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与课改

浅谈语文教学与课改

【摘要】:语文教育出现严重的功利化倾向,过重地强调语文知识和解题技术而忽视人文素养的积累,人为地淡化了语文教育的育人作用,这种倾向更应引起语文教师的警惕!初中教师必须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深刻认识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强国需要创新,富民需要创新,创业需要创新,课改也需要创新,育人也需要创新。

【关键词】:课程改革更新观念转变课堂

初中的基础教育任重道远,既要为高一级学校输送更好更多的具有极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又要为祖国建设培养一大批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因此,初中教师必须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深刻认识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强国需要创新,富民需要创新,创业需要创新,课改也需要创新,育人也需要创新。语文是最基础的学科,是应用最广泛、最贴近生活、内容最丰富的学科,通过语文的教学活动,最有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毫无疑问,实践初中语文的创新教育是我们每个初中语文教师的神圣使命。

一、认识课程改革和传统语文教学思路的统一

中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它积淀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理念。儒家主张的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用礼乐来教化人,倡导人的善的美德,积极投身社会;道家的思想核心是顺其自然,他们认为世上的事物虽然错综复杂,只要善于适应自然之理,就不会蒙受损失,用在教育上,就要发挥一个人的潜能和特质,这里仍然体现了一种朴素的哲学观,所以,传统的教学观是以人的发展为立足点的。我们再从党的教育方针和现代教育的功能来看,这些传统正越来越被重视;。近六十年来,我们的语文教育受前苏联教育思想的影响,表现为过多地重视语文课的政治功能,强调文学作品的阶级性、政治性而忽视了其人文性的特质,这个影响是深远的,要扭转它还需要一个过程,但我们每个语文教师都要努力;另一方面,受考试制度的影响,语文教育出现严重的功利化倾向,过重地强调语文知识和解题技术而忽视人文素养的积累,人为地淡化了语文教育的育人作用,这种倾向更应引起语文教师的警惕!

我们所要进行的课程改革,不是对传统的否定而是对过去某些不合适做法的匡正,不是机械意义上的复古,而是育人目的上的正体清源;不是矫枉过正式的对传统对历史的否定,而是对优秀传统的传承。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要切实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内蕴,切实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挖掘传统语文教育的精髓,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体现语文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要防止的是因新课改而忽视语文教育的实质。

二、更新观念,实现转变

变“教师为本”转而“以学生为本”,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课堂上必须留足学生活动的时间;变“师道尊严”为“平等、和谐、民主、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教中学,在教中悟,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个体体验,不将个人感悟强加给学生;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而为“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每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要广泛查找资料,精心设计活动过程,将活动落实到位;变传统的“聚焦式”的教学转而为“立体型辐射型”的教学,课堂上注意营造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场面,让学生生命的活力在涌动;变“知识传授”为目的转而为“全面提高学生能力、提升学生素质”为目的,对学生进行动态的发展性的评价,不将分数看作是唯一的评价标准。

三、转变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终生学习打下基础

(一)、课堂讨论要精心设计。

在近几年的语文课堂上,我们常见“你觉得哪里写得最精彩”,“文章的哪里令你最感动”等问题,这些问题本身提得很好,但我们在设计这些环节时常常忽略了目的性:你想让学生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得到什么?是对写作手法的了解?还是对内在含义的领悟?学生应该从哪个角度,用什么方法和思路去阐明“精彩”、“感动”的缘由呢?漫无目的的提问,随意的回答,只是在做低效劳动。

(二)、朗读教学中要授之以“渔”。

朗读是一种传统的讲授体式格局,有着悠长的历史。在古代的书塾中先生总是先讲授朗读文章,讲究抑扬顿挫,从而使学生在朗读基础上达到背诵和理解的目的。所谓的“书声琅琅”“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即由此而生。学习语文以教材为本的环境之下,朗读的重要性就不问可知了。而目前中学的朗读讲授,比较普变存在不重视朗读训练,或训练方式模糊、训练内部实质意义繁多、训练过程无序、训练形式单一等疑难题目,致使朗读处于一种比较低效的状态。而要切实转变这种近况,需要语文教师进行有效的朗读指导,为学生的朗读创设一片新天地,让他们对语文更有乐趣,学习更有效。

四、实现教学思维的转变

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不是被动地机械复制,而是积极地对客观世界能动反映。这就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种满足内在需求的主动探索过程,而不是简单地把学生视为加工对象,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意识。授之以渔,把学习知识的规律和方法教给学生,通过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方式获得知识。语文教学无非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然而这几种能力的提高,无一不是靠学生自己的反复实践活动。老师要推学生一把,让他们下水自己游,告诉要领,还要随时把握水中情况,以便指导;而学生之间互相纠正与彼此丰富,更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五、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语文的动态特征使学生的参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尤为重要。教师要充分创设条件,刺激学生动眼看、动脑读、动笔写的能力。强化学生的读写过程、听说过程、读与写、听与说的训练可以相互结合。从学生的阶段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出发,精心设计、选择导学方法与课堂结构,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最佳教学情境,使所有学生都能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应该坚决摒弃那种“老师讲课照本宣科洋洋洒洒口干舌燥,学生听课埋头笔录手忙脚乱头昏脑胀”的局面。还学生一个真正的自我,还学生一片洁净的天空。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王文彦,蔡明高等教育出版社

2、《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柳菊兴华中师范大学出版设

3、《课程理念的更新》彭钢,张晓东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郑州市第100中学)

标签:;  ;  ;  

浅谈语文教学与课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