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格律形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格律,形式,诗学,新诗,格律诗,自由诗,诗歌。
格律形式论文文献综述
江弱水[1](2018)在《自由与格律的协奏:漫谈百年新诗的形式》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由诗在现代世界的流行,也许跟它与现代人精神上的同构有关,也是现代艺术上空间对时间的胜利,图像对音乐的胜利。而格律诗形式似乎更符合传统社会中人的需要,因为稳定的社会需要稳定的形式来表达稳定的情思。一百年来的新诗在格律和自由两种形式上都做出了可贵的探索,但仍然期待着将两种形式都运用到出神入化的大诗人的出现。一旦如此,则所有对新诗的质疑都将销声匿迹。(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文学论丛》期刊2018年01期)
王楠[2](2014)在《美在格律,成在思想——也谈填词的形式与内容之争》一文中研究指出词,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因此在格律上和诗相比具有明显的严谨性。格律是词的形式,思想是它的内容,形式与内容哪个更重要,从北宋至清朝,争论不休。(本文来源于《赤子(上中旬)》期刊2014年24期)
王金城[3](2013)在《“新格律”的新探索——80年代后台湾诗歌形式变革之叁》一文中研究指出台湾诗歌经过20世纪50、60年代现代主义和70年代现实主义运动的洗礼,80年代以后已进入诗思和诗艺的多元化发展时期。就诗歌艺术形式的革新而言,除了"图像诗"的视觉美学实验、突破文类边界、艺术与诗艺遇合的文体革命以外,台湾诗人在"新格律"的新探索方面亦卓有成效。其中,向阳的"十行诗"和林建隆的"叁行俳句"代表了这种探索路向的创作实绩。(本文来源于《世界华文文学论坛》期刊2013年02期)
西渡[4](2013)在《新诗格律理论研究:进展与问题——以刘涛《百年汉诗形式的理论探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格律诗学是现代诗学的核心和前沿问题之一,关涉传统与现代、中与西、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等相关理论问题。在新诗诞生后不久,格律体新诗便和自由诗一起成为新诗的两翼,在彼此竞争、相互依存中共同推进了新诗艺术的精进。长期以来,现代文学研究界对现代格律诗学缺乏系统的研究。近年来,虽然有不少以现代格律诗学为研究对象的着作问世,但这些着述和论文的成绩却还不能尽如人意。其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一是多集中于某一时段或某几个诗人、学者的格律理论的研究,缺乏对20世纪现代格律诗学的整体把握,或者虽有心做贯通新诗史的研究,但限于见识和材料掌握的程度或者囿于门户之见,存在重要的遗漏甚至偏见、谬误;二是理论把握能力不足,对现代格律诗学涉及的重要理论问题和范畴概念缺乏系统梳理与辨析,以致不但没有在理论上对现代格律诗学建设有所推进,甚而在一些重要理论问题和概念的认识上从已取得的成果后退;叁是问题意识不够,对现代格律诗学牵涉的现代诗学的一些根本问题缺乏意识和理解,更无庸说做出高屋建瓴的阐释;四是没有在文献掌握和发掘上下苦功。以刘涛新近出版的《百年汉诗形式的理论探求———20世纪现代格律诗学研究》为例,可探讨当下新诗格律理论研究在文献等方面的进展以及相关论述和判断上的不足。(本文来源于《江汉学术》期刊2013年03期)
葛艺[5](2013)在《《春望》各英译中格律形式的体现》一文中研究指出诗歌翻译是弘扬中国传统文明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汉诗,特别是近体诗独特的格律形式往往使翻译陷入困境。如何保持原诗铿锵的节奏、和谐的韵律等成为诗译家们的重要课题。作为近体诗的代表作之一,《春望》各译文在样式、节奏与押韵等层面对原诗的再现程度的研究对诗歌翻译中的格律形式探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为保持《春望》样式的一致性,译文可采取的方法有音节缩略、句型转换法等;节奏上通过调序、换字、缩略等保持诗歌抑扬跌宕,铿锵有力;而在用韵方面则可采取调整词序、换用同义词、词义补充等方式再现原诗韵味。(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3年11期)
张桃洲[6](2013)在《早期“新格律诗”运动比照下的1950年代新诗形式问题讨论》一文中研究指出1950年代围绕诗歌形式及其相关议题展开的数次大规模讨论,虽然受制于当时的历史语境和诗歌风尚,却也在相当强势的同质化声浪中出现了一些异质声音。何其芳通过对"现代格律诗"这一概念进行诠释,提出了一些富有建设性的见解,其论述一方面提供了检视1950年代诗歌发展的别样视角,另一方面与1920年代新格律诗运动中闻一多等人的主张有着明显的差异。(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3期)
胡梅仙[7](2012)在《“新月派”格律诗:普遍的自由与形式的完美》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月派诗歌总体上表现着对精神的自由与形式的完美的追求。新月派诗人的欧美留学背景及其自由主义信仰决定了其诗歌是个人话语性质而不是民族国家的集体话语。新月的这种精神自由与形式完美的追求,是把诗歌当成诗来写的艺术家的态度,而不是把诗歌当作社会改造的宣传家的态度。他们的纷争主要是通过资产阶级文学与无产阶级文学、个人话语与集体话语、诗歌形式与精神这几组概念来具体体现的。(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论坛》期刊2012年04期)
刘涛[8](2011)在《从几首佚诗看臧克家对新诗格律形式的探求》一文中研究指出臧克家的诗歌创作受新月派新格律诗学影响很深。本文发掘出被臧克家有意遮蔽的佚诗4首,它们对格律形式的刻意追求,进一步印证了他早期与新月派之间的渊源关系,对深入研究臧克家的新格律诗学及新月诗派新格律诗学理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上)》期刊2011年10期)
段奡卉[9](2011)在《从关联翻译理论看汉语格律诗英译中形式的趋同——以《春望》叁个译本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关联翻译理论把翻译看成一个阐释源语的明示-推理活动,是语言交际的一种方式。而交际的成功取决于一方的意图被另一方识别。然而,谈到格律诗翻译,则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不可译性",其表现形式———韵式、平仄、对仗格律在译语中如何体现,成了所有译者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以《春望》的英语译文为例,针对格律诗的表现形式,通过比较译文来分析格律诗形式在翻译中的重要性,同时借用关联翻译理论说明格律诗的形式并非不可译。译作只要达到对原作信度和效度的趋同,翻译就算成功。(本文来源于《外语学刊》期刊2011年03期)
龚文[10](2011)在《关于“规范自由曲格律形式”漫议——读《难老泉声·卷首语》想到的》一文中研究指出2009年第1期《难老泉声》在发表武正国会长《为自由曲鼓与呼》序文的同时,特辟《散曲新声》专栏,刊发了省内外17位作者68首曲作。归纳起来还是传统散曲和自由曲两类。这在过去连散曲都极少发表的《难老泉声》来讲,不能不说是令人鼓舞的变化。对于响应武会长"愿更多的诗友投入到自由曲的创作行列,愿更多的自由曲优秀作品问世"的号召,无疑是积极的互动和有力的推动。与此相关的是,本期"卷首语"指出:"自由小令一式,是(本文来源于《中华诗词》期刊2011年01期)
格律形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词,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因此在格律上和诗相比具有明显的严谨性。格律是词的形式,思想是它的内容,形式与内容哪个更重要,从北宋至清朝,争论不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格律形式论文参考文献
[1].江弱水.自由与格律的协奏:漫谈百年新诗的形式[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18
[2].王楠.美在格律,成在思想——也谈填词的形式与内容之争[J].赤子(上中旬).2014
[3].王金城.“新格律”的新探索——80年代后台湾诗歌形式变革之叁[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3
[4].西渡.新诗格律理论研究:进展与问题——以刘涛《百年汉诗形式的理论探求》为例[J].江汉学术.2013
[5].葛艺.《春望》各英译中格律形式的体现[J].海外英语.2013
[6].张桃洲.早期“新格律诗”运动比照下的1950年代新诗形式问题讨论[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
[7].胡梅仙.“新月派”格律诗:普遍的自由与形式的完美[J].社会科学论坛.2012
[8].刘涛.从几首佚诗看臧克家对新诗格律形式的探求[J].文学教育(上).2011
[9].段奡卉.从关联翻译理论看汉语格律诗英译中形式的趋同——以《春望》叁个译本为例[J].外语学刊.2011
[10].龚文.关于“规范自由曲格律形式”漫议——读《难老泉声·卷首语》想到的[J].中华诗词.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