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置换法在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血浆置换法在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龙山县人民医院湖南龙山416800

【摘要】目的:研究血浆置换法在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集到的28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血浆置换法对其进行治疗,观察所有患者各项血液指标以及病情改善状况,探析此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26例患者症状明显好转,2例脑梗死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其有效率为92.86%;与治疗前相比,患者Hb、PLT、LDH、BUN以及TBIL水平明显改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血浆置换法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效果显著,可作为临床首选方案予以推广实施。

【关键词】血浆置换法;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效果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以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聚集消耗性减少及微血栓形成而导致器官受损为特征的弥散性血栓性微血管病,是临床较为罕见的疾病,病死率可高达90.00%[1-2]。该病可发于任何年龄,女性较为常见,起病急,严重导致出血和肾功能衰竭,如果治疗不及时,可危及生命[3]。目前对于该疾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制剂、华法林类抗凝剂、免疫抑制剂、纤溶药物以及大剂量免疫球蛋白等,但治疗效果不太理想。因此寻求一种高效、科学的治疗方法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故此次实验尝试采用血浆置换法对该病进行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作出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选择自2017年2月—2017年11月间来我院进行就诊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共收集病例28例,经检查都已确诊。其中男性病例13例,女性病例15例,年龄22—55岁,平均年龄为(40.12±3.55)岁;病情状况:知觉障碍、肢体麻木18例,蛋白尿6例,血尿2例,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2例。所有患者均具有血小板下降、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神经系统症状等临床表现,同时患者体温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情况,在38℃—39℃之间。上述患者均已签署同意协议书,家属具有知情权。

1.2方法

应用美国Baxter公司生产的CS-3000PLUS细胞分离机,对所有患者采用血浆置换法予以治疗。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于患者肘正中部位穿刺深静脉,并运用留置临时性单针双腔管来建立体外循环,使用比例为5:1的新鲜冰冻血浆和低分子右旋糖酐作为置换液,置换速度控制在40—50ml/min,一天一次,每次的置换血浆量保持在1600—2400ml,连续置换数次,当急性期病情较为稳定后更改次数为2次/周,共置换38次,血浆置换总量约在10.5—20.5L。治疗期间需密切关注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直至患者相关指标恢复至正常范围,可停止血浆置换。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总胆红素(TBIL)、尿素氮水平(BUN)以及乳酸脱氢酶(LDH)予以记录,根据《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相关规定,评价临床疗效:患者缓解后在1个月内复发即为近期复发;超过1个月后复发即为晚期复发;连续6个月以上未见复发即为治愈[3]。

1.4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9.0软件处理、分析实验数据,用(±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t检验;用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治疗后病情显著缓解患者26例,2例病情未见好转,因脑梗死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本组所有患者在缓解后1个月内未见复发,超过1个月后复发1例,持续缓解患者25例。同时患者治疗后的各项指标均发生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n=28)

3讨论

目前,对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原因尚未明确。有部分学者认为其与妊娠、感染、恶性肿瘤、胶原血管病、异基因骨髓移植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有关[4]。然而其发病机制主要和全身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相关,患者血浆内缺乏vWF蛋白酶而过多产生vWF因子,并以超大多具体(ULvWF)的形式存于体内,与血小板相互结合,从而导致血小板聚集和微血管血管的形成[5]。临床表现为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以及神经症装比较多变可以构成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经典三联征;如果同时伴以发热、肾损害症状,则成为该病症的典型五联征。现阶段诊断TTP最为重要的标准便是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而其他症状根据患者的不同患病阶段,表现皆有不同。临床现在多将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作为该病的二联征,极其容易引起医生察觉,能够利于早期诊断。近年来,伴随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血浆置换法作为一种新型血液净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该技术可将患者血液引出体外,分离除去血浆,通过补充等量新鲜冰冻血浆或者白蛋白来清除体内可损害血管内皮、激活血小板因子等物质,迅速逆转病变,血红蛋白含量提高,减小游离胆红素水平,改善肾功能,患者重要器官得以保护,从而获得治疗[6]。但是血浆置换法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机制有以下三种可能:(1)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甚至清除患者血液循环中含有的有害物质,例如血小板凝集因子以及蛋白质、免疫复合物等大分子物质等;(2)输入病患体内的新鲜血浆能够把其血浆内的PG12恢复正常范围内,血浆抗氧化能力随之增强;(3)对患者血浆血小板聚集活性具有抑制作用,保证vWF正常裂解[7]。在本次实验中,患者治疗有效率较高,同时各项相关指标显著改善,患者病情得到缓解。临床症状缓解、血小板计数、破碎红细胞比例是检测临床效果的重要指标。由此可以表明血浆置换法可有效改善TTP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综上所述,血浆置换法在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中效果显著,应用价值极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忠强,潘巧玲,杨建泉,等.血浆置换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科学杂志,2012,40(1):70-72.

[2]曹瑛.血浆置换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观察[J].血栓与止血学,2016,22(6):624-626.

[3]陈妙婵,蔡葵,容伯芬.血浆置换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血液学指标及临床分析[J].广州医学,2013,44(1):17-18.

[4]刘秉诚.血浆置换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及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3):62-63.

[5]金淑蓉,徐凤娟,叶宏辉,等.血浆置换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观察[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2015,26(1):110-111.

[6]姚根宏,张国栋.血浆置换挽救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一例[J].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2013,36(6):499-500.

[7]黄红梅,蒋天伦,赵树铭,等.探讨血浆置换在产后合并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应用[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5,24(6):678-679.

标签:;  ;  ;  

血浆置换法在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