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与中学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

浅谈多媒体与中学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

四川省什邡中学:徐忠秀

多媒体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组合两种或两种以上媒体的一种人机交互式信息交流和传播媒体。人们通常使用的媒体包括文字、图片、照片、声音(包含音乐、语音旁白、特殊音效)、动画和影片,以及程式所提供的互动功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规定,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将计算机的应用深入到前所未有的广阔领域,这也必然引起教育手段的改革。

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利用文字、实物、图象、声音等多种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并主动探索各种活动,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新世纪的语文教师,应积极主动学习并运用这一现代化科技的教学手段,勇于钻研实践,充分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在众多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有如下一些优点:1、多媒体的运用,可以激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多媒体的运用,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3、多媒体的运用,可以扩大课堂容量,提高学习效率;4、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内容更直观明了;5、声像图文并茂,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

既然,多媒体在教学中有这么一些优点,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将多媒体与语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导入新课时运用多媒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我在讲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时,先放一段阿炳的《二泉映月》请学生听,并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感受。听了这首曲子之后,很多学生都谈了自己的感受,看见同学热情高涨,我顺势给他们引入了《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二、在介绍课文背景时运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我在上苏轼的《赤壁赋》时,利用PPT先将王安石的两句诗展示在电子白板上,让学生读并谈自己的看法。然后,又将苏轼改动后的诗句展示在电子白板上,让同学们分析哪两句更好,并说说为什么。最后将乌台诗案其他相关内容,展示在电子白板上,通过对背景故事的阅读,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对苏轼被贬的原因也有了详细的了解,对文章的理解也有加深了。

三、在课堂教学时,可以运用多媒体,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延伸和拓宽教学时空。例如,我在上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时,运用了PPT将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放映在电子白板上,让学生对这两首词进行比较阅读,说说两首词在写作特色方面的异同。例如,我在教苏轼的《赤壁赋》时,将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用PPT放映在电子白板上,让同学思考比较同为写赤壁的题材,但是感情是否相同?表现手法是否相同?

四、在范读课文时,有效的利用多媒体,有利于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我在教《梦游天姥呤留别》一课时,根据课文情节的高低起伏,把表现天姥山雄奇和诗人梦境的图片,用绘声绘影做成电影短片,并将其作为示范朗诵的舞台背景。在画面上亦真亦幻的仙境与风雷大作的现实形成对比之时,我也充满激情地表现出诗人对美好人生的追求与梦境破灭的失意苦闷形成鲜明对比,将诗人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痛快淋漓感慨和豪放不羁的形象,立体地呈现在学生的眼中。这种以教师的艺术表现为主,以媒体背景为辅的指导朗诵,有效地激起了学生的向师性。学生不仅听得动情投入,还争相用不同的形式表现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如:我教《登泰山记》时,在播放整篇课文范读录音的基础上,重复播放精彩片断,插入切合课文主题内容的背景音乐,同时在屏幕上映出与朗读内容有关的画面。

五、在作文课时运用多媒体,让学生明白如何根据中心选择和运用材料。例如,我在讲议论文的写作时,要求学生必须举典型事例。,但是,有些同学虽然知道举典型事例,但仔细一看,你会发觉他们虽然举了典型事例,但事例和文章的中心毫无关系,他们只是在客观的讲一个人的经历,而不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为了改正这一缺点,我便将不同的同学举的相同材料的段落摘抄出来,用PPT显示在电子白板上,让同学们自己分析,哪位同学写得好,说说为什么好,说说自己将来在举事例时,该如何去写。通过对比阅读,通过分析,学生知道了举典型事例不能只简单的写出那个人的经历,而应在写那个人的经历时要与中心联系起来,要体现文章的观点或中心。

六、在上复习课时,运用多媒体,可以让知识更加的系统化。例如,我在讲病句的辨析和修改时,发现我们选择的复习课本既简单又不系统。为了让学生对这一知识点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掌握,于是我将近几年的高考题抽出来,按病句的六种类型制作成PPT,并将文档打印出来,学生人手一册。在讲课时,我边教病句的类型,边将病句的修改用PPT演示出来,通过学习,学生既可以从PPT的演示中,详细的了解病句的病因和修改,又可以在他们的文档中进行修改,通过这一切,学生掌握了“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这一知识点。

当然,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远远不止这些。但是,我们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也要注意事以下几个方面:

1、客观认识多媒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应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人为本。

教师,要正确客观地看待多媒体,不要盲目追赶潮流,以多媒体演示代替语文教学。作为教师,应该看到多媒体与语文教学整合的空间是广阔的,语文老师应在实践中不断寻求二者有效结合的新途径,使多媒体技术更好地服务于语文教学。

2、认真备课,精选内容与形式,使二者和谐统一。

教师要在认真钻研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做好两个选择。一是对课文内容进行精选,不是所有的课题都适合用多媒体演示,只对那些普通条件下无法呈现的、学生因生活阅历限制而无法想象理解的课文等,才适合使用多媒体帮教学。二是使用的多媒体应与所教内容息息相关,要能较好的体现所教内容,不能用课件统治课堂,更不能喧宾夺主,本末倒置,过分追求多媒体课堂教学的高密度、大容量、快节奏。课件的使用应是必要的、灵活的、易用的。

3、恰当、灵活地使用多媒体,重视师生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以网络为支撑的多媒体,其无论从素材搜集、资料来源上说,还是从制作软件和功效上说,都有着其它工具无可比拟的特性。我们在多媒体使用的过程中,要以丰富多彩的、灵活多变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帮他们找到自信的支点,以更高的热情积极投入到语文学习中。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知道,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不仅仅是通过“科学的方法”让学生接受自己传授的知识,而且还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时能够成功地调控课堂情绪和气氛,激活思辨的火花,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思想碰撞和灵感的迸发。语文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让学生领悟语言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不能仅依靠教学技巧和现代化的教学“武器”,更有赖于教师牵引学生灵魂沉潜于字里行间,流连于墨韵书香,这样,学生才会获得真实阅读“知书达理”的效果,获得启迪智慧滋补精神的营养。

因此,在运用多媒体的过程中,教师在“教”中的引导者地位,不能以“机”取而代之。在多媒体的使用方式和时机上,要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如果用课件的演示代替老师的讲解,那老师在课堂上要做的便只是不断地点击鼠标,用事先设计的课件流程去取代学生思维的发展轨迹,学生就成了始终仰着脖子的观众。

4、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应与传统教学手段相配合

在语文常规教学中,教师能用三言两语把某个复杂的问题讲得清楚透彻,并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和逻辑力量,它是任何现代技术不能代替的,其简便易行又是多媒体很难企及的;又如传统语文教学中的讲授、背诵、分析等教学方法,虽被抨击得很多,但它仍具有很多优势,多媒体不可能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因此,夸大多媒体的作用,试图以多媒体代替传统教学的做法是不现实的。无论传播媒体怎样先进,不管它的功能如何完善,它们都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手段。

所以,教师在运用媒体时,不是考虑怎样更多地运用媒体,而是应该考虑将多媒体怎样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配合,相得益彰。

总之,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也愈来愈广泛地被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中,它以其形象性,多样性、趣味性、直观性等特点为教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也在许多方面大大简化了教师的操作难度,使教师能集中精力于教学本身,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需要我们努力去探索,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改进与积累,不断开发、创新。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论》,李景阳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

2、《现代教育技术基础》,顾明远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2

3、《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教学》,王志强、蔡平,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3

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6、《论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特点与作用》李永前

7、《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几个误区》李国强

8、《浅谈课堂教学课件制作原则》赵建志周春雷

标签:;  ;  ;  

浅谈多媒体与中学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