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活性污泥结构论文_赵昕燕

导读:本文包含了微生物活性污泥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微生物,群落,污泥,活性,结构,聚合物,氟化。

微生物活性污泥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赵昕燕[1](2019)在《包埋活性污泥实现短程硝化微生物结构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包埋固定化过程对微生物种群的影响,以接种污泥和各个阶段包埋硝化污泥为对象,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PCR-DGGE)技术对比分析上述污泥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短程硝化逐渐稳定的过程会增加包埋颗粒中微生物种群多样性,影响污泥稳定性的细菌被淘汰,而脱氮菌、聚磷菌、溶藻菌和硫自养反硝化菌等污水处理功能微生物都在反应过程中得到保留。短程硝化过程实现了对AOB一定程度的富集,与接种污泥相比,驯化中的短程包埋硝化污泥和稳定短程包埋硝化污泥中AOB的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均有提高。接种污泥和各个阶段短程硝化污泥中的优势菌群主要分布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未培养菌(unculturedbacterium)。其中AOB均属于β-Proteobacteria的亚硝化单胞菌属(Nitrosomonas)。(本文来源于《节能与环保》期刊2019年06期)

马博言,刘缨,刘志培[2](2019)在《短程硝化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羟胺代谢对短程硝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活性污泥法随着技术的成熟,已应用在高氨氮污水/废水处理中,通过不断发展衍生出的很多新型工艺也成为研究热点,短程硝化反应作为代表已逐渐体现出优越性。短程硝化能达到高效净化污水的目的,其反应中的代谢产物羟胺也和微生物类群及反应产物之间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反应器中活性污泥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动态密切相关,探究微生物群落结构能帮助生物强化、优化参数,提高脱氮效率。本文主要总结了近年来有关短程硝化/半短程硝化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组成与结构及其与反应器处理效率之间的关系,以及羟胺代谢对短程硝化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这些研究加深了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污水处理工艺之间的认识,但充分发掘生物信息、提高工艺效能之路仍然充满挑战,还需利用氮平衡方法、Real-time PCR法等多种生物技术手段对短程硝化进行全方位研究,为实践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通报》期刊2019年08期)

张潇,赵博玮,岳秀萍[3](2019)在《取消初沉池对AAO工艺活性污泥微生物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有初沉池与无初沉池的两组AAO工艺反应器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沉砂池出水,研究初沉池对AAO工艺处理城市生活污水效能及活性污泥微生物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两系统对水中COD、BOD5、NH4+-N和TP均具有良好的去除能力,处理出水均可达标排放;无初沉池的系统对TN的去除能力高于有初沉池的系统。高通量结果表明,有无初沉池对反硝化相关功能菌群的分布比例有显着影响,无初沉池的系统中反硝化相关功能菌群比例高于有初沉池的系统。(本文来源于《工业水处理》期刊2019年06期)

刘文龙,刘超,沈琛,李夕耀,彭永臻[4](2019)在《活性污泥长期好氧饥饿下的微生物种群结构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考察好氧饥饿环境对活性污泥硝化及除磷性能的影响,研究活性污泥在长期好氧饥饿条件下的微生物种群结构变化,以具有良好硝化和除磷性能的活性污泥为实验对象,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平台分别考察活性污泥好氧饥饿处理3,7,14和30 d后的微生物种群结构特性及差异.结果表明:好氧饥饿时间越长,活性污泥硝化及除磷性能所受的影响越大,污泥的种群结构变化越明显.硝化菌和除磷菌等相关功能细菌在短期(7 d)好氧饥饿过程中,可分别利用细菌衰亡裂解释放的氨氮和胞内储能物质进行细胞维持,确保系统硝化及除磷性能的恢复,同时恢复期氨氧化菌快于亚硝酸氧化菌的活性恢复速率促进了系统由全程硝化向短程硝化的转变;而随着好氧饥饿时间的延长,功能细菌的种群丰度均逐渐减少.此外,活性污泥微生物种群结构在30 d好氧饥饿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动态变化过程,既有优势种群(如Proteobacteria和Bacteroidetes等)的逐步消亡,又有适应好氧饥饿环境的菌种(如Firmicutes)增强成为新的优势菌群.(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温丹丹[5](2018)在《不同生物处理工艺活性污泥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结构、代谢产物及与污泥沉降性能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活性污泥法是目前水处理领域应用最广泛的工艺,然而自该工艺提出以来饱受污泥膨胀的制约。针对于此,各国研究者已从水质、环境因素及运行条件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同时取得了相关成果。然而对于这种以微生物为主体的工艺,污泥沉降性能与生物代谢、优势菌种之间究竟存在何种关联性,报道不多。本论文借助分子生物学手段追踪了污泥中优势菌群的演替、监测了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含量及组分等的相关变化,探究污泥沉降性能在不同运行条件下产生差异的内在原因,以期丰富相关沉降/膨胀理论。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同样的进水和接种污泥,不同条件运行的两种反应器内分别诱发了系统活性污泥粘性膨胀和丝状菌膨胀。进水采用乙酸钠和可溶性淀粉为碳源(COD贡献比为3:2),1#反应器在低溶氧协同高负荷运行条件导致活性污泥形成粘性膨胀;而2#反应器在正常溶氧及有机负荷条件下,Type0914丝状菌出现过度增殖,进而诱发系统丝状菌膨胀。16S rDNA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高负荷协同低溶氧的环境刺激了1#反应器中Bradyrhizobiu(慢生根瘤菌属)菌的优势生长,其分泌的大量胞外粘液中多糖含量的增加是诱发系统发生粘性膨胀的主要原因。2#反应器中的丝状菌膨胀污泥中,Chloroflexi(绿弯菌门)菌和Saprospiraceae(腐螺旋菌科)菌所占丰度分别高达13.13%和10.14%。论文认为溶解性碳源是导致这两类菌相伴生长、进而诱发活性污泥丝状菌膨胀的主要原因。(2)AAO脱氮除磷(Ⅰ阶段)、AO脱氮(Ⅱ阶段)、好氧除碳(ⅡⅠ阶段)这3种工艺中,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有所差异。Ⅰ阶段沉降性能最佳,其次为ⅡⅠ、Ⅱ阶段。结果表明,1)系统优势菌及菌群结构都发生了显着变化。其中Thiothrix(丝硫菌)菌的相对数量是影响污泥沉降性能变化的主导细菌。在接种污泥和Ⅰ阶段Thiothrix(丝硫菌)菌的丰度仅为0.08%和1.51%,Ⅱ阶段上升至9.41%,ⅡⅠ阶段降至4.29%。Ⅰ阶段的厌氧区对该菌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但Ⅱ阶段的缺氧区却刺激其优势生长;2)叁个系统中微生物种群多样性Ⅰ阶段最高,其次为Ⅱ、ⅡⅠ阶段。缺氧区和厌氧区的引入导致系统功能与环境的复杂度增加,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有所升高;3)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对EPS的组分及含量具有显着影响,进而导致污泥沉降性能改善或恶化的进程加剧,污泥沉降性能与松散附着胞外聚合物(loosely bound EPS,LB-EPS)中蛋白质/多糖的比值呈正相关;4)反应器功能的改变,丝状菌的类型就会发生显着变化。接种污泥和Ⅰ、Ⅱ、ⅡⅠ阶段的优势丝状菌分别为Type0092、Sphaerotilus natans(浮游球衣菌)、Thiothrix spp.(丝硫菌)、Nostocoida limicola Ⅱ(诺卡氏菌Ⅱ)。(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8-06-01)

谢逍[6](2018)在《餐厨垃圾和剩余活性污泥厌氧共消化产酶性能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经济不断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作为城市固体废弃物重要组成部分的餐厨垃圾和剩余活性污泥的数量也日益增加。餐厨垃圾和剩余活性污泥不经适当处理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厌氧消化技术可以有效地回收其中的有机物,实现餐厨垃圾和剩余活性污泥的稳定化和减容化。本次实验采用餐厨垃圾和剩余活性污泥厌氧共消化的方法生产水解酶。然后将产生的酶液投入到污泥厌氧发酵系统中,验证酶液对污泥发酵的影响。实验运用简单的发酵装置,以人工模拟的餐厨垃圾和剩余活性污泥为生物质,通过调整厌氧消化的过程参数(温度、pH和餐厨垃圾和剩余活性污泥的质量比)来实现最优的产酶量。VSS变化量、溶解性COD、溶解性蛋白质、溶解性碳水化合物和酶活等指标,用来考察外加酶液对污泥厌氧水解的强化作用。通过过程中的水解酶活力大小,可指示餐厨垃圾和剩余活性污泥共消化产酶的可行性。同时,本实验使用第二代微生物DNA检测技术Ilumina测序法来监测整个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酶活力大小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可充分显示共消化产酶的可行性。结果显示,淀粉酶在温度37℃、初始pH 7和餐厨垃圾对剩余活性污泥质量比2:1条件下,达到最佳的酶活力。蛋白酶在温度50℃、初始pH 8和餐厨垃圾对剩余活性污泥质量比2:1的条件下,达到最佳的酶活力。淀粉酶和蛋白酶最大活力分别为10.02U/mL和19.25U/mL。含有最优淀粉酶活力的酶液投入到污泥后,有利于促进污泥的水解过程,大大提高厌氧消化效率。随着装置内营养物质成分的改变和发酵的进行,微生物群落发生不断变化。酶液生成阶段时微生物增殖最快。产淀粉酶的优势微生物菌群是乳酸菌属和梭状芽孢杆菌扇形菌属1,产蛋白酶的优势微生物菌群是嗜水汽单胞菌属。(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8-05-15)

徐双[7](2018)在《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及沉降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冬季对新疆四个污水处理厂采集活性污泥样本,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活性污泥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同时在实验室运行SBR反应器,接种寒冷地区污水处理厂氧化沟好氧段污泥,以人工配制的模拟废水为实验用水,共运行234天。采集SBR反应器的污泥样本,研究活性污泥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并提取活性污泥样本的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研究胞外聚合物与污泥沉降性能的关系。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污水处理厂中,主要的优势菌门是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26.7%~48.9%),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19.3%~37.3%),绿弯菌门(Chloroflexi)(2.9%~17.1%)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1.5%~13.8%)。腐螺旋菌科(Saprospiraceae)、黄杆菌科(Flavobacteriaceae)、四球虫属(Tetrasphaera)在膨胀污泥中平均相对比例分别是12.0%、8.3%、5.2%,而在非膨胀污泥中是5.7%、1.2%、0.1%。腐螺旋菌科(Saprospiraceae),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和四球虫属(Tetrasphaera)是引起污水处理厂污泥丝状膨胀的主要菌。RDA分析表明进水BOD_5对细菌群落结构有较大的影响。(2)SBR反应器污泥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39.9%~81.9%)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13.9%~28.1%)是最主要的细菌门。接种污泥中厌氧绳菌属(norank_f__Anaerolineaceae)(9.7%),腐螺旋菌属(norank_f__Saprospiraceae)(8.6%)和丛毛单胞菌属(unclassified_f__Comamonadaceae)(6.8%)是主要的细菌属;Ichthyosporea门下的norank_o__Rhinosporideacae(97.9%)是主要的真菌属。丝硫菌属(Thiothrix)、腐螺旋菌属(norank_f__Saprospiraceae)在丝状膨胀污泥中占26.0%、16.5%,在非膨胀污泥中降至0.18%、7.7%。动胶菌属(Zoogloea)在非膨胀污泥中占12.9%,在膨胀污泥中增至66.2%。SBR反应器中污泥丝状菌膨胀的主要原因是丝硫菌属(Thiothrix)和腐螺旋菌属(norank_f__Saprospiraceae)的增殖;粘性膨胀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动胶菌属(Zoogloea)的增殖。PLS-DA结果表明在反应器进行活性污泥冷冻处理和换碳源后,微生物群落结构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3)EPS中,TB-EPS含量最多,LB-EPS含量其次,而S-EPS含量最少。S-EPS和LB-EPS中多糖为主要组分,TB-EPS中蛋白质为主要组分。污泥冷冻处理前,以乙酸钠为单一碳源阶段,污泥SVI值和EPS总量、蛋白质含量均呈正相关;与多糖含量呈负相关。污泥冷冻处理后,以乙酸钠和葡萄糖分别作为碳源时,污泥SVI值和EPS总量、蛋白质含量、多糖含量均呈负相关。(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8-05-01)

樊柳[8](2018)在《城镇污水处理系统活性污泥性质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对生态环保问题的日益重视,污水排放标准日趋严格,城镇污水处理厂承担着降解污水中污染物的重要责任。活性污泥法是城镇污水处理中运用最广泛的方法,而活性污泥作为降解污染物的主要承载物,其理化性质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关系值得深入探讨与研究。本研究中,样品来源于全国7所城市的9座城镇污水处理厂,研究对象为17个活性污泥样品及2个生物处理系统中填料上附着的生物膜,共包含6种不同的主体工艺。主要利用多种统计学方法对不同生物系统中活性污泥性质进行综合分析,并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从门、纲、属叁个级别剖析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差异性与相似性,最后通过双变量相关分析与典型相关分析明确活性污泥特性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物处理系统中活性污泥理化性质具有明显一致性,活性污泥中的磷也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性和可迁移性。样品所在地区是影响活性污泥中重金属含量的主要因素,而采样时间对重金属含量的影响较小。污泥中重金属Zn、Mn可迁移性与生物利用性高,而Pb、Cr、Cu的赋存形态较为稳定。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暖季样品的生物多样性与丰富度高于冷季样品,工艺不同会导致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与A~2/O及氧化沟工艺不同,SBR工艺中δ-变形菌纲与β-变形菌为优势菌种,γ-变形菌相对丰度较低,表现出更高的氨氧化效率。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组成具有生态一致性,但生物膜样品中硝化螺旋菌相对丰度远高于活性污泥样品,具有更优良的硝化性能。季节与地域是造成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的主要因素。活性污泥理化性质中pH、C/N值、S、Ca含量与微生物群落结构密切相关。重金属的不同形态中,酸溶态Zn是对α多样性指数影响最大的因子。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结构与重金属Mn、Zn、Cr、Ni呈显着的相关性,此类重金属都是活性污泥中微生物菌群生长繁殖的必需元素。在实际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调控中除常规污染物指标的监测外,还需对活性污泥自身理化性质及重金属含量加强监控管理,活性污泥性质将影响微生物群落组成进而制约污水处理能效。(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苏润华,丁丽丽,任洪强[9](2018)在《纳米零价铁(NZVI)对厌氧产甲烷活性、污泥特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重点比较了纳米零价铁(NZVI)和微米级铁(ZVI)短期暴露条件下,厌氧产甲烷过程中污泥产甲烷活性、污泥生理生化特征、细胞膜磷脂组成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NZVI组中累积产甲烷量随着NZVI投加浓度的增加降低.5 000mg·L~(-1)ZVI组累积产甲烷量未受影响.5 d时NZVI(100~5 000 mg·L~(-1))组铁离子浓度是空白组的1.6~7.4倍,5 000mg·L~(-1)ZVI组铁离子浓度略高于空白组.5 000 mg·L~(-1)NZVI组胞外聚合物总量大幅下降为空白组的21.1%,而活菌比仍可保持在空白组的79.7%.辅酶F420和辅酶M含量在5 000 mg·L~(-1)NZVI组中为空白组的40.2%和61.6%,但100 mg·L~(-1)NZVI组和5 000 mg·L~(-1)ZVI组中辅酶F420含量升高为空白组的1.3倍.不同实验组污泥支链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总含量为:ZVI-5 000(21.18%)>空白组(19.37%)>NZVI-1000(16.69%)>NZVI-5000(15.94%)>NZVI-100(12.08%).NZVI可使环境中铁离子浓度升高和细胞膜流动性下降,降低细胞活性和产甲烷关键辅酶活性,从而对产甲烷过程造成抑制;主成分分析和冗余分析表明,厌氧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组成可受到NZVI的影响发生较大变化,Nakamurella、Bacillus、Trichococcus和Petrimonas对NZVI耐受性高.(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8年07期)

王彬浩[10](2017)在《活性污泥降解氟化工废水的影响因素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十年,氟化工行业迅猛发展,氟化工废水的产生量也不断增加。由于氟化工废水往往成分复杂,难降解,并且缺乏氟化工废水中特征污染物的国家标准,因此,大量氟化工废水对水环境及水生态构成了严重威胁。尽管关于微生物降解含氟有机物的研究已经开展多年,但是,微生物对多种含氟有机物混合废水的处理研究还未见报道。与此同时,氟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往往会添加一些辅助材料当做反应催化剂,如贵金属;这也使氟化工废水具有强毒性、高盐度、有机负荷和重金属含量高、可生化性差等特征,极大限制了生物法处理技术的应用。为了探究活性污泥在处理氟化工混合有机废水时,其降解性能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情况,本文以某化工企业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作为试验对象,分别探讨了 1、原始氟化工废水对活性污泥的致毒性以及活性污泥在氟化工有机废水中的适应情况;2、在盐度、重金属、温度、碳氮比影响下,氟化工混合有机废水处理系统中的活性污泥性能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情况;得到结果如下:(1)经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测得原始氟化工废水中主要含有Cu、Ni、Pb、Cd、Cr、Mn、As等7种重金属,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和液质联用-高分辨质谱仪检测,测得4-氟-2-硝基苯胺、双(4-氟苯基)醚等11种主要含氟有机物;且废水中盐度值高达53400 mg·L-1。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回流污泥在葡萄糖模拟废水中的最佳呼吸速率为189.2 ± 1.11 mg.L·1·h-1;在氟化工原始废水中平均呼吸速率仅为5.60 ± 0.70 mg·L·1·h-1,说明原始氟化工混合废水存在抑制微生物正常代谢的有毒有害物质。与此同时,实验测得污泥在氟化工有机混合废水中的最佳呼吸速率为68.60 ±0.96 mg·L-1·h-1,与原始废水中的呼吸状况相比,污泥的呼吸作用有显着增强,表明活性污泥对氟化工有机混合废水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借助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PCR-DGGE)评价活性污泥中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污水处理厂二沉池的活性污泥中微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通过进一步割胶、克隆测序,成功鉴定出Kineococcus gynurae等6种能够适应氟化工有机混合废水的优势菌种。(2)经过氟化工有机物混合废水70天的驯化,活性污泥能够适应TOC浓度为400 mg·L-1的含氟废水,并且降解率维持在80%以上。驯化结束后,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泥样中主要细菌为 Proteobacteria(78%~84%),Chloroflexi(3%~12%),Bacteroidetes(1%~10%),与驯化前污泥中微生物结构成分有明显的差异。比较叁种曝气策略下的污泥驯化效果,发现在曝气机开/关=3/3 h时,顺着驯化梯度,污泥样本中Chao1和Shannon指数稳步上升(分别由3676提高到3879;3.99提高到4.05),说明该曝气条件更有利于污泥中菌群微生态的稳定演替和抗环境压力。在经过氟化工有机混合废水驯化后,所有实验组微生物比对照组微生物多了一种mdh2基因(能够编码菌体内脱氢酶);并且在曝气策略为开/关=2/4 h的曝气条件下,反应器R1-1,R1-2两组污泥样本中比其他实验组多了amo基因(调控菌体内单加氧酶,降解有机物)。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曝气周期和曝气量对菌属基因遗传和变异产生影响,进而改变微生物群落结构。(3)盐度的增加直接影响了反应器内活性污泥的降解性能,高盐度时(10000 mg·L-1)微生物的正常代谢受到抑制,TOC降解率仅为50%。盐度的提升使得微生物多样性降低以及群落结构发生变化,Shannon指数从3.85下降到2.51。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随着盐度的提升,耐盐菌(Xanthobacter)逐渐替代了不耐盐菌,成为优势菌属。(4)当Cu2+,Zn2+,Mn2+,Ni2+这些离子浓度超过20mg.L-1时,金属离子对微生物活性产生了一定的抑制。各种金属离子浓度的提升(从0.5 mg·L-1逐渐提升到20 mg·L-1)使得微生物多样性降低以及群落结构发生变化,Shannon指数在2.77~3.97之间变化。随着金属离子浓度的提升,Xanthobacter逐渐成为优势菌,且Sphingomonas,Desulfovibrio,Cupriavidus,Rhodopseudomonas菌属只在投加金属离子的反应器内存在,这表明,金属离子的生物刺激引导基因重组沿着有利于微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向进化。(5)在25℃时,活性污泥对含氟有机物的降解效果最好,进水TOC浓度为400 mg·L-1时,其去除率高达90%。此外,Xanthobacter和未识别的菌属构成了活性污泥菌群的主要菌属,其次是 Prosthecomicrobium、Prosthecobacter。Xanthobacter 在温度为 10℃的时候,相对丰度最高;且随着温度的上升,该菌属在各自反应器内的丰富度逐渐降低,说明Xanthobacter更适合在低温环境生存。(6)反应器在 C:N:P 分别为 100:1:1,100:5:1,100:10:1,100:15:1,100:20:1,100:25:1的条件下,对废水TOC去除效果差异不大(基本维持在90~95%之间)。在 C:N:P=100:10:01,100:15:01,100:25:01 时,新出现了Sphingomonadales、Flaobacterales、Caulobacterales、Desufovibrionales等菌目,说明氮源的增加,有利于Sphingomonadales、Flaobacterales、Caulobacterales、Desufovibrionales 的生长繁殖。(7)PCR检测分析表明,在氟化工废水生物处理过程中,具有编码单加氧酶、双加氧酶或脱氢酶的prm,xyl,mh2,mxF,tomA3,dcmA六个功能基因对生物降解性能可能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来源于《杭州师范大学》期刊2017-03-01)

微生物活性污泥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活性污泥法随着技术的成熟,已应用在高氨氮污水/废水处理中,通过不断发展衍生出的很多新型工艺也成为研究热点,短程硝化反应作为代表已逐渐体现出优越性。短程硝化能达到高效净化污水的目的,其反应中的代谢产物羟胺也和微生物类群及反应产物之间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反应器中活性污泥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动态密切相关,探究微生物群落结构能帮助生物强化、优化参数,提高脱氮效率。本文主要总结了近年来有关短程硝化/半短程硝化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组成与结构及其与反应器处理效率之间的关系,以及羟胺代谢对短程硝化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这些研究加深了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污水处理工艺之间的认识,但充分发掘生物信息、提高工艺效能之路仍然充满挑战,还需利用氮平衡方法、Real-time PCR法等多种生物技术手段对短程硝化进行全方位研究,为实践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生物活性污泥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赵昕燕.包埋活性污泥实现短程硝化微生物结构特点[J].节能与环保.2019

[2].马博言,刘缨,刘志培.短程硝化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羟胺代谢对短程硝化的影响[J].微生物学通报.2019

[3].张潇,赵博玮,岳秀萍.取消初沉池对AAO工艺活性污泥微生物结构的影响[J].工业水处理.2019

[4].刘文龙,刘超,沈琛,李夕耀,彭永臻.活性污泥长期好氧饥饿下的微生物种群结构演化[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9

[5].温丹丹.不同生物处理工艺活性污泥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结构、代谢产物及与污泥沉降性能的关系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

[6].谢逍.餐厨垃圾和剩余活性污泥厌氧共消化产酶性能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D].湖南大学.2018

[7].徐双.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及沉降性能研究[D].新疆大学.2018

[8].樊柳.城镇污水处理系统活性污泥性质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相关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

[9].苏润华,丁丽丽,任洪强.纳米零价铁(NZVI)对厌氧产甲烷活性、污泥特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环境科学.2018

[10].王彬浩.活性污泥降解氟化工废水的影响因素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7

论文知识图

在第44,47,50天反应器中AOB,NOB,...氨氧化细菌分布运行36d后10×20倍光学显微镜下4个反应...污泥形态Fig.3Sludgemorphology不同培养基富集和分离活性污泥样品的...一9缺氧反硝化活性污泥反应器微生物群...

标签:;  ;  ;  ;  ;  ;  ;  

微生物活性污泥结构论文_赵昕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