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毒力论文_甄丛爱,苗玲,高希武

导读:本文包含了联合毒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毒力,乙醇胺,甲基,斑点,赤霉病,钉螺,黑斑病。

联合毒力论文文献综述

甄丛爱,苗玲,高希武[1](2019)在《氟啶虫胺腈与3种杀虫剂混配对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Meyer-Dür)的联合毒力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绿盲蝽是转B.t.基因抗虫棉田中的一种重要害虫,本研究旨在筛选成本低效果好的氟啶虫胺腈混剂。[方法]以北京市上庄种群为研究对象,采用点滴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4种杀虫剂对北京上庄地区种群的毒力依次为氟啶虫胺腈>高效氯氟氰菊酯>吡虫啉>毒死蜱;联合毒力测定结果显示:氟啶虫胺腈与高效氯氟氰菊酯、毒死蜱分别按1∶4、1∶8混配增效作用最明显,其共毒系数为125.67与170.71。[结论]上述结果可为合理利用氟啶虫胺腈混剂对绿盲蝽进行田间防治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农药》期刊2019年11期)

何莲,李建明,成淑芬,黄至畅[2](2019)在《丙硫菌唑和肟菌酯复配对小麦赤霉病菌的联合毒力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丙硫菌唑和肟菌酯复配对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ehw.)的联合毒力。结果表明:丙硫菌唑和肟菌酯以质量比分别为2∶1、1.5∶1、1∶1、1∶1.5和1∶2复配的共毒系数CTC分别为215.68、179.55、147.93、205.79和186.85。综合增效作用考虑,2∶1和1∶1.5为丙硫菌唑和肟菌酯混配的最佳配比。(本文来源于《世界农药》期刊2019年05期)

刘俊杰,胡贵磊,闫亚威,胥燕博,杨世昌[3](2019)在《甲基二磺隆和精恶唑禾草灵复配对野燕麦的联合毒力》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药效,减少农药用药量,实现化学农药减量增效,采用整株测定法测定了甲基二磺隆和精恶唑禾草灵对野燕麦的联合毒力.结果表明:甲基二磺隆和精恶唑禾草灵有效成分比例为5∶13、1∶4、1∶6、2∶21时,其共毒系数分别为147.5、156.8、191.0、186.7,均表现为协同增效作用,其中甲基二磺隆和精恶唑禾草灵复配比例为1∶6时,共毒系数达到最大值191.0.甲基二磺隆和精恶唑禾草灵复配后对野燕麦的毒力表现为协同增效作用.(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李梦姣,王振军,刘艳[4](2019)在《吡唑醚菌酯与2-巯基苯并噻唑锰锌混配对苹果斑点落叶病的联合毒力》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明确吡唑醚菌酯与2-巯基苯并噻唑锰锌混配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的联合毒力,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吡唑醚菌酯、2-巯基苯并噻唑锰锌及其不同配比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的毒力,以Waldy公式进行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与2-巯基苯并噻唑锰锌按质量比以1∶80进行复配时,增效作用最明显,增效系数为1.821;两种药剂以1∶20、1∶40、1∶60和1∶100四种比例混合时,增效系数均处于0.5~1.5之间,表现为相加作用,其中混配比例1∶100时增效系数最大,为1.355。(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通讯》期刊2019年08期)

凌汉,李创,唐涛,刘迪,赵春青[5](2019)在《氟雷拉纳与叁种杀虫剂对灰飞虱的室内毒力及其联合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点滴法,测定了氟雷拉纳与毒死蜱、吡虫啉、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简称甲维盐)单剂及其混剂对灰飞虱雌成虫的毒力,并通过共毒系数法评价复配药剂的联合作用。结果表明,氟雷拉纳和甲维盐对灰飞虱的毒力高,药后96 h,其LD_(50)值分别为0.382和0.201 ng/头;毒死蜱和吡虫啉对试虫的毒力低于氟雷拉纳和甲维盐,其LD_(50)值分别为1.127和1.016 ng/头。此外,氟雷拉纳与毒死蜱混配时表现出良好的增效作用,且配比为3∶2时,共毒系数最高为142;氟雷拉纳与甲维盐混配时,对灰飞虱的增效作用不显着,在配比为4∶1时,共毒系数仅为129;而氟雷拉纳与吡虫啉混配,当配比为2∶3和3∶2时对灰飞虱表现为拮抗作用,但配比为1∶4时表现为增效。以上结果说明,氟雷拉纳与毒死蜱复配对灰飞虱具有增效作用,可为研发田间有效防控该害虫的药剂组合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环境昆虫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任学祥,王士梅,苏贤岩,白一松,杨联松[6](2019)在《甲维盐与杀螺胺乙醇胺盐对钉螺的联合毒力及田间效果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筛选防治钉螺的高效药剂,采用浸螺法测定了甲维盐与杀螺胺乙醇胺盐对钉螺的毒力,通过田间药效试验,评价了药剂组合对钉螺的田间效果。结果表明:甲维盐对钉螺显示了很好的室内毒力,LC50为0.039 mg/L,杀螺胺乙醇胺盐与甲维盐在1:20~20:1比例范围内对钉螺显示了很好的增效作用,CTC均大于120,其中以1:10增效作用最为显着,CTC为399.20,24%杀螺胺乙醇胺盐·甲维盐乳油在0.5~2 mL/m2施药浓度下对钉螺显示了很好的田间防效,显着高于对照药剂7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和克蜗特。(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20期)

陈吉祥[7](2019)在《甲氧虫酰肼和虱螨脲对甜菜夜蛾的联合毒力及亚致死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übner)是一种世界性分布、间歇性大发生的杂食性害虫,其防治主要依赖化学农药,近几年甜菜夜蛾已经对多数常用化学农药产生了较高水平的抗性。昆虫生长调节剂作为生物农药被广泛推广应用,但长期使用后害虫对其耐受性逐年上升,将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虫剂复配使用是增强毒力和延缓抗性上升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本试验旨在研究甲氧虫酰肼与虱螨脲复配对甜菜夜蛾的联合毒力及亚致死效应,结合转录组测序及qRT-PCR,分析甜菜夜蛾解毒酶和几丁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揭示甲氧虫酰肼和虱螨脲对甜菜夜蛾的联合毒力作用机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共毒因子法分别测定了甲氧虫酰肼(Met)与虱螨脲(Luf)、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对甜菜夜蛾3龄幼虫的联合毒力,结果表明甲氧虫酰肼与虱螨脲复配共毒因子大于20,具有增效作用,而其他复配组合共毒因子均小于-20,具有拮抗作用。因此,通过共毒系数法确定甲氧虫酰肼和虱螨脲最佳配比为2:3,72 h的LC_(50)为25.20 ng/cm~2,共毒系数(CTC)为165.71,增效作用显着。2.亚致死剂量的Met(LC_(30)=21.00 ng/cm~2)、Luf(LC_(30)=27.13 ng/cm~2)单剂和二者混剂(MML,配比2:3,LC_(30)=16.50 ng/cm~2)处理甜菜夜蛾后,与单剂相比,MML速效性明显提升;MML处理显着延长了幼虫发育历期,抑制了幼虫体重和蛹重,降低了蛹化率和单雌产卵量;但不同处理之间成虫羽化率和卵孵化率均无显着差异。与单剂相比,MML处理下显着抑制PPO和Chi的活性;与对照相比,3种药剂处理后甜菜夜蛾AChE、CarE、GST和CYP450活性明显下降。3.通过分析亚致死剂量的Met、Luf和MML处理甜菜夜蛾后的转录组数据,共获得62,765个transcript和45,797个unigene。与对照相比,在Met、Luf和MML胁迫下差异基因分别有3,868、4,684和2,213个。GO功能注释结果显示,不同处理下的差异基因主要分布在分子功能过程中的催化活性和结合活性及生物学过程中的代谢过程和细胞过程。Met、Luf和MML胁迫下甜菜夜蛾P450、GST、CarE和AchE家族中共同下调基因分别有18、5、1和1个,上调基因有1个(P450)。4.从甜菜夜蛾转录组数据中,鉴定出几丁质代谢通路中TPS、G6PI、GFAT、UAP差异基因各1个,HK和CHS差异基因各2个,TRE差异基因3个和Chi差异基因10个。qRT-PCR分析甜菜夜蛾取食不同浓度(LC_(10)、LC_(30)和LC_(50))的Met、Luf和MML后,几丁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量变化。结果表明,Met处理24 h后,甜菜夜蛾SeTRE1、SeCHS1、SeCHS2表达量升高,而SeChi1表达量下降;Luf显着抑制SeTRE2、SeCHS1、SeCHS2和SeChi7的表达;MML胁迫下,甜菜夜蛾SeTRE1、SeTRE2、SeCHS2和SeChi1表达量下降,而SeCHS2的表达量升高。综上所述,甲氧虫酰肼与虱螨脲复配对甜菜夜蛾的毒力及亚致死作用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并影响甜菜夜蛾解毒酶活性及几丁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因此,本文结果将有助于研究蜕皮激素类似物和几丁质合成抑制剂的协同增效作用机制,为今后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9-06-01)

刘淼[8](2019)在《戊唑醇与丙森锌混用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的联合毒力测定及最佳配比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戊唑醇与丙森锌联合作用性质并筛选混用的最佳配比,本文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不同配比的药剂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的抑制率。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两者分别以1:4、1:6混配时表现出一定的增效作用,且以1:4时增效比值最大。(本文来源于《农业与技术》期刊2019年09期)

陈长卿,金辉,姜云,许朋,闫东[9](2019)在《生防菌株NJ13与化学农药复配对人参黑斑病的联合毒力及田间防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NJ13菌株与化学农药复配对人参黑斑病菌的联合毒力和田间防治效果。[方法]生长速率法测定生防菌株及与化学农药复配对人参黑斑病菌的室内毒力及联合毒力,通过显微观察确定生防菌株对人参黑斑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喷雾法评价生防菌株NJ13分别与2种化学药剂复配对人参黑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研究表明,NJ13菌株对人参黑斑病菌抑制效果最好,EC_(50)值为0.0047 mg/L。与嘧菌环胺不同配比对病原菌的联合毒力较单剂均具有增效作用,其中增效最佳配比为2∶3,共毒系数为6751.4,与苯醚甲环唑的不同配比中,除1∶1(体积比)联合毒力为拮抗作用,其他配比均为增效作用,最佳配比为2∶3,共毒系数为4166。NJ13菌株分别与50%嘧菌环胺WG、10%苯醚甲环唑WG复配对人参黑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均高于单剂处理,防效达到87.97%和89.33%。[结论]生防菌株NJ13对人参黑斑病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分别与嘧菌环胺、苯醚甲环唑复配对人参黑斑病的联合毒力和田间防效具有增效作用。(本文来源于《农药》期刊2019年05期)

饶美香,申昌德,刘红波,张建华,钱益平[10](2019)在《啶虫脒与杀螟硫磷混配对烟蚜的联合毒力》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浸叶法测定啶虫脒与杀螟硫磷混配对烟草蚜虫的室内联合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啶虫脒与杀螟硫磷混用对烟草蚜虫具有较明显的增效作用,其中又以啶虫脒与杀螟硫磷质量比为1∶19时增效作用最大,共毒系数达166.25.因此,可以采用啶虫脒与杀螟硫磷混配用于烟草蚜虫的防治.(本文来源于《赣南师范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联合毒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丙硫菌唑和肟菌酯复配对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ehw.)的联合毒力。结果表明:丙硫菌唑和肟菌酯以质量比分别为2∶1、1.5∶1、1∶1、1∶1.5和1∶2复配的共毒系数CTC分别为215.68、179.55、147.93、205.79和186.85。综合增效作用考虑,2∶1和1∶1.5为丙硫菌唑和肟菌酯混配的最佳配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联合毒力论文参考文献

[1].甄丛爱,苗玲,高希武.氟啶虫胺腈与3种杀虫剂混配对绿盲蝽Apolyguslucorum(Meyer-Dür)的联合毒力测定[J].农药.2019

[2].何莲,李建明,成淑芬,黄至畅.丙硫菌唑和肟菌酯复配对小麦赤霉病菌的联合毒力测定[J].世界农药.2019

[3].刘俊杰,胡贵磊,闫亚威,胥燕博,杨世昌.甲基二磺隆和精恶唑禾草灵复配对野燕麦的联合毒力[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李梦姣,王振军,刘艳.吡唑醚菌酯与2-巯基苯并噻唑锰锌混配对苹果斑点落叶病的联合毒力[J].农业科技通讯.2019

[5].凌汉,李创,唐涛,刘迪,赵春青.氟雷拉纳与叁种杀虫剂对灰飞虱的室内毒力及其联合作用[J].环境昆虫学报.2019

[6].任学祥,王士梅,苏贤岩,白一松,杨联松.甲维盐与杀螺胺乙醇胺盐对钉螺的联合毒力及田间效果测定[J].中国农学通报.2019

[7].陈吉祥.甲氧虫酰肼和虱螨脲对甜菜夜蛾的联合毒力及亚致死效应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

[8].刘淼.戊唑醇与丙森锌混用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的联合毒力测定及最佳配比筛选[J].农业与技术.2019

[9].陈长卿,金辉,姜云,许朋,闫东.生防菌株NJ13与化学农药复配对人参黑斑病的联合毒力及田间防效[J].农药.2019

[10].饶美香,申昌德,刘红波,张建华,钱益平.啶虫脒与杀螟硫磷混配对烟蚜的联合毒力[J].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玫烟色棒束袍预处理与短期}5C高偏对试虫...1-3等效线法示意图Fig.1-...不同浓度MEA对小麦全蚀病菌生长的抑制作...2-1野生型病毒及拯救病毒感染后小鼠体...甲酸乙酯(A1)和乙酸乙酯(A2)分别与以亚致死浓度药剂处理的甜菜夜蛾逐日存活...

标签:;  ;  ;  ;  ;  ;  ;  

联合毒力论文_甄丛爱,苗玲,高希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