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文学隐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文学,儿童文学,结核,菌株,红楼梦,抗药性,肺病。
文学隐喻论文文献综述
贺绍俊[1](2019)在《张炜的理性精神和文学隐喻》一文中研究指出张炜是一位现实主义作家,他的现实主义功力在当代作家中是数一数二的。他的现实主义功力体现在他对现实场景的描写逼真生动,以及注重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等方面。但张炜同时又是一位以理性精神见长的作家,因此他的小说不止步于描述现实,他的一切描述都有着明确的理性诉求。也就是说,在形象再现和理性表达二者之间,张炜更看重的还是理性表达。我这样评(本文来源于《文艺争鸣》期刊2019年10期)
曹军庆[2](2019)在《失明症想象与文学隐喻》一文中研究指出疾病跟死亡和爱情一样,是文学不可或缺的重要主题。同时疾病也是文学方法,是习见的与常用的文学方法,作家从自身的疾病或者以疾病的想象与书写来完成抵达。因此疾病在很多时候都是文学与现实之间的可靠媒介,是传递信息并且重建另外的场景与图像的某种介质,是文学抵达现实的既偏僻又冷门的捷径。作家通过疾病或者书写疾病——借以撕开正常的面纱,从而在非正常的孔洞里得以窥见世界的真相。文学的主体性从来都与疾病保持着某(本文来源于《长江文艺》期刊2019年15期)
赵常友[3](2019)在《试论学术话语的文学隐喻》一文中研究指出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语法隐喻表达语义和词汇语法之间的内部层级关系,主要体现在语言的词汇语法、小句和语篇层面。以一部研究罪犯边缘话语的学术文稿为例,探索将学术语类隐喻为文学语类的可能性,在理论上延伸了语法隐喻的研究范围,在实践中突破了学术语类由于技术性强、学术语言深奥而限制了学术成果普及和推广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术研究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来源于《曲靖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曲丽丽,孙艳婷[4](2019)在《论《悲惨世界》的文学隐喻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雨果的《悲惨世界》是一部伟大的反映现实和人性真善美丑的文学作品,战争、哲学、宗教以及文学内容都囊括其中。研究他的作品的学者更是不计其数,本文试图从语言认知学角度,分析他这部作品中的叁个隐喻因素。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家的人道主义思想以及作品深刻内涵。(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上)》期刊2019年06期)
邹艳萍,王鑫,雷洋,徐洲洋,郭梅生[5](2019)在《接受美学视角下儿童文学隐喻翻译比较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儿童文学是指专门为儿童创作的一种文学,是作者通过研究儿童的心理特点以及接受能力所创作出的一种作品,它符合儿童的审美、满足儿童的阅读需求,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基于此,本文简要介绍了接受美学的定义,从标题的翻译以及文章语句的翻译两方面,比较接受美学视角下儿童文学的隐喻翻译,并结合比较内容,提出翻译过程中将儿童放在主体位置、使用灵活的语言翻译方法吸引读者兴趣以及预留想象与创作空间的接受美学视角下的隐喻翻译方法。(本文来源于《传播力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孙琪[6](2018)在《欲望叙事视域下《嘉莉妹妹》之文学隐喻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奥多·德莱赛通过《嘉莉妹妹》呈现了一幅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资本主义商业社会的浮世绘。立足于欲望叙事,德莱赛以人物和场景为隐喻符号,映射消费主义语境下人欲无穷、物欲横流和情欲满载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美国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消费文化的谴责与批判。探析这些隐喻符号的深层意蕴、解读这部作品的文学隐喻功能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王永强[7](2018)在《认知视角的儿童文学隐喻翻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以来隐喻一直被当作一种修辞手段,1980年莱考夫和约翰逊在其着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提出了概念隐喻,标志着隐喻研究由传统修辞学转向认知视角。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用一种概念去表达另一种概念,隐喻无处不在,是人类的思维和认识世界的方式。隐喻在儿童文学中极为常见,隐喻翻译的优劣对译文影响很大。这一点在《阿丽思漫游奇境记》这部经典儿童文学及其翻译中也有集中体现。《阿丽思漫游奇境记》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趣味性广受儿童欢迎,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被译为二十多种语言,有较高的文学研究价值。因此,从认知视角出发对《阿丽思漫游奇境记》中的隐喻翻译展开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部经典儿童文学着作及其翻译。基于以上前提,本文以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为理论视角,结合儿童隐喻能力特点,以《阿丽思漫游奇境记》的叁个中文译本为例,对儿童文学中的隐喻翻译进行案例研究。概念隐喻理论对翻译有诸多启示,隐喻不仅是语言的比较,更是其背后的概念的比较,在翻译过程中要寻求隐喻概念的对应。概念来源于人们的思维,思维的形成深受文化的影响,因此在隐喻翻译过程中文化因素不容忽视。由于不同国家文化差异较大,文化意象的翻译往往成为隐喻翻译的难点。此外,本文通过对儿童隐喻能力进行研究,发现源域和目标域的相似性、年龄和语言能力是影响儿童隐喻理解的主要因素。基于概念隐喻理论和儿童隐喻能力,文章提出儿童文学中隐喻翻译的两个原则,即可接受性原则和文化连通性原则。在这两大原则的指导下,通过对《阿丽思漫游奇境记》叁个中文译本进行分析,本文进一步提出了不同条件下儿童文学隐喻翻译的具体翻译方法,旨在解决儿童文学隐喻翻译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以期对儿童文学翻译及其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8-04-02)
慕景强[8](2018)在《结核病的历史与文学隐喻》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人类与疾病抗争的历史上,有一种疾病曾经是不治之症,在当时被称为“白色瘟疫”。这种疾病就是结核病。几天前,第23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刚刚过去。这个古老的疾病,确切的起源在今天已不可考。考古学家发现,在德国的Heideberg石器时代人的第4、5胸椎有典型的(本文来源于《健康报》期刊2018-03-30)
王俊超[9](2018)在《语用顺应论拓展视阈下文学隐喻翻译模式新探——以鲁迅小说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翻译模式的有效性要求对翻译过程的探讨应具有可描写性、可阐释性、可操作性和可论证性。融合语境参数论,本文通过拓展语用顺应论,对典型案例分析,探索文学隐喻翻译的认知机制和理据性,以期探讨翻译教学中隐喻识解与表达的思维运作过程,为隐喻翻译的教与学提供理据性和体验性技法。(本文来源于《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贝一明[10](2018)在《画中的小说——曹雪芹《红楼梦》中的一种文学隐喻》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作家曹雪芹在其《红楼梦》(又名《石头记》)中,架构起了极为复杂的、描述人文体验与主体性的情节。而他在小说中针对叙事本身所展开的自觉分析的深度尚未经过充分探讨。男主角贾宝玉的所见所闻尤其被当作虚拟叙事之模拟功能的寄寓,而画大观园图的惜春也成为了在小说中试图建立平行模拟结构的另一作者。十七世纪,中国学者在努力发展以"评点"注释为形式、关于虚拟叙事的完善话语,而曹雪芹在小说中所表现出的自觉性与这种尝试有直接关系。(本文来源于《曹雪芹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文学隐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疾病跟死亡和爱情一样,是文学不可或缺的重要主题。同时疾病也是文学方法,是习见的与常用的文学方法,作家从自身的疾病或者以疾病的想象与书写来完成抵达。因此疾病在很多时候都是文学与现实之间的可靠媒介,是传递信息并且重建另外的场景与图像的某种介质,是文学抵达现实的既偏僻又冷门的捷径。作家通过疾病或者书写疾病——借以撕开正常的面纱,从而在非正常的孔洞里得以窥见世界的真相。文学的主体性从来都与疾病保持着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文学隐喻论文参考文献
[1].贺绍俊.张炜的理性精神和文学隐喻[J].文艺争鸣.2019
[2].曹军庆.失明症想象与文学隐喻[J].长江文艺.2019
[3].赵常友.试论学术话语的文学隐喻[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9
[4].曲丽丽,孙艳婷.论《悲惨世界》的文学隐喻因素[J].文学教育(上).2019
[5].邹艳萍,王鑫,雷洋,徐洲洋,郭梅生.接受美学视角下儿童文学隐喻翻译比较探讨[J].传播力研究.2019
[6].孙琪.欲望叙事视域下《嘉莉妹妹》之文学隐喻解读[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8
[7].王永强.认知视角的儿童文学隐喻翻译研究[D].西南大学.2018
[8].慕景强.结核病的历史与文学隐喻[N].健康报.2018
[9].王俊超.语用顺应论拓展视阈下文学隐喻翻译模式新探——以鲁迅小说为例[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8
[10].贝一明.画中的小说——曹雪芹《红楼梦》中的一种文学隐喻[J].曹雪芹研究.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