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T淋巴细胞核仁成分区相关蛋白的表达分析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T淋巴细胞核仁成分区相关蛋白的表达分析

一、慢粒患者T淋巴细胞核仁组成区相关蛋白的表达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雷卓[1](2020)在《淋巴结套区B淋巴细胞低增殖活性的新发现》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套细胞淋巴瘤是一种具有独特生物学特征的B细胞淋巴瘤,兼具惰性淋巴瘤及侵袭性淋巴瘤的特性,预后差,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在前期观察研究中我们首次发现:淋巴结生发中心套区B细胞是低增殖活性的B细胞,我们推测套细胞淋巴瘤的惰性特征可能与套细胞的这一低增殖活性特点有关。基于此,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免疫组化、特殊染色、TUNEL凋亡细胞检测等方法进一步检测套区B细胞增殖活性,证实其惰性淋巴细胞特点。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9年12月陕西省人民医院病理科正常淋巴结组织100例(来自肿瘤病例未转移淋巴结标本),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组织40例(来自非肿瘤病例淋巴结活检)。所有病例均由高年资主治医师重新阅读病理切片,排除了淋巴瘤,整理临床病理资料,对所有组织进行了Ki-67、PCNA免疫组化染色(MaxVision法)、AgNOR染色及TUNEL凋亡检测,观察以上四项指标在淋巴结生发中心、套区、滤泡间区及髓质区中的表达及检测情况。结果:1.Ki-67在正常淋巴结及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的生发中心、套区、滤泡间区及髓质区中表达不同,在生发中心呈高表达,增殖指数最高(正常淋巴结生发中心指数约为91.00(3.00);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生发中心指数约为90.00(4.75)),套区细胞呈低表达,增殖指数最低(正常淋巴结套区指数约为1.90(2.00);反应性增生淋巴结套区指数约为0.80(1.075))。Ki-67在淋巴结的套区和滤泡间区、套区和髓质区中的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PCNA在正常淋巴结及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的生发中心、套区、滤泡间区及髓质区中表达不同,在生发中心呈高表达,增殖指数最高(正常淋巴结生发中心指数约为91.00(4.00);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生发中心指数约为87.50(12.5)),套区细胞呈低表达,增殖指数最低(正常淋巴结套区指数约为1.00(1.40);反应性增生淋巴结套区指数约为0.65(0.15))。PCNA在淋巴结的套区和滤泡间区、套区和髓质区中的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AgNOR可在正常淋巴结及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的生发中心、套区、滤泡间区及髓质区中检出,在生发中心AgNOR计数最高(正常淋巴结生发中心AgNOR计数约为6.29(1.95);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生发中心AgNOR计数约为5.28(1.7)),套区AgNOR计数最低(正常淋巴结套区AgNOR计数为1.16(0.14);反应性增生淋巴结套区AgNOR计数约为1.11(0.08))。正常淋巴结及反应性增生淋巴结在套区和滤泡间区、套区和髓质区AgNOR计数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4.在正常淋巴结及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的生发中心、套区、滤泡间区及髓质区中细胞凋亡指数不同,在生发中心TUNEL凋亡指数最高(正常淋巴结生发中心凋亡指数约为4.00(4.075);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生发中心凋亡指数约为2.85(4.075)),套区凋亡指数最低(正常淋巴结套区凋亡指数约为0.20(0.20);反应性增生淋巴结套区凋亡指数约为0.10(0.10))。正常淋巴结及反应性增生淋巴结在套区和滤泡间区、套区和髓质区TUNEL凋亡指数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Ki-67及PCNA增殖指数、AgNOR计数三个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的指标在淋巴结生发中心、套区、滤泡间区及髓质区中有不同的表达和计数,其中淋巴结套区B细胞增殖活性最低,TUNEL凋亡检测显示淋巴结套区B细胞凋亡指数最低。2.淋巴结套区B细胞极不活跃,具有惰性淋巴细胞特点,推测套细胞淋巴瘤的独特生物学特性可能与淋巴结套区B细胞的惰性淋巴细胞特点有关。

李卫,杜玲珍,王耀莉,邱定众,夏文权,胡翊群[2](2006)在《急性白血病儿童缓解前后血T淋巴细胞嗜银蛋白检测的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急性白血病(AL)儿童T淋巴细胞(T细胞)增殖活性的rDNA和rRNA的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s)测定,以了解患儿T细胞功能状态。方法分别对42例初发AL儿童化疗前与临床完全缓解后及30例正常儿童(对照组),用图像分析法测定血T细胞Ag-NORs(银染区)/细胞核面积(I.S%)。结果AL化疗前I.S%为5.06%±1.36%,与对照组7.51%±1.06%比较有显着差异(t=8.238 P<0.001),但在完全缓解后I.S%升至7.17%±0.98%,与化疗前比较(t=7.073 P<0.001);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t=1.403 P>0.05)。结论在初发未化疗AL儿童中,Ag-NORs水平降低,提示患儿有T细胞免疫功能下降。

王军业,戴淑琴,李宝江,林鹏,戎铁华,杨名添,龙浩,姚广裕,陈捷鑫[3](2005)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活性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的活性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利用KL型图像分析系统检测80例乳腺癌患者,40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25例乳腺炎症患者和75例健康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的活性表达(T淋巴细胞核仁银染面积与细胞核面积比值,即I.S%),并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乳腺癌患者CA153和CEA。结果:发现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的活性表达(5.88±6.05%)明显低于健康人(7.07±0.81%)、乳腺纤维腺瘤患者(6.58±0.72%)和乳腺炎症患者(9.58±0.68%)(P=0.000);乳腺炎症患者AgNOR的活性表达明显高于健康人、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癌患者(P=0.000);健康人与乳腺纤维腺瘤患者之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乳腺癌患者AgNOR阳性率(65.00%)明显优于CA153(17.50%)和CEA(12.50%)的阳性率(P=0.000)。AgNOR表达与乳腺癌临床分期有关(P<0.05),而与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状况无相关性(P>0.05)。结论:AgNOR阳性表达可作为评价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客观生物学指标;在乳腺癌诊断、鉴别诊断和病情监测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李忠泰,丁乃晴[4](2005)在《淋巴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测定在肿瘤诊断中的意义》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核仁组成区(nucleoar organizer regions,NORs)嗜银蛋白(Ag-NoRs)在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别取1100位健康查体者(健康组)、336例经病理确诊的肿瘤患者(肿瘤组)及418例非肿瘤患者(良性病组)的静脉血0.5mL,经培养、制片、银染、图象分析,以T淋巴细胞核仁银染面积与细胞核面积比值作为Ag-NoRs的检测指标。结果健康组、良性病组及恶性肿瘤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检测结果分别为(7.23±0.45)%、(7.03±0.54)%和(4.03±0.25)%。经统计学分析,健康组、良性病组分别与恶性肿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34,P<0.05;t=29.13,P<0.05;但良性病组与健康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7.32,P>0.05。结论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含量测定对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李卫,王耀莉,邱定众,杜玲珍,夏文权,胡翊群[5](2005)在《儿童急性白血病T淋巴细胞嗜银蛋白与亚群的变化和分析》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急性白血病(AL)患儿T淋巴细胞(T细胞)表示rDNA和rRNA活性的嗜银蛋白的测定,了解患儿T细胞的功能状态,并分析其与T细胞亚群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图象分析法测定31例初发未化疗AL患儿及30例正常儿童(对照组)外周血T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银染区)/细胞核面积(I.S%),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细胞亚群。结果31例AL患儿I.S%值(5.78%±2.66%)较对照组(7.51%±1.06%)下降(P<0.01)。T细胞亚群测定中,CD4+(27.50%±12.56%)较正常值(35%±2.55%)下降(P<0.05);CD8+(26.11%±12.35%)与正常值(25%±2.04%)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CD4+/CD8+(1.149±0.51)较正常值(2±0.26)下降(P<0.001)。结论在初发未化疗的AL患儿中,T细胞嗜银蛋白含量下降,代表患儿T细胞免疫功能的CD4+和CD4+/CD8+值降低,显示患儿T细胞活性的改变与T细胞亚群的变化相符,患儿存在T细胞免疫功能降低。

盛锡楠,衣林,伍健宇,周美珍[6](2004)在《T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对老年人肿瘤诊断的价值》文中提出目的 探讨老年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的变化 ,及其与机体免疫关系。 方法 利用KL型肿瘤免疫图像分析系统检测 4 5例健康老年人 (对照组 )、36例老年炎症患者 (炎症疾病组 )、97例老年肿瘤患者 (肿瘤组 )和 30例老年肿瘤治愈患者 (肿瘤治愈组 )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老年肿瘤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分化抗原 (CD3、CD4、CD8)及自然杀伤细胞。 结果 与老年对照组〔(7 36± 0 76 )IS %〕及炎症疾病组〔(7 16± 1 0 4 )IS %〕相比 ,老年肿瘤组〔(5 39± 1 70 )IS %〕外周血T细胞嗜银蛋白降低 ,且差异有显着性 (P <0 0 1) ;转移性肿瘤患者嗜银蛋白下降更明显。 结论 外周血T淋巴细胞嗜银蛋白可作为老年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监测指标。

李萍,徐维家[7](2004)在《T淋巴细胞Ag-NORs检测在肿瘤诊断中的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检测健康人及良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 T 淋巴细胞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Ag~NORs),探讨其与机体免疫状况的关系,研究其在肿瘤诊断和病情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细胞银染技术对体外激活的人外周血 T 淋巴细胞染色,通过 KL 型肿瘤免疫图像分析系统检测Ag-NORs 含量(硝酸银染色酸性非组蛋白面积与细胞核面积的比值)即 IS%值。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发现,健康人群中男女性的 T 淋巴细胞 Ag-NORs 的 IS%值分别为(7.77±0.61)%及(7.89±0.53)%,无显着性差异(P>0.05);良性肿瘤患者 IS%值为(7.66±0.60)%,比正常对照组(7.84±0.57)%略降低,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恶性肿瘤患者 IS%值比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为(4.46±0.69)%,健康人群及良性肿瘤患者与恶性肿瘤患者之间有显着性差异(P<0.05);在肺癌、胃癌、肝癌、大肠癌、乳腺癌等其他不同恶性肿瘤患者之间比较,结果分别为(4.46±0.75)%、(4.29±0.70)%、(4.62±0.69)%、(4.45±0.57)%、(4.50±0.69)%、(4.56±0.76)%,各种类型肿瘤患者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恶性肿瘤患者不同临床时期即化疗前后 IS%值分别为(4.45±0.74)%、(3.86±0.71)%,有显着性差异(P<0.05);恶性肿瘤化疗后依据疗效不同(完全缓解、部分缓解、转移),IS%值随肿瘤病情恶化依次降低,分别为(6.57±0.47)%、(5.32±0.46)%、(3.47±0.42)%,有显着性差异。结论恶性肿瘤患者 T 细胞 Ag-NORs 值明显低于健康人群及良性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 Ag-NORs 检测在肿瘤诊断和病情监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王军业,戎铁华,梁伊仁,龙浩,陈巧伦,马国伟[8](2004)在《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检测在食管癌诊断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背景与目的:评估肿瘤组织分裂间期的AgNOR定量分布已被广泛应用于肿瘤的诊断、疗效判断和预后评估。肿瘤免疫学证实肿瘤可诱发免疫抑制,测定T淋巴细胞核仁区的AgNOR活性表达可以探知T淋巴细胞的免疫活性状态。监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活性表达在食管癌方面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的活性检测在食管癌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测75例健康人、276例食管癌患者的外周血,利用KL型肿瘤免疫图像分析系统检测AgNOR含量(AgNOR面积与细胞面积的比值,即I/S%);同时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技术、双抗体夹心法与化学比色法分别检测癌胚抗原(CEA)、鳞状上皮细胞癌相关抗原(SCC)、恶性肿瘤相关物质群(TSGF)的表达。结果:(1)食管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的活性表达(5.64±0.89)明显低于健康人(7.07±0.81)(P=0.000),灵敏度0.674,特异度0.920,Youden指数0.59,Roc曲线下面积为0.886。(2)食管癌患者AgNOR阳性率(67.4%)明显高于CEA(12.86%)、SCC(15.04%)、TSGF(36.49%),差异具有显着性意义(P<0.001);AgNOR与CEA、SCC、TSGF间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3)食管癌患者AgNOR阳性率明显高于CEA+SCC+TSGF联合检测的阳性率(54.4%),差异具有显着性意义(P=0.018),而与AgNOR+CEA、AgNOR+SCC、AgNOR+

刘流,温玉明,李龙江,王昌美[9](2004)在《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T淋巴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的表达》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 (AgNORs)的表达特点及其在口腔颌面部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KL型肿瘤免疫图像分析系统及配套试剂 ,对 86例正常人、10 2例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和 87例恶性肿瘤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进行检测 ,计算银染核仁面积与细胞核面积的比值 (I.S % ) ,然后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组患者AgNORs表达与正常人组相比明显降低 ,良性肿瘤组平均I.S %值为 (5 72± 0 14 ) ,正常人组平均I.S%值为 (7 87± 0 12 ) ,两组间有显着性差异 (P <0 0 1) ;恶性肿瘤组患者AgNORs表达降低更为明显 ,平均I S%值为 (4 19± 0 13) ,与正常人组间有显着性差异 (P <0 0 1) ;良性肿瘤患者组与恶性肿瘤组之间平均I.S%值也有显着性差异 (P <0 0 1)。结论 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表达与口腔颌面部肿瘤呈良好的相关性 ;AgNORs的检测可作为口腔颌面部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

刘流,温玉明,李龙江,王昌美[10](2004)在《涎腺肿瘤患者T淋巴细胞Ag-NORs的表达》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探讨涎腺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 (Ag NORs)的表达特点及其在涎腺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KL型肿瘤免疫图像分析系统及配套试剂对 60例正常人、10 1例涎腺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Ag NORs进行检测 ,计算出银染核仁面积与细胞核面积的比值 (IS)。结果 :涎腺良性肿瘤组患者Ag NORs表达与正常人相比有所降低 ,良性肿瘤组平均IS值 ( x±s)为 (5.71±0 .13 ) ,正常人平均IS值为 (7.88± 0 .10 ) ,两者间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 (P <0 .0 1) ;恶性肿瘤组降低更为明显 ,平均IS值为 (4.2 1± 0 .12 ) ,与正常人有非常显着的统计学差异 (P <0 .0 1) ;良性肿瘤患者与恶性肿瘤患者之间也有非常显着的统计学差异 (P <0 .0 1)。结论 :外周血T淋巴细胞Ag NORs表达与涎腺肿瘤呈良好的相关性 ;Ag NORs的检测可作为判断是否是涎腺肿瘤和鉴别涎腺肿瘤良、恶性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

二、慢粒患者T淋巴细胞核仁组成区相关蛋白的表达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慢粒患者T淋巴细胞核仁组成区相关蛋白的表达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淋巴结套区B淋巴细胞低增殖活性的新发现(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回顾
    淋巴结及淋巴细胞研究背景
        1 淋巴结的组织学结构
        1.1 被膜及小梁
        1.2 淋巴结皮质
        1.3 淋巴结髓质
        2 淋巴结的免疫学结构
        2.1 B淋巴细胞的免疫标记及分布特征
        2.2 T淋巴细胞及NK细胞的免疫标记及分布特征
        2.3 淋巴滤泡及树突状细胞的免疫标记
        2.4 套区B细胞的免疫标记
        3 淋巴细胞的分化及发育
        3.1 B淋巴细胞分化成熟过程
        3.2 T淋巴细胞分化成熟过程
        3.3 套区B淋巴细胞的分化过程
        3.4 B细胞的分化与B细胞淋巴瘤的发生
        4 淋巴结细胞增殖活性分析
        4.1 淋巴结滤泡生发中心细胞增殖活性
        4.2 淋巴结套区B细胞增殖活性探讨
    套细胞淋巴瘤研究背景
        1 套细胞淋巴瘤概述
        2 套细胞淋巴瘤的病理特征
        3 套细胞淋巴瘤的分子遗传特征
        4 套细胞淋巴瘤的独特临床生物学特点
        5 惰性套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
        6 原位套细胞肿瘤
1 材料
2 方法
    2.1 试剂及标本处理
    2.2 主要仪器和设备
    2.3 MaxVision法免疫组化染色具体步骤
    2.4 AgNOR染色具体步骤
    2.5 TUNEL凋亡试剂盒染色具体步骤
    2.6 结果判读
    2.7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Ki-67 在正常及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生发中心、套区、滤泡间区及髓质区中的表达
    3.2 PCNA在正常及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生发中心、套区、滤泡间区及髓质区中的表达
    3.3 正常及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生发中心、套区、滤泡间区及髓质区中的AgNOR计数
    3.4 正常及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生发中心、套区、滤泡间区及髓质区中细胞凋亡指数比较
4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急性白血病儿童缓解前后血T淋巴细胞嗜银蛋白检测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二、Ag-NORs测定
    三、统计学处理
结 果
讨 论

(6)T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对老年人肿瘤诊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及分组
    二、方法
        1.主要试剂:
        2.主要仪器:
        3.外周血T淋巴细胞嗜银蛋白测定:
        4.淋巴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3、CD4、CD8、CD4/CD8及NK测定:
    三、统计学方法
结 果
    一、老年患者T淋巴细胞表达嗜银蛋白情况
    二、老年与非老年相应各组比较
讨 论

(9)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T淋巴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的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仪器和试剂
    1.2 标本来源
    1. 3 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10)涎腺肿瘤患者T淋巴细胞Ag-NORs的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标本来源
    1.2 仪器和试剂
    1.3 方法
2 结 果
3 讨 论

四、慢粒患者T淋巴细胞核仁组成区相关蛋白的表达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淋巴结套区B淋巴细胞低增殖活性的新发现[D]. 雷卓. 西安医学院, 2020(08)
  • [2]急性白血病儿童缓解前后血T淋巴细胞嗜银蛋白检测的意义[J]. 李卫,杜玲珍,王耀莉,邱定众,夏文权,胡翊群.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6(15)
  • [3]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活性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 王军业,戴淑琴,李宝江,林鹏,戎铁华,杨名添,龙浩,姚广裕,陈捷鑫. 中国肿瘤临床, 2005(20)
  • [4]淋巴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测定在肿瘤诊断中的意义[J]. 李忠泰,丁乃晴. 肿瘤防治杂志, 2005(14)
  • [5]儿童急性白血病T淋巴细胞嗜银蛋白与亚群的变化和分析[J]. 李卫,王耀莉,邱定众,杜玲珍,夏文权,胡翊群. 临床儿科杂志, 2005(06)
  • [6]T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对老年人肿瘤诊断的价值[J]. 盛锡楠,衣林,伍健宇,周美珍.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04(07)
  • [7]T淋巴细胞Ag-NORs检测在肿瘤诊断中的意义[J]. 李萍,徐维家.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4(01)
  • [8]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检测在食管癌诊断中的应用[J]. 王军业,戎铁华,梁伊仁,龙浩,陈巧伦,马国伟. 癌症, 2004(05)
  • [9]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T淋巴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的表达[J]. 刘流,温玉明,李龙江,王昌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04(01)
  • [10]涎腺肿瘤患者T淋巴细胞Ag-NORs的表达[J]. 刘流,温玉明,李龙江,王昌美.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04(01)

标签:;  ;  ;  ;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T淋巴细胞核仁成分区相关蛋白的表达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