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种质创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种质,甘蓝,基因组,品种,水稻,资源,粳稻。
种质创新论文文献综述
胡立刚[1](2019)在《以“一己之力”扛起产业引领大旗》一文中研究指出编者按淡水珍珠养殖作为水产养殖业的细分领域,其实体量并不算大,然而后续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却极具吸引力。近年来,在环保压力日趋严峻的背景下,这样一个被误解为易造成“重污染”的养殖品类,也逐渐受人关注,养殖户们更是挣扎其间。为了推动淡水珍珠蚌的(本文来源于《农民日报》期刊2019-11-16)
冯星[2](2019)在《科技创新与种质资源产业发展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科技不断发展,相关的研究人员通过对优势科研资源的聚集以及科学运行机制的保障,将全国农业种质资源科研中的优势资源构建成一个高效的农业种质资源创新机制,促进了我国种质资源产业的发展,从而为我国实现创新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文来源于《种子科技》期刊2019年15期)
伍晓明[3](2019)在《甘蓝型油菜C亚基因组改良与规模化种质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AACC)是我国和全球范围内种植面积最大的油菜类型,这一物种是由白菜(Brassica rapa L.,AA)和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CC)在欧洲地中海地区种间杂交后自然加倍形成的异源四倍体,基因组分析显示这一异源四倍体种的起源时间大约在7500-10000年之间,文献记载显示该作物驯化时间仅400-500年。因此,甘蓝型油菜是"最年轻"的异源四倍体作物,由于起源和驯化时间短,其种内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可供遗传改良利用的基础种质资源贫乏。如何高效导入优异遗传变异,显着拓宽甘蓝型油菜遗传基础,是油菜研究的战略性问题,本文通过研究全球甘蓝型油菜A和C亚基因组遗传变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C亚基因组改良甘蓝型油菜的新思路,并创制出高抗菌核病等优异新种质。【材料与方法】基因组变异分析:选择472份来源于世界各地的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利用油菜基因芯片(60K Brassica Infinium?SNP array)开展基因组变异与选择性分析,揭示A和C亚基因组变异规律。甘蓝型油菜C亚基因组改良:利用欧洲抗病野生甘蓝与我国优异白菜型油菜地方种杂交,加倍创制"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以其为供体亲本,15个综合性状优异的推广品种为受体亲本,按巢式群体构建途径创制和筛选遗传背景全新的优异种质。【结果与分析】基因组变异分析:(1)油菜每次产量跃升都与规模化优异基因导入显着相关;(2)我国甘蓝型油菜C基因组遗传多样性水平明显低于欧洲,C基因组优异变异引入缓慢很可能是单产提升放缓的关键原因;(3)甘蓝型油菜CC基因组上有更多重要育种选择位点,按照育种时期、栽培区域、生态类型分析,A基因组上检测到62个育种选择位点,C基因组上检测到192个育种选择位点,虽然尚不完全确定这些育种选择位点的具体功能和意义,但这些选择位点中包含多个公认受育种选择的基因,如控制芥酸含量、硫苷含量和开花的BnaA.FAE1、BnaC.HAG1、BnaC.FT等,提示这些育种选择位点是具有我们尚不知晓的重要功能,对甘蓝型油菜C基因组的育种选择对提升产量、抗性和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C亚基因组改良与规模化种质创新:成功获得"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解决甘蓝与甘蓝型油菜种间杂交不亲和难题,构建成包含15个RIL群体,4950个株系的巢式群体,这些遗传背景全新的种质产量、抗性、品质变异丰富,部分种质性状极为优异,如W391抗性比现有菌核病抗性最强的品种提高65.5%。【结论】导入CC基因组优异基因对提升油菜遗传改良潜力意义重大,甘蓝型油菜C亚基因组改良是未来油菜种质创新的重要方向。利用野生甘蓝创制的新种质具有重大利用前景。(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7)
武志海,凌凤楼,马建,崔菁菁,苏庆旺[4](2019)在《高产优质粳稻品种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是吉林省第二大作物,2017年全省水田面积约82.1万hm2,单产已达10266.5kg/hm~2以上。水稻优质品种和超高产品种及种质资源创新对吉林省可持续农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20世纪以来,吉林省水稻品种经历了五次更新。50-70年代出现审定品种的第一次高潮,以松辽4号为代表的系列水稻品种的育成很快替代生产上广泛应用的青森5号。20世纪60年代后期,吉林省水稻育种工作(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7)
张勇[5](2019)在《多样化CRISPR-Cas植物基因组编辑工具开发及其在水稻种质创新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拟南芥、水稻、玉米等植物基因组测序计划的推进及相关基因操纵技术的完善,针对植物基因组特定基因(或区域)进行"基因组定向编辑",逐渐成为可能。2012年起,研究者先后报道了CRISPR-Cas9、CRISPR-Cas12a(Cpf1)等核酸酶可以针对特定基因组DNA序列实现可编程定向剪切,并能以前所未有的精准度和便捷度进行基因组编辑,被广泛应用于动、植物及微生物的基因功能解析、新种(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7)
田静,刘长友,范保杰,曹志敏,苏秋竹[6](2019)在《小豆RILs群体的遗传变异及优异种质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小豆栽培种冀红9218与野生种JP90857杂交产生的152个遗传稳定的重组系为试验材料,对与生育期、产量、植株特性、籽粒特性等相关的24个重要性状进行了评价,并进一步进行了遗传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生育期、产量、株高、主茎分枝等性状在重组系间的变异较丰富,其中,株高的遗传变异系数最大。相关性状中百粒重的遗传力较高,可在早期世代进行选择,但单株粒重、单株荚数与其他性状的相关遗传力较低,间接选择困难。综合分析表明,综合选择指数在高产大粒早熟等优异品系选择中较为有效。从重组系中选择出高产家系7个,早熟家系个9个,矮生家系5个,可作为小豆高产早熟直立育种的优异资源。(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7)
张榕,李德明,耿小丽,刘乾[7](2019)在《甘肃省草种质资源创新利用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了解国内外草种质资源评价利用情况,结合我国草种质资源利用现状,分析了甘肃省草种质资源基础、优势以及在草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工作中取得的进展。(本文来源于《草学》期刊2019年05期)
魏忠芬,奉斌,李慧琳,于二汝,杨胜先[8](2019)在《贵州观赏向日葵种质资源的挖掘与创新利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贵州观赏向日葵的遗传研究及应用提供丰富的资源种质材料,以贵州向日葵地方种质资源为基础材料筛选适宜观赏的多花向日葵新品系,通过物理辐射诱变和不同来源特异花色材料杂交,挖掘及创新观赏向日葵优异种质资源。结果表明:从贵州地方向日葵种质资源中筛选出性状稳定的花形奇特、观赏价值高的多花向日葵品系材料8份;利用60 Co-γ物理辐射诱变创制具有早熟、矮秆及多花的观赏向日葵新种质材料6份;通过不同来源特异花色向日葵材料间杂交,在杂交后代分离群体中获得花瓣颜色和花瓣形状更加丰富的后代材料29份。不同来源和不同花色向日葵亲本材料杂交是观赏向日葵种质资源创新及新品种选育最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本文来源于《贵州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姚方杰,孙鹏,张友民[9](2019)在《黑木耳种质杂交创新的流程与关键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杂交(单-单杂交)是食用菌种质创新行之有效的方法,而单核菌株与双核菌株的真实性鉴定为其中最重要的环节。黑木耳为我国第二大食用菌,不但与其他常见食用菌亲缘关系较远,而且菌丝细弱、半透明、锁状联合数量少,无法凭借锁状联合的有无来准确鉴定单核菌丝和双核菌丝的真实性。根据多年对黑木耳遗传育种研究实践,集成创新出黑木耳种质杂交创新的流程与关键技术:确定种质创新目标→选择目标性状互补亲本→子实体培养→单孢分离→双重荧光染色鉴定"单核菌株"真实性→选择生长势强的单核菌株进行单-单杂交制备"杂交菌株"→"杂交菌株"真实性鉴定→选择与双亲生理特性差异大的杂交菌株→选择与双亲生化特性差异大的杂交菌株→出耳培养→初筛、复筛出农艺性状表现超亲的特异种质。旨在为同行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王秋月,范英龙[10](2019)在《地方猪种种质创新开发研讨会举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记者王秋月 范英龙)为了构建我国畜牧行业核心种源自主创新体系,8月22日,地方猪种种质创新开发研讨会暨联合攻关项目启动仪式在长春市举行。优良的畜禽品种是畜禽产业核心竞争力的“芯片”,而多样性的种质资源是打造“芯片”的前提条件。近日,农业农(本文来源于《吉林日报》期刊2019-08-26)
种质创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科技不断发展,相关的研究人员通过对优势科研资源的聚集以及科学运行机制的保障,将全国农业种质资源科研中的优势资源构建成一个高效的农业种质资源创新机制,促进了我国种质资源产业的发展,从而为我国实现创新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种质创新论文参考文献
[1].胡立刚.以“一己之力”扛起产业引领大旗[N].农民日报.2019
[2].冯星.科技创新与种质资源产业发展探析[J].种子科技.2019
[3].伍晓明.甘蓝型油菜C亚基因组改良与规模化种质创新[C].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4].武志海,凌凤楼,马建,崔菁菁,苏庆旺.高产优质粳稻品种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C].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5].张勇.多样化CRISPR-Cas植物基因组编辑工具开发及其在水稻种质创新中的应用[C].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6].田静,刘长友,范保杰,曹志敏,苏秋竹.小豆RILs群体的遗传变异及优异种质创新[C].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7].张榕,李德明,耿小丽,刘乾.甘肃省草种质资源创新利用评价[J].草学.2019
[8].魏忠芬,奉斌,李慧琳,于二汝,杨胜先.贵州观赏向日葵种质资源的挖掘与创新利用[J].贵州农业科学.2019
[9].姚方杰,孙鹏,张友民.黑木耳种质杂交创新的流程与关键技术[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9
[10].王秋月,范英龙.地方猪种种质创新开发研讨会举行[N].吉林日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