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互补基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基因,食管癌,细胞,肺癌,因子,周围神经,核苷酸。
互补基因论文文献综述
刘家利,王娇[1](2019)在《新辅助化学治疗对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乳腺癌易患基因1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病率在卵巢恶性肿瘤中高居首位,达到60%~70%,其病情复杂,易经盆腹腔进行转移,死亡率较高,上皮性卵巢癌的早期临床表现不明显,患者到医院就诊时,往往发现已到晚期~([1])。新辅助化学治疗能够缩小肿瘤的体积和手术范围,提高手术安全性,且可能在改善患者预后方面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卵巢癌对化疗较为敏感,术前进行新辅助化疗能够明显延长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能够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在化疗过程中对铂类药物的敏感性,从而在(本文来源于《山西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吴旭庭,王阳,王镇波,陈刚[2](2019)在《系统评估X射线损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多态性位点与冠心病相关性的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系统地评估X射线损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XRCC1)Arg399Gln和Arg194Trp多态性位点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易感性关联。方法检索PubMed、Google学术、万方和CNKI数据库,筛得XRCC1基因Arg399Gln和Arg194Trp多态性与CAD易感性关联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Stata 12.0数据计算软件对获得的各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并对数据可靠性、发表偏倚等进行评估。结果纳入8项病例-对照研究,包含病例组3 093例,对照组2 799例。Meta分析结果提示,XRCC1基因Arg399Gln多态性位点与CAD易感性呈显着正相关(M比W:OR=1.153,95%CI:1.025~1.296,P=0.017;MM比WW:OR=1.514,95%CI:1.129~2.031,P=0.006;MM比MW+WW:OR=1.472,95%CI:1.110~1.953,P=0.007)。在以种族为依据的亚组分析中发现,XRCC1基因Arg399Gln多态性位点增加了亚洲人群CAD的发病风险。此外,研究还发现XRCC1基因Arg194Trp多态性位点在MM比WW和MM比MW+WW模型下与CAD发病风险呈显着正相关(MM比WW:OR=1.393,95%CI:1.048~1.850,P=0.022;MM比MW+WW:OR=1.499,95%CI:1.143~1.966,P=0.003)。在以种族为依据的亚组分析中,研究发现携带有XRCC1基因Arg194Trp多态性的亚洲人群易患CAD。结论 XRCC1基因Arg399Gln和Arg194Trp多态性位点与CAD易感性显着相关,可作为该疾病诊断和筛查的潜在靶点。(本文来源于《安徽医药》期刊2019年04期)
黄玉亮,朱波[3](2019)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与肿瘤的关系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是核苷酸修复系统的重要途径之一,ERCC1基因发生突变可导致ERCC1 mRNA和ERCC1蛋白表达水平发生异常,异常激活核酸修复过程,导致正常细胞发生恶性转化、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并促进恶性肿瘤患者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本文对ERCC1基因多态性、ERCC1 mRNA表达和ERCC1蛋白表达水平与消化、呼吸、血液、生殖等系统肿瘤的发生发展、铂类化疗药物的敏感性、预后等关系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癌症进展》期刊2019年04期)
陈群霞,吴逸海,张华平,何斐[4](2019)在《X线修复交错互补基因3多态性与肺癌预后关联性的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综合评价X线修复交错互补基因3(XRCC3)基因rs861539位点多态性与肺癌预后的关联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BM、CNKI、万方数据库和VIP数据库,搜集国内外有关rs861539位点多态性与肺癌预后的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7年1月3日。由2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及文献质量评价后,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累计3 60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XRCC3基因rs861539位点多态性与肺癌总生存期长短无统计学关联(TT vs CC:合并HR=1.10,95%CI:0.72~1.67;CT vs CC:合并HR=1.04,95%CI:0.81~1.34;TT+CT vs CC:合并HR=1.04,95%CI:0.90~1.20)。结论尚不能认为rs861539位点多态性与肺癌预后有关,受文献数量和质量限制,该结论需更多研究予以验证。(本文来源于《浙江医学》期刊2019年03期)
刘满庆,黄剑[5](2018)在《肺癌组织不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及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水平在接受含铂化疗方案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中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肺癌组织不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及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水平在接受含铂化疗方案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以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30例晚期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含铂化疗方案,分析Nrf2及ERCC1表达水平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结果肺癌组织的Nrf2阳性率、ERCC1阳性率分别高于癌旁组织的Nrf2阳性率、ERCC1阳性率(P <0. 05)。有胸腔积液的患者Nrf2阳性率高于无胸腔积液患者,TNM分期为Ⅳ期的患者Nrf2阳性率高于Ⅲ期患者,转移病灶数≥2个、原发肿瘤直径≥5cm和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的Nrf2阳性率、ERCC1阳性率均高于对立条件下Nrf2阳性率、ERCC1阳性率(均P <0. 05)。ERCC1阳性患者和Nrf2阳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均短于阴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均P <0. 05)。转移病灶数、淋巴结转移、ERCC1表达和Nrf2表达是影响晚期NSCLC患者生存期的危险因素。结论 ERCC1表达和Nrf2表达水平可作为晚期NSCLC患者进行含铂化疗方案在预后方面的参考性预测因素。(本文来源于《安徽医药》期刊2018年12期)
梁文昌,王俊生,耿明飞,周静,杨晓利[6](2018)在《外周血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C8092A基因型指导晚期食管癌个体化治疗的临床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外周血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C8092A位点多态性指导晚期食管癌患者个体化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90例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患者实施顺铂联合紫杉醇化疗方案,观察组患者根据外周血ERCC1-C8092A位点基因型来确定化疗方案,ERCC1-A/A和ERCC1-A/C基因型实施顺铂联合紫杉醇化疗方案,ERCC1-C/C基因型实施5-氟尿嘧啶联合紫杉醇化疗方案,比较观察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33.3%,明显低于观察组的5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种基因型ERCC1-A/A、ERCC1-A/C、ERCC1-C/C的有效率分别为55.6%、50.0%、52.0%,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25例ERCC1-C/C型患者实施5-氟尿嘧啶联合紫杉醇化疗方案,不进行不良反应评价;其他患者均实施顺铂联合紫杉醇化疗方案,可进行不良反应评价。2组患者均未发生治疗相关性死亡,2组患者不良反应(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黏膜炎、脱发、肌痛乏力、外周神经毒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晚期食管癌患者根据外周血ERCC1-C8092A位点基因型来制定化疗方案,可提高有效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肿瘤基础与临床》期刊2018年05期)
娄婷婷,刘瑜新,安继红,张永州[7](2018)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2与非小细胞肺癌铂类化疗敏感性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全世界肺癌的发病率及病死率为恶性肿瘤的首位,且仍旧持续增加,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安全。而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占所有肺癌的80%以上,约85%的患者病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故铂类药物联合第叁代标准化疗方案成为主要治疗措施[1-2]。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2(ERCC2)作为一种DNA解螺旋酶,为RNA聚合酶Ⅱ(TFⅡH)组分,参与碱基切除修复(BER)和核苷酸切除修复(NER)过程[3]。而ERCC2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可抑制TFⅡH的活性,导致修复、转录缺陷异常,进而影响ERCC2蛋白表达及DNA损伤修(本文来源于《重庆医学》期刊2018年03期)
杨友运,黄玉,王学昌[8](2017)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多态性与铂类药物诱导周围神经病变相关性的系统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系统评价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eision repair cross-compietionl 1,ERCC1)多态性与铂类药物诱导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自建库至2016年12月所有相关文献,收集有关ERCC1基因多态性与铂类药物诱导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研究,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文献荟萃(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其中涉及ERCC1的2个位点,分别为ERCC1 118C/T、ERCC1 8092C/A。Meta分析结果显示,ERCC1 118C/T位点各种遗传模型的比较均提示,发生任何程度的周围神经病变与ERCC1118C/T位点基因多态性均无明显关联,药物、人种的亚组分析也没有显示出明显的关联性。ERCC1 8092C/A位点出现1个阳性结果,在结局指标为发生≥3级周围神经病变时,显性模型分析结果的合并OR=2.70(95%CI=1.37~5.31),表明携带基因型(AA+CA)人群发生铂类药物诱导的≥3级PN的发病危险性高于基因型CC人群。结论:ERCC1 8092C/A位点有至少1个A突变的基因型的人群可能更容易发生铂类药物诱导的≥3级周围神经病变。但本研究纳入文献数量有限,样本数量较小,缺乏代表性,且多为观察性研究,尚需大样本、多中心、精心设计的临床试验以证实并完善本研究的结论。(本文来源于《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期刊2017年10期)
付朝红,刘丹娜,段方方,王留宴,陈露[9](2017)在《晚期叁阴性乳腺癌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表达与化学治疗效果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晚期叁阴性乳腺癌(TNBC)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表达与化学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第叁人民医院2010年5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97例晚期TNBC患者,其中38例患者采用TAC(紫杉醇+吡柔比星+环磷酰胺)方案进行化学治疗、26例患者采用TP(紫杉醇+顺铂)方案进行化学治疗、33例患者采用TX(紫杉醇+卡培他滨)方案进行化学治疗,化学治疗后观察其疗效;将所有患者术后病理标本或穿刺活检蜡块采用液相芯片技术检测ERCC1 mRNA表达情况,观察ERCC1 mRNA表达在TNBC中的特点及与不同化学治疗方案疗效的关系。结果 ERCC1 mRNA表达水平与患者的年龄、月经状态、组织学分级、转移部位、Ki67指数及体力状况评分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ERCC1 mRNA表达水平与TAC、TX方案治疗效果无关(χ~2=0.067、0.122,P>0.05),与TP方案治疗效果关系密切,低表达者治疗效果优于中、高表达者(χ~2=9.458,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腋窝转移状态、Ki67指数及ERCC1 mRNA表达为TNBC化学治疗效果的预测因子。结论 ERCC1 mRNA表达在不同临床特征的TNBC患者中无明显差异,并且ERCC1有可能成为TNBC铂类药物疗效的预测基因。(本文来源于《新乡医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10期)
张宁刚,李秀秀,宋雪峰,王育生[10](2017)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的表达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和术后含铂类药物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食管癌组织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cross complementing 1,ERCC1)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术后含铂类药物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山西省肿瘤医院2013年1月1日—2015年6月30日行手术切除的食管癌患者115例,全部病例进行肿瘤组织ERCC1表达检测,分析ERCC1表达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对术后进行含铂类药物辅助化疗的62例患者进行近期疗效观察,探讨ERCC1表达与含铂类药物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食管癌组织ERCCI阳性表达率为54.8%(63/115);ERCCl阳性表达的食管癌患者术后采用含铂类药物辅助化疗的1年内复发转移率为17.1%(6/35)、1年生存率为82.6%(29/35),ERCCl阴性表达的食管癌患者术后采用含铂类药物辅助化疗的1年内复发转移率为11.1%(3/27)、1年生存率为88.9%(24/27)。结论:ERCCl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部位、肿瘤长度、肿瘤组织分化程度、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以及国际TNM分期无相关性。ERCC1阳性患者行含铂类药物辅助化疗后1年内复发转移率高于ERCC1阴性患者、1年生存率低于ERCC1阴性患者,提示ERCC1阴性患者可能从含铂类药物辅助化疗中获益。(本文来源于《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期刊2017年06期)
互补基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系统地评估X射线损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XRCC1)Arg399Gln和Arg194Trp多态性位点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易感性关联。方法检索PubMed、Google学术、万方和CNKI数据库,筛得XRCC1基因Arg399Gln和Arg194Trp多态性与CAD易感性关联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Stata 12.0数据计算软件对获得的各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并对数据可靠性、发表偏倚等进行评估。结果纳入8项病例-对照研究,包含病例组3 093例,对照组2 799例。Meta分析结果提示,XRCC1基因Arg399Gln多态性位点与CAD易感性呈显着正相关(M比W:OR=1.153,95%CI:1.025~1.296,P=0.017;MM比WW:OR=1.514,95%CI:1.129~2.031,P=0.006;MM比MW+WW:OR=1.472,95%CI:1.110~1.953,P=0.007)。在以种族为依据的亚组分析中发现,XRCC1基因Arg399Gln多态性位点增加了亚洲人群CAD的发病风险。此外,研究还发现XRCC1基因Arg194Trp多态性位点在MM比WW和MM比MW+WW模型下与CAD发病风险呈显着正相关(MM比WW:OR=1.393,95%CI:1.048~1.850,P=0.022;MM比MW+WW:OR=1.499,95%CI:1.143~1.966,P=0.003)。在以种族为依据的亚组分析中,研究发现携带有XRCC1基因Arg194Trp多态性的亚洲人群易患CAD。结论 XRCC1基因Arg399Gln和Arg194Trp多态性位点与CAD易感性显着相关,可作为该疾病诊断和筛查的潜在靶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互补基因论文参考文献
[1].刘家利,王娇.新辅助化学治疗对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乳腺癌易患基因1表达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9
[2].吴旭庭,王阳,王镇波,陈刚.系统评估X射线损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多态性位点与冠心病相关性的Meta分析[J].安徽医药.2019
[3].黄玉亮,朱波.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与肿瘤的关系研究进展[J].癌症进展.2019
[4].陈群霞,吴逸海,张华平,何斐.X线修复交错互补基因3多态性与肺癌预后关联性的Meta分析[J].浙江医学.2019
[5].刘满庆,黄剑.肺癌组织不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及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水平在接受含铂化疗方案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中的价值[J].安徽医药.2018
[6].梁文昌,王俊生,耿明飞,周静,杨晓利.外周血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C8092A基因型指导晚期食管癌个体化治疗的临床价值[J].肿瘤基础与临床.2018
[7].娄婷婷,刘瑜新,安继红,张永州.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2与非小细胞肺癌铂类化疗敏感性的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18
[8].杨友运,黄玉,王学昌.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多态性与铂类药物诱导周围神经病变相关性的系统评价[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7
[9].付朝红,刘丹娜,段方方,王留宴,陈露.晚期叁阴性乳腺癌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表达与化学治疗效果的关系[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
[10].张宁刚,李秀秀,宋雪峰,王育生.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的表达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和术后含铂类药物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