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及电器设备论文和设计-余勇

全文摘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电器设备,显示装置包括发光部件以及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第一透光区和第一遮光区,所述第一透光区的透光率大于第一遮光区的透光率,所述发光部件对应于所述第一透光区以使得所述发光部件的光线从所述第一透光区穿过所述显示面板。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装置,通过第一遮光区遮盖显示面板内侧的结构的同时,通过增加第一透光区的透光率,能提升发光部件在显示面板外侧的显示亮度。

主设计要求

1.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光部件(101);显示面板(30),所述显示面板(30)罩设在所述发光部件(101)上,所述显示面板(30)包括第一透光区和第一遮光区,所述第一透光区的透光率大于第一遮光区的透光率,所述发光部件(101)对应于所述第一透光区以使得所述发光部件(101)的光线从所述第一透光区穿过所述显示面板(30)。

设计方案

1.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光部件(101);

显示面板(30),所述显示面板(30)罩设在所述发光部件(101)上,所述显示面板(30)包括第一透光区和第一遮光区,所述第一透光区的透光率大于第一遮光区的透光率,所述发光部件(101)对应于所述第一透光区以使得所述发光部件(101)的光线从所述第一透光区穿过所述显示面板(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部件(101)包括指示灯和\/或数码屏;和\/或,所述显示面板(30)为一体式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30)的朝向所述发光部件(101)的一侧形成有磨砂层,所述磨砂层所在位置形成为所述第一遮光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光区的对应于所述发光部件(101)亮度高的位置处的厚度大于对应于所述发光部件(101)亮度低的位置处的厚度;和\/或,所述第一透光区的厚度为1.0~2.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底座(20),所述底座(20)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底座(20)上形成有从所述第一侧延伸至所述第二侧的安装通孔(201),所述发光部件(101)穿设于所述安装通孔(201)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0)第二侧的表面的颜色与所述第一遮光区的背离所述发光部件(101)的一侧的表面颜色相同;和\/或,所述发光部件(101)的朝向所述显示面板(30)的一侧的背景色与所述第一遮光区的背离所述发光部件(101)的一侧的表面颜色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相互匹配的第一卡接部(31)和第二卡接部(21),所述第一卡接部(31)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30)的朝向所述底座(20)的一侧;所述第二卡接部(21)设置于所述底座(20)的边缘。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电路板(10)以及设置于所述底座(20)第一侧的第三卡接部(22),所述发光部件(101)形成为所述电路板(10)的部分结构,所述电路板(10)上形成有连接孔(11),所述第三卡接部(22)包括至少两个相对间隔设置的卡勾(221),两所述卡勾(221)卡入所述连接孔(11)内。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面贴(40),所述面贴(40)夹设于所述底座(20)和所述显示面板(30)之间,所述面贴(40)的朝向所述显示面板(30)的一侧的底色与所述底座(20)的第二侧表面的颜色相同;所述面贴(40)包括第二透光区(401)以及第二遮光区(402),所述第二透光区(401)位于所述发光部件(101)和所述第一透光区之间,所述面贴(40)上形成有第一图样,所述第一图样对应的位置为所述第二透光区,所述第二透光区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图样相同,所述第二透光区周围为所述第二遮光区。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30)上形成有第二图样,所述第二图样形成于所述第一透光区,所述第一透光区的形状与所述第二图样的形状相同;所述发光部件(101)的朝向所述显示面板(30)的一侧的表面与所述显示面板(30)接触。

11.电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与所述壳体连接。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电器设备。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显示结构包括显示面板以及电路板,显示面板整体采用茶色面板,茶色面板使用较深色彩浓度较高的茶色来掩盖内侧的电路板等结构,外侧观察时不易察觉显示面板内侧的结构,以使得显示面板在无显示需求时能大致呈现整体感,但电路板上的指示灯的灯光透过茶色面板后的显示亮度很弱,显示亮度达不到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显示亮度较好的显示装置及电器设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发光部件和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罩设在所述发光部件上,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透光区和第一遮光区,所述第一透光区的透光率大于第一遮光区的透光率,发光部件对应于所述第一透光区以使得所述发光部件的光线从所述第一透光区穿过所述显示面板。

进一步地,所述发光部件包括指示灯和\/或数码屏;和\/或,所述显示面板为一体式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面板的朝向所述发光部件的一侧形成有磨砂层,所述磨砂层所在位置形成为所述第一遮光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透光区的对应于所述发光部件亮度高的位置处的厚度大于对应于所述发光部件亮度低的位置处的厚度;和\/或,所述第一透光区的厚度为1.0~2.5mm。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底座上形成有从所述第一侧延伸至所述第二侧的安装通孔,所述发光部件穿设于所述安装通孔中。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第二侧的表面的颜色与所述第一遮光区的背离所述发光部件的一侧的表面颜色相同;和\/或,所述发光部件的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的背景色与所述第一遮光区的背离所述发光部件的一侧的表面颜色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装置包括相互匹配的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朝向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第二卡接部设置于所述底座的边缘。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装置包括电路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底座第一侧的第三卡接部,所述发光部件形成为所述电路板的部分结构,所述电路板上形成有连接孔,所述第三卡接部包括至少两个相对间隔设置的卡勾,两所述卡勾卡入所述连接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装置包括面贴,所述面贴夹设于所述底座和所述显示面板之间,所述面贴的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的底色与所述底座的第二侧表面的颜色相同;所述面贴包括第二透光区以及第二遮光区,所述第二透光区位于所述发光部件和所述第一透光区之间,所述面贴上形成有第一图样,所述第一图样对应的位置为所述第二透光区,所述第二透光区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图样相同,所述第二透光区周围为所述第二遮光区。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面板上形成有第二图样,所述第二图样形成于所述第一透光区,所述第一透光区的形状与所述第二图样的形状相同;所述发光部件的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的表面与所述显示面板接触。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器设备,包括壳体以及上述任一种的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与所述壳体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装置,通过第一遮光区遮盖显示面板内侧的结构的同时,通过增加第一透光区的透光率,能提升发光部件在显示面板外侧的显示亮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爆炸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说明

电路板10;发光部件101;底座20;安装通孔201;显示面板30;面贴40;第二透光区401;第二遮光区402;第一卡接部31;第二卡接部21;第三卡接部22;卡勾221;连接孔11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详细描述应理解为本实用新型宗旨的解释说明,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制。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发光部件101以及显示面板30;显示面板30包括第一透光区和第一遮光区,第一透光区的透光率大于第一遮光区的透光率,发光部件101对应于第一透光区以使得发光部件101的光线从第一透光区穿过显示面板30,也就是说,显示面板30的与发光部件101对应的位置处为第一透光区,发光部件101发出的光线可以透过第一透光区而被观察到,即第一透光区为显示区域,第一遮光区域为非显示区域,在显示区域可以清楚显示出图样信息,在非显示区域无漏光。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装置,能够满足通过第一遮光区遮盖显示面板内侧的结构的同时,通过增加第一透光区的透光率,能提升发光部件101在显示面板30外侧的显示亮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显示装置还包括底座20,底座20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底座20上形成有从底座20的第一侧延伸至底座20的第二侧的安装通孔201,发光部件101穿设于安装通孔201中;显示面板30设置于底座20的第二侧。如此,当发光部件的数量有多个时,安装通孔201能够避免一发光部件101发出的光线散发至相邻其他发光部件101处,从而避免相邻发光部件101之间的光线相互影响。

显示面板30主要用于显示相关图样,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面板30为一体式结构,如此可简化显示面板30的结构,且能增强显示面板30的整体感。

发光部件101的朝向第二侧的端面的背景色与第一遮光区的背离发光部件101一侧的表面的颜色相同,在显示装置无显示需求时,显示面板30上无图样显示,同时显示面板30的背离发光部件101的一侧呈现出的颜色整体比较和谐,无较大的色差,如此,第一透光区可以采用透明度较高的材质,也不会影响显示面板30的整体视觉效果;在显示装置有显示需求时,在第一透光区能看到高清图样,同时由于第一透光区可以采用透明度较高的材质,因此对发光部件101的灯光颜色没有特殊要求,能够兼容各种颜色的灯光。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遮光区的透光率可以为零,即具有全遮光效果,光线无法穿过第一遮光区;第一遮光区也可以具有一定的透光率,例如,当显示面板30采用透明塑料材质,且在显示面板30内侧的部分区域进行磨砂处理以形成第一遮光区时,第一遮光区无法做到全遮光,即有一定的透光率,此时,从显示面板30的外侧可能能够看到底座的相关结构,为此,本申请实施例中,底座20的第二侧表面的颜色与第一遮光区的背离发光部件101一侧的表面的颜色相同,如此,从显示面板30外侧基本看不见底座30的结构,使得显示面板的外观整体一致。

可以理解的是,图样包括但不限于数字、图形以及字母,或者三者的任意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发光部件101的背景色指的是发光部件101在不发光的情况下呈现出来的颜色。

上述的发光部件101包括但不限于指示灯和\/或数码屏。

发光部件101可以是单独的结构,也可以是集成在电路板上。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包括电路板10,电路板10包括发光部件101,也就是说,发光部件101形成为电路板10的部分结构;电路板10设置于底座20的第一侧。

当发光部件101的数量有多个,多个发光部件101之间可能会有亮度差,为了降低该亮度差造成的视觉上不协调,本实施例中,第一透光区的对应于发光部件101亮度高的位置处的厚度大于对应于发光部件101亮度低的位置处的厚度。发光部件101发出来的光线经第一透光区后会产生部分衰减,第一透光区的厚度越大,光线的衰减程度越大,因此,将亮度高的光线经过厚度大的区域产生较大的衰减,将亮度低的光线经过厚度小的区域产生较小的衰减,使得光线穿过第一透光区后呈现出来的光线亮度整体差异较小,能够使得整体显示亮度一致。具体地,可以根据发光部件101的亮度差来设计第一透光区的厚度分布,以使得显示面板30显示的亮度一致。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透光区的厚度整体应保持在合适的范围,本实施例中,第一透光区的厚度为1.0~2.5mm,例如,1mm,1.25mm,1.5mm,2mm,2.3mm等,以兼顾结构强度和透光性。

第一遮光区域的目的是防止显示面板30的非显示区域漏光,因此,可以在显示面板30的非显示区域形成各种不透光的结构,例如,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30的朝向底座20的一侧形成有磨砂层,也就是说,对显示面板30的朝向底座20一侧的非显示区域进行磨砂处理以形成磨砂层,磨砂层所在位置形成为上述的第一遮光区。磨砂层可以在显示面板30成型过程中形成,生产工艺成熟、成本较低。在另一未示出的实施例中,也可以在显示面板30的朝向底座20一侧的非显示区域覆一层遮光模,遮光模的颜色与底座20的朝向显示面板30的一侧的颜色一致即可。

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包括面贴40,面贴40夹设于底座20和显示面板30之间,具体地,面贴40的两侧各自与底座20和显示面板30贴合在一起。面贴40包括第二透光区401以及第二遮光区402,第二透光区401位于发光部件和第一透光区之间,进一步,面贴40形成有第一图样,第一图样对应的位置为第二透光区401,第一图样和第二透光区401的形状相同,第二透光区401的周围为第二遮光区,也就是说,发光部件101发出的光线经过面贴40时,光线从第一图样处穿过进而从第一透光区射出,而不能从面贴40的其余地方穿过,由此可以在显示面板30上呈现出第一图样,如此显示面板30呈现出来的第一图样无锯齿,无光晕,无模糊现象,可实现低成本达到高级的显示效果。

进一步,面贴40的朝向显示面板30的一侧的底色与底座20的第二侧表面的颜色相同,如此使得显示装置在无显示需求时,整体颜色一致,显示面板30上无图样显示。

本实施例中,在设置面贴40的情况下,第一透光区的面积可以稍大,比发光部件101的发光区域大,通过第二透光区401来匹配发光部件101的发光区域,通过第二遮光区402来防止漏光。

第二遮光区402域的目的是防止漏光,因此,可以面贴40上形成各种不透光的结构,例如,本实施例中,面贴40进行磨砂处理,第一图样丝印透明处理。如此,在无显示需求时,发光部件101不发光,第一图样不会呈现在显示面板30上。

需要说明的是,面贴40的底色指的是在发光部件101不发光的情况下,面贴40本身呈现出来的颜色。

为了便于显示装置的装配,显示装置包括相互匹配的第一卡接部31和第二卡接部21,第一卡接部31设置于显示面板的朝向底座的一侧;第二卡接部21设置于底座的边缘,通过第一卡接部31和第二卡接部21的配合,即可将显示面板和底座连接,无需使用螺钉等紧固件,零部件数量少,装配工序简单。

进一步,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于底座第一侧的第三卡接部22,请参阅图2,第三卡接部22包括至少两个相对间隔设置的卡勾221,两所述卡勾221的勾部相互背离,电路板10上形成有连接孔11,两卡勾221卡入连接孔11内,两卡勾221能够对电路板进行可靠地连接,无需使用螺钉等紧固件,零部件数量少,装配工序简单。

在一未示出的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该未示出的实施例中可以省略面贴40,而在第一遮光区的朝向底座20的一侧形成有第二图样,第二图样形成于第一透光区,第一透光区的形状与第二图样的形状相同。如此,发光部件101发出的光线通过显示面板30时,光线只能穿过第二图样处,不能穿过其余位置,如此在显示面板30上呈现出第二图样。发光部件的朝向显示面板的一侧的表面与显示面板接触,当第二图样的数量有多个时,如此防止其中一发光部件101发出的光线从相邻的第二图样的位置处穿出显示面板20,防止不同发光部件101之间的光线相互影响。

可以在显示面板30的朝向底座20的一侧进行磨砂处理,第二图样丝印透明处理即可,如此,在无显示需求时,发光部件101不发光,第二图样不会呈现在显示面板30上。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器设备,包括壳体以及上述任一种的显示装置,显示装置与壳体连接。进一步地,显示面板30的颜色与壳体的颜色一致,以使得电器设备的外观颜色整体一致,提升电器设备的外观美感。

电器设备的类型不限,例如,包括但不限于家用电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显示装置及电器设备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24189.3

申请日:2019-01-2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418056U

授权时间:20190920

主分类号:G09F 9/30

专利分类号:G09F9/30;G09F13/22

范畴分类:15E;

申请人: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28425 广东省中山市东凤镇东阜路和穗工业园东区28号

发明人:余勇;吴永强;康瑞祥;郭润明;余日华;崔世强

第一发明人:余勇

当前权利人: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蒋雅洁;张颖玲

代理机构:11270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显示装置及电器设备论文和设计-余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