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泻心汤治疗急慢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半夏泻心汤治疗急慢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长沙医学院2014级本科中医3班湖南长沙410219)长沙医学院2015级本科中医2班湖南长沙410219)

[摘要]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治疗急慢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门诊治疗的60例经胃镜和病理确诊为急慢性胃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质子泵抑制剂和胃黏膜保护剂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半夏泻心汤治疗,两组均以14天为1个疗程,治疗后复查胃镜,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幽门螺杆菌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治疗急慢性萎缩性胃炎可以明显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胃黏膜炎症状态,提高hp的转阴率。

关键词:半夏泻心汤;急慢性胃炎;临床研究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atrohicgtritis,CAG)是以胃黏膜腺体萎缩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如不及时治疗久而久之有可能发展为胃癌,在我国发病率约为7.5%,而胃癌的病死率在癌症中最高,因此,积极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意义重大。CAG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西医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笔者应用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CAG,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3月-2018年1月在我院附属医院门诊治疗的60例急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所有病例全部经胃镜检查及活检病理检测确诊为急慢性胃炎,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的诊断标准。其中治疗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31~72岁,平均(50.2±18.6)岁,病程1.5~19年;腺体萎缩分度:轻度12例,中度14例,重度4例;幽门螺杆菌阳性26例。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32~71岁,平均(50.6±17.3)岁,病程1.0~21年;腺体萎缩分度:轻度11例,中度13例,重度6例;幽门螺杆菌阳性2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病例检查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予以质子泵抑制剂和胃黏膜保护剂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用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汤(半夏9g,黄芩9g,黄连6g,干姜9g,党参15g,甘草6g,大枣9g。);临床辩证加减:湿热蕴蒸者,重用黄连、黄芩,加大黄9g;脾虚夹湿者,加茯苓15g,薏苡仁30g;肝气犯胃者,加香附15g,柴胡12g;气滞血瘀者,加桃仁9g,五灵脂12g;脾胃虚寒者,重用干姜,加吴茱萸15g;疼痛甚者,加延胡索10g;纳差甚者,加鸡内金6g),水煎服,日2次,疗程14天,3个疗程后行胃镜检查,观察疗效及临床不良反应。治疗期间忌食辛辣、生冷、油腻、坚硬等食物。

1.3诊断标准:所有受试者均经纤维胃镜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急慢性胃炎,诊断标准符合1998年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制定的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胃镜病理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炎症:病理检查显示黏膜层以淋巴细胞、浆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萎缩:病理结果显示黏膜层变薄、血管显露、腺体减少,或呈现粗糙、细颗粒状外观;化生:包括肠化生和假幽门化生,前者病理检查显示肠腺样腺体取代了胃固有腺体,后者显示为颈黏液细胞增生,形成幽门样腺体;异型增生:病理学显示有异性细胞出现。

1.4疗效判定:(1)治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饮食增加,胃镜复查无明显异常,水肿、出血及糜烂消失,胃黏膜基本恢复正常;(2)好转:症状明显改善,胃镜检查胃黏膜充血溃疡等明显好转;(3)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胃镜检查无明显好转。

1.5观察指标: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胃镜下胃黏膜变化情况、病理改变情况及幽门螺杆菌转阴情况等。

1.6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主要病理变化是胃腺体萎缩、胃黏膜萎缩变薄、胃酸及胃蛋白酶的分泌水平、胃壁的张力及蠕动能力减弱,继发胃黏膜不典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临床主要表现为胃脘部胀痛、饱胀、隐痛、不适,嗳气、泛酸或因胃酸返流引起的胸闷、心悸或食管一过性痉挛引起的“进食阻塞感”等,部分患者仅表现为上腹部胀痛或痞满不适[1]。中医认为急慢性萎缩性胃炎是由内因和外因双重作用所致,前者包括情绪、饮食和体质,后者包括邪毒入侵,通常情况下二者兼有。其基本病理为脾胃不调,胃寒肠热,虚实夹杂,升降失调。病因或因实致虚,或因虚致实,通常最后虚实兼有[2]。萎缩性胃炎治疗的关键包括根除幽门螺杆菌、阻止腺体进一步萎缩和促进胃黏膜和腺体的生长或者再生,尽可能逆转癌前病变。

本研究中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急慢性胃炎,半夏泻心汤来源于《伤寒论》,主治寒热错杂之瘀证;为辛开苦降、兼有健脾益气、柔肝和胃散瘀、缓急止痛之[3]。主要用于脾胃不和、瘀血阻络所致的胃脘疼痛、嗳气、反酸、腹胀等患者。半夏泻心汤以辛开苦降立法,寒热平调,既包括辛味药物和苦味药物,辛味药物具有散结、行气的作用,苦味药物具有降泄、利下的功效。有文献报道,黄连、黄芩对对幽门螺杆菌有显著抑杀作用,党参对幽门螺杆菌有抑制作用。黄连、黄芩等药物具有抗内毒素作用,可保护生物膜和细胞器,增加机体免疫功能,保护重要器官。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半夏泻心汤能够明显提高胃动力,可通过调节脑及胃内自主神经分泌紊乱,改善胃溃疡症状,保护胃黏膜,可以通过降低一氧化碳含量、抗氧化损伤、减轻炎症反应,保护胃黏膜,抑制幽门螺杆菌感染[4]。本研究根据中医辨证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湿热蕴蒸者,重用黄连、黄芩,加大黄;脾虚夹湿者,加茯苓、薏苡仁;肝气犯胃者,加香附、柴胡;气滞血瘀者,加桃仁、五灵脂;脾胃虚寒者,重用干姜,加吴茱萸;疼痛甚者,加延胡索;纳差甚者,加鸡内金。真正做到标本兼治。既往研究表明此方在治疗慢性胃炎方面可以明显改善症状,改善患者胃黏膜炎症状态,促进胃腺体的增生,能够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研究表明加用半夏泻心汤治疗能够提高治疗的有效率,明显改善症状。胃镜结果显示,加用辛开苦降法后,胃黏膜炎症消失、能够控制胃黏膜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性增生,且能够保护胃黏膜、改善胃分泌功能及胃黏膜病理变化、调节胃肠动力功能,还具有抑制清除幽门螺杆菌的功效,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逆转了癌前病变,比西药具有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王付.半夏泻心汤合方及其应用的思路与方法[J].中医药通报,2017,16(01):10-12.

[2]吕瑾.中医半夏泻心汤在胃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84):90+93.

[3]刘汶,杨建宇,李杨,王凤龙.经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2):149-152.

[4]陈明德.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D].天津中医学院,2005.

标签:;  ;  ;  

半夏泻心汤治疗急慢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