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遥控电动床论文和设计-丁洁艳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床领域,具体为一种多功能遥控电动床,其包括:床架、控制电路,以及与所述控制电路无线连接的遥控器;所述床架的内侧设置有固定架;按所述床架长度方向且布设在所述固定架两侧有第一撑起部、第二撑起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撑起部一侧的颈部支撑机构;所述控制电路内设有无线模块;所述控制电路适于通过所述无线模块接收遥控器发送的控制信号,并依据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撑起部撑起形成靠背部和\/或所述第二撑起部向上顶撑以形成腿支撑部和\/或颈部支撑机构形成靠颈部,实现了无线控制多功能遥控电动床的各项功能。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多功能遥控电动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床架、控制电路,以及与所述控制电路无线连接的遥控器;所述床架的内侧设置有固定架;按所述床架长度方向且布设在所述固定架两侧有第一撑起部、第二撑起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撑起部一侧的颈部支撑机构;所述控制电路内设有无线模块;所述控制电路适于通过所述无线模块接收遥控器发送的控制信号,并依据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撑起部撑起形成靠背部和\/或所述第二撑起部向上顶撑以形成腿支撑部和\/或颈部支撑机构形成靠颈部。

设计方案

1.一种多功能遥控电动床,其特征在于,包括:

床架、控制电路,以及与所述控制电路无线连接的遥控器;

所述床架的内侧设置有固定架;

按所述床架长度方向且布设在所述固定架两侧有第一撑起部、第二撑起部;

设置在所述第一撑起部一侧的颈部支撑机构;

所述控制电路内设有无线模块;

所述控制电路适于通过所述无线模块接收遥控器发送的控制信号,并依据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撑起部撑起形成靠背部和\/或所述第二撑起部向上顶撑以形成腿支撑部和\/或颈部支撑机构形成靠颈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遥控电动床,其特征在于,

所述颈部支撑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撑起部背部的第一推杆电机以及与所述第一撑起部铰接的颈部板;其中

所述第一推杆电机适于顶推所述颈部板形成靠颈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遥控电动床,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撑起部包括第二推杆电机和第一联动部;其中

所述第二推杆电机铰接在所述床架上;

所述第一联动部包括铰接在所述床架上的靠背架、铰接在所述床架上的转动轴、套定在所述转动轴上的轴套管和驱动臂组,其中

所述第二推杆电机适于顶推所述轴套管,从而带动所述转动轴转动,以使所述驱动臂组顶推所述靠背架并使所述靠背架旋转形成靠背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遥控电动床,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臂组为多组,所述驱动臂组包括与转动轴固定连接的长臂以及与长臂的自由端铰接的短臂;其中

所述短臂与所述靠背架的腰部铰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遥控电动床,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撑起部包括第三推杆电机和第二联动部;其中

所述第三推杆电机铰接在所述床架上的支承臂上;

所述第二联动部包括与所述床架铰接的主动框架、与所述主动框架铰接的从动框架,一端与所述床架铰接且另一端与所述从动框架铰接的支撑杆;其中

所述第三推杆电机适于顶推所述主动框架,从而带动所述主动框架倾斜撑起,以使所述支撑杆撑起所述从动框架,而形成支撑腿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遥控电动床,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撑起部处固定有挡架体,其中

当所述第一撑起部撑起时,所述挡架体适于阻挡床垫下滑。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遥控电动床,其特征在于,

所述床架周向设置有灯带和红外传感器;

所述床架下固定有多个支腿;

所述床架上设置有USB充电口;

所述第一撑起部和所述第二撑起部上均设置有震动马达;

所述控制电路适于依据遥控器发送的控制信号控制相应的震动马达震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功能遥控电动床,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处理器,与第一推杆电机、第二推杆电机、第三推杆电机适配的正反转控制电路和电流驱动电路;

所述处理器与各正反转控制电路和电流驱动电路电性连接;其中

正反转控制电路的包括:两个继电器,两继电器的线圈均连接电流驱动电路;两继电器的开关的第一端接电源,第二端接低电平,以及公共端分别连接相应推杆电机正负供电端;

所述处理器控制电流驱动电路使正反转控制电路内继电器线圈交替得电,以改变相应的供电方向,控制相应推杆电机正转或反转。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功能遥控电动床,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由处理器控制的与各震动马达适配的震动马达驱动电路;

所述震动马达驱动电路的信号输入端连接处理器的相应信号输出端,且在接收到相应控制信号后产生震动马达驱动信号,并连接至震动马达的控制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功能遥控电动床,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与处理器电性连接的灯带控制电路;

当红外传感器将探测到的人体信号发送至处理器,所述处理器通过灯带控制电路向照明用灯带发送至灯带控制信号,使灯带点亮。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床领域,具体为一种多功能遥控电动床。

背景技术

现如今,多数电动床仅仅只能通过电动床边设置的按键完成简单的制成动作。当用户卧床并且难以自主移动或通过固定按键操控电动床时,普通的电动床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并且如今的电动床功能单一,难以满足用户对功能上的需求。

因此,基于上述技术问题需要设计一种新的多功能遥控电动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遥控电动床,以解决无线控制电动床各项功能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遥控电动床,包括:

床架、控制电路,以及与所述控制电路无线连接的遥控器;

所述床架的内侧设置有固定架;

按所述床架长度方向且布设在所述固定架两侧有第一撑起部、第二撑起部;

设置在所述第一撑起部一侧的颈部支撑机构;

所述控制电路内设有无线模块;

所述控制电路适于通过所述无线模块接收遥控器发送的控制信号,并依据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撑起部撑起形成靠背部和\/或所述第二撑起部向上顶撑以形成腿支撑部和\/或颈部支撑机构形成靠颈部。

进一步,所述颈部支撑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撑起部背部的第一推杆电机以及与所述第一撑起部铰接的颈部板;其中

所述第一推杆电机适于顶推所述颈部板形成靠颈部。

进一步,所述第一撑起部包括第二推杆电机和第一联动部;其中

所述第二推杆电机铰接在所述床架上;

所述第一联动部包括铰接在所述床架上的靠背架、铰接在所述床架上的转动轴、套定在所述转动轴上的轴套管和驱动臂组,其中

所述第二推杆电机适于顶推所述轴套管,从而带动所述转动轴转动,以使所述驱动臂组顶推所述靠背架并使所述靠背架旋转形成靠背部。

进一步,所述驱动臂组为多组,所述驱动臂组包括与转动轴固定连接的长臂以及与长臂的自由端铰接的短臂;其中

所述短臂与所述靠背架的腰部铰接。

进一步,所述第二撑起部包括第三推杆电机和第二联动部;其中

所述第三推杆电机铰接在所述床架上的支承臂上;

所述第二联动部包括与所述床架铰接的主动框架、与所述主动框架铰接的从动框架,一端与所述床架铰接且另一端与所述从动框架铰接的支撑杆;其中

所述第三推杆电机适于顶推所述主动框架,从而带动所述主动框架倾斜撑起,以使所述支撑杆撑起所述从动框架,而形成支撑腿部。

进一步,所述第二撑起部处固定有挡架体,其中

当所述第一撑起部撑起时,所述挡架体适于阻挡床垫下滑。

进一步,所述床架周向设置有灯带和红外传感器;

所述床架下固定有多个支腿;

所述床架上设置有USB充电口;

所述第一撑起部和所述第二撑起部上均设置有震动马达;

所述控制电路适于依据遥控器发送的控制信号控制相应的震动马达震动。

进一步,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处理器,与第一推杆电机、第二推杆电机、第三推杆电机适配的正反转控制电路和电流驱动电路;

所述处理器与各正反转控制电路和电流驱动电路电性连接;其中

正反转控制电路的包括:两个继电器,两继电器的线圈均连接电流驱动电路;两继电器的开关的第一端接电源,第二端接低电平,以及公共端分别连接相应推杆电机正负供电端;

所述处理器控制电流驱动电路使正反转控制电路内继电器线圈交替得电,以改变相应的供电方向,控制相应推杆电机正转或反转。

进一步,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由处理器控制的与各震动马达适配的震动马达驱动电路;

所述震动马达驱动电路的信号输入端连接处理器的相应信号输出端,且在接收到相应控制信号后产生震动马达驱动信号,并连接至震动马达的控制端。

进一步,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与处理器电性连接的灯带控制电路;

当红外传感器将探测到的人体信号发送至处理器,所述处理器通过灯带控制电路向照明用灯带发送至灯带控制信号,使灯带点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床架、控制电路,以及与所述控制电路无线连接的遥控器;所述床架的内侧设置有固定架;按所述床架长度方向且布设在所述固定架两侧有第一撑起部、第二撑起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撑起部一侧的颈部支撑机构;所述控制电路内设有无线模块;所述控制电路适于通过所述无线模块接收遥控器发送的控制信号,并依据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撑起部撑起形成靠背部和\/或所述第二撑起部向上顶撑以形成腿支撑部和\/或颈部支撑机构形成靠颈部,实现了无线控制多功能遥控电动床的各项功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多功能遥控电动床的原理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多功能遥控电动床的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多功能遥控电动床的优选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多功能遥控电动床的控制电路内处理器及部分外围电路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多功能遥控电动床的控制电路内蓝牙模块电路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多功能遥控电动床的控制电路内正反转控制电路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多功能遥控电动床的控制电路内电流驱动电路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多功能遥控电动床的控制电路内震动马达驱动电路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多功能遥控电动床的控制电路内灯带控制电路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多功能遥控电动床的控制电路内电源稳压电路图。

图中:

1为床架,2为固定架;

3为第一撑起部,31为第二推杆电机;

32为第一联动部,321为靠背架,322为转动轴,323为轴套管;

324为驱动臂组,324A为长臂,324B为短臂;

325为颈部支撑机构,3251为颈部板,3252为第一推杆电机;

4为第二撑起部,41为第三推杆电机;

42为第二联动部,421为主动框架,422为从动框架,423为支撑杆,424为连接部,425为固定轴,426为连接臂;

5为挡架体,6为支腿。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实施例1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多功能遥控电动床的原理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多功能遥控电动床的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多功能遥控电动床的优选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遥控电动床,包括:床架1、控制电路,以及与所述控制电路无线连接的遥控器;所述床架1的内侧设置有固定架2;按所述床架1长度方向且布设在所述固定架2两侧有第一撑起部3、第二撑起部4;设置在所述第一撑起部3一侧的颈部支撑机构325;所述控制电路内设有无线模块;所述控制电路适于通过所述无线模块接收遥控器发送的控制信号,并依据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撑起部3撑起形成靠背部和\/或所述第二撑起部4向上顶撑以形成腿支撑部和\/或颈部支撑机构325形成靠颈部,实现了无线控制多功能遥控电动床的各项功能,同时通过颈部支撑机构325,能够实现颈部的支撑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颈部支撑机构325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撑起部3背部的第一推杆电机3252以及与所述第一撑起部3铰接的颈部板3251;其中所述第一推杆电机3252适于顶推所述颈部板3251形成靠颈部。

所述第一推杆电机3252为推杆电机的电机壳体铰接在一个底座上,而底座则固定连接在第一撑起部3的背部,第一推杆电机3252的推杆伸出然后与一个固定在颈部板3251上的固定臂铰接;其中,第一推杆电机3252位于第一撑起部3的背部的中心,此种形式能够在推动颈部板3251的时候,颈部板3251的两侧能够被均匀的顶起;通过颈部支撑机构325,能够实现颈部的支承效果,通过将第一推杆电机3252设置在第一撑起部3的背部,保证了无论第一撑起部3撑起还是不撑起,都能够保证颈部板3251的撑起。保证了颈部的良好撑起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撑起部3包括第二推杆电机31和第一联动部32;其中,所述第二推杆电机31适于顶撑所述第一联动部32,以使所述第一联动部32形成靠背部;所述第二推杆电机31的电机壳体铰接在一个底座上,而底座则固定在后述的固定架2的背部,而第二推杆电机31的推杆部则是与转动轴322铰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推杆电机31铰接在所述床架1上;所述第一联动部32包括铰接在所述床架1上的靠背架321、铰接在所述床架1上的转动轴322、套定在所述转动轴322上的轴套管323和驱动臂组324;其中,所述第二推杆电机31适于顶推所述轴套管323,从而带动所述转动轴322转动,以使所述驱动臂组324顶推所述靠背架321并使所述靠背架321旋转形成靠背部。

当第二推杆电机31顶推轴套管323的时候,因为轴套管323与转动轴322固定连接,因此轴套管323绕转动轴322转动的同时带动转动轴322自转,从而使转动轴322拉动驱动臂组324,通过驱动臂组324顶撑靠背架321,使靠背架321向上旋转并倾斜顶撑。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臂组324为多组,所述驱动臂组324包括与转动轴322固定连接的长臂324A以及与长臂324A的自由端铰接的短臂324B;其中,所述短臂324B与所述靠背架321的腰部铰接;当转动轴322拉动长臂324A的时候,因为长臂324A与短臂324B铰接,则长臂324A转动的同时,短臂324B也会绕着其铰接点转动,从而带动起顶撑靠背架321,使其形成靠背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撑起部4包括第三推杆电机41和第二联动部42;其中,所述第三推杆电机41适于顶撑所述第二联动部42,以使所述第二联动部42形成支撑腿部;所述第三推杆电机41的电机壳体铰接在一个底座上,而底座则固定在固定架2的背部,而第三推杆电机41的推杆部则能够推动后述的主动框架421折叠顶起。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推杆电机41铰接在所述床架1上的支承臂上;所述第二联动部42包括与所述床架1铰接的主动框架421、与所述主动框架421铰接的从动框架422,一端与所述床架1铰接且另一端与所述从动框架422铰接的支撑杆423;其中,所述第三推杆电机41适于顶推所述主动框架421,从而带动所述主动框架421倾斜撑起,以使所述支撑杆423撑起所述从动框架422,而形成支撑腿部。

其中,第三推杆电机41的推杆的头部与连接部424铰接,而连接部424则固定在主动框架421的背部,连接部424则是固定在固定轴425上,而固定轴425则是通过两侧的连接壁426实现固定,两个连接壁426固定在主动框架421的背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撑起部4处固定有挡架体5,其中,当所述第一撑起部3撑起时,所述挡架体5适于阻挡床垫下滑。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床架1周向设置有灯带(图中未画出)和红外传感器(图中未画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床架1下固定有多个支腿6;所述床架1上设置有USB充电口;所述第一撑起部3和所述第二撑起部4上均设置有震动马达;所述控制电路适于依据遥控器发送的控制信号控制相应的震动马达震动,以对躺卧的用户进行按摩。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多功能遥控电动床的控制电路内处理器及部分外围电路图。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处理器和无线模块;所述处理器可以但不限于采用STM32F103R4T6型号单片机;如图4所示,处理器的29号管脚(复位端)连接一复位电路,处理器的29号管脚连接复位按键S1的一端,复位按键S1的另一端接地;

对于多功能遥控电动床来说,无线模块可以采用Wi-Fi模块、ZigBee模块和蓝牙模块均能达到相同或相近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无线模块以蓝牙模块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多功能遥控电动床的控制电路内蓝牙模块电路图。

如图5所示,所述无线模块适于采用蓝牙模块,所述蓝牙模块与一遥控器适配,即所述微处理器适于通过蓝牙模块接收遥控器发送的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多功能遥控电动床执行相应指令;所述蓝牙模块可以采用NRF52832蓝牙芯片,所述蓝牙芯片的14、16号管脚通过串口的方式与处理器的16、17号管脚连接,所述蓝牙芯片的12号管脚连接电源。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多功能遥控电动床的控制电路内正反转控制电路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多功能遥控电动床的控制电路内电流驱动电路图。

如图6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与第一推杆电机3252、第二推杆电机31、第三推杆电机41适配的正反转控制电路和电流驱动电路;所述第一推杆电机3252、第二推杆电机31、第三推杆电机41均各自连接相同的正反转控制电路;所述第一推杆电机3252、第二推杆电机31、第三推杆电机41均可以采用DJCZ-5型号;所述处理器与各正反转控制电路和电流驱动电路电性连接;其中正反转控制电路的包括:两个继电器,两继电器的线圈均连接电流驱动电路;两继电器的开关的第一端接电源,第二端接低电平,以及公共端分别连接相应推杆电机正负供电端;

所述处理器控制电流驱动电路使正反转控制电路内继电器线圈交替得电,以改变相应的供电方向,控制相应推杆电机正转或反转;所述电流驱动电路可以采用型号为ULN2003的复合晶体管,所述继电器可以采用Relay-SPDT型号。

在本实施例中,以一个推杆电机(第一推杆电机3252)的正反转控制电路和该推杆电机所对应的电流驱动电路为例进行详细说明;所述处理器的23号管脚连接推杆电机的正反转控制电路,57、58号管脚连接复合晶体管的1、2号管脚,复合晶体管的15、16号管脚分别连接推杆电机的正反转控制电路中的两个继电器的线圈,15号管脚连接正转继电器,16号管脚连接反转继电器,正转继电器的公共端连接推杆电机4号管脚,反转继电器的公共端连接推杆电机2号管脚;若处理器发出正转控制信号,正转控制信号输入复合晶体管的2号管脚,从15号管脚输出,15号管脚连接的正转继电器线圈接通电源,电源的供电电压为29V,同时16号管脚连接的反转继电器线圈接通低电平(此时反转继电器接收处理器通过23号管脚向正反转控制电路发出的正转控制信号),正转继电器接通电源反转继电器接低电平控制推杆电机正转;当处理器发出反转控制信号时,反转控制信号输入复合晶体管的1号管脚,从16号管脚输出,此时反转继电器接通电源正转继电器接低电平控制推杆电机反转;其他推杆电机(第二推杆电机31、第三推杆电机41)的正反转控制与本推杆电机的正反转控制均相同。

图8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多功能遥控电动床的控制电路内震动马达驱动电路图。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由处理器控制的与各震动马达适配的震动马达驱动电路;所述震动马达可以为两个,分别设置在第一撑起部3和所述第二撑起部4上;各震动马达各自连接相同的震动马达驱动电路;所述震动马达驱动电路的信号输入端连接处理器的相应信号输出端,且在接收到相应控制信号后产生震动马达驱动信号,并连接至震动马达的控制端。

在本实施例中,以一个震动马达及其震动马达驱动电路为例进行详细说明;所述处理器控制震动马达驱动电路,处理器发出震动信号,即处理器的26号管脚连接通过阻值为1KΩ的电阻R30连接三极管Q5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5的发射极接地,以及基极与发射极之间连接有阻值为100K的电阻R40,震动信号通过三极管Q5的集电极发送到三极管Q3的基极,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电源,电源电压为12V,震动信号同时通过三极管Q5的集•电极发送到三极管Q6的基极,三极管Q6的集电极接地,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震动信号通过三极管Q3的发射极通过阻值为10Ω的电阻R36发送到MOS管的栅极,MOS管的源极接地,在MOS管的栅极和源极之间连接有阻值为10KΩ的电阻R31,MOS管的漏极将震动信号发送到震动马达的第二接线端,震动马达的第一接线端通过一保险丝F1连接电源,电源电压29V,在震动马达的第一接线端和第二接线端并联有一个二极管D6,二极管D6的阳极连接震动马达的第二接线端,震动信号发送至震动马达后马达开始震动;所述三极管Q5和Q3可以采用S8050型号三极管,三极管Q6的可以采用S8550型号三极管,MOS管可以采用NCE6005R,保险丝F1可以采用33V\/0.75A保险丝,二极管D6可以采用ES3D型号;其余震动马达的控制与该震动马达的控制相同。

图9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多功能遥控电动床的控制电路内灯带控制电路图。

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与处理器电性连接的灯带控制电路;所述床架的下边沿围设有三条LED灯带(如图9中P11灯带接口所对应的LED1-、LED2-和LED3-),三条LED灯带分别连接相应灯带控制电路;当使用者下床腿着地时,红外传感器将探测到的人体信号发送至处理器,所述处理器通过灯带控制电路向LED灯带发送至灯带控制信号,使LED灯带点亮;其中所述处理器的28号管脚连接红外传感器。

在本实施例中,以LED灯带及其控制电路为例进行详细说明;所述处理器连接灯带控制电路,处理器发出点亮灯带的信号,即处理器的41号管脚通过阻值为1KΩ的电阻R38连接MOS管的栅极,MOS管的源极接地MOS管的漏极连接LED灯带的一端,LED灯带的另一端连接12V电源;所述MOS管可以采用NCE3400型号;另两个LED灯带的控制与该LED灯的控制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与处理器电性连接的阅读灯控制电路;处理器适于根据遥控器发送的相应的控制信号,通过阅读灯控制电路控制设置在床架1上的阅读灯(图中未画出)点亮,以满足用户的阅读需求。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多功能遥控电动床的控制电路内电源稳压电路图。

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电源稳压电路;所述电源稳压电路包括:降压芯片U1和稳压器U4;所述降压芯片可以采用BL9341降压芯片,所述稳压管可以采用MD5333稳压器。

具体的,输入电压29V通过供电电路连接降压芯片输入端,降压芯片输出端输出5V电压,5V电压通过供电电路输入稳压器的输入端,稳压器输出端输出3.3V电压。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床架1、控制电路,以及与所述控制电路无线连接的遥控器;所述床架1的内侧设置有固定架2;按所述床架1长度方向且布设在所述固定架2两侧有第一撑起部3、第二撑起部4;设置在所述第一撑起部3一侧的颈部支撑机构325;所述控制电路内设有无线模块;所述控制电路适于通过所述无线模块接收遥控器发送的控制信号,并依据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撑起部3撑起形成靠背部和\/或所述第二撑起部4向上顶撑以形成腿支撑部和\/或颈部支撑机构352形成靠颈部,实现了无线控制多功能遥控电动床的各项功能。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设计图

多功能遥控电动床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1136196.1

申请日:2019-07-19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821650U

授权时间:20191220

主分类号:G05B19/042

专利分类号:G05B19/042;A47C20/04

范畴分类:40E;

申请人:常州市坦希尔智能家居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常州市坦希尔智能家居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13000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民东路6号

发明人:丁洁艳

第一发明人:丁洁艳

当前权利人:常州市坦希尔智能家居有限公司

代理人:赵慧

代理机构:32280

代理机构编号:常州市权航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80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多功能遥控电动床论文和设计-丁洁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