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堂师生关系分析

新课堂师生关系分析

一、浅析新型课堂师生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刘娜[1](2021)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方式选用的现状调查 ——以J市四所乡镇小学为例》文中指出二十一世纪以来,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在我国进一步推行。新课改倡导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改的重点之一,而学生学习方式受教师教学方式的影响,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就需要教师转变以往单一、僵化的教学方式以带动学生转变学习方式。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语文教师教学方式的选用对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研究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方式选用是否科学以及如何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变革对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J市四所乡镇小学语文教师和学生为调查对象,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课堂观察法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方式选用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发现,教师问卷中教师选用讲授、自主、合作、探究等教学方式的均值得分均高,其中讲授式教学方式的均值得分最高,且教师选用探究式教学方式在教龄上存在显着性差异;学生问卷中学生反映教师选用讲授式教学方式的均值得分较高,自主、合作、探究等教学方式的均值得分较低。结合访谈记录与课堂观察,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教师在教学中普遍选用讲授式教学方式,教学方式选用单一;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少选用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方式;再次,教师有意选填非讲授教学方式以掩盖其教育改革理念的不足;最后,教师在教学中对探究式教学方式的选用在教龄上有显着差异。综上,大多数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方式选用存在以下问题: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传统讲授教学思维固化、多元教学方式选用形式化、粉饰与掩盖教学实际问题,农村小学生难以适应新型语文课堂教学方式,学校阻碍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方式变革。基于此,本研究从教师、学生、学校、社会四个层面分别提出改进建议。首先,教师应当树立现代教育理念,积极参与培训学习;反思教学方式选用,落于语文教学实际;指导学生参与学习,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其次,学生应努力培养自主学习习惯,积极参与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积极配合教师教学,努力适应新型语文教学方式。再次,学校要加强教师专业培训,鼓励语文教师改革;建立教师监督机制,进行多方求证;充实农村师资力量,改善语文教学条件;取得学生家长支持,实现家校高效配合。最后,社会要加强教育改革指导,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方式改革观念;加强教育部门引导,开设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方式培训课程。

李千一[2](2021)在《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学习共同体研究》文中认为新课程改革和2017年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均倡导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学习共同体致力于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提高师生、生生有效沟通度,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为目标的新型课堂组织形式。高中思想政治课引入课堂学习共同体契合了新课标和新课改的教育目标指向,有利于摆脱高中思想政治教学面临的困境,更新教师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行为,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和益智性,将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打造成新型的“师生交互学习场”。正文一共包含四章:第一章,围绕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学习共同体这一研究主题,在准确界定概念的基础上,对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学习共同体的特征、原则及价值展开分析与研究。第二章,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学习共同体的现状调查。本次现状调查以学生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为主,两种方法相结合帮助我们更深入的掌握课堂学习共同体的现状和具体情况。第三章,根据学生问卷数据和教师访谈情况,分析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学习共同体存在的问题,从学生、教师、学校和社会方面对存在问题进行了归因分析。第四章,在对问题和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集中探讨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学习共同体的运用策略。从转变教育理念、科学组建、有效运行、完善教学评价和多方力量支持几个角度提出相应的操作方法。

李贝贝[3](2021)在《混合式教学背景下的初中英语课堂师生交互策略研究 ——以天津市Y中学为例》文中提出线上线下融合的混合式教学作为技术推动教育改革的新成果,将个体与群体、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的互联性提升到了新的层次。而交互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要素,技术这一交互媒介的纳入也对师生树立正确交互认知、及时革新交互方式等提出了新的挑战。通过梳理文献发现,当前对基础教育阶段特定学科的混合式教学的相关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将聚焦混合式教学背景下的初中英语课堂,分析当前师生交互现状及原因,并提出改善课堂交互效果的有效策略。本文以天津市Y中学的智慧校园为研究环境,选取四个进行混合式教学的初一班级为研究对象,对该校的英语课堂中师生交互情况展开研究。研究发现,混合式教学背景下的初中英语课堂的师生交互呈现以下特征:(1)部分师生信息技术运用意识缺乏、实操能力较差,交互平台多元化教辅工具未得到有效利用;(2)师生交互内容集中性强,交互形式较为单一,且师生交互情感交流不足,从而导致交互效果趋于低阶;(3)教师主导的言语交互能力有待提高,学生自主参与交互的倾向偏弱,且与不同对象交互时的态度和效果存有差异。针对上述研究结果,本文从交互工具、交互内容及交互行为三个层面,提出优化混合式教学中初中英语师生交互的策略:(1)须扎实基于实践性导向的师生信息素养培养,包括开发网络协助学习资源库以拓宽学生混合学习渠道,增设智慧课堂设计教研课以强化教师信息技能的培养;(2)应融合面向多元化教学内容的教学交互形式,包括合理运用平台学习过程数据,增强信息辅助精准度,设计自主优质的小组活动,提升交互活动融合度;(3)要构筑“师-生-技”协同发展的情智共同体,营造真实自然的情感互动,优化合理有效的语言互动,创建师生交互反馈闭环。

张胜男[4](2020)在《基于前沿教学理念的中小学校建筑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时代变迁与发展,社会对多元复合创新型人才需求迫切,个体对教育需求也更加多样。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术工具纷纷走入中小学校园,对未来学校规划设计理念、学习空间形态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变革势在必行,未来中小学校将走向一个全新时代。首先对中小学教学概况和建筑设计概况展开讨论,了解教学发展和学校建筑发展历程,并探讨教学理念与学校建筑设计的关系。从教学理念、班级制度、教学方法、技术革新等几个方面对国内外前沿教学理念与技术进行系统梳理,并将新旧教学理念的变化进行对比,探讨新的教学理念对未来中小学建筑空间提出的需求。提出学生为中心、自由开放灵活、高效复合多元、智慧可持续发展四条中小学校建筑设计指导原则。其次对我国采用前沿教学理念和技术的六所中小学校进行问卷调研并展开数据分析,了解中小学校前沿教学理念实行情况、学校空间现状及未来空间需求,深入探讨前沿教学理念对学校空间提出的要求。最后在中小学校建筑设计指导原则下,结合师生对建筑空间需求、教学理念对空间要求以及国内外优秀学校建筑设计案例,建构前沿教学理念下的中小学校建筑。宏观上探讨适应前沿教学理念的中小学校校园布局、空间结构、房间组织设计方法;微观上探讨适应前沿教学理念的中小学校教学空间、非正式学习空间、教学辅助空间等具体建筑内部空间设计方法。探索适应我国新时代需要的未来中小学校建筑设计,给未来学校建筑设计提供借鉴参考。

吴鸿红[5](2020)在《新形势下职业学校教师课程创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以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等为特征的新技术时代的到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教学质量备受关注。职业学校教师作为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其课程素养与能力对职业学校人才培养与教学质量提升起关键作用。课程创生是职业学校教师课程素养与能力的重要体现,本文基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对职业学校教师课程创生问题进行研究,旨在破解职业学校教师课程能力提升的困境,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教学质量提升奠定基础。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运用文献分析法,对已有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进行梳理和分析,说明了研究的缘起、综述和意义,讲解了研究的思路、内容与方法。第二部分,在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理论成果的基础上,阐述了职业学校教师课程创生的理论依据,同时指出了新形势下职业学校教师课程创生的现实诉求。第三部分,从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反思等方面具体阐明了新形势下职业学校教师课程创生的应然表征。第四部分,运用调查研究法和统计分析法,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调查形式,对具有代表性的职业学校的教师和学生进行实证调研,根据调研数据分析了职业学校教师课程创生的现状。第五部分,参照职业学校教师课程创生的应然表征以及现实状况,梳理了新形势下职业学校教师课程创生存在的问题,如缺少对课程创生的认知、轻视课程理念的持续更新、缺乏对课程内容的合理重构、忽视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多元主体互动、忽略课程实施手段和课程实施方法的有效使用以及片面看待课程评价和课程反思。随后从职业学校教师的课程创生意识、课程创生能力、课程创生空间和课程创生条件四方面对问题进行了归因分析。第六部分,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内在改变和外在保障两个层面提出了新形势下职业学校教师课程创生的促进策略。

周皓[6](2020)在《“对分课堂(PAD)”: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改革研究》文中认为教学是一项有明确目的的师生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是最富活力的环节,它可以有机地把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是教学改革中深度最广、最有发挥潜力的领域。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确定的情况下,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是完成教学目标的直接保证。因此,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一直备受关注,相应的改革成果也不断进入人们的视野,进入课堂实践。对分课堂(PAD)即为改革中新兴的中国本土原创教学模式,该模式背靠建构主义理论、脑科学、认识学内容为理论依托,以一线教师实践应用经验累积为根据,在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甚至在班额不同的情况下都能灵活适用。本文拟集中讨论对分课堂(PAD)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应用的系列问题,确认其应用的合理性、探索其应用的条件,寻求有效实施策略;调研其应用状态、分析其影响因素。本研究内容包括四个篇章,按照提出问题、践行探索、应用反思的路径展开。第一章绪论。说明研究背景,综述前人研究成果,提出研究问题,说明研究方法。第二章“对分课堂(PAD)”教学模式理论解读。重点界定“对分课堂(PAD)”的内涵与结构,分析其教学改革诉求,说明其教学特点,寻找其理论依据。第三章思想政治“对分课堂(PAD)”教学模式在思想政治学科的实践探索。介绍“对分课堂(PAD)”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及其各个环节的操作要求;分析思想政治课有效实施“对分课堂(PAD)”教学模式的基本条件;探索推进思想政治课堂“对分课堂(PAD)”教学模式的积极策略。第四章思想政治“对分课堂(PAD)”教学模式的改革反思,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对所在地区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及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辩证分析对分课堂(PAD)教学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应用过程中取得的成果与存在的问题。力求从教学组织者、学习活动主体、学习活动组织、学习评价等等要素中分析原因;同时寻求问题解决的有效策略。

陈亚亚[7](2020)在《基于关怀理论视角下中职学校新型师生关系构建研究 ——以天水某职业学校师生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师生关系是老师与学生双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彼此共同的目标而搭建的一种道德关系、教学关系。师生关系的好坏对学校教育教学与管理质量存在着直接影响。然而,随着我国当前中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中职学校教师与学生的相处出现了诸多问题。中职学生具有普通高中学生特点的同时,还拥有自身的特殊性:知识基础相对薄弱;行为习惯、纪律组织性较差;心思敏感、自尊心极易受到伤害,很容易因为老师的言语而情绪激动,使得师生关系淡漠;师生矛盾、冲突甚至暴力事件的频繁发生使得中职学校的发展、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笔者结合教育实习的所见所闻,以关怀理论为基调,阐述了中职学校新型师生关系的涵义和特征,分析了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性,通过对天水某一中等职业学校的部分师生访谈、调查,透视该学校师生关系的现状及师生双方相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影响其师生关系的一系列因素,着眼于中职学校新型师生关系的建构,最后结合案例研究提出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原则与措施建议。分析发现,当前中职学校师生相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师生彼此信任度低、双方沟通交流的机会少之又少、学生不想学习的心理与老师期望学生拥有优异成绩的心理相矛盾、教师日常工作成就感低、甚至出现职业倦怠现象,追其原因,主要是师生双方缺乏关心所致。社会人士对中职学生的偏见对学习成绩原本就不理想的中职生更是雪上加霜,长期的受挫导致他们自卑、不自信、学习缺乏动力以及缺失父母的陪伴与关爱成为是师生关系不和谐的主要影响因素。针对当前中职学校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在论文的最后一部分提出:希望以诺丁斯提出的“教育的另一种模式——学会关心”为导引,本着“培养有能力、关心人、爱人并且可爱的人”的教育目标,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尊重包容、信任与理解为原则,秉着“学习成绩不是考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的想法,以身作则,用理解的目光看待学生们的种种行为,正确看待学生所犯的错误,用关心打开学生的心门,用爱使得学生愿意敞开心扉,让他们从心底真正的接受老师、认可老师。以期文中所提新型师生关系构建的原则与途径对中职学校的教师具有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作用。

顾张妍[8](2020)在《共同体课堂中专家型教师教学机智的研究》文中认为学习共同体教学理念之一是让所有学生共同参与课堂,形成以“对话”“倾听”为核心的教学课堂。教学机智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重要品质,它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实践智慧。基于共同体课堂的开放性、异质性、民主性特征侧面显示教学机智在共同体课堂中重要地位。在共同体课堂教学中会出现随机、偶然事件以及预设之外的教学状况。教师怎样处理这些问题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如何最大限度的将课堂资源与教学预设联系起来、最大限度的促进教学目标的落实,这些都对教师教学机智有很高要求。当前,国内外关于学习共同体的研究成果很丰富,但未有研究者对共同体课堂专家型教师教学机智进行研究。因此,笔者研究共同体课堂中专家型教师教学机智的研究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和建构更稳定的共同体课堂。本研究从以下几个部分调研分析:第一部分,通过对F小学的见习提出选题的缘由和研究意义;通过查阅文献、梳理国内外关于学习共同体和教学机智的研究综述,在此基础上阐述专家型教师、教学机智、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概念。第二部分,共同体课堂教学机智的理论概述,对学习共同体的基本理念从学习方式、教学行为、师生关系等视角进行分析;共同体课堂基本理念对教师教学机智的影响和教师教学机智对共同体课堂的价值的双向影响。第三部分,共同体课堂专家型教师教学机智的个案调查。笔者依据实习期间对共同体课堂教学机智事件归类记录和分类整理,以实践材料和文献综述为基础归纳共同体教师教学机智类型和特征。笔者在实践中收集与本研究内容相关的实物,进一步具体阐述共同体课堂教师教学机智形成的条件。笔者以F小学两位专家型教师为研究对象进行共同体课堂田野观察、实践记录和教育访谈。依据共同体课堂教学机智的类型制定课堂教学机智观察表,观察专家型教师教学机智运用的实然状况,依据教学机智类型选取教学实践案例进行分析。同时对学生进行访谈,从师生交往状态、情绪状态和教学目标完成状态角度分析教学机智对课堂效果的影响。第四部分,分析共同体课堂专家型教师教学机智的结论,在此基础上从共同体环境组织层面、教师教学层面、学生自我层面提出共同体课堂教师教学机智的相关培养建议,为不同层次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参考价值。在共同体语文课堂中研究专家型教学机智是一个较新的课题。本研究力图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探索共同体课堂中教师教学机智如何形成,以及论证与阐述专家型教师教学机智的运用和专家型教师教学机智与课堂教学效果的联系。目的在于探索共同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及与教师教学机智之间的关联性,为构建更稳定共同体课堂提供可靠建议。

苏笑悦[9](2020)在《适应教育变革的中小学教学空间设计研究 ——以一线城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时代的变迁对劳动市场产生冲击、社会对于人才培养目标的新要求促使全球中小学教育体系发生深刻变革。世界各国纷纷审视教育培养的目标与方向,新的教育理念、教育形态与教学实践不断涌现。在此背景下,我国中小学教学空间的设计也面临了全新的挑战。一方面,经济社会的转型、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人们对于美好教育的追求为中小学教育的变革创造了条件。在一系列相关政策的推动下,全国各地的教育研究者与实践者们针对传统教育的弊端探索出一大批教育新成果,这些新成果对教学空间的设计提出了新需求。另一方面,传统设计思维与习惯使教学空间的设计创新面临了问题与困境。当下,教育变革的新发展与传统教学空间设计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新的设计理论、设计方法的研究具有迫切性。基于上述问题,以教学空间为研究对象,以教育变革为研究视角,聚焦在一线城市。从建筑师参与的角度,采取教育学与建筑学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强调教育因素在教学空间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借鉴国内外设计经验,基于国内既有的教育变革新型成果分析教学需求,并以此作为教学空间设计的教育学基础和重要创新驱动,构建适应教育变革的中小学教学空间设计理论框架。随后,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从教学空间框架、教学空间要素2个层面,分别对教学空间集、功能场室与共享空间的设计策略进行研究。以此构建适应教育变革的中小学教学空间设计理论框架与策略体系。使教学空间的研究顺应教育的新变革,有助于对我国整个中小学教学空间设计研究系统进行补充与拓展,为新时期应对教育变革对教学空间设计带来的挑战提供思路与指导,探索中国未来中小学校。在内容上包括上、下两篇。上篇:设计理论建构(第一、二、三、四、五章)第一章,对研究的背景、对象、综述、方法、创新点与框架等内容进行总体概括。第二、三章,通过全球视角,以在教育实践层面对教学空间设计产生重要影响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为切入点,分别对国外和国内共10个典型国家的(现)当代中小学教育变革与教学空间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史、新型成果与发展趋势进行研究,构建国内外(现)当代中小学教育变革与教学空间的比较研究平台。深化对教育变革和教学空间的发展创新规律性认识,发现二者之间的内在关联与作用机制。第四章,采取层层递进的方式,根据建筑设计研究的特点对教育学领域的教学方式进行适应性整合与归纳,引入教学行为研究。运用整合理论构建“教学方式整合模型”,将我国教学方式新成果整合到四个象限中,以此为工具分析适应教育变革的教学需求,总结共性与趋势。第五章,提出以教学需求作为教学空间设计的重要创新驱动,构建适应教育变革的中小学教学空间设计理论框架,从理论基础、设计原则、设计程序与设计内容方面对传统教学空间的研究与设计进行适应性调整,建立主体研究框架。下篇:设计策略研究(第六、七、八章)第六章,从教学空间框架层面,对教学空间集的设计策略进行研究。对传统研究与设计中采取的单一“功能区”概念进行改良,提出适应教育变革的教学空间集模式、指标区间与组合方式,为多样化的教学需求提供全面的教学空间框架类型。第七、八章,从教学空间要素层面,分别对功能场室和共享空间的设计策略进行研究。基于教学需求归纳10条设计原则,对各空间要素的传统教学需求与设计、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功能模块设计与功能模块空间整合进行研究,梳理各空间要素的新功能、新定位、新场景与新形态。在功能场室方面,提出功能复合化的“教学中心”概念优化传统研究中的“专用教室”,共构建15大“教学中心”;在共享空间方面,分别对室内开放空间、校园景观与室外运动场地/设施的设计策略进行研究。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了文章的成果——适应教育变革的中小学教学空间设计研究核心内容,指出研究的不足与后期研究展望。

杨涛[10](2020)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方式改进策略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教育信息化将成为引领教育发展与变革的基础性和主导性力量。课堂作为教学改革的主阵地,而教学方式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即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课堂教学变革也将推动教学方式的变革。通过研究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方式有利于突出当代培育人才的要求,发挥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在“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下,实施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教育相结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对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方式问题的探讨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研究围绕三个主线问题展开:第一,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方式是什么?即通过文献综述、理论阐释明晰研究的主题;第二,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方式在课堂中如何展现?即在回答第一个是什么的问题上,从教学实践中审视该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本研究以重庆市的初中语文教师为研究样本,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中的语文课程基本理念和语文教学的实施建议,从教师的教学理念、课堂导入方式、师生互动方式、教学评价方式四个方面构建了初中语文教学方式的研究框架。对课堂教学方式的运用进行考察,了解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方式的现状,从而总结出在语文课堂中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第三,怎样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改进初中语文教学方式?针对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反思,通过分析现实问题、搜集教学案例,构建出切实可行的改进策略。因此,本研究分别从以下五个部分展开研究:第一部分:导论。该部分论述了研究问题提出的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及核心概念的界定;其次通过查阅文献梳理出国内外教学方式和教学信息化的现状和不足;最后确定了本研究的思路及方法。第二部分: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学方式变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必要性主要是从适应新时代基础教育变革的需要、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的影响、学习方式转变的客观要求、现有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四个方面来阐述;可行性主要从数字化的教学环境为教学方式的改进提供物质基础、灵活多变的组织形式为教学方式的改进创设条件、双主体的师生观为教学方式的改进提供保障等方面来分析。第三部分: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学方式的理论阐释。该部分主要包括了研究的理论基础、教学方式变革的基本原则及教学方式变革的基本特征。第四部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式的现状调查研究。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教师访谈、课堂观察等方法从教师的教学理念、课堂导入的方式、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方式、教学评价的方式四个方面了解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式的现状。第五部分:主要论述了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方式的改进策略研究。从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强化学校组织的改革意识;加强教学资源的开发,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优化教师提问技巧,设计有效的师生互动方式;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借助信息平台进行科学评价四个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

二、浅析新型课堂师生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析新型课堂师生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方式选用的现状调查 ——以J市四所乡镇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论
    (一)研究缘起
        1.新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教学方式变革的要求
        2.着眼于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方式选用现状
        3.学生学习效果与教师教学方式有着直接关联
        4.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方式选用探究的必要性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四)文献综述
        1.关于教学方式的研究
        2.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的研究
    (五)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
        1.研究重点
        2.研究难点
        3.创新之处
    (六)研究思路及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一、概念界定
    (一)教学方式
        1.教学方式的定义
        2.教学方式的分类
    (二)语文教学方式
    (三)教师教学方式选用
二、研究设计
    (一)提出研究假设
    (二)选取研究对象
        1.问卷调查对象
        2.访谈调查对象
        3.课堂观察对象
    (三)确定研究内容
    (四)设计调查问卷
        1.调查问卷的编制
        2.调查问卷的信度分析
        3.调查问卷的效度分析
    (五)编制访谈提纲
        1.教师访谈提纲
        2.学生访谈提纲
三、调查结果
    (一)教师问卷调查结果
        1.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选用讲授式教学方式的均值得分最高
        2.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选用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方式的均值得分高
        3.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选用探究式教学方式在教龄上存在显着性差异
    (二)学生问卷调查结果
        1.学生报告教师选用讲授方式的均值得分最高
        2.学生报告教师选用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均值得分低
四、分析与结论
    (一)分析
        1.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选用讲授式教学方式的频率最高
        2.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问卷调查结果与本研究假设不符
        3.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选用探究式教学方式在教龄上差异显着
    (二)结论
        1.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普遍选用讲授式教学方式,教学方式选用单一
        2.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少选用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方式
        3.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有意选填非讲授教学方式以掩盖教育理念的不足
        4.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对探究式教学方式的选用在教龄上有显着性差异
五、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方式选用问题分析
    (一)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传统讲授教学思维固化
    (二)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多元教学方式选用形式化
    (三)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粉饰与掩盖教学实际问题
    (四)农村小学生难以适应新型语文课堂教学方式
    (五)农村学校阻碍着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方式变革
六、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方式选用改进建议
    (一)教师层面
        1.树立现代教育理念,积极参与培训学习
        2.反思教学方式选用,落于语文教学实际
        3.指导学生参与学习,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二)学生层面
        1.培养自主学习习惯,积极参与语文课堂教学活动
        2.积极配合教师教学,努力适应新型语文教学方式
    (三)学校层面
        1.加强教师专业培训,鼓励语文教师改革
        2.建立教师监督机制,积极进行多方求证
        3.充实农村师资力量,改善语文教学条件
        4.取得学生家长支持,实现家校高效配合
    (四)社会层面
        1.加强教育改革指导,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方式改革观念
        2.加强教育部门引导,开设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方式培训课程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学习共同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文献综述
        (三)研究述评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与不足
        (一)创新之处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概述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概念
        (一)学习共同体
        (二)课堂学习共同体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学习共同体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学习共同体的特征
        (一)包容性
        (二)差异性
        (三)对话性
        (四)民主性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原则
        (一)学生主体原则
        (二)责任到人原则
        (三)合作共赢原则
    四、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学习共同体实施的价值
        (一)有利于落实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二)有利于共享丰富的学习资源
        (三)有利于实现师生教学相长
第二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学习共同体的现状调查
    一、调查设计与实施
        (一)调查设计
        (二)调查实施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学生问卷结果
        (二)教师访谈结果
第三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学习共同体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学习共同体存在问题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学习共同体重视度不高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学习共同体组建不科学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学习共同体的运行效果不佳
        (四)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学习共同体的评价不完善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学习共同体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个体差异大
        (二)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三)学校传统教学思想制约
        (四)社会合力不足
第四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学习共同体运用策略
    一、转变教育理念
        (一)由重“供给”向重“需求”转变
        (二)由重“教”向重“导”转变
        (三)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二、科学组建
        (一)划分课堂学习共同体
        (二)明确角色分工
        (三)制定合作学习规则
        (四)合理编排座位
    三、有效运行
        (一)完善课堂的纪律管理
        (二)创设民主的课堂氛围
        (三)增强师生的有效互动
        (四)运用多元的教学方法
        (五)组织丰富的学习活动
    四、完善教学评价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
        (二)评价方式多样化
    五、多方力量支持
        (一)其他学科教师支持
        (二)学生家长支持
        (三)学科专家支持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3)混合式教学背景下的初中英语课堂师生交互策略研究 ——以天津市Y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1.教育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
        2.课堂师生交互浅层低效的现实困境
        3.教育生态环境理念构建的价值引领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师生交互的相关研究
        2.混合式教学背景下师生交互的相关研究
        3.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四)研究思路
    (五)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问卷调查法
        3.访谈法
    (六)核心概念界定
        1.混合式教学
        2.师生交互
一、混合式教学背景下师生交互的学理分析
    (一)理论基础
        1.哈贝马斯交往理论
        2.教学交互层次塔理论
    (二)要素梳理
        1.混合式教学的特点概述
        2.师生交互行为的类型划分
二、混合式教学背景下初中英语课堂师生交互的调查研究
    (一)课堂观察
        1.观察对象及工具准备
        2.观察交互量表的设计
        3.观察结果
    (二)问卷调查
        1.调查对象的选择
        2.调查问卷的制定
        3.调查结果
    (三)访谈调查
        1.访谈工作的准备
        2.访谈提纲的设计
        3.访谈结果
三、混合式教学背景下初中英语课堂师生交互的现状分析
    (一)师生交互工具的现状分析
        1.多元化教辅工具未有效利用
        2.师生信息技术实操能力欠缺
    (二)师生交互内容的现状分析
        1.交互内容及形式趋于单一
        2.交互效果的层次趋于低阶
    (三)师生交互行为的现状分析
        1.教师主导的言语交互技能欠缺
        2.学生交互的自主参与倾向偏弱
四、混合式教学背景下初中英语课堂师生交互的策略构建
    (一)扎实应用导向的师生信息素养培养
        1.开发网络协助学习资源库,拓宽学生混合学习渠道
        2.增设智慧课堂设计教研课,增强教师技术辅教能力
    (二)融合多元化教学内容的交互形式
        1.优化传统教学交互环节,丰富师生信息交互来源
        2.革新学生主体交互模式,提升交互活动融合程度
    (三)构筑“师-生-技”协同发展的情智共同体
        1.增加真实自然的情感互动,营造和谐活力的交互环境
        2.优化合理有效的语言互动,创建师生交互的反馈闭环
结语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局限
    (三)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一)中文文献
    (二)外文文献
致谢
附录一 混合式教学背景下初中英语课堂师生交互观察量表
附录二 课堂脚本记录示例
附录三 混合式教学背景下的初中英语课堂师生交互问卷调查
附录四 教师访谈提纲

(4)基于前沿教学理念的中小学校建筑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信息时代与技术发展推进教育变革
        1.1.2 世界各国开展对未来教育的探索
        1.1.3 中国未来学校创新计划的提出与实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技术路线与框架
2 中小学校建筑与教学理念综述
    2.1 中小学校教学与建筑概况
        2.1.1 中小学教学发展概况
        2.1.2 中小学建筑设计发展概况
        2.1.3 教学理念与学校建筑的关系
    2.2 前沿教学理念的概念及内涵
        2.2.1 多种教学理念的兴起
        2.2.1.1 以人为本理念
        2.2.1.2 开放式教学
        2.2.1.3 STEAM
        2.2.1.4 蒙特梭利教学法
        2.2.2 班级制度的革新
        2.2.2.1 走班制
        2.2.2.2 大小班制
        2.2.3 教学方式的革新
        2.2.3.1 项目式学习
        2.2.3.2 翻转课堂
        2.2.3.3 慕课
        2.2.3.4 混合式教学
        2.2.4 技术理念的革新
        2.2.4.1 智慧校园
        2.2.4.2 智慧教室
        2.2.4.3 智慧学校
    2.3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指导原则
        2.3.1 学生为中心
        2.3.2 自由开放灵活
        2.3.3 高效复合多元
        2.3.4 智慧可持续发展
    2.4 本章小结
3 中小学校教学调研研究
    3.1 问卷设计与发放概况
        3.1.1 问卷设计
        3.1.2 调研学校基本情况
    3.2 问卷回收总体情况分析
        3.2.1 回收基本概况
        3.2.2 教学概况分析
        3.2.3 问卷对比交叉分析
        3.2.4 初步结论
    3.3 本章小结
4 前沿教学理念下的学校建筑设计
    4.1 学校校园设计分析
        4.1.1 学校现状及分析
        4.1.2 师生对学校要求
        4.1.3 教学理念对学校要求
    4.2 中小学校校园建构分析
        4.2.1 校园布局分析
        4.2.2 建筑空间结构分析
        4.2.3 房间组织形式分析
    4.3 校园总体布局
        4.3.1 更新式布局
        4.3.2 综合体式布局
        4.3.3 聚落式布局
    4.4 建筑空间结构
        4.4.1 联结式
        4.4.2 中心式
        4.4.3 单元式
        4.4.4 有机式
    4.5 房间组织形式
        4.5.1 扩大走廊式
        4.5.2 豆荚社区式
        4.5.3 学习中心式
    4.6 本章小结
5 前沿教学理念下的内部空间设计
    5.1 学校建筑空间设计分析
        5.1.1 建筑空间现状及分析
        5.1.2 师生对建筑空间要求
        5.1.3 教学理念对建筑空间要求
    5.2 学校建筑空间建构分析
        5.2.1 教学空间分析
        5.2.2 公共空间分析
        5.2.3 辅助空间分析
    5.3 新型教学空间
        5.3.1 灵活自由的学习中心
        5.3.2 交融创新的学科中心
        5.3.3 个性多样的艺术中心
    5.4 非正式学习空间
        5.4.1 整合的图书学习空间
        5.4.2 多功能的学习走廊空间
        5.4.3 流通的公共大厅空间
        5.4.4 放大的复合楼梯空间
    5.5 教学辅助空间
        5.5.1 联合办公空间
        5.5.2 复合功能的餐厅空间
        5.5.3 再利用的辅助用房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学校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基于前沿教育理念的中小学建筑调查问卷
索引
学位论文数据集

(5)新形势下职业学校教师课程创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发展面临新的挑战
        二、职业教育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时代需要
        三、落实职业教育相关政策的必然要求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已有研究的不足
    第三节 概念界定
        一、课程创生的概念
        二、教师课程创生的概念
    第四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际意义
    第五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第二章 职业学校教师课程创生的理论依据与现实诉求
    第一节 职业学校教师课程创生的理论依据
        一、人本主义课程理论
        二、建构主义课程理论
        三、过程导向课程理论
    第二节 职业学校教师课程创生的现实诉求
        一、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现实需要
        二、改变职业教育课堂教学现状的必然举措
        三、促进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
第三章 新形势下职业学校教师课程创生的应然表征
    第一节 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的创生
        一、课程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持续引领学生发展
        二、课程目标:以职业能力为轴心,在预设中生成
    第二节 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的创生
        一、课程内容:以职业需求为依据,不断更新优化
        二、课程实施:以行动为导向,在情境中对话、体验
    第三节 课程评价和课程反思的创生
        一、课程评价:以过程为内核,在评议中交融并进
        二、课程反思:以自省为原动力,在批判中反思建构
第四章 新形势下职业学校教师课程创生的现状及其分析
    第一节 职业学校教师课程创生的现状调研
        一、调研方案设计
        二、调研方案实施
    第二节 调研结果分析
        一、调研对象的基本信息
        二、教师对课程创生、课程理念的认知与应用情况
        三、教师在课程内容、实施、评价、反思方面的创生情况
        四、影响教师课程创生的因素
    第三节 调研结论
第五章 新形势下职业学校教师课程创生的问题及其成因
    第一节 职业学校教师课程创生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对课程创生的认知
        二、轻视课程理念的持续更新
        三、缺乏对课程内容的合理重构
        四、忽视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多元主体互动
        五、忽略课程实施手段和课程实施方法的有效使用
        六、片面看待课程评价和课程反思
    第二节 职业学校教师课程创生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课程创生意识薄弱
        二、课程创生能力不强
        三、课程创生空间狭窄
        四、课程创生条件不足
第六章 新形势下职业学校教师课程创生的促进策略
    第一节 促进职业学校教师课程创生的内在改变策略
        一、树立课程创生意识,提高课程创生能力
        二、改变学习方式,重塑教师角色
        三、整合课程资源,引导多元对话
        四、培植教育机智,加强课程反思
    第二节 促进职业学校教师课程创生的外在保障策略
        一、文化渲染:营造课程创生文化氛围,鼓励教师课程创生
        二、政策引导:立足政策导向,多方协作优化课程创生条件
        三、机制支撑:完善相关机制,赋予教师课程创生权力
        四、平台打造:建立合作交流平台,丰富课程创生资源
        五、队伍建设:加强教师课程创生培训,打造创生型教师队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关于职业学校教师课程创生现状的调研问卷(教师版)
附录二 、关于职业学校教师课程创生现状的调研问卷(学生版)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致谢

(6)“对分课堂(PAD)”: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二)主要内容与基本观点
        (三)重点与难点
    四、本研究创新之处与主要研究方法
        (一)本研究创新之处
        (二)研究方法和手段
第二章 “对分课堂(PAD)”教学模式及其应用于思想政治课堂的理论分析
    一、“对分课堂(PAD)”模式的相关解读
        (一)“对分课堂(PAD)”模式的界定
        (二)“对分课堂(PAD)”模式的基本结构
        (三)“对分课堂(PAD)”模式的教学改革诉求
    二、“对分课堂(PAD)”模式的学理分析
        (一)PAD模式中的建构主义知识观
        (二)PAD模式中的建构主义学习观
        (三)PAD模式中的建构主义教学观
    三、“对分课堂(PAD)”应用于思想政治课堂的合理性
        (一)“PAD”模式符合高中政治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二)“PAD”模式提升政治教师课堂教学领导能力
        (三)“PAD”模式引导学生内化吸收进行自我知识建构
第三章 思想政治课“对分课堂(PAD)”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一、思想政治课“PAD”模式的教学组织
        (一)“PAD”模式下,思想政治课讲授的地位、原则及目标要求
        (二)“PAD”模式下,思想政治课的内化吸收意义、方法与成果
        (三)“PAD”模式下,思想政治课讨论的目标与操作指导
    二、思想政治课堂有效实施“PAD”模式的基本条件
        (一)师生角度定位合理:主导、主体
        (二)教学方法选择合理、互补
        (三)教学案例典型,与教材内容整合恰当
    三、思想政治课堂切实推进“PAD”模式的实践指导策略
        (一)讲授环节——指导学生学会“听”
        (二)内化吸收环节——指导学生学会“思”
        (三)讨论环节——指导学生学会“用”
第四章 思想政治课“对分课堂(PAD)”教学模式的改革反思
    一、思想政治课应用“PAD”模式的现状与问题
        (一)应用现状调查
        (二)问题综述
    二、制约思想政治课堂有效实施“PAD”模式的因素分析
        (一)教学组织者因素
        (二)学习活动主体因素
        (三)学习活动组织因素
        (四)学习成果因素
    三、思想政治课堂提升“PAD”模式教学实效的策略
        (一)加强对教师培训,提升教学实施主体素养
        (二)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习活动主体学习能力
        (三)加强教学改革经验交流,营造“学权”实施改革氛围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基于关怀理论视角下中职学校新型师生关系构建研究 ——以天水某职业学校师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背景
        三、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内容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基于关怀理论视角下中职新型师生关系建构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中等职业学校
        二、新型师生关系
    第二节 中职学校师生关系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师生关系研究
        二、中职学校师生关系建构研究
    第三节 理论基础
        一、关怀理论的起源
        二、关怀理论的内涵
        (一)教育的根本目的——学会关心
        (二)关怀理论的课程理念
        (三)关怀理论的德育方法
第三章 基于关怀理论视角下中职学校师生关系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中等职业学校师生关系现状
    二、问卷分析
        (一)师生间缺乏信任
        (二)师生间缺乏沟通交流
        (三)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
        (四)传统教育思想影响
        (五)教师职业倦怠现象较为严重
第四章 基于关怀理论视角下师生关系建构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阻碍因素
        一、社会因素
        二、学校因素
    第二节 中等职业学校师生关系的影响因素
        一、社会对中职学生的接纳度太低
        二、中职阶段的学生心理因素
        三、中职学校的教师因素
        四、家庭环境的影响
第五章 关怀理论视角下新型师生关系构建的原则与途径
    第一节 关怀理论视角下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原则
        一、以促进学生各方位的发展为原则
        二、尊重包容原则
        三、信任与理解原则
    第二节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途径
        一、以身作则
        二、沟通交流
        三、接受认可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个人简历、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8)共同体课堂中专家型教师教学机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概念界定
    五、研究过程与方法
    六、理论基础
第一章 共同体课堂教师教学机智的理论概述
    第一节 共同体课堂的基本理念
        一、构建新型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与协同学习
        二、构建新型的教学行为----回归教材、实现教学翻转
        三、重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平等互动、倾听与对话
    第二节 共同体课堂理念对教师教学机智的影响
        一、共同体学习方式促使教学机智的功能转型
        二、共同体学习内容提供了教师教学机智发挥的基础
        三、共同体师生关系推动教学机智的生成与发展
    第三节 教师教学机智对共同体课堂的价值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实现共同体课堂的教学目标
        二、提升教师课程建设者角色意识,促进共同体课堂教师专业发展
        三、有利于生成动态的课堂资源,丰富课堂教学资源
第二章 共同体课堂专家型教师教学机智的个案研究
    第一节 F小学共同体背景及个案介绍
        一、F小学共同体背景介绍
        二、共同体课堂专家型教师个案介绍
    第二节 共同体课堂教师教学机智的类型
        一、教材文本创造性解读的机智
        二、教学过程预设与生成的机智
        三、灵活使用各种教学方法的机智
        四、及时处理师生交往的机智
        五、处理教师失误的机智
        六、处理学生行为失误的机智
        七、处理学生意外回答的机智
        八、处理教学环境突变的机智
        九、教学节奏调控的机智
        十、教学气氛创设的机智
        十一、模型构建与总结
    第三节 共同体课堂教师教学机智的特征
        一、敏锐性与果断性并存
        二、实践性与情境性并存
        三、创生性和生本性并存
        四、灵活性与诱导性并存
    第四节 共同体课堂教学机智形成的条件分析
        一、共同体学校的环境组织形成条件
        二、教师主体形成条件
        三、学生客体形成条件
    第五节 共同体课堂专家型教师教学机智运用及效果分析
        一、因势利导,巧妙点拨
        二、互动对话,教学相长
        三、灵活应变,动态生成
        四、解读教材,智慧教学
        五、审时度势,有效调控
第三章 共同体课堂专家型教师教学机智的结论和建议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共同体课堂教师教学机智的培养建议
        一、共同体学校环境组织层面的培养建议
        二、教师教学层面的培养建议
        三、学生客体层面的培养建议
附录1 课堂观察记录表
附录2 访谈提纲
附录3 课堂教学案例汇总表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适应教育变革的中小学教学空间设计研究 ——以一线城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上篇:适应教育变革的中小学教学空间设计理论建构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时代变迁引发全球人才培养的新趋势
        1.1.2 教育变革新成果对教学空间的新需求
        1.1.3 教学空间设计创新面临的问题与困境
        1.2 研究边界
        1.2.1 主要学科:教育学与建筑学
        1.2.2 研究对象:教学空间
        1.2.3 研究视角:教育变革
        1.2.4 地域界定:一线城市
        1.2.5 时间语境:当代
        1.2.6 教育阶段:中小学教育
        1.2.7 教育类型:公办、普通教育
        1.3 研究内容
        1.3.1 影响教学空间设计的教育要素: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
        1.3.2 国内外教育变革与教学空间的理论与实践
        1.3.3 适应教育变革的教学空间设计理论建构与设计策略研究
        1.4 研究综述
        1.4.1 教育变革研究综述
        1.4.2 教学空间研究综述
        1.4.3 未来学校研究与实验计划
        1.4.4 总体研究评述
        1.5 研究目的、意义与创新点
        1.5.1 研究目的:应对教学空间设计新挑战,助力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
        1.5.2 研究意义:对现状研究和设计的补充与拓展
        1.5.3 研究创新点
        1.6 研究方法
        1.6.1 跨学科研究
        1.6.2 比较研究
        1.6.3 类型学研究
        1.6.4 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相结合
        1.6.5 文献研究
        1.6.6 前沿会议论坛与网络资源利用
        1.6.7 案例调研、访谈与分析
        1.7 研究框架
        1.8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国外中小学教育变革与教学空间的理论与实践
        北美洲
        2.1 美国
        2.1.1 美国现当代中小学教育与教学空间的发展历史
        2.1.2 教育变革与教学空间的新型成果:磁石学校与特许学校
        2.1.3 真实教育与尊重个体差异的教育变革
        2.1.4 开放式与小型教学单元的教学空间
        欧洲
        2.2 芬兰
        2.2.1 芬兰当代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历史
        2.2.2 适应完整公民发展需求的教育变革
        2.2.3 整体性与灵活性的教学空间
        2.3 英国
        2.3.1 英国现当代中小学教育与教学空间的发展历史
        2.3.2 学术教育与个体发展相结合的教育变革
        2.3.3 常规教室与共享功能相结合的教学空间
        2.4 法国
        2.4.1 法国当代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历史
        2.4.2 学术教育与个体发展相结合的教育变革
        2.4.3 基于传统空间模式改良的教学空间
        2.5 德国
        2.5.1 基础知识与个体发展相结合的教育变革
        2.5.2 注重共享空间表达的教学空间
        大洋洲
        2.6 澳大利亚
        2.6.1 澳大利亚当代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历史
        2.6.2 推动个性化教育的教育变革
        2.6.3 极富开放性的教学空间
        亚洲
        2.7 日本
        2.7.1 日本当代中小学教育与教学空间的发展历史
        2.7.2 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变革
        2.7.3 常规空间与共享空间共融的教学空间
        2.8 韩国
        2.8.1 韩国当代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历史
        2.8.2 对传统教育弊端进行改良的教育变革
        2.8.3 对传统空间模式进行适应性调整的教学空间
        2.9 新加坡
        2.9.1 新加坡当代中小学教育与教学空间的发展历史
        2.9.2 兼顾学术教育与个性化发展的教育变革
        2.9.3 小型教学单元与灵活性的教学空间
        2.10 国外经验的借鉴与启示
        2.10.1 教育变革的实施途径:教育多样化
        2.10.2 教学空间的设计基础:教学需求
        2.10.3 教学空间的设计程序:多方协同
        2.10.4 教学空间的设计内容:整体设计
        2.11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内中小学教育变革与教学空间的理论与实践
        3.1 我国当代中小学教育与教学空间的发展与探索期(1949年-2010年)
        3.1.1 教育初创期:从旧教育到新教育的过渡(1949年-1966年)
        3.1.2 教育迷茫期:文革影响下的发展停滞(1966年-1978年)
        3.1.3 教育复兴期:教育普及和素质教育探索(1978年-1999年)
        3.1.4 教育转型期:素质教育曲折发展(1999年-2010年)
        3.1.5 历史经验总结:影响教育与教学空间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
        3.2 我国当代中小学教育与教学空间的新变革期(2010年-至今)
        3.2.1 教育发展新环境
        3.2.2 教育政策新导向
        3.2.3 教育变革新驱动
        3.3 我国教育变革新型成果
        3.3.1 基于传统教育进行局部优化
        3.3.2 对传统教育进行系统性革新
        3.4 我国教育变革发展趋势
        3.4.1 课程设置:对学生个性需求的尊重
        3.4.2 教学方式:教育与真实生活的结合
        3.4.3 其他类型:STEM教育与创客教育
        3.5 我国中小学教学空间典型新型成果调研
        3.5.1 上海德富路中学
        3.5.2 深圳荔湾小学
        3.5.3 深圳南山外国语学校科华学校
        3.5.4 北京四中房山校区
        3.5.5 深圳红岭实验小学
        3.5.6 北京中关村三小万柳校区
        3.5.7 北京十一学校龙樾实验中学
        3.5.8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改造)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适应教育变革的教学需求研究
        4.1 教学方式在建筑学领域适应性研究综述
        4.2 分析工具建构:教学方式整合模型
        4.2.1 影响因素纳入
        4.2.2 模型建构借鉴:整合理论
        4.2.3 教学方式整合模型建构与利用
        4.2.4 完整教学需求集合
        4.3 教学组织下的教学需求发展研究
        4.3.1 行政班制教学
        4.3.2 包班制教学
        4.3.3 走班制教学
        4.3.4 混班/混龄制教学
        4.3.5 研究小结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适应教育变革的教学空间设计理论框架建构
        5.1 设计创新驱动的丰富
        5.2 理论基础:教育学与建筑学相关理论
        5.2.1 “做中学”理论
        5.2.2 建构主义理论
        5.2.3 问题求解理论
        5.2.4 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
        5.2.5 学校城市理论
        5.2.6 空间环境教育理论
        5.3 设计原则:教育学与建筑学的相辅相成
        5.3.1 适应当下并面向未来的教学需求
        5.3.2 促进教育的良性发展
        5.4 设计程序:多方协同的良性互动
        5.4.1 教育机构:空间的需求提出者与评价者
        5.4.2 设计机构:空间的表达者与中坚力量
        5.4.3 政府管理机构(或代建机构):空间发展的推动者
        5.4.4 施工机构:空间建造品质的保障者
        5.4.5 设备研发与供应机构:空间运营的支持者
        5.5 设计内容:对传统设计方法与策略的适应性调整
        5.5.1 空间框架:教学空间集
        5.5.2 空间要素:功能场室与共享空间
        5.6 本章小结
下篇:适应教育变革的中小学教学空间设计策略研究
    第六章 适应教育变革的教学空间集设计策略
        6.1 相关概念界定与研究综述
        6.1.1 教学空间集
        6.1.2 组成要素
        6.1.3 教学空间集类型学最新研究综述
        6.2 教学空间集模式集合建构
        6.2.1 教学空间集模式大类
        6.2.2 教学空间集模式子类
        6.2.3 教学空间集模式集合
        6.2.4 教学空间集模式实例
        6.3 教学空间集指标研究
        6.3.1 相关研究综述与研究样本选取
        6.3.2 单位教学空间集内的学生人数
        6.3.3 单位教学空间集的面积指标
        6.3.4 教学空间集指标优化与建议
        6.4 教学空间集组合方式
        6.4.1 串联组合
        6.4.2 围绕全校共享空间组合
        6.4.3 空间立体互通组合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适应教育变革的功能场室设计策略
        7.1 相关概念界定与技术路线
        7.1.1 教学中心
        7.1.2 技术路线
        7.2 设计原则
        7.2.1 空间形式:多样化与个性化
        7.2.2 空间功能:功能复合化
        7.2.3 空间边界:灵活性、透明性与复杂性
        7.2.4 空间环境:沉浸式教学氛围
        7.2.5 空间要素:设计要素教材化
        7.2.6 空间交互:泛在互联的智慧校园
        7.2.7 空间品质:人文关怀
        7.2.8 空间余地:留白设计
        7.3 集体中心(原普通教室)
        7.3.1 传统教学需求与设计:单一授课
        7.3.2 功能复合化的“集体中心”
        7.3.3 功能最简化的精神属性“集体中心”
        7.4 信息共享中心(原图书馆/室)
        7.4.1 传统教学需求与设计:以书为本
        7.4.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自主学习与交互场所
        7.4.3 功能模块设计研究
        7.4.4 功能模块空间整合:独立馆室与开放式阅览区
        7.5 科研中心(原实验室)
        7.5.1 传统教学需求与设计:以仪器为本
        7.5.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授课与操作并重
        7.5.3 功能模块设计研究
        7.5.4 功能模块空间整合:开放空间与高新实验设备相结合
        7.6 人文中心(原史地教室)
        7.6.1 传统教学需求与设计:单一授课
        7.6.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文化高地
        7.6.3 功能模块设计与空间整合:氛围营造
        7.7 艺术中心(原美术、书法教室)
        7.7.1 传统教学需求与设计:授课练习
        7.7.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素质拓展
        7.7.3 功能模块设计研究
        7.7.4 功能模块空间整合:开放展示
        7.8 表演中心(原音乐、舞蹈教室)
        7.8.1 传统教学需求与设计:单一授课
        7.8.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表演功能强化
        7.8.3 功能模块设计与空间整合:多样化与专业化
        7.9 生活技能中心(家政教室,原劳技教室)
        7.9.1 传统教学需求与设计:模仿操作
        7.9.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真实技能获取
        7.9.3 功能模块设计研究
        7.9.4 功能模块空间整合:氛围营造
        7.10 互联网中心(原计算机教室)
        7.10.1 传统教学需求与设计:以设备为本
        7.10.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提升信息素养
        7.10.3 功能模块空间整合:互联网共享区与辅助教学资源
        7.11 创新中心(创客教室、STEM教室等)
        7.11.1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创新与实践
        7.11.2 功能模块设计研究
        7.11.3 功能模块空间整合:氛围营造
        7.12 生活中心(原食堂与学生宿舍)
        7.12.1 食堂:适应学生新的生活习惯与教学行为外延
        7.12.2 学生宿舍:空间品质打造
        7.13 运动中心(原风雨操场)
        7.13.1 传统教学需求与设计:经济性为本
        7.13.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多样化运动
        7.13.3 功能模块设计研究:经济性与多样化兼顾
        7.14 教师研修中心(原教务办公室)
        7.14.1 传统办公需求与设计:独立办公场所
        7.14.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适应教师成长
        7.14.3 功能模块设计研究
        7.14.4 功能模块空间整合:办公环境营造与教育属性强化
        7.15 民主管理中心(原行政办公室)
        7.15.1 传统办公需求与设计:权威塑造
        7.15.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民主塑造
        7.15.3 功能模块设计研究
        7.15.4 功能模块空间整合:去中心化
        7.16 社区纽带中心(原校门和围墙)
        7.16.1 传统教学需求与设计:隔离社区
        7.16.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社区纽带
        7.16.3 功能模块设计研究
        7.16.4 功能模块空间整合:共享与纽带
        7.17 卫生中心(原卫生间)
        7.17.1 传统需求与设计:基本生理需求
        7.17.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卫生意识与心理尊重
        7.17.3 功能模块设计研究
        7.17.4 功能模块空间整合:如厕环境与空间趣味性
        7.18 本章小结
    第八章 适应教育变革的共享空间设计策略
        8.1 相关概念界定与技术路线
        8.1.1 概念与分类
        8.1.2 技术路线
        8.2 设计原则
        8.2.1 共通性设计原则
        8.2.2 设计要素游戏化
        8.2.3 设计要素自然化
        8.3 室内开放空间
        8.3.1 传统教学需求与设计:辅助课下活动
        8.3.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辅助与互补结合
        8.3.3 “辅助”定位下的功能模块设计:舒适性与趣味性
        8.3.4 “互补”定位下的功能模块设计:开放性与灵活性
        8.3.5 功能模块空间整合:开放式空间边界
        8.4 校园景观
        8.4.1 传统教学需求与设计:视觉观赏为本
        8.4.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教育属性强化
        8.4.3 功能模块设计研究
        8.4.4 功能模块空间整合:复杂化校园景观设计
        8.5 室外运动场地/设施
        8.5.1 传统教学需求与设计:单一性与无趣性
        8.5.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多样性与趣味性
        8.5.3 功能模块设计研究:游戏化与自然化
        8.6 本章小结
结论
    主要成果与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10)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方式改进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四)文献综述
    (五)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一、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学方式改进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学方式改进的必要性
    (二)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学方式改进的可行性
二、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学方式的理论阐释
    (一)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学方式研究的理论基础
    (二)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学方式改进的基本原则
    (三)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方式改进的特征
三、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式现状的调查研究
    (一)调查对象及内容
    (二)调查工具的编制
    (三)调查数据分析
    (四)调查结论
四、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方式改进的策略研究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强化学校组织的改革意识
    (二)加强教学资源的开发,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三)优化教师提问技巧,设计有效的师生互动方式
    (四)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借助信息平台进行科学评价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四、浅析新型课堂师生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方式选用的现状调查 ——以J市四所乡镇小学为例[D]. 刘娜.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2]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学习共同体研究[D]. 李千一.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3]混合式教学背景下的初中英语课堂师生交互策略研究 ——以天津市Y中学为例[D]. 李贝贝. 四川外国语大学, 2021
  • [4]基于前沿教学理念的中小学校建筑设计研究[D]. 张胜男.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5]新形势下职业学校教师课程创生研究[D]. 吴鸿红.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6]“对分课堂(PAD)”: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改革研究[D]. 周皓.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7]基于关怀理论视角下中职学校新型师生关系构建研究 ——以天水某职业学校师生为例[D]. 陈亚亚.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8]共同体课堂中专家型教师教学机智的研究[D]. 顾张妍. 福建师范大学, 2020
  • [9]适应教育变革的中小学教学空间设计研究 ——以一线城市为例[D]. 苏笑悦.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1)
  • [10]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方式改进策略研究[D]. 杨涛. 西南大学, 2020(01)

标签:;  ;  ;  ;  

新课堂师生关系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