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材料强度检测冲击试验台论文和设计-王素琴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材料强度检测冲击试验台,包括工作台和螺杆,所述工作台的下方螺钉安装有缓冲垫,且工作台的正上方螺栓安装有垫板,所述工作台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侧板,且侧板的下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工作台的四周均镶嵌有导轨,所述第一液压杆的上方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上方螺栓安装有电机,所述通孔通过绳索连接有冲击头,所述安装板的下表面安装有第二液压杆固定端,且第二液压杆固定端的后方设置有第二液压杆伸缩端,并且第二液压杆伸缩端的外侧设置有垫块。该建筑材料强度检测冲击试验台设置有活动板和活动轮,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螺杆的配合使用,能有效的调节活动板和活动轮的高度,进而极大的方便了装置的移动。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建筑材料强度检测冲击试验台,包括工作台(1)和螺杆(5),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的下方螺钉安装有缓冲垫(2),且工作台(1)的正上方螺栓安装有垫板(3),所述工作台(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侧板(4),且侧板(4)的下表面开设有凹槽(6),所述螺杆(5)安装在侧板(4)的内部,且螺杆(5)的末端外侧设置有连接件(8),所述连接件(8)的下方焊接有活动板(7),且活动板(7)的下方螺钉安装有活动轮(9),所述工作台(1)的四周均镶嵌有导轨(10),且工作台(1)的上表面左右两侧均螺栓安装有第一液压杆(11),所述第一液压杆(11)的上方设置有安装板(12),且安装板(12)的四周焊接有滑套(13),并且安装板(12)的中部开设有通孔(16),所述安装板(12)的上方螺栓安装有电机(14),且电机(14)的前方设置有绕线轴(15),所述通孔(16)通过绳索(17)连接有冲击头(21),且冲击头(21)的左右两侧上方均螺纹连接有吊环(22),所述安装板(12)的下表面安装有第二液压杆固定端(18),且第二液压杆固定端(18)的后方设置有第二液压杆伸缩端(19),并且第二液压杆伸缩端(19)的外侧设置有垫块(20)。

设计方案

1.一种建筑材料强度检测冲击试验台,包括工作台(1)和螺杆(5),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的下方螺钉安装有缓冲垫(2),且工作台(1)的正上方螺栓安装有垫板(3),所述工作台(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侧板(4),且侧板(4)的下表面开设有凹槽(6),所述螺杆(5)安装在侧板(4)的内部,且螺杆(5)的末端外侧设置有连接件(8),所述连接件(8)的下方焊接有活动板(7),且活动板(7)的下方螺钉安装有活动轮(9),所述工作台(1)的四周均镶嵌有导轨(10),且工作台(1)的上表面左右两侧均螺栓安装有第一液压杆(11),所述第一液压杆(11)的上方设置有安装板(12),且安装板(12)的四周焊接有滑套(13),并且安装板(12)的中部开设有通孔(16),所述安装板(12)的上方螺栓安装有电机(14),且电机(14)的前方设置有绕线轴(15),所述通孔(16)通过绳索(17)连接有冲击头(21),且冲击头(21)的左右两侧上方均螺纹连接有吊环(22),所述安装板(12)的下表面安装有第二液压杆固定端(18),且第二液压杆固定端(18)的后方设置有第二液压杆伸缩端(19),并且第二液压杆伸缩端(19)的外侧设置有垫块(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材料强度检测冲击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4)关于工作台(1)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有2个,且侧板(4)的上表面与螺杆(5)的中心线相互垂直,并且螺杆(5)设置有6个,所述凹槽(6)的内径小于连接件(8)的外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材料强度检测冲击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8)关于活动板(7)的中心线对称设置,且活动板(7)的左右宽度小于侧板(4)的左右宽度,而且活动板(7)的下方等距分布有3个活动轮(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材料强度检测冲击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10)关于工作台(1)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有4个,且导轨(10)的外径与滑套(13)的内径为间隙配合,并且导轨(10)的中心线与第一液压杆(11)的中心线相互平行,而且第一液压杆(11)关于工作台(1)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有2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材料强度检测冲击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轴(15)的中心线与通孔(16)的中心线均在同一平面上,且通孔(16)的中心线与冲击头(21)的中心线相互重合,并且冲击头(21)的下方呈圆弧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材料强度检测冲击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液压杆固定端(18)关于通孔(16)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有2个,且2个第二液压杆固定端(18)之间相互平行,并且第二液压杆固定端(18)的中心线与相邻的吊环(22)的中心线相互重合,且吊环(22)的内径与第二液压杆伸缩端(19)的外径为间隙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材料强度检测冲击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块(20)与第二液压杆伸缩端(19)呈一一对应关系,且垫块(20)的前表面开设有凹槽结构。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强度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材料强度检测冲击试验台。

背景技术

建筑材料是建筑整体强度的基础单元,故而在施工前或施工后都会对建筑材料进行强度检测,从而避免以次充好的现象,而检测手法和设备多种多样,其中就含有冲击检测的手法和设备。

现有冲击试验台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冲击试验台要避免冲力的问题,大多数的冲击试验台都为固定式的结构,不具备移动机构,使得冲击试验台不便移动,同时现有的冲击试验台在冲击时都会有滑槽和滑轨的限制,会对冲击头的作用力进行一定的抵消,从而严重影响了测试的精准性。

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建筑材料强度检测冲击试验台,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材料强度检测冲击试验台,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冲击试验台不便移动和冲击试验台测试的精准性受影响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材料强度检测冲击试验台,包括工作台和螺杆,所述工作台的下方螺钉安装有缓冲垫,且工作台的正上方螺栓安装有垫板,所述工作台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侧板,且侧板的下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螺杆安装在侧板的内部,且螺杆的末端外侧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下方焊接有活动板,且活动板的下方螺钉安装有活动轮,所述工作台的四周均镶嵌有导轨,且工作台的上表面左右两侧均螺栓安装有第一液压杆,所述第一液压杆的上方设置有安装板,且安装板的四周焊接有滑套,并且安装板的中部开设有通孔,所述安装板的上方螺栓安装有电机,且电机的前方设置有绕线轴,所述通孔通过绳索连接有冲击头,且冲击头的左右两侧上方均螺纹连接有吊环,所述安装板的下表面安装有第二液压杆固定端,且第二液压杆固定端的后方设置有第二液压杆伸缩端,并且第二液压杆伸缩端的外侧设置有垫块。

优选的,所述侧板关于工作台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有2个,且侧板的上表面与螺杆的中心线相互垂直,并且螺杆设置有6个,所述凹槽的内径小于连接件的外径。

优选的,所述连接件关于活动板的中心线对称设置,且活动板的左右宽度小于侧板的左右宽度,而且活动板的下方等距分布有3个活动轮。

优选的,所述导轨关于工作台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有4个,且导轨的外径与滑套的内径为间隙配合,并且导轨的中心线与第一液压杆的中心线相互平行,而且第一液压杆关于工作台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有2个。

优选的,所述绕线轴的中心线与通孔的中心线均在同一平面上,且通孔的中心线与冲击头的中心线相互重合,并且冲击头的下方呈圆弧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二液压杆固定端关于通孔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有2个,且2个第二液压杆固定端之间相互平行,并且第二液压杆固定端的中心线与相邻的吊环的中心线相互重合,且吊环的内径与第二液压杆伸缩端的外径为间隙配合。

优选的,所述垫块与第二液压杆伸缩端呈一一对应关系,且垫块的前表面开设有凹槽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建筑材料强度检测冲击试验台;

1、设置有绕线轴和第二液压杆伸缩端,在使用的过程中,绕线轴能通过电机的旋转从而对绳索进行收放,进一步的能有效的控制放绳时的长度,从而有效的对冲击头的进行约束,同时第二液压杆伸缩端配合着吊环的使用,有效的对冲击头进行控制,当需要进行检测时,将第二液压杆伸缩端与吊环分离,就能时冲击头下坠,此过程中有没有任何导向机构的约束,使得冲击头下坠的冲力能轻易的读出,从而极大提高了装置的精准性;

2、设置有活动板和活动轮,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螺杆的配合使用,能有效的调节活动板和活动轮的高度,进而极大的方便了装置的移动,解决了现有的冲击试验台不便移动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安装板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工作台;2、缓冲垫;3、垫板;4、侧板;5、螺杆;6、凹槽;7、活动板;8、连接件;9、活动轮;10、导轨;11、第一液压杆;12、安装板;13、滑套;14、电机;15、绕线轴;16、通孔;17、绳索;18、第二液压杆固定端;19、第二液压杆伸缩端;20、垫块;21、冲击头;22、吊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材料强度检测冲击试验台,包括工作台1、缓冲垫2、垫板3、侧板4、螺杆5、凹槽6、活动板7、连接件8、活动轮9、导轨10、第一液压杆11、安装板12、滑套13、电机14、绕线轴15、通孔16、绳索17、第二液压杆固定端18、第二液压杆伸缩端19、垫块20、冲击头21和吊环22,工作台1的下方螺钉安装有缓冲垫2,且工作台1的正上方螺栓安装有垫板3,工作台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侧板4,且侧板4的下表面开设有凹槽6,螺杆5安装在侧板4的内部,且螺杆5的末端外侧设置有连接件8,连接件8的下方焊接有活动板7,且活动板7的下方螺钉安装有活动轮9,工作台1的四周均镶嵌有导轨10,且工作台1的上表面左右两侧均螺栓安装有第一液压杆11,第一液压杆11的上方设置有安装板12,且安装板12的四周焊接有滑套13,并且安装板12的中部开设有通孔16,安装板12的上方螺栓安装有电机14,且电机14的前方设置有绕线轴15,通孔16通过绳索17连接有冲击头21,且冲击头21的左右两侧上方均螺纹连接有吊环22,安装板12的下表面安装有第二液压杆固定端18,且第二液压杆固定端18的后方设置有第二液压杆伸缩端19,并且第二液压杆伸缩端19的外侧设置有垫块20。

侧板4关于工作台1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有2个,且侧板4的上表面与螺杆5的中心线相互垂直,并且螺杆5设置有6个,凹槽6的内径小于连接件8的外径,使得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能通过螺杆5来调节活动板7和活动轮9的位置,从而不仅方便了装置的移动还方便了装置的固定,极大的提高了装置的便捷性和实用性。

连接件8关于活动板7的中心线对称设置,且活动板7的左右宽度小于侧板4的左右宽度,而且活动板7的下方等距分布有3个活动轮9,采用了活动轮9的使用,配合着活动板7和侧板4的使用,确保了装置的正常移动。

导轨10关于工作台1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有4个,且导轨10的外径与滑套13的内径为间隙配合,并且导轨10的中心线与第一液压杆11的中心线相互平行,而且第一液压杆11关于工作台1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有2个,确保了安装板12上下移动的稳定性。

绕线轴15的中心线与通孔16的中心线均在同一平面上,且通孔16的中心线与冲击头21的中心线相互重合,并且冲击头21的下方呈圆弧形结构,采用了绕线轴15的设计,方便对绳索17的长度进行控制,从而有效的对冲击头21进行约束,增加装置的安全性。

第二液压杆固定端18关于通孔16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有2个,且2个第二液压杆固定端18之间相互平行,并且第二液压杆固定端18的中心线与相邻的吊环22的中心线相互重合,且吊环22的内径与第二液压杆伸缩端19的外径为间隙配合,保证了安装板12的正常移动。

垫块20与第二液压杆伸缩端19呈一一对应关系,且垫块20的前表面开设有凹槽结构,有效的对第二液压杆伸缩端19进行支撑,增加了第二液压杆伸缩端19的承重性能。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建筑材料强度检测冲击试验台时,首先,根据图1-2所示,当装置需要进行移动时,通过旋转螺杆5,使得螺杆5进行旋转,从而配合着连接件8的使用带动活动板7向下移动,进而使得活动轮9与地面进行接触,随后推动装置进行移动,当选择合适的位置后,再旋转螺杆5,从而使得活动板7和活动轮9上升,进而使得缓冲垫2与地面进行接触,从而完成装置的固定,随后再将装置的电源与电网进行连接,从而开始使用。

而后将待检验的材料放置到垫板3的上方,随后启动电机14,使得电机14带动绕线轴15方向转动,从而释放出一定长度的绳索17,随后通过启动第二液压杆固定端18,使得第二液压杆固定端18带动第二液压杆伸缩端19进行移动,进而使得第二液压杆伸缩端19与吊环22脱离,从而使得冲击头21在重力的影响下向下坠落,从而对材料进行冲击,同时绳索17防止了冲击头21四处移动,进而完成对材料的强度检测。

在使用的过程中,可通过启动第一液压杆11来带动安装板12上下移动,从而使得安装板12处于合适的高度,增加了装置的便捷性,从而完成一系列工作,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一种建筑材料强度检测冲击试验台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93504.0

申请日:2019-01-2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4(南京)

授权编号:CN209485891U

授权时间:20191011

主分类号:G01N 3/303

专利分类号:G01N3/303;G01N3/02

范畴分类:31E;

申请人: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第一申请人: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申请人地址:211188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科学园龙眠大厦629号

发明人:王素琴;陈晋中

第一发明人:王素琴

当前权利人: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代理人:吴称生

代理机构:36137

代理机构编号:南昌丰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  ;  ;  

一种建筑材料强度检测冲击试验台论文和设计-王素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