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包括公座和与公座扣合的母座,母座包括:L型主体部,其包括横向部和与横向部对接的竖向部,横向部的内侧表面与PCB板的上表面接触,且竖向部的内侧表面与所述PCB板的侧表面接触;第一排端子,其包括多个并列的第一端子;第二排端子,其包括多个并列的第二端子,各第一端子和各第二端子用于连接PCB板和公座的端子,且分别穿插在L型主体部内并从竖向部露出;至少一个固定件,各固定件装配至L型主体部并与PCB板连接。本实用新型用于方便实现电气部件与PCB板侧面的连接。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包括公座和与所述公座扣合的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母座包括:L型主体部,其包括横向部和与所述横向部对接的竖向部,所述横向部的内侧表面与PCB板的上表面接触,且所述竖向部的内侧表面与所述PCB板的侧表面接触;第一排端子,其包括多个并列的第一端子;第二排端子,其包括多个并列的第二端子,各第一端子和各第二端子用于连接所述PCB板和所述公座的端子,且分别穿插在所述L型主体部内并从所述竖向部露出;至少一个固定件,各固定件装配至所述L型主体部并与所述PCB板连接。
设计方案
1.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包括公座和与所述公座扣合的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母座包括:
L型主体部,其包括横向部和与所述横向部对接的竖向部,所述横向部的内侧表面与PCB板的上表面接触,且所述竖向部的内侧表面与所述PCB板的侧表面接触;
第一排端子,其包括多个并列的第一端子;
第二排端子,其包括多个并列的第二端子,各第一端子和各第二端子用于连接所述PCB板和所述公座的端子,且分别穿插在所述L型主体部内并从所述竖向部露出;
至少一个固定件,各固定件装配至所述L型主体部并与所述PCB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一排端子位于第二排端子的上方,且各第一端子的与公座的端子连接的第一端子脚和各第二端子的与公座的端子连接的第二端子脚上下对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各第一端子的与所述PCB板焊接的第一焊接脚和各第二端子的与所述PCB板焊接的第二焊接脚位于同一平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各第一焊接脚形成第一行焊接脚,各第二焊接脚形成与第一行焊接脚具有一定间隔的第二行焊接脚。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部的内侧表面相反的侧面上形成有周向凹槽,所述周向凹槽围成凸台,所述凸台的沿所述横向部长度的方向的上顶面和所述L型主体部的与所述上顶面相对的端面上形成有用于避让各第一端子脚的多组第一避让槽;所述凸台的沿所述横向部长度的方向的下底面和所述L型主体部的与所述下底面相对的端面上形成有用于避让各第二端子脚的多组第二避让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座扣合在所述凸台上,使得所述公座的对应端子分别与各第一端子脚和各第二端子脚接触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主体部上形成有第一装配部和第二装配部,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装配至所述第一装配部,所述第二固定件装配至所述第二装配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分别形成有固定脚,在所述第一固定件装配至所述第一装配部且第二固定件装配至第二装配部时,所述固定脚插入所述L型主体部并露出所述L型主体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脚包括竖向焊接片和与所述竖向焊接脚并列的L型贴装片,所述L型贴装片包括与所述竖向焊接片平行的第一侧板和与第一侧板垂直对接的远离所述竖向焊接片延伸的第二侧板;所述竖向焊接片插入所述L型主体部并从所述L型主体部的横向部的内侧表面露出,所述L型贴装片插入所述L型主体部,且所述第二侧板的端部从所述L型主体部露出。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器件信号传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板对板连接器。
背景技术
板对板连接器在电子领域应用广泛,其具有公座和与公座扣合的母座,公座贴片至第一PCB板上,母座贴片至第二PCB板上,通过扣合的公座和母座,实现第一PCB板和第二PCB板之间的信号传输。消费类电子设备(例如手机、耳机、手环、音箱等)内部结构由多个电气部件(例如摄像头、显示屏、触摸屏、PCB主板等)组成,各部件之间的信号传输一般是通过板对板连接器来实现的。
目前板对板连接器都是使用SMT技术(表面贴装技术)平贴至PCB板上的,板对板连接器的公座平贴在第一PCB板上,母座平贴在第二PCB板上,公座从上至下扣合在母座中,即板对板连接器的贴装方向和公座与母座的扣合方向是同方向的。目前最窄的板对板连接器的宽度也在1.5mm左右,而PCB板的厚度只有0.4至0.8mm,且PCB板侧面也不可能做露铜焊接,因此无法将板对板连接器贴片至PCB板的侧面。
现有电子设备中各电气部件的布置设计灵活多样,经常会出现部件放置在PCB板侧面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现有设计中,通常增加一个FPC板(柔性线路板),当部件布置在PCB板的侧面时,通过FPC板与贴片至PCB板上的板对板连接器连接,实现信号传输,这种信号传输方式不仅增加了FPC板,成本增加;而且由于电子设备内设计空间小,复杂的结构堆叠限制了部件布局及设计灵活性,造成电子设备体积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板对板连接器,方便实现电气部件与PCB板侧面的连接。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予以解决:
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包括公座和与所述公座扣合的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母座包括:L型主体部,其包括横向部和与所述横向部对接的竖向部,所述横向部的内侧表面与PCB板的上表面接触,且所述竖向部的内侧表面与所述PCB板的侧表面接触;第一排端子,其包括多个并列的第一端子;第二排端子,其包括多个并列的第二端子,各第一端子和各第二端子用于连接所述PCB板和所述公座的端子,且分别穿插在所述L型主体部内并从所述竖向部露出;至少一个固定件,各固定件装配至所述L型主体部并与所述PCB板连接。
如上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第一排端子位于第二排端子的上方,且各第一端子的与公座的端子连接的第一端子脚和各第二端子的与公座的端子连接的第二端子脚上下对正。
如上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各第一端子的与所述PCB板焊接的第一焊接脚和各第二端子的与所述PCB板焊接的第二焊接脚位于同一平面上。
如上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各第一焊接脚形成第一行焊接脚,各第二焊接脚形成与第一行焊接脚具有一定间隔的第二行焊接脚。
如上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所述竖向部的内侧表面相反的侧面上形成有周向凹槽,所述周向凹槽围成凸台,所述凸台的沿所述横向部长度的方向的上顶面和所述L型主体部的与所述上顶面相对的端面上形成有用于避让各第一端子脚的多组第一避让槽;所述凸台的沿所述横向部长度的方向的下底面和所述L型主体部的与所述下底面相对的端面上形成有用于避让各第二端子脚的多组第二避让槽。
如上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所述公座扣合在所述凸台上,使得所述公座的对应端子分别与各第一端子脚和各第二端子脚接触连接。
如上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所述L型主体部上形成有第一装配部和第二装配部,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装配至所述第一装配部,所述第二固定件装配至所述第二装配部。
如上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所述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分别形成有固定脚,在所述第一固定件装配至所述第一装配部且第二固定件装配至第二装配部时,所述固定脚插入所述L型主体部并露出所述L型主体部。
如上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所述固定脚包括竖向焊接片和与所述竖向焊接脚并列的L型贴装片,所述L型贴装片包括与所述竖向焊接片平行的第一侧板和与第一侧板垂直对接的远离所述竖向焊接片延伸的第二侧板;所述竖向焊接片插入所述L型主体部并从所述L型主体部的横向部的内侧表面露出,所述L型贴装片插入所述L型主体部,且所述第二侧板的端部从所述L型主体部露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板对板连接器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L型主体部与PCB板的上表面和侧表面接触,固定件装配至L型主体部并与PCB板连接,实现母座至PCB板的固定,且各第一端子和各第二端子均穿插在L型主体部内并从L型主体的竖向部露出,使得公座沿垂直于PCB板上表面的贴片方向垂直的方向与母座扣合,通过该板对板连接器,方便与公座电连接的电气部件从PCB板的侧表面和PCB板连接,避免使用FPC板转接,且该连接器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板对板连接器一个实施例与PCB板的安装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板对板连接器实施例中母座的结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板对板连接器实施例中母座的第一视角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板对板连接器实施例中母座的第二视角的结构图;
图5为图2中所示的板对板连接器实施例中母座的左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板对板连接器中第一排端子和第二排端子的布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竖”、“横”、“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为了实现外部电气部件在PCB板300的侧表面302上的布置,请参考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包括公座200、和与公座200扣合的母座100,请参考图2,母座100包括L型主体部10、第一排端子20、第二排端子30和至少一个固定件,在本实施例中固定件的数量为两个,包括第一固定件40和第二固定件50,两个固定件40和50的结构完全相同,且分别装配至L型主体部10并与PCB板300连接,用于将母座100固定至PCB板300上;L型主体部10包括横向部11和与横向部11垂直对接的竖向部12,横向部11的内侧表面111与PCB板300的上表面301接触,且竖向部12的内侧表面121与PCB板300的侧表面302接触;第一排端子20包括多个并列的第一端子21,各第一端子的结构均相同,第二排端子30包括多个并列的第二端子31,各第二端子31的结构也均相同,各第一端子21和各第二端子31用于连接PCB板300和公座200的端子210和220,且各第一端子21和各第二端子31分别穿插在L型主体部10内并从竖向部12露出。
具体地,请参考图2至图4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排端子20位于第二排端子30的上方,第一端子21包括用于焊接至PCB板300的上表面301上的第一焊接脚211、用于与公座200的端子210连接的第一端子脚212和用于连接第一焊接脚211和第一端子脚212的第一连接部213,同理地,第二端子31包括用于焊接至PCB板300的上表面上的第二焊接脚311、用于与公座200的端子220连接的第二端子脚312和用于连接第二焊接脚311和第二端子脚312的第二连接部313,各第一端子脚212和各第二端子脚312上下对正。为了实现第一焊接脚211和第二焊接脚311位于L型主体部10的同一侧,且均与PCB板300的上表面301贴装,各第一端子21和各第二端子31在L型主体内10内部是穿插分布的,此时为了保证第一焊接脚211和第二焊接脚311在同一平面上,且第一端子脚212和第二端子脚312上下对正,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213为包括连接板2131和连接板2132的L型连接件,连接板2131一端与第一焊接脚211连接且垂直向上延伸与连接板2132的一端垂直对接,连接板2132的另一端与第一端子脚212连接;第二连接部313为包括连接板3131和连接板3132的L型连接件,连接板3131的一端与第二焊接脚311连接且垂直向下延伸与连接板3132的一端垂直对接,连接板3132的另一端朝向相邻第二端子的第二端子脚延伸并与第二端子脚312连接,这样,相邻两个第二焊接脚311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一焊接脚211,且第一焊接脚211和第二焊接脚311均处于同一平面上(如图3和图4所示),且为了避免第一焊接脚211和第二焊接脚311距离太近导致贴片时连锡,参考图3和图4所示,第一焊接脚211和第二焊接脚311形成左右两行焊接脚,两行之间具有一定间隔。当然,如图5所示,在连接板2131的一端与第一焊接脚211连接且垂直向上延伸至所需长度时,即连接板2132相对于第一焊接脚211被抬高一定高度,,第二连接部313中可省去连接板3131,直接将第二焊接脚311与连接板3132的一端垂直对接,且连接板3132的另一端朝向相邻第二端子的第二端子脚延伸并与第二端子脚312连接。
请参考图1、图2和图5所示,为了各第一焊接脚211和各第二焊接脚311从竖向部12露出,在竖向部12的与内侧表面121相反的外侧表面122上形成有周向凹槽1221(如图5所示),周向凹槽1221围成凸台123;在凸台123的上顶面上间隔形成有多个避让槽1231,且在L型主体部10与凸台123的上顶面相对的端面间隔形成有多个避让槽1222,避让槽1231和避让槽1222相对应,用于避让各第一端子脚212,同理地,在凸台123的下底面上间隔形成有多个避让槽1232,且在L型主体部10的与凸台123的下底面相对的端面间隔形成有多个避让槽1223,避让槽1232和避让槽1223相对应,用于避让各第二端子脚312,第一排端子20穿插在L型主体部10内且各端子脚212收容在避让槽1231、避让槽1222和周向凹槽1221的上端部分凹槽内,第二排端子30穿插在L型主体部10内且各端子脚312收容在避让槽1232、避让槽1223和周向凹槽1221的下端部分凹槽内(如图1所示)。请参考图1,在本实施例中,公座200为罩壳,且端子210和220分别分布在罩壳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上,在公座200扣合在凸台123上时,端子210与第一端子脚212接触连接,且端子220与第二端子脚312接触连接,通过公座200和母座100扣合形成的板对板连接器,实现电气部件与PCB板300的电连接。
请参考图2,为了实现L型主体部10至PCB板300上的安装,在L型主体部10的左右两端形成有第一装配部13和第二装配部14,第一固定件40装配至第一装配部13上,且第二固定件50装配至第二装配部14上。L型主体部10沿其长度对称,第一装配部13和第二装配部14的结构相同,且第一固定件40和第二固定件50结构也相同。请参考图1至图4,固定件40和50大体成U型,且两者在装配至L型主体部10上时,U型结构的U型开口相对,以第一固定件40的结构为例进行说明,第一固定件40包括竖向部41和位于竖向部41下端的横向部42和位于上端的横向部43,在竖向部41、横向部42和横向部43上都形成有用于与L型主体部10的部分结构卡合装配的夹持部(未示出),竖向部41的夹持部上形成有凹槽411,在第一固定件40装配至L型主体部10上时,第一装配部13处的凸块131过盈卡入凹槽411;横向部43上形成有固定脚,在第一固定件40装配至L型主体部10上时,第一固定件40的固定脚插入L型主体部10内部并从L型主体部10露出,具体地,参见图1、图3和图4,第一固定件40的固定脚包括竖向焊接片431和与竖向焊接片431并列的L型贴装片(其结构可以参见第二固定件50的L型贴装片52),L型贴装片432包括与竖向焊接片431平行的第一侧板(未示出,其可以参见第二固定件50的L型贴装片52的第一侧板521)和与第一侧板垂直对接的远离竖向焊接片431延伸的第二侧板,在将第一固定件40装配至第一装配部13上时竖向焊接片431通过通槽133插入L型主体部10并从L型主体部10的横向部11的内侧表面111露出,L型贴装片432通过通槽132插入L型主体部10,且L型贴装片432的第二侧板的端部通过通槽132从L型主体部10露出,同理地,第二固定件50的固定脚包括竖向焊接片51和与竖向焊接片51并列的L型贴装片52,L型贴装片52包括与竖向焊接片51平行的第一侧板521和与第一侧板521垂直对接的远离竖向焊接片431延伸的第二侧板522,在将第二固定件50装配至第二装配部14上时竖向焊接片51通过通槽141插入L型主体部10并从L型主体部10的横向部11的内侧表面111露出,L型贴装片52通过通槽142插入L型主体部10,且L型贴装片52的第二侧板522的端部通过通槽142从L型主体部10露出(如图1、图3和图4所示)。通过将竖向焊接片431和51插入PCB板300中,上锡后使母座100牢靠地贴在PCB板300上,且L型贴装片432的第二侧板的下表面和L型贴装片52的第二侧板522的下表面均基本与PCB板300的上表面310位于同一平面上(如图1所示),也可在上锡后使母座100牢靠地贴在PCB板300上。
请参考图1,在具体使用板对板连接器时,将第一排端子20、第二排端子30、第一固定件40和第二固定件50放置在用于成型L型主体部10的模具型腔里以注塑成型为一体的母座100;公座200扣合至母座100上;母座100装配至PCB板300上,具体地母座100的L型主体部10的横向部11的内侧表面111与PCB板300的上表面301接触,L型主体部10的竖向部12的内侧表面121与PCB板300的侧表面302接触,其中需要将第一固定件40的固定脚和第二固定件50的固定脚穿过L型主体部10露出的部分焊接至PCB板300上,以便牢固装配。如图1所示,电气部件(例如芯片)在PCB板300上的贴片方向是从上至下的,而公座200至母座100的扣合方向垂直于该贴片方向朝向PCB板300的侧表面302。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800964.2
申请日:2019-05-30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7(山东)
授权编号:CN209730231U
授权时间:20191203
主分类号:H01R12/73
专利分类号:H01R12/73;H01R13/73;H01R13/504;H01R13/02
范畴分类:38E;
申请人:潍坊歌尔电子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潍坊歌尔电子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61205 山东省潍坊市综合保税区玉清东街以南高新二路以东潍坊综合保税区爱德乐轻工产品加工基地1、3、5号车间
发明人:庞宇
第一发明人:庞宇
当前权利人:潍坊歌尔电子有限公司
代理人:张翠红
代理机构:37101
代理机构编号: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1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