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逆变器夹装结构及光伏系统论文和设计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光伏逆变器夹装结构,包括光伏逆变器、以及夹持机构;夹持机构包括主夹臂和活动夹臂;主夹臂包括安装板、以及固定在安装板末端的连接板;活动夹臂的末端可转动地连接于连接板上;活动夹臂的端头设置有用于刺破光伏组件边框C面的接地刺;光伏逆变器固定在安装板远离活动夹臂的一面;安装板上设有贯穿安装板的第一通孔;活动夹臂上设有贯穿活动夹臂的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相对设置;夹持机构还包括同时贯穿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紧固件,紧固件可将安装板和活动夹臂从光伏组件边框C面的两侧夹住光伏组件边框C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应用了光伏逆变器夹装结构的光伏系统。本实用新型具有拆装方便、拆装效率高等优点。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光伏逆变器夹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光伏逆变器、以及将所述光伏逆变器夹持到光伏组件边框C面上的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主夹臂;所述主夹臂包括安装板、以及固定在所述安装板末端的连接板;以及活动夹臂;所述活动夹臂的末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连接板上;所述活动夹臂的端头设置有用于刺破光伏组件边框C面的接地刺;所述光伏逆变器固定在所述安装板远离所述活动夹臂的一面;所述安装板上设有贯穿所述安装板的第一通孔;所述活动夹臂上设有贯穿所述活动夹臂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相对设置;所述夹持机构还包括同时贯穿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紧固件,所述紧固件可将所述安装板和所述活动夹臂从光伏组件边框C面的两侧夹住光伏组件边框C面。

设计方案

1.一种光伏逆变器夹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光伏逆变器、以及将所述光伏逆变器夹持到光伏组件边框C面上的夹持机构;

所述夹持机构包括:

主夹臂;所述主夹臂包括安装板、以及固定在所述安装板末端的连接板;

以及活动夹臂;所述活动夹臂的末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连接板上;所述活动夹臂的端头设置有用于刺破光伏组件边框C面的接地刺;

所述光伏逆变器固定在所述安装板远离所述活动夹臂的一面;

所述安装板上设有贯穿所述安装板的第一通孔;所述活动夹臂上设有贯穿所述活动夹臂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相对设置;

所述夹持机构还包括同时贯穿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紧固件,所述紧固件可将所述安装板和所述活动夹臂从光伏组件边框C面的两侧夹住光伏组件边框C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逆变器夹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逆变器夹装结构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夹持机构上的线缆固定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逆变器夹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夹臂还包括用于安装所述线缆固定夹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连接于所述连接板的远离所述安装板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逆变器夹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固定夹设有用于夹持所述固定板的第一夹槽、和用于夹持线缆的第二夹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逆变器夹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上设有止动条;所述第一夹槽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止动条卡合的倒刺。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逆变器夹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槽的开口处设有用于防止线缆脱出所述第二夹槽的凸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逆变器夹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靠近所述活动夹臂的一面上设置用于止挡光伏组件边框C面末端的止挡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伏逆变器夹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板的末端设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与安装板平行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逆变器夹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外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在所述安装板与所述活动夹臂上。

10.一种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光伏组件、以及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光伏逆变器夹装结构,所述光伏逆变器夹装结构夹持在所述光伏组件的边框C面上。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组件安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光伏逆变器夹装结构及光伏系统。

背景技术

太阳能光伏组件是一种能够将太阳能转换为直流电的发电设备,而直流电无法直接应用在生产、生活中,因此,在光伏组件安装时,需要在光伏组件上或者光伏组件附近安装逆变器,以将直流电转换为生产、生活所需要的交流电。

现有的逆变器的安装方式为:一般在光伏组件边框的长边和短边的直角交接处打安装孔,逆变器上同时开设安装孔,利用同时贯穿光伏组件边框和逆变器上安装孔的螺丝\/螺栓,以及旋入螺丝\/螺栓末端的螺母实现固定。

上述安装方式需要将螺丝\/螺栓对准安装孔,然后将螺母旋入,以将逆变器固定在光伏组件边框上,存在作业效率低的问题,而且,需要同时对螺栓\/螺丝以及螺母施加拧紧力,由于作业空间有限,存在安装不便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伏逆变器夹装结构及光伏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光伏逆变器夹装结构,包括光伏逆变器、以及将光伏逆变器夹持到光伏组件边框C面上的夹持机构;夹持机构包括主夹臂和活动夹臂;其中,主夹臂包括安装板、以及固定在安装板末端的连接板;活动夹臂的末端可转动地连接于连接板上;活动夹臂的端头设置有用于刺破光伏组件边框C面的接地刺;光伏逆变器固定在安装板远离活动夹臂的一面;安装板上设有贯穿安装板的第一通孔;活动夹臂上设有贯穿活动夹臂的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相对设置;夹持机构还包括同时贯穿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紧固件,紧固件可将安装板和活动夹臂从光伏组件边框C面的两侧夹住光伏组件边框C面。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光伏逆变器固定在安装板远离活动夹臂的一面、安装板与活动夹臂之间形成能够夹住光伏组件边框C面的夹持空间;使用前,利用同时贯穿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紧固件将主夹臂和活动夹臂进行预安装。使用时,直接利用主夹臂的安装板和活动夹臂之间的夹持空间容纳光伏组件边框C面,即安装板与活动夹臂相对的一面承载在光伏组件边框C面,拧紧紧固件,在拧紧过程中,设置在活动夹臂端头的接地刺逐渐靠近光伏组件边框C面,直至刺破光伏组件边框C面后与光伏组件边框C面紧固,最终利用夹持机构将光伏逆变器固定至光伏组件边框C面。由于夹持机构在使用前进行了预安装,使用时,直接将光伏组件边框C面插入夹持机构的主夹臂和活动夹臂之间,然后进行拧紧固定,整个安装过程无需在光伏组件和夹持机构之间有限的空间进行作业,因此安装方便且作业效率高。

优选地,光伏逆变器夹装结构还包括安装在夹持机构上的线缆固定夹。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安装在夹持机构上的线缆固定夹实现对线缆的收拢和固定,使光伏组件的安装更加有序,避免光伏组件安装过程中线缆无序散乱造成的安装现场混乱和安装效率降低等技术问题。

优选地,主夹臂还包括用于安装线缆固定夹的固定板,固定板连接于连接板的远离安装板的一端。

优选地,线缆固定夹设有用于夹持固定板的第一夹槽、和用于夹持线缆的第二夹槽。

优选地,固定板上设有止动条;第一夹槽的内壁上设有与止动条卡合的倒刺。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倒刺与止动条互相卡合,能够避免被推入至固定板上的线缆固定夹从固定板上脱落,以有效地实现线缆固定夹对线缆的收拢和固定作用。

优选地,第二夹槽的开口处设有用于防止线缆脱出第二夹槽的凸起。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夹槽的开口处设置有凸起,能够避免卡装至第二夹槽内的线缆从第二夹槽的开口处脱落。

优选地,安装板靠近活动夹臂的一面上设置用于止挡光伏组件边框C面末端的止挡板。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止挡板能够限制光伏组件边框C面末端的位置,使光伏组件边框C面末端止于安装板的合适位置,合适位置指的是不与紧固件干涉的位置,而且止挡板的设置能够一次将光伏组件边框C面末端止于安装板的合适位置,无需多次调整,节约安装时辅助作业时间,提高安装效率。

优选地,止挡板的末端设有导向板;导向板与安装板平行设置。

优选地,紧固件外套设有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在安装板与活动夹臂上。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时,弹簧的弹力将主夹臂与活动夹臂末端之间张开,方便光伏组件的边框C面插入到主夹臂与活动夹臂之间;在拆卸时,只需旋开紧固件,在弹簧的作用下,主夹臂与活动夹臂的末端自然张开,方便将光伏组件的边框C面拔出。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光伏系统,包括光伏组件和上述光伏逆变器夹装结构,光伏逆变器夹装结构夹持在光伏组件边框C面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伏逆变器夹装结构,能够通过卡装的方式直接与光伏组件边框C面紧固连接,具有拆装方便、拆装效率高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系统的局部装配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主夹臂的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主夹臂的另一角度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的主夹臂的侧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线缆固定夹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活动夹臂的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的活动夹臂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6中的活动夹臂的又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 光伏逆变器,2. 光伏组件边框C面,3. 夹持机构,30.主夹臂,300. 安装板,301. 连接板,302.第一通孔,303.固定板,304.止动条,305.限位件,306.止挡板,307.C形槽;31.活动夹臂,310.接地刺,311.第二通孔,312.凸缘,313.凹状部,314.安装孔;32.紧固件;33.线缆固定夹,330.第一夹槽,331.第二夹槽,332.倒刺;34.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现有的逆变器安装时,通常需要在光伏组件边框开设安装孔,然后利用螺栓或者是螺钉实现逆变器的固定安装,采用该安装方式安装时,需要同时对螺栓\/螺丝和螺母施加力,即如果单单拧螺栓\/螺丝则螺母将会发生滑动而无法拧紧,反之亦然,因此,在安装时需要将手或者固定扳手深入至逆变器底板的下方,而通常逆变器底板下方的空间有限,因此安装和拆卸极不方便。

而且,为了实现逆变器的安装,需要在光伏组件边框上开设安装孔,安装孔的开设会导致的光伏组件边框的加工工艺和成本增加,以及整体刚性降低等技术问题。

此外,为了缩短在安装现场的安装时间,在光伏组件出厂时即将逆变器安装至光伏组件边框上,而采用上述安装方式将逆变器安装至光伏组件边框后,在运输过程中,由于颠簸、震动等因素,导致逆变器受到扭力,扭力的作用将使得螺丝松动,最终影响逆变器的安装牢固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装方便且安装效率高的光伏逆变器夹装结构,具体参见图1、图2和图6,包括光伏逆变器1、以及将光伏逆变器1夹持到光伏组件边框C面2上的夹持机构3。

其中,夹持机构3包括主夹臂30和活动夹臂31,主夹臂30包括安装板300、以及固定在安装板300末端的连接板301。活动夹臂31的末端可转动地连接于连接板301上。活动夹臂31的端头设置有用于刺破光伏组件边框C面2的接地刺310。光伏逆变器1固定在安装板300远离活动夹臂31的一面。安装板300上设有贯穿安装板300的第一通孔302。活动夹臂31上设有贯穿活动夹臂31的第二通孔311,第一通孔302与第二通孔311相对设置。

夹持机构3还包括同时贯穿第一通孔302和第二通孔311的紧固件32,紧固件32可将安装板300和活动夹臂31从光伏组件边框C面2的两侧夹住光伏组件边框C面2。

在本实施例中,在使用前,通过同时贯穿第一通孔302和第二通孔311的紧固件32实现主夹臂30和活动夹臂31预安装,即在使用前独立于光伏组件完成包装和运输等,能够克服现有的在光伏组件出厂前将光伏逆变器1与光伏组件紧固安装而存在的包装不便,以及运输过程中因颠簸而松动等技术问题。而在使用时,由于在主夹臂30和活动夹臂31之间能够形成一定的夹持空间,因此能够直接将光伏组件边框C面2插入夹持空间内,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采用螺栓或螺钉配合安装孔实现安装时存在对准、安装效率低等技术问题。光伏组件边框C面2插入夹持空间后,需要拧紧紧固件32,在紧固件32拧紧过程中,设置在活动夹臂31端头的接地刺310逐渐靠近光伏组件边框C面2,直至刺破光伏组件边框C面2后与光伏组件边框C面2紧固。即仅需要对紧固件32的一端施加力即可实现夹持机构3与光伏组件边框C面2的紧固,无需在光伏组件和夹持机构3之间有限的空间进行装配作业,因此安装方便。同样地,当需要将夹持机构3从光伏组件边框C面2上拆除时,仅需要在紧固件32一端施加与拧紧力相反的力,即可实现活动夹臂31与光伏组件边框C面2的脱离,而后将夹持机构3从光伏组件边框C面2抽离即可,因此,同样具有拆卸简单的优点。

另外,夹持机构3的安装无需在光伏组件边框C面2上开设安装孔,能够有效地避免光伏组件边框C面2开设安装孔带来的光伏组件边框加工工序、成本增加以及整体刚性降低等技术问题。再者,由于采用该光伏逆变器夹装结构的安装简单,即无需预先将光伏逆变器1集成至光伏组件边框C面2上,能够降低运输前的包装成本和运输过程中的光伏逆变器1松动风险。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具体参见图1、图2和图6,为了增大安装板300和光伏组件边框C面2的接触面积,安装板300在使用状态下,与光伏组件边框C面2相互平行。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实现连接板301与活动夹臂31的可转动连接以及连接后的整体结构紧凑性,连接板301与安装板300相对倾斜设置,倾斜方向为靠近活动夹臂31的方向。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具体参见图1,光伏逆变器夹装结构还包括安装在夹持机构3上的线缆固定夹33。

在本实施例中,线缆固定夹33在夹持结构3上的具体位置根据待固定的线缆的实际情况而定,或者线缆固定夹33的设置位置相对活动,即可以根据待固定的线缆的实际情况调整具体位置。而待线缆固定夹33的具体位置确定后,其与夹持结构3的紧固方式不限于某一种,可以是夹持、通过辅助紧固件紧固、或者焊接等任意一种。而且,线缆固定夹33的具体形状和材料不限定为某一种,只要能够实现线缆的收拢和固定即可。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安装在夹持机构3上的线缆固定夹33实现对线缆的收拢和固定,使光伏组件的安装更加有序,避免光伏组件安装过程中线缆无序散乱造成的安装现场混乱和安装效率降低等技术问题。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参见图1至图4,主夹臂30还包括用于安装线缆固定夹33的固定板303,固定板303连接于连接板301的远离安装板300的一端。

在本实施例中,线缆固定夹33在夹持结构3的位置被固定至主夹臂30上,具体为连接于连接板301的远离安装板300一端的固定板303上,线缆固定夹33夹持于固定板303上。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固定板303相对于连接板301倾斜,倾斜方向为远离光伏组件的方向,以确保卡装在固定板303上的线缆固定夹33不会因自重或线缆重量而从固定板303上滑落。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具体参见图1和图5,线缆固定夹33设有用于夹持固定板303的第一夹槽330、和用于夹持线缆的第二夹槽331。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夹槽330夹持在固定板303上,实现线缆固定夹33固定于夹持结构3上,第二夹槽331相对于第一夹槽330的位置不做限定,只要能够实现收拢和固定线缆即可,而且第一夹槽330和第二夹槽331的形状、结构和材质不做具体限定,但是为了实现夹持,第一夹槽330和第二夹槽331需要具备一定的弹性。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线缆固定夹33是由板折弯而成的近ε状,且第一夹槽330和第二夹槽331的槽口为收口状。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具体参见图1、图3和图4,与光伏组件4相对的固定板303的一面设置截面为三角形的止动条304;线缆固定夹33的第一夹槽330的内壁上设置倒刺332,倒刺332与止动条304互相呈锯齿状卡合。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在固定板303上的止动条304靠近连接板301的边长小于远离连接板301的边长,即由长边、固定板303和短边形成的截面呈三角形结构的止动条304向连接板301倾斜。当线缆固定夹33向连接板301推入时,向连接板301倾斜的长边对线缆固定夹具33有导向作用,有利于线缆固定夹33越过止动条304卡装在固定板303上。倒刺332与止动条304互相呈锯齿状卡合,以避免线缆固定夹33从固定板303上脱落。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避免被推入至固定板303上的线缆固定夹33从固定板303上脱落,以有效地实现线缆固定夹对线缆的收拢和固定作用。

在另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止动条304的截面可以为带有倒角的三角形结构,或者是截面为不规则形状等。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具体参见图5,第二夹槽331靠近光伏组件4的板的一端的截面形状呈倒V状,其顶点至远离光伏组件4的板的垂直距离小于线缆的直径。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夹槽331的线缆入口的尺寸小于线缆的直径,以确保卡装至第二夹槽331内的线缆不易从线缆入口脱落。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线缆固定夹是不锈钢线缆固定夹。

在另一可选的实施例中,线缆固定夹具有弹性,但用于制备线缆固定夹的材料不限定为某一金属或非金属。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线缆固定夹具有弹性,便于线缆的卡装。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4所示,用于承载光伏逆变器1的安装板300的一面设置限位件305;由光伏组件边框C面2承载的安装板300的一面上设置止挡板306,止挡板306限定光伏组件边框的C面2。

在本实施例中,通常光伏逆变器1安装在底板10上,限位件305的设置能够限定底板10的位置,以使光伏逆变器1定位至主夹臂30的合适位置。设置在安装板300上的止挡板306,能够卡装光伏组件边框C面2,使光伏组件边框C面2被限定在止挡板306一侧,以使主夹壁30卡装在光伏组件边框C面2的合适位置。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限位件305为设置在主夹臂30的安装板300上的限位板,当然,限位件305也可以由呈排排布的若干限位块构成;限位件的材质和具体结构不做限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止挡板306由设置在安装板300上的截面形状呈L形的板构成,即由L形的板和安装板300构成止挡空间,止挡板306用于限定光伏组件边框C面2相对于主夹臂30的安装板300的位置,而且止挡板306的设计,在光伏逆变器1安装时,起到精确定位的作用,使光伏逆变器1的安装更加方便和快捷。

在另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止挡板306由设置在安装板300上的条形板构成,即条形板用于实现对光伏组件边框C面2的限位。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具体参见图1,紧固件32外套设有弹簧34,弹簧34的两端分别抵接在安装板300与活动夹臂31上。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时,弹簧34的弹力将主夹臂30与活动夹臂31末端之间张开,方便光伏组件的边框C面2插入到主夹臂30与活动夹臂31之间;在拆卸时,只需旋开紧固件32,在弹簧34的作用下,主夹臂30与活动夹臂31的末端自然张开,方便将光伏组件的边框C面2拔出。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如图1、图3和图4所示,与光伏组件4相对的连接板301的一面设置C形槽307,与连接板301转动连接的活动夹臂31的一端设置截面为C形的凸缘312,凸缘312卡装在C形槽307内。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开设在连接板301的C形槽307与设置在活动夹臂31一端的C形凸缘312实现活动夹臂31相对于主夹臂30的转动,不需要增加其他辅助构件,完全依赖主夹臂30和活动夹臂31的自身机构即可实现转动,具有结构简单且紧凑的优点。

在另一可选的实施例中,连接部和副夹具一端的转动连接方式可以通过增加其他辅助构件来实现,只要能够实现副夹具相对于主夹具的转动即可。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如图1、图6至图8所示,活动夹臂31上与止挡板306相对的位置开设凹状部313,以为止挡板306提供容纳空间。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开设在活动夹臂31上的凹状部313,能够避免止挡板306与活动夹臂31的干涉。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如图1、图6和图7所示,凹状部313的侧边的顶部上开设安装孔314,接地刺310设置在安装孔314内,接地刺310为尖锥形。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接地刺310为尖锥形,有利于接地刺310刺破光伏组件边框C面2,实现活动夹臂31与光伏组件边框C面2的紧固。

在另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接地刺310与凹状部313侧边的顶部可以采用一体成形、焊接等现有紧固方式中任意一种,在此不做限定。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光伏逆变器夹装结构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至图8所示:

包括光伏逆变器1、以及将光伏逆变器1夹持到光伏组件边框C面2上的夹持机构3。

其中光伏逆变器1由底板10承载,并与夹持机构3紧固连接。

夹持机构3包括主夹臂30、活动夹臂31、紧固件32、线缆固定夹33和弹簧34。活动夹臂31转动连接于主夹臂30,紧固件32同时贯穿主夹臂30和活动夹臂31,为主夹臂30和活动夹臂31提供预紧力,弹簧34套设在紧固件32上,且抵接于主夹臂30和活动夹臂31之间,线缆固定夹33卡接在主夹臂30上。

主夹臂30为一体成形的不规则截面构造,包括安装板300、固定在安装板300末端的连接板301、以及连接于连接板301的远离安装板300的一端固定板303,其中安装板300与光伏组件边框C面2面接触,且与光伏组件边框C面2非接触处开设第一通孔302,底板10承载的光伏逆变器1由远离光伏组件边框C面2的安装板300承载,为了限定底板10在安装板300上的位置,安装板300上设置限位件305,为了限定光伏组件边框的C面2在安装板300具有合适的位置,由光伏组件边框C面2承载的安装板300的一面上设置止挡板306。连接板301与安装板300相对倾斜设置,倾斜方向为靠近活动夹臂31的方向,且与活动夹臂31相对的连接板301的一面开设一C形槽307。固定板303相对于连接板301倾斜设置,倾斜方向为远离光伏组件的方向。

与主夹臂30连接的活动夹臂31一端设置C形的凸缘312,凸缘312卡装在C形槽307内,实现活动夹臂31相对于主夹臂30的转动,与主夹臂30非连接的活动夹臂31的一端设置能够刺破光伏组件边框C面2且与其紧固的接地刺310,与第一通孔302相对的活动夹臂31上开设第二通孔311。

线缆固定夹33具有用于夹持固定板303的第一夹槽330、和用于夹持线缆的第二夹槽331。为了避免线缆固定夹33从固定板303上脱落,与光伏组件相对的固定板303的一面设置止动条304,与此同时,第一夹槽330的内壁上设置倒刺332,倒刺332与止动条304互相呈锯齿状卡合。

紧固件32同时贯穿第一通孔302和第二通孔311,当然为了实现光伏逆变器1的安装,用于承载光伏组件逆变器1的底板10上也需要开设通孔,且该通孔与第一通孔302同轴且直径相等,紧固件32同时贯穿通孔、第一通孔302和第二通孔311可将安装板300和活动夹臂31从光伏组件边框C面2的两侧夹住光伏组件边框C面2。

下面将详细阐述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法:

S1:预安装光伏逆变器夹装结构;

S10:将活动夹臂31的凸缘312卡装在主夹臂30的C形槽307内;

S11:在第一通孔302和第二通孔311之间放置弹簧34;

S12:将紧固件32同时贯穿底板10上的通孔、以及第一通孔302、第二通孔311和弹簧34,为主夹臂30和活动夹臂31提供预紧力;

S13:将线缆固定夹33的第一夹槽330夹持在固定板303上;

S2:将光伏逆变器夹装结构安装在光伏组件边框C面2上;

S20:将预安装好的光伏逆变器夹装结构推入光伏组件边框C面2上,即将光伏组件边框C面2插入由主夹臂30和活动夹臂31形成的夹持空间内,且光伏组件边框C面2止于止挡板306;

S21:向紧固件32施加拧紧力,在拧紧力的作用下,活动夹臂31逐渐向光伏组件边框C面2靠近,直至接地刺310刺破光伏组件边框C面2后与其紧固。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光伏系统,包括光伏组件和光伏逆变器夹装结构,光伏逆变器夹装结构夹持在光伏组件边框C面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一种光伏逆变器夹装结构及光伏系统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287424.9

申请日:2019-03-0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562507U

授权时间:20191029

主分类号:H02S 40/32

专利分类号:H02S40/32

范畴分类:37P;

申请人:泰州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泰州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25300 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兴泰南路268号

发明人:薛小康;刘松民;张圣成;朱强忠;陈启亮;吕俊

第一发明人:薛小康

当前权利人:泰州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王胜利

代理机构:11628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知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一种光伏逆变器夹装结构及光伏系统论文和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