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亮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郑州450000
【摘要】目的:观察“洗瓶子疗法”在骨科创伤患者围术期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效果。方法:通过D-二聚体检测和双频超声检查相结合筛选出2014年7-8月入住我科的骨科创伤患者126例,按就诊次序分组:7月份入住的病例作为对照组(70例),8月份入住的病例作为治疗组(56例),对照组采取压力泵(GEC)+弹力袜(IPC)+低分子肝素(LMWH)方案,治疗组采取GEC+IPC+LMWH+洗瓶子疗法ABC,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第1、3、5、7、14日的D-二聚体的数值变化。结果:对照组运用传统治疗后,术后第5天D-二聚体仍升高,一周后开始下降,术后第5天数值和第1天及一周后数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运用洗瓶子疗法后,第3天D-二聚体数值下降,与第1天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5、7、14日数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第5天出现2例患者血流动力学异常,治疗组未出现血流动力学异常患者。结论:GEC+IPC+LMWH+洗瓶子疗法ABC方案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有效。
【中图分类号】R322.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3-025-02
骨折创伤容易引起机体应激反应,导致机体炎性因子和生物活动成分增加及血管内皮损伤[1],极易引起血栓的形成。现在血栓预防手段多样,效果不一,若预防手段不当,容易造成患者深部静脉血栓(deepveinthrombosis,DVT)形成,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结合经络学和机械学,我们临床上研究了“洗瓶子疗法”,旨在提高下肢DVT预防效果,运用于临床并取得良好效应,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通过D-二聚体检测和双频超声检查相结合筛选出2014年7-8月入住我科的骨科创伤患者126例,按就诊次序分组:7月份入住的病例作为对照组(70例),8月份入住的病例作为治疗组(56例)。对照组:男性39例,女性31例;平均年龄32.47±2.96岁;脊柱骨折13例,股骨近端骨折21例,股骨干骨折15例,胫腓骨骨折15例,踝关节骨折4例,跟骨骨折2例。治疗组:男性30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35.51±4.03岁;脊柱骨折10例,股骨近端骨折22例,股骨干骨折11例,胫腓骨骨折10例,踝关节骨折2例,跟骨骨折1例。
两组在性别和年龄及病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纳入标准:1)新鲜的闭合性损伤患者;2)无心肺脑及重大血管合并症或后遗症患者;3)双频超声显示无明显血管损伤或血栓形成的患者;4)无认知功能障碍患者。
1.3治疗方法对照组:采取传统血栓预防手段(GEC+IPC+LMWH)。
治疗组:GEC+IPC+LMWH+洗瓶子疗法ABCA)下肢抬高30°,膝关节微曲位,温盐水擦拭足底,DYZ-1电员针调试:频率“4”,强度“4”,间断刺激患者足底涌泉穴和脚心(刺激2-3秒,放松2-3秒),促使患者足趾和踝关节节律跖屈,时间约5分钟。
B)用掌心叩击拍打患者软组织丰富及大血管走形区,(节律:60-70次/分,5循环/5分钟),顺序为:足背→小腿两侧→小腿后侧→腘窝→大腿两侧及后侧→髂窝,由远及近,由轻到重,避开术区,以病人不痛苦为度。
C)让患者自主缓缓直腿抬高60-80°,抬高位坚持15秒以上同时背伸跖屈踝关节,若患者不能自主,则可护理协助,15个循环/5分钟。
1.4观察指标1)D-二聚体:D-二聚体来源于纤溶酶溶解的交联纤维蛋白凝块,凡有血块形成的出血,本试验均可呈阳性,敏感度高,其特异性低。
D-二聚体检测cutoff值为阳性(>0.5mg/LFEU),提示有发展为DVT、PE、DIC等的可能,需做进一步的检查。
2)双频超声:在诊断深静脉血栓(DVT)时,超声检查已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静脉造影术,超声诊断近端DVT的总体敏感度为94.2%,诊断远端DVT敏感度为63.5%,特异性为93.8%。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比较采用?2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2.1D-二聚体变化对照组:患者第5天D-二聚体升高,一周后开始下降,第5天数值和第1天数值和一周后数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第3天数值下降,与第1天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5、7、14日数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表2两组治疗期间D-二聚体变化统计治疗期D-二聚体检测第1天第3天第5天第1周第2
周对照组0.51±0.050.47±0.02#0.66±0.12*0.48±0.09#0.31±0.11*
治疗组0.48±0.07△0.35±0.09▲0.36±0.05▲0.36±0.04▲0.35±0.03▲
注:对照组,表示第3天、第1周与第1天对比#P>0.05;
第5天、第2周与第1天对比*P<0.05;
对照组与治疗组第1天对比△P>0.05;
治疗组,第3、5天、第1、2周与第1天对比▲P<0.05,
第3、5天、第1、2周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比较对照组治疗第5天2例D-二聚体升高,较正常高限2倍以上,双频超声显示血流缓慢,血管内径增宽,乏氏实验有反流;治疗组未出现血流异常病例。见表3。
表3两组治疗效果的比较
人数(人)有效病例(人)无效病例(人)有效率(%)
对照组7068297.14
治疗组56560100.00
合计126124298.41
3讨论骨科创伤中的血栓预防一直是临床上重大问题,若措施不利,其深静脉血栓(DVT)发生风险可高达80%[2]。因此,如何决策血栓预防策略是比较考究的一个问题。
D-二聚体是交联蛋白的分解产物,临床上,我们常用来预测血栓的发生,其敏感性强,但特异性不高(14%),临床上,我们常结合双频超声,提高DVT检测的精确率。
DVT可发生骨科创伤患者任何时期,以围术期高发[3],从我们观察的对照组发现:2例DVT均发生与术后一周左右(5-7天)。我们分析与下列因素有关:1)责任及依从性问题[4]:由于运用镇痛泵,患者术后48小时内疼痛不明显,愿意主动配合血栓预防治疗。术后48-96小时,镇痛泵失效,患者疼痛出现,变主动完全配合为被动部分配合治疗。术后4天后,患者经历以前痛苦,从心理上就不再愿配合治疗,因而此期容易形成血栓。2)预防手段以偏概全,治疗存在盲区:腘窝区及髂窝区,由于解剖特殊性,压力泵(IPC)或弹力绷带(GEC)不能奏效,成为治疗薄弱区或盲区。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在临床传统防治措施上增加“洗瓶子疗法ABC”,时间约15分钟:1)足底刺激(5分钟);2)谐振治疗(5分钟);3)渐冻式直腿抬高(5分钟)。临床上取得良好效果,治疗组60例患者术后D-二聚体平稳无波峰,围术期无1例DVT发生。笔者分析,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足部刺激可加快深静脉血流流速,增加全身纤维蛋白溶解活性。足底刺激属于经络调节,通过足与经脉、脏腑、气血的密切关系,刺激足部的穴位,激发人体经气,以调整脏腑和各部组织、器官的联系,属于机体自主整体调节;2)谐振治疗能行气活血,疏通经络,舒筋活络。振动刺激能够导致神经发放冲动频率和强度增大,具有消除疲劳、消除肌肉痉挛,加速清除局部代谢产物等作用。3)渐冻式直腿抬高训练属于无氧运动训练,不但利于下肢伸屈肌群功能恢复,并且可增强自主的肌肉泵功能,对下肢整体静脉系统具有强的清洗作用。
“洗瓶子疗法”相对于传统治疗的优势在于:1)无机械依赖性。
操作动作是根据生活原理的若干动作的组合;2)动作系统,可操作性强,能减少治疗盲区;3)动作组合科学,可重复性好,痛苦小,患者愿意接受。
不足之处:1)不适合DVT患者,存在血栓脱落的风险;2)围术期治疗需医护协助,避免手术内固定失败;3)此项措施是传统防治手段的补充,单独使用效果不佳。
由于样本量少,仅是对围术期患者的治疗和观察,其临床价值尚需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佐证。
参考文献:[1]布金鹏,石学锋,李金松.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并发症的发病因素[J]冲国矫形外科杂志,2004,13(1):377[2]程凌燕,骨科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2004.18(12):2086-2088.[3]陈廖斌.足踝、主被动运动对下肢静脉回流的影响[J].中华骨科杂志.2010.21(3):145-147.[4]代莉莉.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2.18(2):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