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新型肝炎病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肝炎,试剂,试剂盒,免疫调节,粒细胞。
新型肝炎病毒论文文献综述
赵洁,李力,李秀惠,郭丽颖,李秋伟[1](2019)在《新型预测模型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预测模型并探讨其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HBV-ACLF)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8年10月在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住院的HBV-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后第12周的疾病转归情况进行分组,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收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人口学资料和入院时的实验室检查指标、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及临床并发症情况,通过单因素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检验影响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建立NHA ACLF预测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各个指标及建立的预测模型对于HBV-ACLF患者转归预测价值的准确性。结果:共入选148例HBV-ACLF患者,12周生存91例,死亡57例。死亡组年龄、总胆红素、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lg(乙肝表面抗原)[lg(HBsAg)]、MELD评分高于生存组,白蛋白、总胆固醇、凝血酶原活动度、甲胎蛋白(AFP)低于生存组。NEUT%、lg(HBsAg)和AFP是影响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回归分析结果:,建立logit(NHA ACLF)=-5.441+5.688×NEUT%+0.430×lg(HBsAg)-0.005×AFP预测模型,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790,优于单独使用NEUT%(0.696)、lg(HBs Ag)(0.670)、AFP(0.703),及MELD评分(0.640)的预测价值。结论:NEUT%、lg(HBsAg)和AFP可作为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与MELD评分相比,NHA ACLF模型对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更高。(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暨2019年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研究进展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期刊2019-09-20)
刘璐洁,刘妍,陈容娟,李晓东,罗丹[2](2019)在《乙型肝炎病毒新型恩替卡韦耐药突变rtL180M+A186T+M204V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rtL180M+A186T+M204V是否为恩替卡韦(ET V)的新型耐药突变进行鉴定。方法纳入2011年7月-2016年7月就诊于原解放军第302医院的12 708例慢性HBV感染患者,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反转录酶区(RT)序列耐药突变,对检出rtL180M+A186T+M204V突变的样本克隆进行测序(≥20个克隆/样本),构建野生和突变基因的重组1.1倍HBV复制子,转染HepG2细胞进行表型分析。结果 12 708例慢性HBV感染患者中采用ETV治疗者4047例,共检出经典ETV耐药突变患者795例,rtL180M+A186T+M204V突变患者7例,分别占ETV治疗患者的19.64%和0.17%。rtL180M+A186T+M204V突变符合ET V耐药突变的特征:检出rtA186T阳性突变的样本均为拉米夫定(L AM)经治后ETV治疗的患者;突变的检出均与临床病毒学反跳或不完全应答密切相关;表型耐药分析显示患者来源的rtL180M+A186T+M204V突变株复制力仅为野生株的13.3%,且对ETV的药物耐药倍数是野生株的210.2倍,但对替诺福韦酯仍敏感。结论 rtL180M+A186T+M204V突变是一种新型ETV耐药突变,但临床检出率低,与突变株复制力明显降低相关,临床可考虑用替诺福韦酯对检出rtL180M+A186T+M204V耐药突变的患者进行挽救治疗。(本文来源于《解放军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何学虎,郭雅琪,董洁,梁小燕,赵倩颖[3](2019)在《新型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试剂检测性能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验证新型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试剂的检测性能。方法运用ABI 7500荧光定量PCR仪,按CNAS-CL02-A009文件要求,分别验证其精密度、正确度、线性及可报告范围和抗干扰能力等指标。结果精密度:低浓度和高浓度样本的重复精密度标准差值均小于3/5TEa,低浓度和高浓度样本的中间精密度标准差值均小于4/5TEa;正确度:2017年卫计委10份室间质评样本的检测结果均在靶值允许的上下限范围之内,且与靶值的偏倚均≤±7.5%,正确率高达100%;线性及可报告范围:新型试剂在50IU/ml~1×10~8 IU/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y=0.988x+0.1891,R~2=0.9996>0.95;抗干扰能力:2g/dl的血红蛋白、28mg/dl的总胆红素、3000mg/dl的甘油叁酯、40g/L的总IgG对检测结果没有影响。结论新型试剂具有重复性好、稳定性高、结果准确可靠、线性范围宽、抗干扰能力强等优势,其检测性能满足ISO15189要求,可有效用于临床样本检测并适合于在各医学实验室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张珊,孙静,邢卉春[4](2019)在《新型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仍然威胁着人类健康,目前有效抗HBV药为干扰素类及核苷(酸)类,但以这两种药物为基础的治疗方案很难实现HBV感染彻底治愈,且临床治愈率有限。新型抗病毒药物的研发迫在眉睫。随着对HBV复制周期的深入认识,人们对HBV与肝细胞作用的不同靶点及免疫调节有了更深的了解。新型抗病毒药物主要针对HBV复制过程的不同环节及相关的免疫调节等方面,本文就新型抗HBV药物研发进展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01期)
苏奇,崔治中,常爽,赵鹏[5](2018)在《我国新发新型禽戊型肝炎病毒分离鉴定和致病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引言自2000年以来,在多个地区患有大肝大脾综合征或肝炎-脾脏肿大综合征的鸡群中陆续分离到了禽戊型肝炎病毒,基因组分析显示其与猪或人戊型肝炎病毒存在较高的亲缘关系,同源性在50%左右,并共有某些相似的抗原决定簇~([1])。资料显示,致病型禽戊型肝炎病毒主要危害成年母鸡,综合致死率约为1%;而非致病型禽戊型肝炎病毒毒株可在某些健康鸡群中长期存在~([2])。但近年来,我国多个大型鸡(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禽病学分会第十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8-11-21)
苏奇,崔治中,常爽,赵鹏[6](2018)在《我国新发新型禽戊型肝炎病毒流行病学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引言近年来,我国多个大型鸡场出现了严重的肝破裂出血综合征,其发病时间以17周龄为主,死亡高峰期主要集中于18周龄和36周龄,导致成年鸡死亡率大幅提高并严重影响产蛋及雏鸡孵化育成,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实验室前期研究显示引发上述病症的病原为新型高致病性禽戊型肝炎病毒~([1]),为进一步了解该病毒的流行特点,本研究进行了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以期为临床防控该病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禽病学分会第十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8-11-21)
王昕,白晓鹏,龙泉鑫[7](2018)在《新型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研发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现有的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不能有效清除病毒cccDNA,难以实现慢性乙型肝炎的功能性治愈。本文结合乙型肝炎病毒生物学周期,探讨了靶向乙型肝炎病毒胞内受体、病毒DNA聚合酶、核衣壳装配、表面抗原分泌以及病毒cccDNA的前导药物的最新研发进展,以期获得抗乙型肝炎病毒的新思路及新方法。(本文来源于《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期刊2018年06期)
刘立明,赵晓茹,夏利芳,王童,刘亚楠[8](2018)在《新型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检测试剂盒的临床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一种新型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检测(免疫荧光法)试剂的临床性能。方法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叁○二医院研究对象的血清383例,与血清对应的血浆50例。乙型肝炎病毒A基因型评价采用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试剂盒(荧光免疫层析法),基因序列测定为对照方法;乙型肝炎病毒B、C、D基因型评价使用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试剂盒(荧光免疫层析法),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试剂盒(荧光定量PCR法)为对照试剂。验证试剂和对照试剂同时检测同一例标本,若结果不一致,2种方法分别进行复测,结果以复测为准,如仍不一致进行基因测序,以测序结果为准,对结果进行Kappa一致性检验,计算2种方法的检测一致率。另通过验证试剂检测对应的血浆标本,评价验证试剂对血清、血浆标本检测能力的一致性。结果 A基因型验证试剂检出15例,对照方法检出12例,2种方法的符合率为12/15。B基因型验证试剂相对对照试剂的阳性符合率为98.00%(49/50),阴性符合率为99.06%(315/318),总符合率为98.91%(364/368),Kappa值为0.954。C基因型验证试剂相对对照试剂的阳性符合率为98.78%(242/245),阴性符合率为86.99%(107/123),总符合率为94.84%(349/368),Kappa值为0.881。D基因型验证试剂相对对照试剂的阳性符合率为87.50%(7/8),阴性符合率为100.00%(360/360),总符合率为99.73%(367/368),Kappa值为0.932。验证试剂对50例对应的血清/血浆标本检测,结果均为5例乙型肝炎病毒B基因型,44例C基因型,1例未分型。结论该新型试剂盒对乙型肝炎病毒的A、B、C、D型分型效果较好,可用于感染病毒分型的临床检测。(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与临床》期刊2018年10期)
赵辉,温顺华,李丽华,赖燕晖,翁祖星[9](2017)在《新型基于吖啶酯平台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全自动管式化学发光定量检测试剂的建立和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拟建立一种新型基于吖啶酯平台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全自动管式化学发光定量检测试剂。方法基于自主研发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检测系统,通过抗体配对筛选,体系调整等方法建立HBsA g全自动化学发光定量检测试剂,并与罗氏试剂进行定量相关性比较,使用不同亚型标本进行评价。结果研发的HBs Ag定量检测试剂定量范围为0~250 IU/ml,与罗氏试剂检测临床标本具有良好的一致性(r2=0.9794),对国家参考品中的灵敏度参考品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标准,试剂对不同亚型的检测性能良好,在0.05~250 IU/ml范围内具有很好的线性(r=0.9990),试剂对国家参考品中的准确度参考品检测结果符合国家标准,稀释400倍检测的可报告上限为100 000 IU/ml,批内精密度均小于10%,批间精密度小于15%。结论该研发的试剂具有良好的检测性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生物技术》期刊2017年05期)
万谟彬[10](2017)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新型生物学标志物的临床意义解析——2017年版欧洲肝病学会《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管理临床实践指南》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2017年版欧洲肝病学会《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管理临床实践指南》中关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新型生物学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病毒病杂志》期刊2017年05期)
新型肝炎病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对rtL180M+A186T+M204V是否为恩替卡韦(ET V)的新型耐药突变进行鉴定。方法纳入2011年7月-2016年7月就诊于原解放军第302医院的12 708例慢性HBV感染患者,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反转录酶区(RT)序列耐药突变,对检出rtL180M+A186T+M204V突变的样本克隆进行测序(≥20个克隆/样本),构建野生和突变基因的重组1.1倍HBV复制子,转染HepG2细胞进行表型分析。结果 12 708例慢性HBV感染患者中采用ETV治疗者4047例,共检出经典ETV耐药突变患者795例,rtL180M+A186T+M204V突变患者7例,分别占ETV治疗患者的19.64%和0.17%。rtL180M+A186T+M204V突变符合ET V耐药突变的特征:检出rtA186T阳性突变的样本均为拉米夫定(L AM)经治后ETV治疗的患者;突变的检出均与临床病毒学反跳或不完全应答密切相关;表型耐药分析显示患者来源的rtL180M+A186T+M204V突变株复制力仅为野生株的13.3%,且对ETV的药物耐药倍数是野生株的210.2倍,但对替诺福韦酯仍敏感。结论 rtL180M+A186T+M204V突变是一种新型ETV耐药突变,但临床检出率低,与突变株复制力明显降低相关,临床可考虑用替诺福韦酯对检出rtL180M+A186T+M204V耐药突变的患者进行挽救治疗。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新型肝炎病毒论文参考文献
[1].赵洁,李力,李秀惠,郭丽颖,李秋伟.新型预测模型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C].第二十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暨2019年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研究进展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2019
[2].刘璐洁,刘妍,陈容娟,李晓东,罗丹.乙型肝炎病毒新型恩替卡韦耐药突变rtL180M+A186T+M204V的鉴定[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9
[3].何学虎,郭雅琪,董洁,梁小燕,赵倩颖.新型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试剂检测性能验证[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
[4].张珊,孙静,邢卉春.新型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研究进展[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9
[5].苏奇,崔治中,常爽,赵鹏.我国新发新型禽戊型肝炎病毒分离鉴定和致病性分析[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禽病学分会第十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8
[6].苏奇,崔治中,常爽,赵鹏.我国新发新型禽戊型肝炎病毒流行病学调查[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禽病学分会第十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8
[7].王昕,白晓鹏,龙泉鑫.新型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研发进展[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18
[8].刘立明,赵晓茹,夏利芳,王童,刘亚楠.新型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检测试剂盒的临床评价[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
[9].赵辉,温顺华,李丽华,赖燕晖,翁祖星.新型基于吖啶酯平台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全自动管式化学发光定量检测试剂的建立和评价[J].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17
[10].万谟彬.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新型生物学标志物的临床意义解析——2017年版欧洲肝病学会《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管理临床实践指南》解读[J].中国病毒病杂志.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