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荣会:梁启超与五四运动论文

诸荣会:梁启超与五四运动论文

萧公权评价梁启超:“综其一生,悉于国耻世变中度过,蒿目忧心,不能自已。故自少壮以迄于病死,始终以救国新民之责自任。”

诚如此言,在1919年那个历史转折的重要时刻,梁公奔走应变,堪称爱国者楷模。所以有人说,称梁启超点燃了五四运动之火实不为过。

今天,一般教科书介绍五四运动时大体上是这样的: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19年1月18日,由大战战胜的协约各国参加的“巴黎和会”开幕。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也参加了和会。但其间西方列强无视中国是战胜国这一事实,置中国应取得的权利而不顾,在和会最后形成的所谓《凡尔赛和约》上,居然规定欲将战败国德国在华的原有特权转移给日本,而北洋政府也居然准备在这个“和约”上签字。消息传到国内,举国哗然。5月4日,北大学生首先上街示威游行,喊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五四运动随即爆发。

这样的介绍当然不错,但显然是太粗疏了,其中忽略了两个关键性的细节问题:一是主要战场在欧洲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是如何成为战胜国的?二是从巴黎到北京遥遥数万里,和会上的情况国内的民众是如何及时知道的,是谁将这一消息传到国内的?

欲厘清这两个问题,不得不说到梁启超。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此时的梁启超虽身处书房,但还是对此给予了密切关注,同时凭着对国际局势的敏感,前瞻性地指出:大战后世界格局一定会发生大的改变,中国一定要积极参与其中,抓住机遇,争取在战后取得有利的地位,从而改变自己的国际处境。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梁启超从代表团有关人士那里得到消息,北洋政府竟然有让代表团在和约上签字的迹象,若这成为事实,那么中国所受屈辱实在与战败国无异,而这样的“和约”无异给中国带来的只会是屈辱,如果我们承认这一“和约”,无疑是中国当初所作的所有努力都将前功尽弃,所有华工的鲜血都将白流,而中国也将在近代以来一次次丧权辱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汪、林二总长转外协会:对德国事,闻将以青岛直接交还,因日使力争,结果英、法为所动,吾若认此,不啻加绳自缚,请警告政府及国民严责各全权,万勿署名,以示决心。

此时,远在欧洲的梁启超欲哭无泪,他所能做的只有将巴黎发生的一切电告国内,希望获得四万万同胞的支持。1919年4月30日,梁启超将一纸电报发给了远在国内的林长民等人,建议警醒政府和国民,力拒在和约上签字:

1918年12月28日,梁启超赴欧洲,名为游历,实为“化私为公”,力图通过民间外交,争取国际舆论的支持,为中国争取更多的权益。行前,梁启超与他曾经的高足,也是国民政府原外交总长、时任“国民外交协会”理事长的林长民约定,在欧洲他将随时把和会的情况报告国内,以取得相互声援。

《时事新报》的总编辑张君劢来到饮冰室,对梁启超禁不住当面称赞:“任公真是少有走眼的时候!”

北岛的这种艺术主张充分体现在他80年代后的创作中。诗人运用多种艺术手法,“使他的诗在朦胧的底色上更呈现了错综、奇诡、扑朔迷离的味道。”[2]发表于1985年的作品《触电》正处于北岛诗歌创作的转型期,综合运用了通感、视角转换、蒙太奇、超现实主义等艺术手法。而目前对北岛《触电》一诗进行阐释的文章大多都采用“传记式批评”或“印象式批评”。本文旨在通过借鉴新批评、阐释学、接受美学等批评方法对《触电》所体现的艺术手法及目前读者对其作出的阐释进行分析。

梁启超说:“惭愧!惭愧!”他这是为自己也曾在大战之初预言德国会胜而言。

宣布脱离政治的梁启超,又一次主动走向了政治,且这一次主动走向的是国际政治的舞台。

至于焯水,即放到开水中烫一下就捞出来,高效且对营养成分的破坏比较小,对于很多蔬菜来说更加可行。有意思的是,如果长时间煮,则对农药的去除效率会明显下降。该综述的计算结果是平均不到20%。这有可能是经过长时间的加热后,蔬菜细胞被破坏了,到了水中的农药又可能“返回”到蔬菜中。

梁启超说:“实在谈不上,此时德、奥败局已定,哪谈得上什么高瞻远瞩?倒是后面的巴黎和会对于我们来说至关重要……我打算去趟欧洲。”

盐胁迫是影响作物产量主要的非生物胁迫之一。盐胁迫会影响作物对水分的吸收,影响作物体内离子的平衡,还会导致膜透性的改变以及生理生化代谢的紊乱,进而影响作物的生长甚至导致死亡[1]。为解决盐胁迫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在盐碱地上种植耐盐作物是其中一种解决方法。

张君劢说:“哪里!哪里!你力主对德宣战实在是高瞻远瞩!”

华工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似乎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不久德国、奥匈帝国等终于战败,大战随之结束。一时间,北京的大街小巷也充满了欢声笑语。人们在欢呼,欢呼中国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欢呼所谓之“公理战胜”。此时人们似乎忽然之间又想起了身处天津饮冰室内的梁启超,想起了他的预言和主张。

几乎与此同时,中国参加巴黎和会的官方代表团也组成并出发了。其阵容之强大也可谓是空前:团长为外交总长陆征祥,成员有驻美公使顾维钧、驻英公使施肇基、驻法公使胡惟德、驻比公使魏宸,另外为了使代表团“完全代表中国”,当时孙中山的广州政府派出了王正廷作为代表参加。

1919年2月18日,梁启超等人至巴黎,与中国代表团会合,并以“会外顾问”的身份参与中国参加和会代表团的一些事务和活动。

巴黎和会的各国代表有1000多人,其中全权代表70人,会议的目的名义上是为了战胜国在战后重建世界秩序,但是后来,“和平会议”竟成了“法、英、美、意”等大国的分赃会,参加会议的只有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列孟梭、美国总统威尔逊和意大利首相奥兰多,本该是1000多人参加的大会,却成了他们的“四人会议”;再弄到最后,又因有人说意大利在大战中作用不大,本国底子又薄,奥兰多也被冷落一边,所以,巴黎和会到最后实际上变成了劳合·乔治、克列孟梭和威尔逊的“三人会议”——他们,是巴黎和会的三巨头,也是实际的主宰者。名义上的“和平会议”事实上最终成了列强的“分赃会议”。

这样的“和会”,其结果自然是可以想象的:尽管梁启超进行了一系列的民间外交活动,寻得了一定国际舆论对中国的同情和支持,尽管美国总统威尔逊曾一度表示要为中国“主持公道”,尽管中国代表团一再地在会上据理力争,尤其是顾维钧在大会上的发言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山东是孔孟的故乡,山东之于中国,犹如耶路撒冷之于欧洲,欧洲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中国不能失去山东!”但是最后的结果众所周知。

然而,当时的中国真可谓国穷兵弱,如何参与大战,自然需要高度的政治智慧和外交策略。最初梁启超作出了德国有可能会取胜的预言,但很快他又作出了相反的预言,认为德国必败,力主政府加入协约国对德宣战。

然而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却以中国国穷兵弱为借口,一再拒绝中国加入,很有点像鲁迅小说中所写假洋鬼子不准阿Q革命的意思。1917年,大战双方都已损失巨大,陷入了精疲力竭的境地,英、法两国不但部队减员巨大,而且连兵源也几近枯竭。就在这节骨眼上,中国提出了“以工代兵”的参战方案。对于这一方案,先是法国欢呼,后来英国也表示接受。于是中国工人开始源源不断地以“雇佣”的名义被运往欧洲战场。不久,德国击沉了法国载运华工赴欧洲的“阿托斯”号船,溺死华工500多人。2月9日,本作为“中立国”的中国政府,在国内各方力量的推动下,立即向德国提出抗议,并于8月14日正式对德国和奥匈帝国宣战,正式加入了协约国。

1.1 对象 选取我院心胸外科2012年3月—2013年1月孤立性房颤患者60例,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35~58岁,平均年龄(50.5±7.5)岁。患者平均心率100~160次/min,心跳频率快而绝对不规则,且反复发作,患者常有心悸、眩晕、胸闷、气短等表现。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接受超微创外科射频消融术,出院时均恢复窦性心律。两组间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房颤病程、经济状况、健康宣教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林长民当日接到了梁启超的电报,于5月1日写成《外交警报敬告国人》一文,于当晚送到《晨报》报馆,由总编辑陈博生接收,刊载在第二天即5月2日的《晨报》上。林长民的这篇短文全文如下:

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此噩耗前两日仆即闻之,今得梁任公电乃证实矣!闻前次四国会议时,本已决定德人在远东所得权益,交由五国交还我国,不知如何形势巨变。更闻日本力争之理由无他,但执一九一五年之二十一条条约,及一九一八年之胶济换文,及诸铁路草约为口实。呜呼!二十一条条约,出于协逼;胶济换文,以该约确定为前提,不得径为应属日本之据。济顺、高徐条约,仅属草约,正式合同,并未成立,此皆国民所不能承认者也。国亡无日,愿合四万万民众誓死图之!

本研究以东方百合 ‘索邦’为材料,通过克隆获得LhsorMYB12基因;进一步采用染色体步移技术获得该基因起始密码子上游的启动子序列,分析其顺式作用元件,研究该基因在植物各组织部位、不同发育阶段及光照处理后的表达差异,以期为东方百合花青素苷合成通路的调控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这篇只有短短200余字的短文,成了一颗巨大的炸弹,将国人彻底惊醒。5月3日晚,北京大学等学生代表在法科礼堂集会,决定于5月4日举行学界大示威,并通电全国各省于5月7日国耻纪念日游行。至此,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就这样发生了,中国历史就此掀开了新的一页。

施工部门在高速公路桥梁施工过程中,要结合施工环境的基本参数和情况,对温度参数予以收集和管理。温度出现变化后,不仅梁体会随之发生改变,伸缩缝宽度也会异常,这些变化都会对安装定位数值产生影响。基于此,技术部门要对安装定位数值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考量数据参数、伸缩缝宽度设计的条件等,分别在最高温和最低温状态下展开宽度设计,避免因为定位管理不准确造成的伸缩缝高温过度膨胀以及低温过度拉长的问题,真正维护高速公路桥梁施工项目的整体质量和道路桥梁的使用寿命,也为后续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实和优化奠定基础,促进管理体系的和理升级和优化[2]。

因此,说梁启超一手点燃了五四运动的烈焰一点不为过!据此,梁启超之于中国、之于历史贡献巨大!

编剧为了讨好某类观众的喜好而刻意设定人物性格,叫“卖人设”;演员为了表现人物特点而进行虚假浮夸的表演,叫“硬凹人设”;一段时间内屏幕上集中着某类角色,叫“人设雷同”;演员的真实作为与塑造出来的完美形象相差太大,叫“人设崩塌”。精心包装出来的“人设”,并非经由令人动情而又符合逻辑的故事情节所表达出来的人物特性,而是一种主题先行、刻意为之的“贴标签”,“设”的味道太重,演的痕迹太浓,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偏离了创作的本意。

标签:;  ;  ;  ;  ;  ;  ;  ;  ;  ;  ;  

诸荣会:梁启超与五四运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