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三通管、管路组件、换热器及空调器,三通管包括:第一支管、第二支管和第三支管,第一支管、第二支管和第三支管之间两两连通,第一支管、第二支管和第三支管的管口朝向同一方向且第一支管、第二支管和第三支管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三通管,通过设置第一支管、第二支管和第三支管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结构简单、便于加工,而且,便于三通管与其他连接管之间的连接装配。
主设计要求
1.一种三通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管、第二支管和第三支管,所述第一支管、所述第二支管和所述第三支管之间两两连通,所述第一支管、所述第二支管和所述第三支管的管口朝向同一方向且所述第一支管、所述第二支管和所述第三支管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
设计方案
1.一种三通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管、第二支管和第三支管,所述第一支管、所述第二支管和所述第三支管之间两两连通,所述第一支管、所述第二支管和所述第三支管的管口朝向同一方向且所述第一支管、所述第二支管和所述第三支管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通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管为轴对称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通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管为直管,所述第二支管的中心位于所述三通管的对称轴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通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管和所述第三支管对称分布于所述第二支管的两侧,所述第一支管和所述第三支管均具有圆滑过渡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通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焊环,所述第一支管、所述第二支管和所述第三支管的外周壁上均设有所述焊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通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管整体被构造为“m”型。
7.一种管路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根连接管;
三通管,所述三通管为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三通管,所述第一支管、所述第二支管和所述第三支管均与所述连接管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为分流管。
9.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根换热管;
三通管,所述三通管为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三通管,所述第一支管、所述第二支管和所述第三支管均与所述换热管连通。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换热器,所述换热器为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热器。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通管、管路组件、换热器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三通管被构造为“T”型、“Y”型、或三脚三通等,当需要把位于一条线上的三根接管连接起来时,需要在三通管焊接转接管,操作繁琐复杂、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三通管,所述三通管具有结构简单、装配方便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管路组件,所述管路组件包括上述所述的三通管。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上述所述的三通管。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上述所述的换热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三通管,包括:第一支管、第二支管和第三支管,所述第一支管、所述第二支管和所述第三支管之间两两连通,所述第一支管、所述第二支管和所述第三支管的管口朝向同一方向且所述第一支管、所述第二支管和所述第三支管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三通管,通过设置第一支管、第二支管和第三支管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结构简单、便于加工,而且,便于三通管与其他连接管之间的连接装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三通管为轴对称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管为直管,所述第二支管的中心位于所述三通管的对称轴线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支管和所述第三支管对称分布于所述第二支管的两侧,所述第一支管和所述第三支管均具有圆滑过渡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焊环,所述第一支管、所述第二支管和所述第三支管的外周壁上均设有所述焊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三通管整体被构造为“m”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路组件,包括:多根连接管;三通管,所述三通管为上述所述的三通管,所述第一支管、所述第二支管和所述第三支管均与所述连接管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路组件,通过设置第一支管、第二支管和第三支管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结构简单、便于加工,而且,便于三通管与连接管之间的连接装配,提高了管路组件的装配效率,降低了管路组件的生产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管为分流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包括:多根换热管;三通管,所述三通管为上述所述的三通管,所述第一支管、所述第二支管和所述第三支管均与所述换热管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利用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的第一支管、第二支管和第三支管的三通管连接多根换热管,便于三通管与换热管之间的连接装配,提高了换热器的装配效率,降低了换热器的生产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为上述所述的换热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利用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的第一支管、第二支管和第三支管的三通管连接多根换热管,便于三通管与换热管之间的连接装配,提高了换热器的装配效率,降低了空调器的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三通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三通管的焊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三通管100,
第一支管101,第二支管102,第三支管103,管口110,圆滑过渡部120,
焊环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和图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三通管100、管路组件、换热器及空调器。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三通管100,三通管100包括:第一支管101、第二支管102和第三支管103。
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第一支管101、第二支管102和第三支管103之间两两连通,第一支管101、第二支管102和第三支管103的管口110朝向同一方向且第一支管101、第二支管102和第三支管103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
需要说明的是,三通管100可以用于与其他连接管之间的装配连接,当需要连接的连接管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时,可以用第一支管101、第二支管102和第三支管103分别与对应的连接管装配连接,无需额外使用过渡管连接,结构简单、装配方便。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三通管100,通过设置第一支管101、第二支管102和第三支管103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结构简单、便于加工,而且,便于三通管100与其他连接管之间的连接装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三通管100可以为轴对称结构。由此,便于三通管100的加工制造,从而可以提高三通管100的生产效率,降低三通管100的生产成本。而且,将三通管100设置为轴对称结构,可以提高三通管100内流体流动的平稳性和顺畅性,而且提高了三通管100的外观美观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二支管102为直管,第二支管102的中心线位于三通管100的对称轴线上。也就是说,三通管100可以设置为以第二支管102的中心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结构,第一支管101和第三支管103以第二支管102的中心线为对称轴对称分布于第二支管102的两侧。由此,便于三通管100的加工制造,而且,提高了三通管100的外观美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第一支管101和第三支管103对称分布于第二支管102的两侧,第一支管101和第三支管103均具有圆滑过渡部120。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在第一支管101和第三支管103设置圆滑过渡部120,可以使第一支管101和第三支管103的弯折处圆滑过渡,从而可以降低第一支管101和第三支管103对管内流体的阻挡干涉作用,提高了第一支管101和第三支管103内流体流动的顺畅性,从而有利于减小三通管100内流体流动噪声,提高了三通管100的用户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三通管100还可以包括:焊环20,第一支管101、第二支管102和第三支管103的外周壁上均设有焊环20。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在第一支管101、第二支管102和第三支管103上设置焊环20,便于三通管100与连接管之间的装配连接。在装配三通管100时,可以分别将对应的连接管外套至对应的第一支管101、第二支管102和第三支管103上,并通过对应的焊环20焊接连接,由此,提高了连接管与第一支管101、第二支管102和第三支管103连接的便利性和可靠性,而且,有利于实现三通管100与连接管之间的批量自动焊接连接,从而提高了三通管100与连接管之间的装配效率和装配的牢固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三通管100整体可以被构造为“m”型。由此,便于三通管100的生产加工,而且,便于三通管100的装配连接。如图1所示,三通管100大致呈“m”形,第一支管101、第二支管102和第三支管103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而且,第一支管101、第二支管102和第三支管103的管口110位于同一平面上。由此,便于位于同一平面内且位于同一直线上的连接管与三通管100之间的装配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路组件,管路组件可以包括:多根连接管和三通管100,三通管100为上述所述的三通管100,第一支管101、第二支管102和第三支管103均与连接管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路组件,通过设置第一支管101、第二支管102和第三支管103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结构简单、便于加工,而且,便于三通管100与连接管之间的连接装配,提高了管路组件的装配效率,降低了管路组件的生产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连接管可以为分流管。也就是说,三通管100可以用于连接管路组件的分流管。例如,三通管100可以用于连通位于同一直线上的三根分流管,由于第一支管101、第二支管102和第三支管103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因此,三通管100与位于同一直线上的分流管之间的连接比较方便。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换热器包括:多根换热管和三通管100,三通管100为上述所述的三通管100,第一支管101、第二支管102和第三支管103均与换热管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利用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的第一支管101、第二支管102和第三支管103的三通管100连接多根换热管,便于三通管100与换热管之间的连接装配,提高了换热器的装配效率,降低了换热器的生产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空调器包括:换热器,换热器为上述所述的换热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利用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的第一支管101、第二支管102和第三支管103的三通管100连接多根换热管,便于三通管100与换热管之间的连接装配,提高了换热器的装配效率,降低了空调器的生产成本。
下面参照图1和图2以一个具体的实施例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三通管100。值得理解的是,下述描述仅是示例性描述,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三通管100可以用于空调器的换热器以及管路组件中,三通管100的材料应符合QMZ-J56.021《连接管和配管用铜管》的要求,三通管100的外观及各类性能要求符合QMZ-J51.005《铜制管路通用技术条件》及QMZ-J80.003《含制冷剂零部件水压试验方法》的要求。三通管100可以用塑料包装袋封装,并能防尘、防潮。三通管100在加工过程中仅允许使用不含氯元素的挥发油、脂润滑油或碱性清洗剂,清洗时避免三通管100接触到带氯元素的清洗剂(如盐酸等)。
如图1所示,三通管100包括:第一支管101、第二支管102、第三支管103和焊环20。第一支管101、第二支管102和第三支管103之间两两连通,第一支管101、第二支管102和第三支管103的管口110朝向同一方向,第一支管101、第二支管102和第三支管103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且第一支管101、第二支管102和第三支管103的管口110位于同一平面内。
三通管100为轴对称结构,三通管100整体被构造为“m”型,其中,第二支管102为直管,第二支管102的中心位于三通管100的对称轴线上,第一支管101和第三支管103对称分布于第二支管102的两侧,第一支管101和第三支管103均具有圆滑过渡部120。
焊环20为金属环,第一支管101、第二支管102和第三支管103的外周壁上均设有焊环20,当第一支管101、第二支管102和第三支管103与连接管连接时,连接管外套至对应的第一支管101、第二支管102和第三支管103上,并与对应的焊环20焊接连接。
由此,通过设置第一支管101、第二支管102和第三支管103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结构简单、便于加工,而且,便于三通管100与其他连接管之间的连接装配。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54159.X
申请日:2019-01-1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588792U
授权时间:20191105
主分类号:F28F 1/00
专利分类号:F28F1/00;F25B39/00
范畴分类:35F;27G;
申请人: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28311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蓬莱路工业大道
发明人:叶剑成
第一发明人:叶剑成
当前权利人: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黄德海
代理机构:11201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三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