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麦镰孢论文-漆永红,曹素芳,李雪萍,李敏权

燕麦镰孢论文-漆永红,曹素芳,李雪萍,李敏权

导读:本文包含了燕麦镰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青稞,燕麦镰孢菌,叶片和根系,生理指标

燕麦镰孢论文文献综述

漆永红,曹素芳,李雪萍,李敏权[1](2019)在《燕麦镰孢菌侵染对不同抗性青稞叶片及根系生理指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抗病青稞品种‘NQK-01-03’和感病青稞品种‘甘青2号’内部及品种之间受燕麦镰孢菌侵染后引起的植株叶片和根系Pro、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MDA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采用苗期人工接种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NQK-01-03’病叶Pro含量高于健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MDA含量低于健叶;病根Pro、可溶性蛋白和MDA含量高于健根,可溶性糖含量低于健根。‘甘青2号’病叶和病根Pro、MDA含量高于健叶和健根,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低于健叶和健根。本试验得出,Pro含量高低与青稞品种抗病性呈负相关,而可溶性蛋白含量高低与品种抗病性成呈正相关,该结果为明确燕麦镰孢菌侵染对青稞叶片和根系生理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32期)

漆永红,李雪萍,曹素芳,李敏权[2](2018)在《青稞响应燕麦镰孢菌侵染的转录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明确青稞与燕麦镰孢菌在转录水平上的互作,以抗病青稞NQK-01-03和感病青稞甘青2号为材料,以Illumina HiSeq Xten为平台,对抗感病青稞在接菌前、接菌20d和40d后茎基部的转录组进行测序。结果表明:经过测序质量控制,抗感病青稞茎基部共得到112.97Gb Clean Data。DEGs基因表达注释共获得差异表达基因4 280个,其中,上调基因2 037个,下调基因2 243个。通过BLAST软件与COG、GO、KEGG、KOG、NCBI-NR、Pfam、Swiss-Prot和eggNOG数据库进行比对,28 869条Unigene获得注释信息,NCBI-NR数据库注释到的Unigene数量最多达到3 981条,占全部注释基因的13.79%。差异表达基因的KEGG通路富集Q-value≤0.05主要有5条,分别为苯丙氨酸代谢、异喹啉类生物碱的生物合成、酪氨酸代谢、苯丙基类生物合成和光合作用天线蛋白。抗病青稞NQK-01-03和感病青稞甘青2号之间GO注释系统包含生物学过程、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3个主要分支。eggNOG和NCBI-NR注释的新基因数目最多分别达到1 833和2 396个,所占比例分别为59.22%和77.42%。(本文来源于《草原与草坪》期刊2018年05期)

漆永红,曹素芳,李雪萍,李敏权[3](2018)在《燕麦镰孢菌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明确燕麦镰孢菌(Fusarium avenaceum)快速检测方法,以荧光染料SYBR Green I为指示剂,以燕麦镰孢菌(F.avenaceum)的ITS序列为目的 DNA片段,应用LAMP设计软件设计4条引物,优化LAMP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用2%琼脂糖凝胶电泳和LAMP反应液颜色变化进行特异性和灵敏度验证,同时进行田间发病组织检测和土壤燕麦镰孢菌灵敏度验证。结果表明:优化的LAMP反应体系,最佳反应温度为65℃,反应程序为65℃下1h,80℃下20min。特异性检测结果表明,燕麦镰孢菌LAMP检测均呈黄绿色(阳性),对照和其他病原菌均呈橘色(阴性)。灵敏度验证结果表明,LAMP反应液检测灵敏度在DNA水平达到10pg·μL-1,每克土壤中检测的灵敏度为40个燕麦镰孢菌孢子。对采自甘肃省甘南州卓尼县和临潭县的20份疑似病害样本提取的DNA进行检测,其中13份为阳性,表明该技术能够有效的检测出青稞发病组织中的燕麦镰孢菌。本方法的建立与应用能为燕麦镰孢菌的检测及其青稞茎基腐病的诊断提供一种新技术。(本文来源于《草地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漆永红,曹素芳,李雪萍,李敏权[4](2018)在《燕麦镰孢菌对青稞叶片细胞结构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抗病青稞品种NQK-01-03和感病品种甘青2号受到燕麦镰孢菌侵染后其叶片细胞结构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变化,本研究采用室内接种燕麦镰孢菌的方法,测定病原菌侵染后青稞叶片细胞膜和叶绿体等结构,以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变化规律。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正常的青稞叶片颜色均一,且呈深绿色;而发病的青稞叶片叶脉绿色褪去,呈黄绿或黄白交替症状,透光率增强。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发病叶片细胞膜和叶绿体均受到严重破坏和断裂,叶肉细胞皱缩变形。发病抗感青稞叶片叶绿素含量分别为1.03、0.85 mg·g-1,电解质渗漏电导率分别为53.23、56.20 Ws·cm~(-1),较未发病均有所降低。燕麦镰孢菌侵染后,NQK-01-03和甘青2号的净光合速率(Pn)分别为8.30和4.62μmol·m~(-2)s~(-1),气孔导度(Gs)分别为0.13和0.07 mol·m~(-2)s~(-1),蒸腾速率(Tr)分别为6.71和3.74 mmol·m~(-2)s~(-1),上述3个指标均有所降低,而胞间CO2浓度(Ci)升高,分别为312.57和310.32μmol·mol-1;NQK-01-03和甘青2号的光饱和点分别为925.86和831.86μmol·m~(-2)s~(-1),最大净光合速率分别为17.73和14.81μmol·m~(-2)s~(-1),暗呼吸速率分别为-3.74和-5.02μmol·m~(-2)s~(-1),上述3个指标均有所降低,而光补偿点升高,分别为31.80和41.23μmol·m~(-2)s~(-1);CO2饱和点降低,分别为825.80和799.36μmol·m~(-2)s~(-1),而CO2补偿点升高,分别为76.49和81.13μmol·m~(-2)s~(-1)。青稞植株叶片水分、全氮和全磷含量均有所降低,而粗纤维含量升高。本研究为阐明青稞茎基腐病发病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核农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徐倩[5](2017)在《叁种果类褐腐病菌及燕麦镰孢菌的LAMP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 3 种果类褐腐病菌(Monilinia fructicola、Monilinia laxa、Monilinia fructigena)及燕麦镰孢菌(Fusarium avenaceum)分别建立了 LAMP(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快速检测技术。褐腐病被认为是核果、仁果类水果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美澳型核果链核盘菌(M.fructicola)、核果链核盘菌(M.laxa)、果生链核盘菌(M.fructigena)是果类褐腐病主要病原菌,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可引起巨大的经济损失。燕麦镰孢菌(Fusarium avenaaceum)是大豆根腐病的一种主要致病菌,在国内外多数大豆种植区均有分布,其寄主广泛,能危害大豆、小麦等重要经济作物。本文研发的LAMP检测技术实现了对3种果类褐腐病菌及燕麦镰孢菌的快速检测。第一章的研究以3种果类褐腐病菌为目标病原菌,以SCAR(Sequence Characterised Amplified Region)分子标记的MO368特异片段为靶标序列,分别设计并筛选具有种的特异性的LAMP引物,建立能分别特异检测出M.fructicola、M.laxa和M.fructigena的3项LAMP检测技术,实现果类褐腐病的快速诊断。3种检测体系在扩增前加入染料HN(羟基萘酚蓝)作为反应指示剂,通过肉眼目测扩增结果,阳性反应为天蓝色,阴性反应为紫色。反应条件分别为63 ℃,40 min、63 ℃,40 min、63 ℃,70 min,检测灵敏度均为100 pg·μL-1。这3项检测技术都可以从人工接种发病的果肉病组织中检测出目标病原菌。同时,应用该技术,我们成功地从无锡机场截获的7份疑似李子褐腐病样本中,检测到3份美澳型核果链核盘菌(M.fructicola)呈阳性的病果样本,并分离到该病菌的纯培养。第二章的研究以燕麦镰孢菌(F.avenaceum)为目标病原菌,以Esyn1(环肽合成酶)作为靶标基因,设计并筛选具有种特异性的LAMP引物,建立了燕麦镰孢菌的LAMP快速检测技术。该方法在63 ℃等温条件下进行核酸扩增反应70 min,扩增前加入染料HN(羟基萘酚蓝),反应后可直接通过肉眼目测颜色变化判定结果,阳性反应呈天蓝色,阴性反应为紫色。该检测技术的最低检测限为100 pg.μL-1,并且能够从人工接种发病的大豆植株中检测出燕麦镰孢菌。(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7-05-01)

程亮,朱海霞,郭青云[6](2012)在《镰孢菌毒素对野燕麦根尖组织防御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3个镰孢菌(Fusarium spp.)毒素对野燕麦根尖组织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镰孢菌毒素能够引起野燕麦根尖组织防御酶活性发生变化,在处理前、中期,野燕麦的PAL、POD、PPO、CAT活性均随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但酶活性都低于对照;SOD和APX活性高于对照。(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2年07期)

燕麦镰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明确青稞与燕麦镰孢菌在转录水平上的互作,以抗病青稞NQK-01-03和感病青稞甘青2号为材料,以Illumina HiSeq Xten为平台,对抗感病青稞在接菌前、接菌20d和40d后茎基部的转录组进行测序。结果表明:经过测序质量控制,抗感病青稞茎基部共得到112.97Gb Clean Data。DEGs基因表达注释共获得差异表达基因4 280个,其中,上调基因2 037个,下调基因2 243个。通过BLAST软件与COG、GO、KEGG、KOG、NCBI-NR、Pfam、Swiss-Prot和eggNOG数据库进行比对,28 869条Unigene获得注释信息,NCBI-NR数据库注释到的Unigene数量最多达到3 981条,占全部注释基因的13.79%。差异表达基因的KEGG通路富集Q-value≤0.05主要有5条,分别为苯丙氨酸代谢、异喹啉类生物碱的生物合成、酪氨酸代谢、苯丙基类生物合成和光合作用天线蛋白。抗病青稞NQK-01-03和感病青稞甘青2号之间GO注释系统包含生物学过程、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3个主要分支。eggNOG和NCBI-NR注释的新基因数目最多分别达到1 833和2 396个,所占比例分别为59.22%和77.42%。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燕麦镰孢论文参考文献

[1].漆永红,曹素芳,李雪萍,李敏权.燕麦镰孢菌侵染对不同抗性青稞叶片及根系生理指标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9

[2].漆永红,李雪萍,曹素芳,李敏权.青稞响应燕麦镰孢菌侵染的转录组分析[J].草原与草坪.2018

[3].漆永红,曹素芳,李雪萍,李敏权.燕麦镰孢菌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J].草地学报.2018

[4].漆永红,曹素芳,李雪萍,李敏权.燕麦镰孢菌对青稞叶片细胞结构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J].核农学报.2018

[5].徐倩.叁种果类褐腐病菌及燕麦镰孢菌的LAMP检测[D].南京农业大学.2017

[6].程亮,朱海霞,郭青云.镰孢菌毒素对野燕麦根尖组织防御酶活性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2

标签:;  ;  ;  ;  

燕麦镰孢论文-漆永红,曹素芳,李雪萍,李敏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