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刑法对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刑法,对策,基因,特征,幼女,网络,人工智能。
刑法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刘聪颖[1](2019)在《人工智能体犯罪主体资格分析——兼谈人工智能体侵害行为的刑法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工智能是近来的热门话题,这种热度也已蔓延至刑法领域,甚至有学者开始肯定人工智能体主体资格并提出重构刑罚体系。针对此现状,应给这种过热的人工智能体法律臆想"降降温"。尽管当下难以肯定人工智能体的主体资格,但随着人工智能体社会意义的提升,可结合风险社会理论发展人工智能体侵害行为概念,适度扩张刑法防卫线。同时,针对此类侵害行为,应给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留有合理的出罪空间。(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马彦,刘长秋,徐宁[2](2017)在《基因污染及其刑法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农业领域的运用极大地增强了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但也引发了基因污染的问题。与传统的环境污染相比,基因污染更为严重,直接破坏当地生态环境,危害巨大。一些国家已经在其刑法中专门设置了旨在防范基因污染的犯罪。我国应当借鉴这一做法,使刑法介入对基因污染的法律规制中,发挥其特有的风险防范功能,减少基因污染在我国发生的可能。(本文来源于《经济刑法》期刊2017年00期)
姜瀛[3](2016)在《风险社会下矿产资源开发公害犯罪的刑法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回应风险社会命题的要旨在于实现风险分配的均衡性与正当性,因此,刑法介入风险社会的重要目标在于推动社会风险的多元化分配。针对风险社会中矿产资源开发所引发的公害问题,抽象危险犯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是以增加风险制造者刑事风险的方式来强化其对于公害风险的注意义务,但这一路径的局限性在于未能打破风险分配的简单格局。刑法在推动风险的多元化分配过程中须有所作为,应当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公害风险承担主体的多元化,将拒不履行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义务的不作为行为独立入罪,并强化对相关辅助行为人的刑事责任追究,以积极的刑法机制来建构起新型的风险分配格局与风险监督体系,推动刑法的积极一般预防功能之实现。(本文来源于《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2期)
杨银婷,竹怀军[4](2016)在《性侵幼女行为的刑法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性侵幼女案件被各大新闻媒体所曝光!这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性侵行为人对幼女所实施的种种恶劣行为,严重地伤害了幼女的身心健康,这不禁引起了人们对幼女保护的思考:幼女,作为社会中的一个弱小群体,由于她们的生理,心理尚未发展成熟,容易受到各方面的侵害。因此,我国应如何进一步地完善保护幼女的相关法律法规,从而达到对幼女保护的同时,又有力地惩罚犯罪和预防犯罪这一目标,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本文来源于《知识经济》期刊2016年05期)
于志刚[5](2015)在《网络“空间化”的时代演变与刑法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网络的快速普及与深度社会化,以及传统社会关系在网络中的转移和再造,网络的空间属性日益明显,以网络为犯罪空间的犯罪类型成为今后网络犯罪的发展趋势,因此迫切需要刑法予以专门性的回应。回顾网络不同发展阶段的刑事立法和司法,传统刑法规则对于网络的空间性存在着一个逐步深化的认识过程,并以此作为自身评价逻辑的一贯立场。在叁网融合的时代,网络的秩序性价值凸显,更需要传统刑法对于网络的空间化予以专门的回应。(本文来源于《法学评论》期刊2015年02期)
彭凤莲[6](2014)在《中国古代性腐败的刑法对策及其当代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制约人性弱点、规范公权力运行,我国古代较为周全地为官吏规定了性腐败的刑法对策,综观其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以官吏为定罪身份的性犯罪,主要有宿娼罪、监守内奸罪、求奸罪、性骚扰或猥亵部属罪、娶乐人为妻妾罪、娶所监临女为妾及枉法娶人妻妾罪、向案件当事人求婚或"性受贿罪"等;二是以官吏为量刑身份的性犯罪,主要是指官员犯和奸罪与强奸罪要加重处罚。而当下惩治性腐败的主要依据是党纪政纪与司法解释,性腐败的刑法对策处于缺失状态。从现实情况看,党纪政纪难以应对严峻的性腐败形势,司法解释的补位作用也很有限,又鉴于我国有刑法威权文化的传统,因此,刑法介入惩治性腐败十分必要。建议:"性贿赂"应纳入贿赂犯罪的范围;设立国家工作人员嫖娼卖淫罪、国家工作人员通奸罪;国家工作人员实施猥亵行为、重婚行为的从重处罚,监守内奸、利用权势奸淫按照强奸罪从重处罚,国家工作人员强奸的从重处罚。(本文来源于《法学杂志》期刊2014年09期)
莫夏华[7](2014)在《经济犯罪的特点及刑法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刑法第叁章对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作了专章规定,所包含的罪名涉及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触犯这些罪名在实践中具有手段多样性、隐蔽性以及涉众广泛性特征。掌握经济犯罪的特点,有利于办案人员发掘证据,提高素质,快速侦破案件。(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4年04期)
刘钢[8](2012)在《黑恶势力犯罪及其刑法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黑恶势力犯罪为代表的有组织犯罪具有巨大社会危害性和整体冲击力,正日益成为破坏各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秩序的“瘟疫和毒瘤”。改革和完善现有立法和司法,并从理论上、实务中探讨防治黑恶势力犯罪的对策,已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当前,我国关于黑恶势力犯罪的立法缺乏针对性、系统性、超前性和完备性,并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若干瓶颈,难以适应打黑除恶工作的现实需要和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因此,我们必须立足我国实际,吸收并借鉴国外经验,研究黑恶势力的概念、特征和行为属性等,剖析我国关于打击黑恶势力犯罪立法上、司法上的缺陷和不足,为有效预防和打击这一社会毒瘤提供决策依据。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按照“先厘清研究对象概念特征、再行剖析其行为属性,继而分析防治对策的制度缺陷,最后提出相关立法司法措施建议”的思路,着重从实务的角度,从黑恶势力的行为特点入手,对当前打黑除恶工作中存在的难点、热点、争议点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黑恶势力的行为进行区分和剖析,将司法实践中的黑恶势力行为分为内部行为、外部行为两大类。内部行为包括成立犯罪组织的行为、维系犯罪组织的存在和稳定的行为、谋求犯罪组织整体实力的提升、发展和壮大的行为等。外部行为主要是指黑恶势力对行为相对人、被害人以及社会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实践中主要表现为暴力行为、威胁行为、软暴力行为、贿赂官员行为等等。本文将外部行为中的软暴力行为作为研究的重点,此项研究在全国尚具有首创性。认为软暴力的实质是精神暴力,即肉体暴力之外的能够影响、左右、强制甚至控制他人内心选择和真实意思表示的行为,并根据实践案例将软暴力行为区分为滋扰他人生活、扰乱工作秩序、聚众逞强、恶名显赫、侵犯人格五类。在研究黑恶势力软暴力行为的实践表现形式基础上,阐述了对其本质属性的认识,继而提出了包括应对黑恶势力软暴力行为在内的惩治黑恶势力犯罪的立法、司法对策和建议。(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2-10-01)
罗雪[9](2011)在《传染病防治的刑法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非典、甲流疫情给我们国家所带来的影响,关于传染病防治犯罪的研究也呈现扩大的趋势。本文主要通过对传染病防治犯罪的相关立法进程的分析,以此对传染病犯罪的四种罪名进行深入的论述,进而总结出传染病防治的刑法对策。(本文来源于《当代法学论坛(二0一一年第叁辑)》期刊2011-09-01)
朱凡[10](2011)在《未成年人犯罪的特征、成因及其刑法对策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前社会转型期,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未成年人犯罪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有未成年人自身的主观原因,又有家庭、学校、社会等客观方面的原因。我们应该在正确分析其特征及其成因的基础上寻求相关对策,来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本文来源于《湘潮(下半月)》期刊2011年01期)
刑法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农业领域的运用极大地增强了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但也引发了基因污染的问题。与传统的环境污染相比,基因污染更为严重,直接破坏当地生态环境,危害巨大。一些国家已经在其刑法中专门设置了旨在防范基因污染的犯罪。我国应当借鉴这一做法,使刑法介入对基因污染的法律规制中,发挥其特有的风险防范功能,减少基因污染在我国发生的可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刑法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1].刘聪颖.人工智能体犯罪主体资格分析——兼谈人工智能体侵害行为的刑法对策[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
[2].马彦,刘长秋,徐宁.基因污染及其刑法对策研究[J].经济刑法.2017
[3].姜瀛.风险社会下矿产资源开发公害犯罪的刑法对策[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4].杨银婷,竹怀军.性侵幼女行为的刑法对策研究[J].知识经济.2016
[5].于志刚.网络“空间化”的时代演变与刑法对策[J].法学评论.2015
[6].彭凤莲.中国古代性腐败的刑法对策及其当代启示[J].法学杂志.2014
[7].莫夏华.经济犯罪的特点及刑法对策[J].法制与社会.2014
[8].刘钢.黑恶势力犯罪及其刑法对策研究[D].安徽大学.2012
[9].罗雪.传染病防治的刑法对策研究[C].当代法学论坛(二0一一年第叁辑).2011
[10].朱凡.未成年人犯罪的特征、成因及其刑法对策初探[J].湘潮(下半月).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