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适应论文_马鑫鑫,崔宁,历成海,黄庆华,梁立生

导读:本文包含了冷适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疫苗,病毒,流感,细胞,亚型,禽流感病毒,基因。

冷适应论文文献综述

马鑫鑫,崔宁,历成海,黄庆华,梁立生[1](2019)在《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冷适应株的培育及SPF鸡胚感染后的免疫应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H9N2 AIV)冷适应疫苗可以弥补灭活疫苗临床保护效果的不足。为明确宿主对冷适应疫苗的免疫应答效应,本研究将H9N2 AIV(A/chicken/Shandong/903/2013,CK/903/2013)接种10日龄SPF鸡胚连续降温传代,获得在25℃能够稳定复制的冷适应株Ca30。实验结果显示:Ca30株具备冷适应性和温度敏感性,在传代过程中病毒HA蛋白出现多个位点的氨基酸突变,在25℃传代20次后已经获得稳定的氨基酸突变。动物感染试验结果显示,以10~(6.0)EID_(50)的剂量鼻腔感染1周龄SPF鸡,Ca30株仅在喉气管中低水平复制,病毒接种后第3周SPF鸡血清针对Ca30株、异源病毒株1167的血凝抑制效价均达到最高,分别为8.2 log2和5.8log2,接种后第4周针对母本病毒CK/903/2013的血凝抑制效价达到最高值7.6 log2。qPCR检测结果显示,Ca30在25℃时能够在鸡胚肺脏、肝脏和心脏中复制,对肺脏的亲和力最强。利用qPCR检测冷适应株Ca30接种鸡胚后各脏器细胞因子的转录水平,结果显示,Ca30株感染鸡胚后,引起鸡胚肺脏中IL-1β、IL-6、IL-12、IL-8、OAS和MDA5转录水平上调,上调4.18~16.47倍;感染后8 h引起鸡胚心脏中IL-1β、IL-6、IL-12、IL-8、OAS和MDA5的转录水平上调,之后降低甚至下调;72 h时引起鸡胚肝脏中IL-1β、IL-6、IL-8和OAS转录水平上调,上调4.28~6.53倍;在鸡胚脑组织中,各类细胞因子的转录水平变化无明显的规律。本研究培育了一株H9N2 AIV冷适应毒株Ca30,为深入研究冷适应弱毒疫苗的免疫保护机制提供了素材。(本文来源于《中国预防兽医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纪燕燕,范家佑[2](2019)在《Vero细胞培养H3N2流感病毒冷适应株条件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Vero细胞培养H3N2流感病毒条件进行优化。方法使用Vero细胞培养H3N2流感病毒,对病毒感染复数(MOI)、吸附时间、维持液中NaHCO_3含量、TPCK-胰酶终浓度和细胞病变效应(CPE)等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在MOI为0. 05,病毒吸附1. 5 h,病毒维持液中6. 6%NaHCO_3溶液加入量为2%,TPCK-胰酶终浓度为1 mg/L,40%~50%细胞出现CPE情况下收获病毒,血凝(hemagglutination,HA)效价最高。结论优化后的培养条件可用于大规模流感疫苗的生产。(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富伟康,姜蓬垒,韩兵社,张俊芳[3](2018)在《斑马鱼ZF4细胞冷适应过程中的长非编码RNA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长非编码RNA(lncRNAs)被发现在许多物种的各种组织中都有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已有研究发现与植物冷适应相关的长非编码RNA,然而长非编码RNA在鱼类冷适应过程中的作用尚有待发现。本项目主要探究了斑马鱼(Danio rerio)胚胎成纤维细胞(ZF4)冷适应过程中的长非编码RNA变化,使用28℃培养的ZF4细胞作为对照组,使用18℃培养30天的ZF4细胞作为实验组,通过RNA测序以及生物信息分析,发现在ZF4细胞冷适应之后有347个长非编码RNA上调,有342个长非编码RNA下调;通过GO与KEGG分析发现,差异表达的lncRNAs主要与电子传递,细胞黏附和氧化还原等有关。(本文来源于《2018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11-15)

王学娟[4](2018)在《山葡萄北冰红冷适应蛋白COR413-I2基因分离及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温度是植物种子萌发及生长发育的关键环境因素之一。冷适应蛋白作为植物冷调节的基因,在植物生命周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耐寒品种北冰红葡萄叶片为材料,设计特异性引物,克隆北冰红冷适应蛋白基因。该基因序列全长609 bp,共编码202个氨基酸,将其命名为Vv COR413-I2,该基因编码蛋白的分子量为22. 6 ku,等电点值为9. 88。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对比结果显示,该序列与其他植物的COR413蛋白一致性在78%以上。对该蛋白的结构分析显示,它具有WCOR413蛋白功能域,是WCOR413超家族成员,二级结构分析该蛋白含有5个跨膜结构域。(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19期)

仉秋实[5](2018)在《柯萨奇病毒B5冷适应减毒活疫苗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柯萨奇病毒B组5型(Coxsakievirus B5,CVB5)是引起5岁以下婴幼儿发病的一种肠道病毒,轻则能够造成婴幼儿的手足口病、腹泻,重则可引起无菌性脑膜炎、心肌炎、I型糖尿病等并发症,对全球范围的婴幼儿的健康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威胁。然而,目前并未有有效的治疗手段,更没有疫苗来预防CVB5的感染,因此,CVB5疫苗的研发刻不容缓。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冷适应减毒的方法制备CVB5减毒疫苗,通过动物实验对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为了获得CVB5温度敏感株,我们通过冷适应减毒的方法进行,方法如下:将本实验室冻存的CVB5病毒液过滤除菌后接种于Vero细胞中,37℃培养1代,即为野毒株,命名JZ-WT;33℃传至50代,即为温度敏感株,命名JZ-P50。其中,每10代分别测定33℃和37℃病毒滴度,通过其不同代次不同温度之间的滴度比较来判定是否为温度敏感株。JZ-P50温度敏感株通过制备疫苗来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为将CVB5病毒液纯化、过滤除菌、分装。安全性的评价是通过对动物的临床特征,比如,幼鼠的体重变化,是否瘦弱、弓背、瘫痪、死亡等体征变化,以及幼鼠个体、器官和病理切片观察等方面进行的。而对其有效性评价则是通过免疫原性和保护力两个方面进行的。免疫原性是测定小鼠血清的总抗体和中和抗体来反映,保护力是通过被动免疫母鼠对其幼鼠的体重和死亡情况来进行评价。最后,通过对其基因组的测序,碱基和氨基酸序列的分析来进一步确定CVB5减毒活疫苗的分子机制。CVB5温度敏感株的筛选结果显示,(1)从20代开始,CVB5病毒逐渐适应33℃低温环境,而对37℃的适应能力降低。说明该病毒在33℃下适应成功;(2)从40代到50代,33℃/37℃的滴度比值大于100倍,则说明从40代开始该病毒已成为温度敏感型。(3)从接种在Vero细胞、Hela细胞、KMB17细胞中的病变情况可以看出,CVB5最适合生长的细胞基质是Vero细胞。通过动物实验对CVB5温度敏感株安全性评价的结果,(1)按叁种剂量注射,野毒JZ-WT组在10~6TCID50时体重逐渐下降,而阴性对照与JZ-P50体重变化趋势持续上升差异不大。(2)从临床指标和脏器重量以及器官来看,阴性对照与JZ-P50组明显比野毒JZ-WT组高。(3)而从组织病理切片中观察,JZ-P50组织未出现损伤。综合上述结果,初步认为CVB5毒株是减毒的。有效性评价结果显示,(1)叁次免疫小鼠的血清总抗体效价为1:500,中和抗体效价为1:10,单次免疫的小鼠血清总抗体效价为1:50,中和抗体未检测出来。(2)被动免疫母鼠检测保护力,发现免疫减毒株组母鼠出生的幼鼠被野毒株攻毒后全部存活,而免疫PBS组母鼠出生后的幼鼠被野毒株攻毒后到11天全部死亡。这证明该减毒株对小鼠具有很好的保护效力。冷适应传代株的基因组测序表明,碱基和氨基酸的许多位点突变都涉及了CVB5毒株的温度敏感性和减毒,这些突变位点包括碱基的C106T、T664C、A754T、T800C、A1322G、G1514T、T1515G、G1517A、T1519C、C2821A、A2827T、T2870C、G3133A、G3543A、A3574G、A3672G、T4476A、G6592A,氨基酸的Q4L、Q257H、W258G、I259T、T693N、E695V、G797D、E934K、K944R、M977V、S1245T、G1950E。本实验初步对CVB5冷适应减毒活疫苗进行研究,并进一步的证实CVB5毒株是冷适应株、温度敏感株且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为后期疫苗的中试及大规模培养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8-04-01)

刘涛波[6](2017)在《冷适应锻炼对新兵血浆NO、NOS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冷适应锻炼对新兵血浆N0、NOS含量的影响影响,旨在为进一步探讨冷习服机理和训练方法提供依据。方法从驻寒区某部新兵中随机抽取50例,分为2组各25人,对照组新兵按部队正常操课,试验组按制定的冷适应锻炼计划进行训练。分别于训练前、训练后对两组新兵的血清NO和NOS含量进行检测,分析比较检测结果。结果试验组训练后与训练前比较,血浆NO含量非常显着升高(P<0.01);血浆NOS含量非常显着降低(P<0.01);对照组训练后血浆N0含量显着高于训练前(P<0.05),血浆NOS含量显着低于训练前(P<0.05);两组训练后比较,试验组血浆N0含量高于对照组,血浆NOS含量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都具有显着性(P<0.05)。结论局部冷刺激配合延长户外锻练时间,可以促进N0、NOS的含量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调节人体血管舒缩功能对寒冷产生一定的适应性。(本文来源于《2017年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会议暨“学生体质健康与运动生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7-09-22)

杨帆[7](2016)在《乙型流感病毒Vero细胞冷适应株遗传重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Orthomyxo viridae),其为有包膜的单负链RNA病毒,其基因组分为8个节段。根据流感病毒核蛋白(NP)和基质蛋白(M)抗原性的差异可划分为甲(A)、乙(B)和丙(C)叁型。乙型流行性感冒病毒虽然没有像甲型流感病毒一样引起过人群内的大流行,但是能通过抗原漂移,产生新的病毒,每年能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季节性流行,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季节性流感疫苗由A (H1N1)、A (H3N2)和乙型病毒共同组成生产毒株。目前已上市的季节性流感疫苗主要有叁类:裂解疫苗、亚单位疫苗和减毒活疫苗。流感减毒活疫苗采取滴鼻方式进行接种,模拟病毒自然感染的途径在呼吸道粘膜诱导产生免疫应答,免疫保护性好。目前上市的流感减毒活疫苗,都以鸡胚作为基质生产。使用鸡胚生产活疫苗,由于缺乏病毒灭活的手段,存在传播鸡源病原体的风险。此外,鸡胚较长的供应周期制约着疫苗生产,尤其是突然爆发高致病性流感时,疫苗生产难于满足应对流感大流行的需要。Vero细胞是WHO推荐用于生产人用生物制品的细胞基质,可采用发酵罐大规模培养病毒。相对于鸡胚培养,细胞培养病毒抗原变异小,更接近原始分离病毒。但Vero细胞不是培养流感病毒最敏感的基质,不同毒株间产毒量差异较大,甚或不能生长复制。目前全球尚无以Vero细胞为基质生产的季节性流感病毒减毒活疫苗面市。我们经过10多年的研究,在国际上率先成功选育出一株乙型流感病毒Vero细胞冷适应株B/Yunnan/23/2011 Vca (BVca)。本研究以BVca作为母本毒株,与WHO推荐的乙型流感病毒流行株B/Brisbane/60/2008 NYMC BX-35 (BX-35)遗传重配,以解决Vero细胞乙型流感病毒减毒疫苗生产毒株制备的瓶颈技术。试验研究中,使用Vero细胞冷适应株BVca与流行株BX-35共感染Vero细胞,在重配病毒中加入抗BVca血清中和带有母本株表面抗原HA和NA的子代病毒,经蚀斑纯化获得带有BX-35的表面抗原的乙型流感病毒Vero细胞冷适应株BX-35Vca。该病毒在Vero细胞上25℃培养,感染性滴度不低于1×107TCID50/ml,具有温度敏感性(ts)、冷适应性(ca)和减毒(att)表型。在Vero细胞连续传代20代,HA、NA氨基酸没有发生变异。制备的减毒活疫苗滴鼻免疫小鼠能够抵抗致死剂量的同系乙型流感病毒的感染。本研究首次证实BVca可作为母本毒株,采用遗传重配技术制备Vero细胞乙型流感病毒减毒疫苗生产用毒株。(本文来源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期刊2016-05-01)

魏延迪[8](2016)在《H9N2 亚型禽流感病毒抗原性变异及其冷适应疫苗交互免疫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长期采用灭活疫苗防控H9N2亚型禽流感,然而该病依然广泛流行,尤其在2010-2013年期间,我国免疫鸡群中H9N2亚型禽流感呈现加剧发生的现象。之前的研究结果显示,1994年-2008年鸡群中流行的H9N2亚型流感病毒可分为3个抗原群(C、D、E群)。然而对2009年以后我国流行的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抗原性缺乏系统的研究。因此,对近年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抗原性进行系统研究,对科学防控该病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中和试验和HI试验种抗血清研究了26株分离自2009-2013年的H9N2距型禽流感病毒的抗原特性,结果发现只有2株分别属于2008年前主要流行毒株形成的抗原群D和E,其它24株病毒形成了新型抗原F群,而且F群病毒的抗原性也存在一定差异,可进一步分成3个亚群。此外2009-2013年期间分离的病毒与用于鸡群的商业疫苗抗体反应很差,这是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在2010年以后于全国范围内免疫鸡场中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为了进一步探究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发生抗原性变异的原因,我们分析了H9N2流感病毒HA基因演化特点和规律。研究发现,2009-2013年期间流行的H9N2亚型流感病毒在HA基因上发生了15个稳定突变,其中9个位于已知HA抗原表位。病毒HA获得的稳定突变可能是病毒发生抗原变异形成F抗原群、逃避疫苗免疫抗体的原因。通过HI试验和中和试验,发现Ck/HeB/YT/10 (YT)抗血清与C、D、E、F抗原群毒株的反应均较好,因此,我们选择了YT作为疫苗候选株,评价了由YT制备的灭活疫苗对不同抗原群H9N2病毒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显示,免疫鸡的HI抗体滴度在26-29时,病毒感染后口腔、泄殖腔病毒的分离率和病毒滴度均显着降低,并且病毒的传播效率也显着降低。免疫鸡HI抗体滴度在210-212时,免疫鸡在感染不同抗原群病毒后,其口腔和泄殖腔中均检测不到排毒。以上结果说明,有必要持续地对H9N2亚型流感病毒的抗原性、基因演化规律进行研究,密切监视流行毒株的抗原性变化和疫苗对流行株的免疫效力,以制订科学的H9N2禽流感病毒防控措施。由于禽流感病毒的抗原性容易发生变异,使得灭活疫苗在防控H9N2亚型禽流感中有一定局限性或滞后性;利用弱毒疫苗,使之能够同时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是防控禽流感的新方法。已有研究证明流感冷适应减毒活疫苗(live attenuated influenza vaccine,LAIV)免疫小鼠能够产生对不同亚型流感病毒的交叉免疫保护,但其在鸡体内是否也具有交叉免疫保护效力未知。由于2010年后H5N2亚型禽流感病毒在我国家禽中发生,并给我国养禽业带来严重经济损失,所以在本研究进一步探究了之前本实验室制备的一株H9N2亚型冷适应减毒活疫苗能否用于防控异亚型流感病毒即H5N2亚型流感病毒的防控。鸡只免疫保护试验表明,该疫苗免疫能够抑制H5N2病毒在鸡只气管、肺脏和肾脏中的复制;当感染致死剂量的H5N2亚型流感病毒时,H9N2LAIV免疫组鸡只存活率为100%。病毒特异性T细胞研究结果显示,H9N2LAIV能够诱导识别H5N2病毒的IFN-y+CD4+T细胞和IFN-y+CD8+T细胞;免疫组识别H5N2病毒的IFN-y+CD4+T细胞和IFN-y+CD8+T细胞水平从4dpi开始显着高于对照组,这与免疫组鸡只的肺脏发生病毒清除、病毒滴度显着低于对照组的时间一致,暗示病毒特异性T细胞在病毒清除中的作用。抗体测定结果显示,H9 LAIV免疫血清中没有与H5N2亚型流感病毒反应的HI和中和抗体,但通过ELISA可以检测到交叉结合H5N2亚型流感病毒的IgG抗体。因此,H9N2LAIV在鸡体内能够产生对H5N2病毒的交叉免疫保护效力,识别H5N2亚型流感病毒的特异性T细胞和非中和抗体可能在抵抗H5N2亚型流感病毒的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揭示H9N2冷适应疫苗对H5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交叉免疫保护机制,我们将H9N2 LAIV免疫血清对SPF鸡进行被动免疫,然后感染致死剂量的H5N2亚型流感病毒,结果发现H9N2LAIV免疫血清组的鸡存活率为100%,而未免疫感染组的鸡全部死亡,说明H9N2LAIV免疫血清被动免疫能够产生对H5N2亚型流感病毒的交叉免疫保护。比较H9N2LAIV免疫血清和与其同源的灭活疫苗的免疫血清被动免疫对H5N2亚型流感病毒的交叉免疫保护效果以及两种血清中NP蛋白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发现H9N2LAIV免疫血清对H5N2亚型流感病毒的交叉免疫保护效率为100%,而注射灭活疫苗免疫血清的鸡在感染H5N2病毒后则全部死亡。LAIV诱导的NP特异性IgG抗体水平高于灭活疫苗。当对SPF鸡同时进行灭活疫苗血清和NP蛋白免疫血清被动免疫,使其NP IgG抗体水平与LAIV组相似时,免疫鸡在H5N2亚型流感病毒感染后的存活率上升至40%。该研究表明,弱毒疫苗免疫血清能够产生对异亚型病毒的交叉免疫保护,并且交叉免疫保护作用可能与弱毒疫苗诱导产生的NP特异性IgG抗体水平有关。这为弱毒疫苗用于异亚型/抗原漂变病毒的防控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综上,本研究解析了2010-2013年H9N2亚型流感在我国免疫鸡群中加剧发生原因,发现H9N2病毒形成了新的抗原群即F群;进一步研究发现冷适应弱毒疫苗能够在鸡体内诱导对异亚型H5N2亚型流感病毒的交叉免疫保护,并揭示了弱毒疫苗诱导产生的特异性T细胞和NP特异性IgG抗体是弱毒疫苗免疫血清能够对异亚型病毒交叉免疫保护的原因之一。因此,本研究丰富了我国H9N2亚型禽流感分子流行病学内容,并对禽流感的防控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期刊2016-05-01)

杨达[9](2016)在《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冷适应致弱活疫苗候选株的培育及冷适应表型相关基因确定》一文中研究指出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 AIV)属于低致病性,但能引起家禽较为严重的疫病,特别是混合感染,导致较高的死亡率。该病毒又可作为其它亚型的流感病毒的供体,形成新的重组病毒。目前国内主要采取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是接种疫苗,而在病毒流行与进化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抗原变异,导致疫苗的研制速度跟不上抗原变异的速度,因此有必要研制更加有效的疫苗。冷适应是一种较安全的致弱方法,既保留好的抗原性,又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本研究利用H9N2亚型AIV流行株培育了一株冷适应毒株,构建了反向遗传操作系统,鉴定出冷适应表型相关基因,评价了冷适应毒株的免疫效力,为流感病毒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1.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冷适应毒株的培育及其生物学特性选取H9N2亚型AIVA/chicken/TaiXing/1/2008 (TX株),在鸡胚上从37℃进行连续梯度降温传代,每个温度传代8-10次,最终使病毒能够在25℃下稳定的复制,病毒血凝(hemagglutination,HA)效价达到10 1og2。冷适应性(Ca)和温度敏感性(Ts)试验证实,冷适应毒株具备Ca特性,最适培养温度为33℃。为分析冷适应过程中的氨基酸位点变化,通过PCR扩增了冷适应毒株的8个片段基因,并进行测序,与母本毒株的序列对比结果表明,各个片段都发生不同程度的突变,位点主要位于HA、PB2、PB1、PA、NP片段。体外增殖实验表明,冷适应毒株在CEF细胞中能复制,但在MDCK细胞中不能够正常复制。同时,在小鼠致病性试验中发现TX毒株在冷适应过后不能够引起小鼠的体重下降,试验表明冷适应过程使病毒的毒力显着降低。2.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冷适应减毒株的免疫效力评价为了评价H9N2亚型AIV冷适毒株作为疫苗候选株的潜力。1 06EID50的病毒经人工滴鼻、点眼感染SPF鸡,试验表明冷适应毒株失去了接触传播能力,但是在气管组织中能够低水平复制。冷适应毒株和NS缺失毒株以106EID50剂量滴鼻、点眼途径免疫4周龄SPF (specific pathogen free)鸡,TX毒株经过灭活以相同剂量肌肉注射免疫。NS缺失毒株rTX-NS1-128在一次免疫后能够诱导鸡产生较高的血凝抑制价(8.45 log2),能较好抵御同源(TX株)或异源(F98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攻击,保护率达到80%以上。而冷适应毒株及TX灭活疫苗一次免疫产生的血凝抑制价只有7.0log2上下,保护率约60%。与NS缺失疫苗株相比都较低,需要加强免疫才能获得较好的免疫效果。3.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冷适应株冷适应表型相关基因测定为了鉴定所培育的H9N2亚型AIV冷适应毒株与冷适应相关的关键基因,PCR扩增TX-25-CE30毒株的8个基因,并与pHW2000表达载体相连,构建出8个基因的表达质粒。利用PR8骨架,将冷适应毒株各基因的表达质粒逐一替换或组合替换PR8的相应基因,转染MDCK和293T细胞,共获得12个重组病毒。对重组病毒进行的冷适应特性试验表明NP、PB1和PB2片段中氨基酸的突变会引起冷适应特性,其中NP片段起关键作用。对NP片段进行进一步定位,发现NP片段中18位甘氨酸突变为谷氨酸能够使病毒在低温下复制。(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6-05-01)

符楠,殷奎德,郭晓红,刘芳,吕艳东[10](2016)在《转柽柳冷适应蛋白基因水稻的获得及抗冷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柽柳ThCAP基因导入到粳稻基因组中,对T_0、T_1代潮霉素抗性植株进行PCR、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分析表明,ThCAP基因已整合到粳稻基因组中,并能转录和翻译出相应的产物。在4℃低温处理条件下,比较了转基因植株的脯氨酸含量、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4℃低温处理7 d后,转基因植株T_2 L-6脯氨酸含量最高,是野生型对照的175.44%;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均显着低于对照。ThCAP基因的转入提高了转基因水稻的抗冷性。(本文来源于《上海农业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冷适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对Vero细胞培养H3N2流感病毒条件进行优化。方法使用Vero细胞培养H3N2流感病毒,对病毒感染复数(MOI)、吸附时间、维持液中NaHCO_3含量、TPCK-胰酶终浓度和细胞病变效应(CPE)等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在MOI为0. 05,病毒吸附1. 5 h,病毒维持液中6. 6%NaHCO_3溶液加入量为2%,TPCK-胰酶终浓度为1 mg/L,40%~50%细胞出现CPE情况下收获病毒,血凝(hemagglutination,HA)效价最高。结论优化后的培养条件可用于大规模流感疫苗的生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冷适应论文参考文献

[1].马鑫鑫,崔宁,历成海,黄庆华,梁立生.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冷适应株的培育及SPF鸡胚感染后的免疫应答分析[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9

[2].纪燕燕,范家佑.Vero细胞培养H3N2流感病毒冷适应株条件的优化[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9

[3].富伟康,姜蓬垒,韩兵社,张俊芳.斑马鱼ZF4细胞冷适应过程中的长非编码RNA变化[C].2018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8

[4].王学娟.山葡萄北冰红冷适应蛋白COR413-I2基因分离及特征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8

[5].仉秋实.柯萨奇病毒B5冷适应减毒活疫苗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8

[6].刘涛波.冷适应锻炼对新兵血浆NO、NOS含量的影响[C].2017年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会议暨“学生体质健康与运动生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7

[7].杨帆.乙型流感病毒Vero细胞冷适应株遗传重配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

[8].魏延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抗原性变异及其冷适应疫苗交互免疫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6

[9].杨达.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冷适应致弱活疫苗候选株的培育及冷适应表型相关基因确定[D].扬州大学.2016

[10].符楠,殷奎德,郭晓红,刘芳,吕艳东.转柽柳冷适应蛋白基因水稻的获得及抗冷性分析[J].上海农业学报.2016

论文知识图

古生菌Methanococcoidesburtonii冷冷适应过程中大徽下丘脑生物活性...牌淋巴细胞在冷适应过程中S‘KD...10 慢性冷适应组 3 周肝脏 B-M3-...冷适应处理前后棒状质谱冷适应动物下丘抽尹一EPNRA打点...

标签:;  ;  ;  ;  ;  ;  ;  

冷适应论文_马鑫鑫,崔宁,历成海,黄庆华,梁立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