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流感病毒论文_刘德浪,庞清媚,蔡文双,陈观伟,陈小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甲型流感病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流感,病毒,血凝素,甲型,特征,突变,基因。

甲型流感病毒论文文献综述

刘德浪,庞清媚,蔡文双,陈观伟,陈小华[1](2019)在《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引起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湛江市妇幼保健院门诊收治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7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四季抗病毒合剂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疲劳、高热及鼻塞缓解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1.8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81%,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56.7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73%,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临床疗效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采用磷酸奥司他韦颗粒进行治疗,可快速缓解患儿临床症状,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以及较少不良反应发生,有利于临床治疗。(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经济学》期刊2019年11期)

潘玉平,汤敏[2](2019)在《荧光定量PCR技术在筛查甲型流感病毒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荧光定量PCR技术在筛查甲型流感病毒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疑似甲型流感病毒75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利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患者咽拭子中的甲型流感病毒RNA进行检测,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甲型流感病毒RNA检测阳性27例患者经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进行检测后,均被检测为阴性;甲型流感病毒RNA检测阳性与阴性患者白细胞计数比较,并无差异(P> 0.05)。结论:荧光定量PCR技术在筛查甲型流感病毒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为疾病的诊治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卫生》期刊2019年22期)

刘媛,王文博,何怡蓓,邹自英,朱紫衣[3](2019)在《成都某部一起感染Yamagata系乙型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成都某部感染乙型流感病毒遗传进化与血凝素(HA)基因突变位点。方法通过犬肾上皮细胞(MDCK细胞)体外分离患者咽拭子标本流感病毒毒株,用PCR获取乙型流感病毒HA基因并测序,与NCBI数据库在线比对并利用MEGA 6.06软件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突变位点。结果通过MDCK细胞接种,分离出1株乙型流感病毒株,以感染病例咽拭子核酸及分离毒株的核酸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得到1 755 bp全长HA基因,获得的序列提交至GenBank数据库,获得基因登录号为MH236281。通过在线比对及系统发育树构建,该病例感染的病毒为Yamagata系乙型流感病毒。与乙型流感病毒Yamagata系的代表毒株Influenza B/Yamagata/16/88(GenBank No. M36105)相比,HA基因点突变碱基为57个;与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疫苗株Influenza B/Utah/08/2014 (Gen Bank No. KU592766)相比,突变碱基数为20个。进一步对HA1氨基酸突变位点进行分析,与四川地区往年流行株相比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突变,其中与2010年四川温江的分离株(GenBank No. KP461138)相比突变位点较少,仅有4处点突变;与WHO推荐的疫苗株Influenza B/Utah/08/2014相比,有2个氨基酸位点发生了变异,分别为L176Q和M255V,但突变没有处于HA1上的抗原决定簇区域。其中176位点是一个全新的突变,以往四川流行毒株、Yamagata系的代表毒株Influenza B/Yamagata/16/88及WHO推荐的疫苗株Influenza B/Utah/08/2014的HA1 176位点均为亮氨酸(L),而本研究病例感染的乙型流感毒株HA1 176位点突变为谷氨酰胺(Q)。结论成都地区驻地部队2017—2018流行季感染的乙型流感病毒HA基因已发生一些突变,但突变尚未造成抗原性的改变。(本文来源于《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鲁福娜,王文玲,张雅薇,童贻刚,刘科芳[4](2019)在《甲型流感病毒X31(H3N2)小鼠适应后毒力增强与HA及PB2突变相关》一文中研究指出流感小鼠适应毒株及感染模型是研究流感病毒致病机理、评价抗流感病毒药物和疫苗效果的重要工具。为建立甲型流感病毒X31(H3N2)的鼠肺适应毒株,并探讨其在小鼠适应过程中毒力增强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将X31在BALB/c小鼠肺组织中连续传代,通过观察病毒滴度测定、感染小鼠症状变化、体重改变和致死力等指标,发现X31经过鼠肺连续传代10次以后,病毒毒力逐渐增强,与原代病毒相比,鼠肺中病毒滴度提高10倍,半数致死量(50%lethal dose,LD_(50))提高大于1 000倍。确定获得高致病力的鼠肺适应毒株(Mouse adapted X31,X31_(MA));对X31_(MA)毒株全基因组测序发现,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基因出现3个有义突变(P221H、V309I、K411T),聚合酶碱性蛋白2(Basic protein 2,PB2)基因出现1个有义突变(M483T)。结果表明,通过在小鼠肺组织中连续传代X31(H3N2)致病力增强,其HA和PB2蛋白中四个适应性突变位点可能与流感病毒X31_(MA)毒力增加相关。本研究为流感疫苗评价及致病机制研究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病毒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卜欣欣,顾敏,刘秀梵[5](2019)在《H7N9亚型流感病毒受体结合特性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13年以来,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跨越种属屏障在人群中已引起了至少5波流行高峰。尽管目前的研究表明该型病毒尚不能在人际间高效传播,但如果病毒结合α-2,6唾液酸受体的能力获得进一步增强,其引发流感大流行的潜在威胁将可能更加严重。因此,本文从H7N9流感病毒表面主要纤突糖蛋白血凝素(HA)的结构、宿主唾液酸受体的分布、病毒受体结合特性的影响因素与检测方法等方面,对H7N9亚型流感病毒受体结合特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以期为人感染禽流感病毒的疫情预警及综合防控提供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中国家禽》期刊2019年21期)

马建敏,程栋,李华峰,史晓娟,栾旭波[6](2019)在《2012-2019年新乡市B型流感病毒基因的变异及流行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新乡市B型流感病毒的流行状况和基因变异特征,为当地流感疫苗接种提供政策依据。方法对新乡市2012年1月-2019年2月流感监测结果进行分析,随机抽取分离的23株B型流感病毒,进行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基因测序,使用DNAman软件进行序列比对,Neighbor-Joining法进行进化树分析。结果新乡市B型流感病毒Yamagata系(influenza B virus, Yamagata strain,BY)和Victoria系(influenza B virus, Victoria strain,BV)隔年交替流行,主要感染0~15岁人群(91.4%);2015-2016年和2017-2018年的优势株与当年的叁价疫苗成分不符。HA基因进化树显示,87.5%(7/8)的BV株与疫苗株同处一个分支;而88.98%(8/9)的2013-2015年BY株与同期疫苗株不在一个分支,其抗原表位的突变位点有N116K、S150L、N165Y、D196N和N202S。NA基因未发现耐药位点突变。有6个分离株发生了系间重配。结论 WHO推荐的叁价疫苗株很多情况下与新乡B型流行株不符,推荐使用四价疫苗,并加强对15岁以下人群的接种;新乡BY流行株与疫苗株的HA基因差异较大,期待研发出适合我国本土的疫苗株。(本文来源于《中华疾病控制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孙海斌,李雅雯,过毅,胡彩莲,葛小丽[7](2019)在《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合并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合并季节性A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 inf-A)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1例年龄﹤5岁的患儿,31例RSV合并inf-A感染患儿作为混合感染组,30例单纯RSV感染患儿作为RSV感染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并进行比较。结果混合感染组平均年龄、发热、呕吐、呼吸困难发生率高于RSV组,咳嗽发生率低于RS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混合感染组更易发生重症肺炎、心肌损害(P﹤0.05),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平均住院时间高于RS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混合感染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40 mg/L的患儿比例高于RS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SV合并inf-A感染易发生于较大年龄儿童,更易出现发热、呕吐、腹泻、呼吸困难等症状,尤其重症肺炎的发生率高。(本文来源于《发育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孟欣,胡辽辽,张宁,王彩凤[8](2019)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在甲、乙型流感病毒感染患者预测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甲、乙型流感病毒感染患者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该院收治的流感病毒感染患者,其中甲型流感3 425例,乙型流感326例,甲型和乙型流感同时阳性7例,同时选取15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比较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C)、淋巴细胞(L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CRP)和血小板(PLT)的表达差异。收集甲、乙型流感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统计分析各指标的差异,并采用ROC曲线分析NC、LC、NLR对甲、乙型流感病毒感染患者的诊断和预测价值。结果 14 828例标本中甲型流感病毒阳性占23.10%,乙型流感病毒阳性占2.20%。甲型流感患者WBC、NC、NLR高于乙型流感患者,LC低于乙型流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型流感患者儿童组和成人组之间WBC、NC、LC、NLR、CRP、PL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型流感患者儿童组和成人组之间WBC、LC、NLR、CRP、PL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LR预测甲型流感曲线下面积为0.76,LC预测甲型流感曲线下面积为0.75。NLR预测甲型流感临界值为3.45(灵敏度57.13%,特异度95.95%),LC预测甲型流感临界值为1.22(灵敏度53.33%,特异度94.00%)。NLR预测乙型流感曲线下面积为0.68,LC预测乙型流感曲线下面积为0.72。NLR预测乙型流感临界值为3.12(灵敏度47.24%,特异度95.33%),LC预测乙型流感临界值为1.34(灵敏度54.60%,特异度87.33%)。结论 NLR作为一种独立预测流感患者的生物标志物,尽管其无法完全反映流感患者体内的炎症状态和免疫平衡状态,但其升高对预测甲型、乙型流感阳性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能够为流感患者的预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20期)

许晶,史伟,张蕾,李慎,郑媛[9](2019)在《2017-2018年度陕西省甲型H1N1流感病毒基因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陕西省2017-2018年度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基因变异情况。方法选取2017-2018年度分离的6株甲型H1N1流感毒株进行全基因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分离株的HA和NA基因进行进化和变异分析,并与北半球疫苗株A/Michigan/45/2015进行对比;采用MEGA(5.05)软件NJ法构建基因进化树,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陕西省2017-2018年度甲型H1N1流感病毒阳性占比36.85%,流行高峰为2017年12月和2018年1月。6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测序得到的HA、NA序列与疫苗株比对,分别有12、11个氨基酸位点发生变异,其中HA有7个位点变异发生在抗原决定簇,受体结合位点、潜在糖基化位点比较稳定;NA序列没有发现耐药位点变异。结论 2017-2018年度陕西省甲型H1N1流感病毒为优势流行株。目前甲型H1N1流感病毒与WHO推荐的新疫苗株高度同源。(本文来源于《现代预防医学》期刊2019年20期)

周雅萍,李国春,郑鸿燕,关晓伟[10](2019)在《流感双解方对甲型流感病毒的体内抑制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流感双解方对甲型流感病毒的体内抑制效应与作用机制。方法用滴鼻法建立甲型流感病毒肺炎模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与低、中、高剂量实验组,每组8只;另取8只正常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均灌胃予以0.9%Na Cl每次0.4 m L,qd;对照组按0.075 g·kg~(-1)·d~(-1)的剂量灌胃予以利巴韦林颗粒剂稀释液每次0.4 m L,qd;低、中、高3个剂量试验组分别灌胃予以19.2,38.4和76.8 g·kg~(-1)·d~(-1)流感双解方,qd。在给药5 d后,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6组小鼠的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取肺组织检测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低、中、高3个剂量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对照组的IL-6分别为(37.97±10.81),(36.33±9.34),(31.32±9.48),(31.88±9.24),(42.93±7.95)和(32.05±10.08)pg·m L~(-1),TNF-α分别为(85.80±6.16),(84.37±3.92),(80.25±4.15),(81.67±4.21),(91.63±2.37)和(80.47±3.36)pg·m L~(-1),NO分别为(1.38±0.29),(1.14±0.26),(0.94±0.14),(0.82±0.24),(1.43±0.18)和(1.00±0.35)μmol·g~(-1)prot,MDA分别为(1.41±0.18),(1.37±0.24),(1.27±0.06),(1.29±0.19),(1.53±0.16)和(1.36±0.20)nmol·mg~(-1)prot,SOD分别为(46.50±3.78),(48.64±3.40),(50.50±3.16),(52.85±8.65),(43.08±6.49)和(49.04±3.02)U·mg~(-1)prot,低、中、高3个剂量实验组的上述指标和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流感双解方在体内具有一定的抑制甲型流感病毒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19期)

甲型流感病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对荧光定量PCR技术在筛查甲型流感病毒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疑似甲型流感病毒75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利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患者咽拭子中的甲型流感病毒RNA进行检测,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甲型流感病毒RNA检测阳性27例患者经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进行检测后,均被检测为阴性;甲型流感病毒RNA检测阳性与阴性患者白细胞计数比较,并无差异(P> 0.05)。结论:荧光定量PCR技术在筛查甲型流感病毒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为疾病的诊治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甲型流感病毒论文参考文献

[1].刘德浪,庞清媚,蔡文双,陈观伟,陈小华.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引起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疗效[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9

[2].潘玉平,汤敏.荧光定量PCR技术在筛查甲型流感病毒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卫生.2019

[3].刘媛,王文博,何怡蓓,邹自英,朱紫衣.成都某部一起感染Yamagata系乙型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分析[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9

[4].鲁福娜,王文玲,张雅薇,童贻刚,刘科芳.甲型流感病毒X31(H3N2)小鼠适应后毒力增强与HA及PB2突变相关[J].病毒学报.2019

[5].卜欣欣,顾敏,刘秀梵.H7N9亚型流感病毒受体结合特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家禽.2019

[6].马建敏,程栋,李华峰,史晓娟,栾旭波.2012-2019年新乡市B型流感病毒基因的变异及流行趋势[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9

[7].孙海斌,李雅雯,过毅,胡彩莲,葛小丽.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合并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J].发育医学电子杂志.2019

[8].孟欣,胡辽辽,张宁,王彩凤.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在甲、乙型流感病毒感染患者预测价值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9

[9].许晶,史伟,张蕾,李慎,郑媛.2017-2018年度陕西省甲型H1N1流感病毒基因特征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9

[10].周雅萍,李国春,郑鸿燕,关晓伟.流感双解方对甲型流感病毒的体内抑制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9

论文知识图

修饰前后细胞毒性试验的结果中国大陆早期确诊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来...年-2011年H3N2甲型流感病毒...对甲型流感病毒H1和H3亚型的检...甲型流感病毒RNA扩增曲线正粘病毒科-正粘病毒形态结构示意图

标签:;  ;  ;  ;  ;  ;  ;  

甲型流感病毒论文_刘德浪,庞清媚,蔡文双,陈观伟,陈小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