空间变异系数逐渐增大,表明这些因子的取样间隔越大,其空间代表性越好。总体而言,土壤呼吸的空间变异主要和土壤全碳、有机碳、全氮等影响土壤微生物呼吸与根系呼吸的理化因子以及环内根生物量这类明显反映根系呼吸作用强度的生物因子等有关,受土壤温度与水分的影响很小。(2)各因子的必要采样数目主要由其空间变异程度决定,所测因子的必要采样数目大小依次为:N环内根重>N土壤呼吸速率>N全碳>N环内凋落物重>N有机碳>N全氮>N土壤水分含量>N土壤温度,满足95%置信水平80%估计精度要求下,5m、2.5m以及1.25m取样间隔下土壤呼吸的必要采样数目分别是23、27和28。(3)从18:00至次日18:00土壤呼吸和土壤温度均呈现―凹‖型的日变化趋势。土壤呼吸的最大值出现在14:00~18:00;最低值出现在清晨。土壤呼吸的日变化主要受温度的影响,基于10 cm深度处土壤温度构建的指数模型对土壤呼吸日变化的拟合决定系数达到了0.90。(4)9年观测期间土壤呼吸、温度、植被指数大体呈现―铃‖型的季节变化趋势,低值出现在气温最寒冷的12月、1月,高值出现在生长最为活跃的6、7月份,落叶松1、2和3样地的9年平均土壤呼吸速率分别为3.57±1.94μmol CO2 m-2 s-1、4.95±2.39μmol CO2 m-2 s-1、6.11±2.94μmol CO2 m-2 s-1。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趋势呈现高低值交替出现的波动状态,含水量基本在30%~40%之间。(5)基于实测温度和夜间陆地表面温度对土壤呼吸季节变化建立的单因子指数模型和Arrhenius改进型模型的方程决定系数都达到了0.7以上,两种模型的拟合效果相当,同一种温度下后者的R~2高于前者,相应RMSE和AIC值也低于前者,但2个方程的差异不大。对土壤呼吸季节变化拟合效果最好的实测地温和陆地表面温度分别是5cm深度处地温(T5)和通过Aqua卫星获取的夜间陆地表面温度(LSTan)。土壤水分对土壤呼吸的季节变化影响很小,二者之间关系方程均不显着。从基于5种植被指数对土壤呼吸的季节变化构建的指数和线性回归模型看,指数模型的拟合效果优于线性模型,R~2值更高。NDVI对土壤呼吸季节变化的拟合效果略好于其他4种植被指数。(6)构建各测定年3个样地分别基于T5与NDVI和LSTan与NDVI的两种双指数复合模型结果表明:3个样地内两种模型的各年R~2均没有显着性差异。结果进一步说明可将基于LSTan和NDVI构建的纯遥感模型作为研究样地土壤呼吸季节变化的经验拟合模型。(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7-06-01)

贾彤,曹苗文,周永娜,乔沙沙,柴宝峰[5](2017)在《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常见禾本科植物内生真菌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庞泉沟自然保护区4种不同群落类型林地和灌丛下的优势禾草为研究对象,调查不同禾草内生真菌感染率,研究内生真菌感染的禾草种群与原生生境的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相互关系。结果发现,影响紫羊茅、中亚薹草和野燕麦染菌率的主要因子是土壤水分含量和碳氮比,且土壤C、N、S以及土壤水分含量与紫羊茅的内生真菌染菌率成正相关,土壤蔗糖酶、脲酶和酸性磷酸酶与紫羊茅的感染率显着正相关,但中亚薹草与紫羊茅的结果相反。丝盖伞科是华北落叶松林和油松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优势真菌,但不同染菌植被群落类型下的优势细菌微生物群落组成不同。总体看来,4种森林群落类型下禾草内生真菌染菌率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不同,且受到的生态因子影响大小也有差异,内生真菌感染导致各植被群落类型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具有差异,其优势土壤真菌和土壤细菌组成不同,这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原生生境下不同感染率的禾草种群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各异生态学功能。(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王礼霄[6](2015)在《基于MODIS数据模拟庞泉沟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土壤呼吸空间格局》一文中研究指出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间C02交换的一个重要环节。尽管目前土壤呼吸的野外观测已经从基于样地尺度的实验观测转向土壤呼吸大尺度的区域模拟,但是基于遥感影像数据模拟土壤呼吸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本研究从影响土壤呼吸的环境因子和生物因子入手,以土壤呼吸的野外测定为基础,利用遥感数据获取了与土壤温度有关的地表温度(LST)和与植被生长有关的植被指数(VI)、总初级生产力(GPP)、叶面积指数(LAI),探讨了这些基于遥感数据的地表参数在土壤呼吸模拟中的应用,为遥感技术应用于土壤呼吸的模拟提供一种思路和方法。研究在庞泉沟国家自然保护区进行。试验选取了保护区不同海拔、不同植被类型的31个样地,对其土壤呼吸以及10 cm深度(T10)的土壤温度进行了3个时期(7月、9月、11月)的野外观测。同时下载了同期的MODIS遥感产品数据,包括地表温度(LST)、植被指数(EVI和NDVI)、总初级生产力(GPP)和叶面积指数(LAI)。通过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筛选出与土壤呼吸关系最为密切的温度和生物因素的指示因子,分别构建了土壤呼吸的单因子模型与复合模型。利用评价指标选取了最优的单因素模型和复合模型,并对模型的精度进行了验证,对庞泉沟自然保护区的土壤呼吸进行了空间尺度的扩展。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3个时期各样地的土壤呼吸速率时空变异性基本一致。7月、9月、11月的平均值分别为8.70 μmol CO2 m-2 s-1,6.65 μmol CO2 m-2 s-1、2.82μmol CO2m-2s-1;均值比较表明,3个时期的土壤呼吸差异极显着(P<0.01)。7月、9月、11月土壤呼吸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6.99%、26.19%和36.40%,随着测定时间的变化,从7到11月土壤呼吸的空间变异程度增大。土壤温度(T10)和地表温度(LST)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表明LST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土壤温度用于土壤呼吸的模拟。(2)3个时期土壤呼吸(Rs)与地表温度(LST)、10 cm土壤温度(T10)都呈极显着相关(P<0.01),且Rs与LST的相关系数(0.55~0.72)均高于与T10的(0.55~0.69);在土壤呼吸与植物生长有关的遥感参数的关系分析中,土壤呼吸与植被指数(NDVI/EVI)的相关性最强,其中:7月份Rs与EVI极显着相关、与NDVI相关不显着;9月、11月土壤呼吸速率与NDVI和EVI都极显着相关。单因素回归分析进一步表明,土壤呼吸与LSTav的关系好于与两个卫星过境时的4个瞬时温度的,与NDVI的关系好于与EVI的。因此,在建立土壤呼吸的复合模型时,地表温度采用Aqua和Terra卫星过境时4个瞬时温度的平均值LSTav,'植被指数采用NDVI。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LSTav与NDVI双变量的6个复合模型,通过R2、RMSE、AIC3种指标对模型进行评价,确定了双变量线性模型为最优模型。利用复合模型模拟的土壤呼吸与实测的土壤呼吸线性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略高于单因素模型的,3种模型都可以用于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土壤呼吸的模拟。(3)基于模型模拟的土壤呼吸空间分布格局可知,土壤呼吸速率的高值分布在保护区的西北部和东南部,主要植被为杨树、辽东栎等,低值分布在东北部的草甸,与野外测定结果一致。利用2012年7月到11月在研究区其他样地的土壤呼吸数据对空间扩展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遥感数据构建的模型可以用于土壤呼吸的空间尺度扩展。(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5-06-01)

高玉凤[7](2015)在《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土壤呼吸的空间异质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的最大碳库,其微小变化都会对大气碳库产生较大的影响。土壤呼吸作为将土壤中碳转移到大气的主要途径之一,它将陆地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CO2排放到大气,在调控大气CO2浓度和地球气候动态方面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但是由于受环境因子、理化因子和土壤因子的综合交叉影响,土壤呼吸存在不同程度的空间变异性,这就增加了估算土壤C02排放量的难度。因此要想清楚的了解区域乃至全球碳收支情况,明确土壤呼吸在生态系统碳循环中的作用,就必须加强对土壤呼吸空间异质性的研究,尤其是在那些自然条件异质性较大的山区。本研究于2013年9月用LI-COR-6400便携光合仪连接6400-09土壤叶室对庞泉沟自然保护区31个不同样地的土壤呼吸进行了实地观测,同时测量了影响土壤呼吸的环境因子、理化因子、生物因子,而后结合传统统计方法与地统计方法分析土壤呼吸的空间变异及其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以期达到以下研究目的:1)了解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土壤呼吸的空间变异和空间自相关程度;2)明确影响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土壤呼吸空间异质性的关键因子;3)基于地统计学不同插值方法模拟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土壤呼吸空间分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土壤呼吸最高值出现在华北落叶松林为9.15 μ mol·m·2.s-1,最低值出现在草甸为2.52μmol·m-2·s-1,总体上,土壤呼吸的变异系数为25.22%呈现中等,变异。低海拔地区的土壤呼吸速率高,高海拔地区土壤呼吸速率低。6个植被型组中,阔叶混交林的土壤呼吸速率最高,草甸的土壤呼吸速率最低。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2)土壤呼吸速率与3个深度的土壤温度呈极显着正相关;与20~30 cm的土壤水分、土壤全氮、总碳极显着负相关;与土壤容重极显着正相关;土壤呼吸与土壤碱解氮含量显着负相关;土壤呼吸与凋落物碳氮含量、凋落物厚度相关关系均不显着。(3)单因子回归分析表明,土壤呼吸与5、10、15 cm土壤温度拟合的方程分别能解释土壤呼吸空间异质性的41%、51%和62%,与海拔、20~30 cm土壤水分、土壤容重、全氮、总碳拟合的方程分别解释68%、24%、26%、49%和38%土壤呼吸的空间变异。环境因子、理化因子与土壤因子协同作用影响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土壤呼吸的空间变异。土壤温度分别与全氮、总碳的双指数方程能贡献土壤呼吸空间变异的68%和65%。(4)地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除碱解氮为球状模型外,线性模型能较好的反映土壤呼吸及其影响因子的空间分布特征,土壤呼吸的块金值/基台值为17.28%,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程度,主要是土壤、母质等结构性因子影响其空间变异,土壤呼吸的空间变异对尺度的依赖较强。土壤呼吸及其15 cm土壤温度、20~30 cm土壤水分、土壤容重、总碳的变程均在8800 m左右,表明它们的生态过程尺度相同。土壤呼吸、15 cm土壤温度、20~30 cm土壤水分、容重、全氮、总碳的必需采样数量在95%和90%置信水平下分别为8、8、13、9、16、14和7、6、9、6、11、10。(5)用反距离权重法、普通克里格法和协同克里格法插值法绘制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土壤呼吸和土壤温度的空间分布格局图,总体上,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的空间分布较为一致,均呈现东南部和西北部值高,东北部低的特征,土壤呼吸的空间分布相比土壤温度较为复杂,呈现斑块特征。用协同克里格插值法得到的模拟值与土壤呼吸实测值的线性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R2为0.70,能更准确地预测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土壤呼吸的空间分布格局。(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5-06-01)

严俊霞,李洪建,李君剑[8](2015)在《庞泉沟自然保护区针阔混交林土壤呼吸的空间异质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土壤呼吸空间变异的影响因素,测定了山西省庞泉沟自然保护区针阔混交林地的土壤呼吸(R_s)及其影响因子,运用传统和地统计学的方法分析了4、2 m和1 m间隔取样尺度下R_s的空间变异性及其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传统统计分析表明:除土壤温度(T_(10))和碳/氮(C/N)比变异程度较小外,其他测定因子的变异系数在15%-59%之间,均为中等变异;R_s与凋落物量(L_w)、凋落物含水量(L_m)、土壤全碳(C)和全氮(N)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与土壤水分(W_s)呈显着正相关(P<0.05),与土壤温度(T_(10))呈极显着负相关(P<0.01),与C/N比和土壤全硫(S)相关性不显着(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L_w、T_(10)、N和C/N比四个因子能解释土壤呼吸空间变化的26%。地统计学分析表明,T_(10)、W_s、L_m、C、N和C/N比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结构因素对其空间分布起着主导作用;R_s和L_w具有中等程度的空间自相关性,随机因素和结构因素对它们的空间分布起的作用相当;S具有较弱的空间自相关性,随机因素对其空间变异起着主导作用。R_s及其影响因子在相同的尺度上起作用,基本上都在17 m左右。分维数是事物复杂程度的一种量度,各指标的分维数大小依次为:L_w(1.87)>S(1.84)>L_m(1.82)>N(1.77)>R_s(1.74)>C(1.73)>W_s(1.69)>T_(10)(1.56)>C/N(1.46)。R_s的空间分布模式与W_s、L_m、L_w、C、N和S的空间分布模式较为一致,而与T_(10)的空间分布模式不同。4、2 m和1 m取样尺度95%置信水平误差在5%和10%内必要采样数量分别为74、44、39个和19、11、10个。(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5年24期)

赵小娜,秦晓娟,董刚,张峰[9](2014)在《庞泉沟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分类学多样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庞泉沟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分类学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收集了33块样地的植物群落数据及样地环境信息,计算了分类差异变异指数(Λ+)和平均分类差异指数(Δ+),分析了Λ+和Δ+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Λ+和Δ+的平均值分别为270和76.5;Λ+与海拔和坡向均呈显着负相关;Δ+与纬度呈显着正相关,与坡向呈显着负相关.从33个样地在置信漏斗的位置来看,庞泉沟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有较高的分类学多样性,主要原因是保护区建立30多年来,生态环境和植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人类活动干扰影响轻微.(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4年12期)

袁海生,秦问敏,万县贞[10](2014)在《山西历山和庞泉沟自然保护区木生真菌(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山西省历山和庞泉沟自然保护区的木生真菌进行了野外采集和室内鉴定研究,在532号标本中,鉴定多孔菌105种,革菌及齿菌18种。其中齿状真菌棉毛纤刺皮菌Fibrodontia gossypina、钙生棕绒毛菌Tomentella calcicola和孔状真菌白褐叉丝孔菌Dichomitus albidofuscus为我国木生真菌新记录种。根据采集的标本,对3种真菌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及显微结构绘图,并列出上述123种木生真菌的名称,同时列出了每种的寄主或基质。(本文来源于《菌物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庞泉沟自然保护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落叶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是华北地区主要的森林类型,其地下生态系统在驱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运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庞泉沟自然保护区中海拔桦树(Betula platyphylla)林和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林以及高海拔华北落叶松林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同时对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活性及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测定,分析各因子的变化规律及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1)3个样地土壤脲酶、蔗糖酶活性与全碳、全氮、全硫、碳氮比呈极显着正相关;脲酶活性与p H显着负相关;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理化性质均无显着相关性;同时3种酶的活性与细菌和真菌特定类群的丰度密切相关.2)样地间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具有一定差异,而真菌群落结构的差异较大,土壤理化性质对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具有较大的影响.真菌群落中的煤炱目(Capnodiales)、蜡壳耳目(Sebacinales)、路霉目(Lulworthiales)、锈革孔菌目(Hymenochaetales)的丰度与土壤全碳、全氮、全硫、碳氮比、含水率显着相关.3)中海拔桦树林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度高于华北落叶松林,真菌群落的丰度与之相反;高海拔落叶松林细菌群落多样性较低,而丰度较高,真菌群落则是丰度较低,多样性在高海拔落叶松林中最高,在桦树林中较低.综上,植被类型、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叁者相互影响,因此可通过改变林下土壤微生物环境,制定出不同的育林措施,进而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碳、氮、硫等循环进程,提高土壤肥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庞泉沟自然保护区论文参考文献

[1].郝少英.山西庞泉沟自然保护区辽东栎种群生命表研究[J].山西林业科技.2019

[2].周永娜,乔沙沙,刘晋仙,贾彤,李毳.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华北落叶松与桦树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7

[3].周永娜.庞泉沟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D].山西大学.2017

[4].梁雅南.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华北落叶松林土壤呼吸的时空特征研究[D].山西大学.2017

[5].贾彤,曹苗文,周永娜,乔沙沙,柴宝峰.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常见禾本科植物内生真菌分布及其影响因素[J].生态学报.2017

[6].王礼霄.基于MODIS数据模拟庞泉沟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土壤呼吸空间格局[D].山西大学.2015

[7].高玉凤.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土壤呼吸的空间异质性研究[D].山西大学.2015

[8].严俊霞,李洪建,李君剑.庞泉沟自然保护区针阔混交林土壤呼吸的空间异质性[J].生态学报.2015

[9].赵小娜,秦晓娟,董刚,张峰.庞泉沟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分类学多样性[J].应用生态学报.2014

[10].袁海生,秦问敏,万县贞.山西历山和庞泉沟自然保护区木生真菌(英文)[J].菌物学报.2014

论文知识图

庞泉沟自然保护区示意图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在山西省的地理...庞泉沟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的模糊...庞泉沟自然保护区研究样地信息...庞泉沟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84块...庞泉沟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84块样...

标签:;  ;  ;  ;  ;  ;  ;  

庞泉沟自然保护区论文_郝少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