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瘢痕挛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瘢痕,烧伤,颈部,畸形,小柱,手部,手术。
瘢痕挛缩论文文献综述
陈茜,徐靖宏,蒋金珩[1](2019)在《皮下组织蒂菱形皮瓣成形术治疗烧伤后瘢痕挛缩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烧伤后遗留的蹼状、条索状挛缩性瘢痕不仅影响美观,还可造成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外科手术修复是现阶段治疗烧伤后瘢痕挛缩的主要手段,包含Z字及V-Y、Y-V成形术、游离皮片移植术、皮下组织蒂菱形皮瓣成形术等术式,其中游离皮片移植术是临床治疗瘢痕挛缩的经典术式,皮瓣成活率较高,近期疗效良好,但术后复发风险较(本文来源于《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邵明辰,程鹏,崔彦魁[2](2019)在《带双侧颞浅动静脉的额颞部扩张皮瓣在面颈部大面积瘢痕挛缩修复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采用带双侧颞浅动静脉的额颞部扩张皮瓣修复面颈部大面积瘢痕挛缩的临床经验及体会。方法以本院14例面颈部瘢痕挛缩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双侧颞浅动静脉为蒂,于额部置入1枚400-600ml皮肤扩张器,两颞部分别置入50~100ml皮肤扩张器,3-4个月注水达到扩张器容量的2倍,维持一个月后行皮瓣移植术;预留额部皮瓣供发际线重建,切取皮瓣覆盖与面颈部瘢痕松解后区域,重建颌颈角;术后3~4周后行断蒂及蒂部修整。结果本组1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皮瓣扩张时间5~6个月,扩张皮瓣切取面积26cm×9cm~42cm×16cm,术后皮瓣全部存活。其中2例患者皮瓣移植术后发生皮瓣淤血情况。随访6~12个月,皮瓣色泽、质地与面部皮肤相近,过渡自然,无明显臃肿。颌颈角约90°,颈部前屈、后伸、侧屈及旋转均较前明显改善,后伸接近正常。结论带双侧颞浅动静脉的额颞部扩张皮瓣适用于适用于在邻近局部正常组织扩张后仍无法满足修复的面颈部大面积瘢痕挛缩者。(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美容》期刊2019年10期)
李祝庆[3](2019)在《“Z”字成形术治疗特定类型的瘢痕挛缩联合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Z"字成形术治疗某种特定类型的瘢痕挛缩联合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符合本次研究特定类型标准的患者44例(58指),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2例29指)和对照组(22例29指),两组患者均选择相同的手术方案("Z"字成形术),实验组采用我院康复科制定的专业康复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门诊定期复查的自主功能锻炼的治疗方案。观察术前、术后第3天及术后6个月评定患指关节总活动(TAM)、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术后6个月手部外观满意度的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评定患指关节总活动度(TAM),术前及术后第3天(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评定患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术前及术后第3天(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6个月评定手部外观满意度(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Z"字成形术治疗某种特定类型的瘢痕挛缩术后联合专业的康复治疗,能够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78期)
逯艳,王振宇,裴洁,贺梦男,高晓博[4](2019)在《多个局部皮瓣联合修复鼻小柱与上唇瘢痕挛缩畸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多个局部皮瓣联合应用修复鼻小柱与上唇瘢痕挛缩畸形的美学效果。方法:针对鼻唇中央瘢痕粘连挛缩引起的上唇外翻及鼻小柱短缩畸形,在上唇瘢痕区设计局部瘢痕瓣,将其向上推进重塑鼻小柱外形;在鼻小柱侧面分别设计"U"形皮瓣,将其旋转至鼻小柱下方形成对合皮瓣,重建鼻小柱基底;红唇缘复位后残留创面根据其大小分别选用直接缝合、游离皮片移植或下唇交叉皮瓣等进行创面闭合,矫正上唇外翻畸形。结果:鼻小柱与上唇瘢痕挛缩畸形采用上述方法修复后鼻、唇均恢复其解剖位,唇外翻畸形矫正效果好,人中、唇峰、唇红线流畅,对称性好,鼻小柱延长效果显着,伤口均一期愈合;随访6~18个月发现术区瘢痕隐蔽,术后效果满意。结论:多个局部皮瓣联合应用在鼻小柱与上唇瘢痕挛缩畸形修复中可兼顾上唇外翻和鼻小柱短缩畸形,能最大程度恢复鼻唇区美学外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美容医学》期刊2019年09期)
李明[5](2019)在《手术联合综合康复疗法治疗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的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观察用手术联合综合康复疗法治疗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6年2月至2018年7月重庆市彭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25例/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在术后,对试验组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手部功能训练指导。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ADL评分和对治疗的依从率。结果 :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DL评分相比,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 <0.05;试验组患者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2)试验组患者对治疗的依从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 :对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患者采用手术联合综合康复疗法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地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对治疗的依从率。(本文来源于《当代医药论丛》期刊2019年17期)
曹大勇,狄海萍,邢培朋,夏成德,薛继东[6](2019)在《中厚皮切取后取皮区直接植皮修复在儿童烧伤后窝瘢痕挛缩治疗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儿童烧伤后腘窝瘢痕挛缩采用中厚皮切取后取皮区直接植皮修复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30例烧伤后腘窝瘢痕挛缩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取中厚皮切取后取皮区直接植皮修复,对比患者手术前后瘢痕状况、膝关节功能及生存质量。结果 30例患者植皮修复腘窝瘢痕挛缩,27例愈合较好,皮片成活率达90.00%;30例患者手术后瘢痕状况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WOMAC)低于手术前,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评分高于手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儿童烧伤后腘窝瘢痕挛缩采用中厚皮切取后取皮区直接植皮修复,可有效改善瘢痕状况、恢复膝关节功能、提高生存质量,效果显着。(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美容》期刊2019年08期)
吴琛,邹同荣,陈思思[7](2019)在《扩张后胸叁角皮瓣修复颈部瘢痕挛缩畸形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探讨扩张后胸叁角皮瓣修复颈部瘢痕挛缩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3年1月至2018年3月,对36例颈部瘢痕挛缩畸形的患者行扩张后胸叁角皮瓣带蒂转移修复术,瘢痕面积为10 cm×7 cm~20 cm×13 cm。手术分3期:一期,于单侧或双侧胸叁角皮瓣深筋膜浅层置入400~600 ml柱形或肾形扩张器,维持注水扩张2~3个月;二期行扩张器取出并形成扩张薄皮瓣,切除大部分颈部瘢痕,将皮瓣转移修复至创面,3~4周断蒂;叁期,利用蒂部薄皮瓣修复剩余瘢痕切除后的创面。结果本组共36例(49个皮瓣)患者,其中44个皮瓣存活良好,1个皮瓣术后发生感染导致扩张器外露而提前断蒂进行修复,3个皮瓣远端早期出现青紫,经放血疗法、红光治疗后恢复,1个皮瓣远端坏死约3 cm×6 cm,经换药处理后行二期皮瓣蠕动修复。术后随访1~12个月,所有患者的皮瓣表面平整,色泽、质地、厚度与颈部正常皮肤相近,痛、温觉存在,且颈部活动度大于术前(P<0.05)。结论采用扩张后胸叁角皮瓣修复颈部瘢痕挛缩畸形是一种利于术后颈部活动功能恢复,且效果较理想的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沙德潜,张伟伟,刘洪琪[8](2019)在《持续负压吸引联合人工真皮支架、刃厚头皮移植在治疗颈部瘢痕挛缩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持续负压吸引(continuous negative pressure aspiration,VSD)联合人工真皮支架、刃厚头皮移植在改善大面积烧伤颈部瘢痕挛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6至2017-12武警特色医学中心烧伤整形科收治大面积烧伤后颈部瘢痕挛缩畸形且使用持续负压吸引联合人工真皮支架、刃厚头皮移植的患者42例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采用颈部瘢痕松解后直接移植中厚皮的3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两组患者颈部瘢痕松解后均能达到满意效果;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平均为(17. 48±1. 52) d,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平均为(13. 36±2. 06) d,观察组创面愈合后颈部后仰下颌角与颈部纵轴角度平均为135°±3. 24°,左右旋转角度平均达150°±4. 34°,而对照组患者创面愈合后颈部后仰下颌角与颈部纵轴角度平均为133°±3. 62°,左右旋转角度平均达147°±3. 28°,两组治疗后患者颈部瘢痕挛缩畸形得以改善,颈部功能得以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持续负压吸引联合人工真皮支架、刃厚头皮移植在改善大面积烧伤颈部瘢痕挛缩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武警医学》期刊2019年07期)
王学萍,张婷渟[9](2019)在《渐进式关节康复训练对深Ⅱ度烧伤修复术后瘢痕挛缩畸形的矫治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渐进式关节康复训练活动对深Ⅱ度烧伤修复术后瘢痕挛缩畸形的矫治效果,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2016年8月-2018年8月行深Ⅱ度烧伤修复术后瘢痕挛缩患者120例的诊疗情况。按照患者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四肢主动被动活动、加压治疗及温水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渐进式关节康复训练,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矫治效果、疼痛评分、关节活动度以及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疼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主动关节活动度与被动关节活动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渐进式关节康复训练活动有助于减轻患者术后四肢疼痛,改善患者关节功能,提高矫治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美容医学》期刊2019年07期)
贺兴,孙家驹,陈天庆[10](2019)在《手术结合康复治疗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的临床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应用手术结合康复治疗后临床效果。方法:60例本院收治的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患者展开研究,研究时段2014年1月—2018年3月,以随机信封法为分组依据,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组,每组样本病例均为30例,手术治疗应用于对照组中,以手术治疗为基础联合康复治疗应用于试验组中,分析两组手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手功能各项评分均较高(P<0.05)。结论:将手术结合康复治疗应用于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患者中,对恢复手部功能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医药》期刊2019年03期)
瘢痕挛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总结采用带双侧颞浅动静脉的额颞部扩张皮瓣修复面颈部大面积瘢痕挛缩的临床经验及体会。方法以本院14例面颈部瘢痕挛缩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双侧颞浅动静脉为蒂,于额部置入1枚400-600ml皮肤扩张器,两颞部分别置入50~100ml皮肤扩张器,3-4个月注水达到扩张器容量的2倍,维持一个月后行皮瓣移植术;预留额部皮瓣供发际线重建,切取皮瓣覆盖与面颈部瘢痕松解后区域,重建颌颈角;术后3~4周后行断蒂及蒂部修整。结果本组1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皮瓣扩张时间5~6个月,扩张皮瓣切取面积26cm×9cm~42cm×16cm,术后皮瓣全部存活。其中2例患者皮瓣移植术后发生皮瓣淤血情况。随访6~12个月,皮瓣色泽、质地与面部皮肤相近,过渡自然,无明显臃肿。颌颈角约90°,颈部前屈、后伸、侧屈及旋转均较前明显改善,后伸接近正常。结论带双侧颞浅动静脉的额颞部扩张皮瓣适用于适用于在邻近局部正常组织扩张后仍无法满足修复的面颈部大面积瘢痕挛缩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瘢痕挛缩论文参考文献
[1].陈茜,徐靖宏,蒋金珩.皮下组织蒂菱形皮瓣成形术治疗烧伤后瘢痕挛缩疗效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
[2].邵明辰,程鹏,崔彦魁.带双侧颞浅动静脉的额颞部扩张皮瓣在面颈部大面积瘢痕挛缩修复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美容.2019
[3].李祝庆.“Z”字成形术治疗特定类型的瘢痕挛缩联合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4].逯艳,王振宇,裴洁,贺梦男,高晓博.多个局部皮瓣联合修复鼻小柱与上唇瘢痕挛缩畸形[J].中国美容医学.2019
[5].李明.手术联合综合康复疗法治疗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9
[6].曹大勇,狄海萍,邢培朋,夏成德,薛继东.中厚皮切取后取皮区直接植皮修复在儿童烧伤后窝瘢痕挛缩治疗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疗美容.2019
[7].吴琛,邹同荣,陈思思.扩张后胸叁角皮瓣修复颈部瘢痕挛缩畸形的应用[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9
[8].沙德潜,张伟伟,刘洪琪.持续负压吸引联合人工真皮支架、刃厚头皮移植在治疗颈部瘢痕挛缩中的应用[J].武警医学.2019
[9].王学萍,张婷渟.渐进式关节康复训练对深Ⅱ度烧伤修复术后瘢痕挛缩畸形的矫治效果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19
[10].贺兴,孙家驹,陈天庆.手术结合康复治疗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的临床效果观察[J].黑龙江医药.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