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晓莉:浅议如何在生活化语文教学中培植学生生活力论文

姚晓莉:浅议如何在生活化语文教学中培植学生生活力论文

摘 要:培养学生的生活力可以从诸多方面进行,本文主要阐述在语文学科中,通过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来培植学生生活力。语文学习离不开生活,打造生活化的学习场景,尤为重要。将教学方法生活化、学习资源生活化、实践活动生活化,从而实现课堂与生活连接,让生活走进课堂,让课堂走向生活,最终形成语文能力,培植生活力。

关键词:生活化语文;生活力;生活场景

生活力原本是一个植物学的名词,是指植物在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下所具有的生存能力。1926年11月陶行知在《我们的信条》中提出生活力主张“我们深信教育应当培植生活力,使学生向上长”。可以说,“生活力”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是指人的独立生活能力、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以及改造自然与社会的能力。这种“力”还表现为人的生存力、发展力和向善力。

(3)更好地设计研发计划的组成,成立欧洲创新理事会,加大对创新活动的支持,用新机构、新机制有效支持计划对各类创新行为的投入。

生活化教学是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与生活相融通,将语文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生活力”是一种育人目标,生活化教学是一种教学策略。目标和策略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通过“生活力”的理念优化语文学科教学,使得语文学科的知识、技能等和生活之间密切联系,进而形成人的综合素养,培育提升生活力。

一、 学习场景生活化——打造生活化学习场

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创设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在生活背景下进行情景化学习。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渲染,也可以借助多媒体,将学生带入一种特定的场景中去,身临其境地进行学习。如《黄山奇石》这篇课文,描写了几种极具特色的奇石,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单凭想象,很难理解再现这些景观。理解课文时,加入多媒体元素,利用图、声、文,将学生带到黄山,带到这些奇石的脚下,再结合课文中的描写,学生很容易就找到了每种石头的奇特之处,立刻说出石头的名字。还有很多写景类的课文,由于受到地域、环境的影响,有些时候学生是没有类似的生活体验的,就可以运用多媒体呈现这些风景,让形象生动的画面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文字。还有一些故事,极具意象,但有些学生却无法构建这样的画面,教师也可以加入辅助手段,帮助学生走进古诗,走近诗人。

式中:Vv是的铝蒸气的体积分数;Vl是铝液体的体积分数,ε是气液界面的厚度;γl是水平集法参数,与流场中的流速有关。

二、 教学方法生活化——让生活走进课堂

(一) 学会发现,观察生活

学习语文,不仅要输入,还要输出,学会表达。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都需要不断提升。口语交际贯穿了整个小学六个年级,足见其重要性。教学中,学生不愿说,说不好,最根本原因是脱离生活,如果能给学生营造一个语言环境,而这个环境学生又是熟悉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和心理特点的,学生就有话可说。教学口语交际《用多大声音》时,课本就已经给出了三个生活场景,一个是图书馆,一个是办公室,一个是讲故事时,一年级的孩子更多的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教师首先要做的是把学生带入这三个场景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自然而然明白在不同的场合中说话的声音是不一样的,有时要大声说话,有时要小声说话。

(二) 注重体验,再现生活

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它凭借文字向读者传递者信息和情感,低年级很多课文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律和语言的美感,这类课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想象画面,对事物的认识会更加深刻。如《小小的船》这首童谣,在读通读顺课文基础上,给学生配上一首音乐,让学生走进文中的“我”,再读课文,学生边读边想当时的情景,置身画面之中,那一轮弯月仿佛就在身旁,感受美的语言,感受美的意境,感受生活的美好。

(三) 尝试表达,升华生活

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有的内容离学生生活有一定的距离,有的则是学生身边的事物,但是往往他们却斯通见惯、疏于观察,在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再留心观察,发现生活中这些美好的事物,帮助理解课文,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如《广玉兰》一课,我们学校的校园内就有三棵广玉兰,但真正认识和观察它们的学生并不多,在教学之前我让学生先读读课文,然后明确观察任务,抓住课文中广玉兰的特点去仔细观察,看看能否和作者产生共鸣,有没有不一样的发现,通过前期的铺垫,学生有了生活体验就和作者有了共同语言,实现了教师、学生、文本的对话。

(四) 阅读体会,感悟生活

体验的方式有很多,听一听、画一画、演一演、学一学、唱一唱、讲一讲、赛一赛等等,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采用不同的体验方式,最终目的都是让学生在体验实践中,再现生活,建立生活和学习内容的联系。《九色鹿》是一个民间故事,故事内容生动,人物形象鲜明。在读完课文,明确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后,组织学生将课文变成一个剧本来演一演,在角色扮演中,学生不仅兴趣满满,更对人物性格有了更深的认识,最终也明白了本文想告诉我们的道理。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时可以让学生跟着音乐唱一唱,体会快乐的心情;教学《村居》时,可以让学生把脑中的画面呈现在纸上,感受春天的美好,再现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教学《黄河的主人》时可以让学生听一听黄河的怒吼声,加深对艄公这一形象的认识……

三、 学习资源生活化——让书本与生活相连

语文课本里很多学习内容都与生活密切相连,尤其是低年级的识字,脱离了生活识字就非常单调乏味了。必须放到特定的情景中去,既能识字认字,又能培养生活能力。如一年级《语文园地四》识字加油站板块出示了一张火车票,票上有很大的信息量,根据票上的内容进行识字,不仅认识了字,还学会了看火车票。二年级《语文园地五》中则出示了一张公园平面图,要想游览公园必须认识各处景点的名字,这无形中增长了学生的识字动力,要想到达景点必须学会看路线图,这又培养了学生看平面图的能力。生活中处处都是识字的资源,努力地在生活中挖掘识字资源,将有效提升学生的识字量,寻找生活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

四、 实践活动生活化——让课堂走向生活

语文的学习不仅是课内,更要延伸到课外。可以结合课文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来丰富语文学习。有了一定识字量以后,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啄木鸟活动”,带着学生走上大街、商场、小区找找错别字;学写一种动物,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动物园去观察,发现其特点;校园美食节,可以做“小推销员”,给大家推荐你喜欢的食物;学习了有关中秋节的古诗,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月饼工厂,学做月饼。走出教材,走向生活,从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水分含量在68.36~73.98g/100g之间,平均含量为71.13g/100g,不同部位的平均含量高低依次为颈肩肉含量73.58g/100g、臀腿肉含量73.12g/100g、后腿肉含量72.93g/100g、背肌肉含量72.13g/100g、前腿肉含量71.52g/100g。

语文生活化,是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与生活融通,教学的资源、方法、途径、过程都生活化地呈现,把生活世界引入课堂,把语文学习和生活实践联系起来,提升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审美情趣和创造思维,提高学生的生活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顾小祥.融生活于语文教学中[J].华章(教学探索),2007(Z1).

[2]郑秀美.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探索[J].教育艺术,2010(9).

[3]顾伟.陶行知生活力专题研究的形成及其发展趋势[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4(6).

[4]葛亚梅.让“生活化”有效地融入语文教学[J].新课程(小学),2010(10).

作者简介:姚晓莉,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众兴镇小学。

标签:;  ;  ;  ;  ;  ;  ;  ;  ;  ;  ;  ;  ;  ;  

姚晓莉:浅议如何在生活化语文教学中培植学生生活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