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反应论文_赵经纬,蔡园满,易秘,梅泽峰

导读:本文包含了还原反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硫酸盐,教学设计,化学,硫化氢,亚硝酸,探针,硝酸。

还原反应论文文献综述

赵经纬,蔡园满,易秘,梅泽峰[1](2019)在《低温燃料电池阴极氧还原反应催化剂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低温燃料电池因其能量转化高效、环境友好等优点在许多方面有广泛的应用,但是其阴极氧还原反应在常温下动力学缓慢的缺点成为限制其在实际中大规模应用的最大障碍。因此,低温燃料电池阴极氧还原反应催化剂的研究是近年来的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贵金属及其合金、碳基材料和过渡金属大环化合物这叁类氧还原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其中贵金属及其合金类价格较贵,过渡金属大环化合物催化稳定性还有待提高,所以目前前景最好的氧还原催化剂为M-N-C(M=Fe,Co)复合催化剂。最后,作者提出开发高效、高稳定性氧还原催化剂最根本的解决之道在于进一步研究催化机理,提高催化剂催化活性位点利用率。(本文来源于《江西化工》期刊2019年06期)

刘四方[2](2019)在《基于思维模型结构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书写策略——以2019年全国卷高考试题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纵观历年高考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绝大多数都是以陌生情景中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作为考查的重点。高考命题者如此青睐氧化还原反应,不仅仅是因为氧化还原反应作为高中必备的核心知识必须加以考查,而且氧化还原反应还蕴含丰富的学科思想方法,承载学科的核心能力——学生灵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陌生情景中(本文来源于《教学考试》期刊2019年50期)

宋芝怡,Nathaniel,S.Finney[3](2019)在《基于氧化还原反应的硒、碲有机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荧光探针作为一类集高灵敏度、高选择性、低毒等特点为一身的分析方法受到人们高度关注。而氧化还原现象在自然界广泛存在,且与体内各种病理生理过程等密切相关,逐渐得到人们重视。因此,具有氧化还原优势的有机硒、碲荧光探针发展迅速。在此综述了近年来相关有机硒、碲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目前的问题及以后的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师》期刊2019年11期)

邓奇根,吴喜发,王颖南[4](2019)在《煤与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模拟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煤与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TSR反应)过程中硫化氢气体的形成机制,采用自主设计的高温高压封闭反应装置,在高温真空条件下用两种不同变质程度的煤,在含水条件下与硫酸镁进行气体生成热模拟实验。使用Agilent7890B气相色谱对热模拟温度(250℃~600℃)8个温阶的气体产物进行取样分析,探究了气体产物的生成规律。结果表明:TSR反应能够促进煤中烃类大分子的裂解,尤其是CH_4气体的生成;CO_2生成曲线由降到升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TSR反应的进程;H_2含量呈波动性变化,可能是煤中硫自由基和氢的供给及消耗与硫化氢的成生呈此消彼长关系,是多种反应综合作用的结果;煤中硫含量对TSR反应程度有较大影响;煤加水反应体系中H_2S生成量较小,发生了程度较低的TSR反应,硫酸镁的加入使反应体系中H_2S生成量增大,硫酸镁促进了TSR反应,加速了烃类大分子分解。(本文来源于《煤炭转化》期刊2019年06期)

刘广权,彭丽萍,曹林洪,吴卫东[5](2019)在《用于氧还原反应的高耐久活性叁元Pt-Ti-Mg薄膜电催化剂》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效的提高利用效率,降低浪费是能源利用面临的重要问题。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能将燃料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其转化效率高达70%,且过程中不会产生氮、硫等的有毒气体。是目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催化电极是决定PEMFC转化效率关键因素,目前,工业生产中大多数采用Pt/C作为催化电极材料。研究者们已经解决了Pt/C催化电极的CO中毒等诸多问题[1],并通过过渡金属的加入,大幅提高Pt/C电极的催化活性[2]。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掺杂与去合金方法获得多孔状的Pt/C电极,大大增加反应过程中的接触面积,有效的提高了电极催化效率。但催化电极循环稳定性的进一步提高仍然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金属Ti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相关报道表明,Ti的掺杂不仅能够提高电极催化效[3],还能有效的提高催化电极的循环稳定性。理论上预测,多孔状的Pt-Ti/C结构合金将成为更有潜力的催化电极材料。本研究首先利用自组装的方法在碳纸上平铺一层PS微球作为基底,再采用超高真空磁控溅射共溅技术,一步合成Pt-Ti-Mg叁元合金,再用HCL和甲苯处理,获得多孔状的Pt-Ti/C结构合金电极。扫描电镜测试结果显示,利用这种方法获得了互交联的叁维网状结构Pt-Ti/C电极,这种结构极大限度的增加其反应接触面积,预计在其氧还原性能的测试中,能够表现出良好的质量比活性和面积比活性,且催化电极循环稳定性也能得到提高。(本文来源于《TFC'19第十五届全国薄膜技术学术研讨会摘要集》期刊2019-11-15)

李斌,何辉,张秋月,刘金平,丁伯发[6](2019)在《硝酸体系中铂催化肼还原U(Ⅵ)的反应动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开展了硝酸体系中以肼为还原剂、铂黑为催化剂催化还原U(Ⅵ)的动力学研究。通过考察U(Ⅵ)浓度、肼浓度、酸度以及催化剂用量等条件对反应过程的影响,确定了反应的初始动力学速率方程为-dc(UO~(2+)_2)dt=kc~(0.44)(■)c~(0.19)(N_2H~+_5)c~(-0.23)(H~+),在60℃、固液比r_(S/L)=2.0 g/L时,速率常数k=2.6×10~(-3)(mol/L)~(0.6)/min。研究了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75℃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反应过程由动力学控制转变为扩散控制过程。对比了硝酸体系与高氯酸体系的反应动力学实验数据,发现相同条件下硝酸体系的反应速率明显低于高氯酸体系,并分析了其中的原因。(本文来源于《核化学与放射化学》期刊2019年06期)

张涛[7](2019)在《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教学评一致性"越来越受到理论与实践研究者的关注。它反映了化学课程思维的本质要求,即"教什么、怎样教、如何学、怎样评",才能与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一致。下面是我简单从教学评一致性出发对《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进行阐述。一、确定学习目标1.分析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学会从得失氧的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表观认识。2.分析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中铁元素(本文来源于《甘肃教育》期刊2019年21期)

陈丽煌,杨发福[8](2019)在《新高考下如何处理好化学初高中衔接问题——以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评一体化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新高考改革方案的颁布,化学教学迎来了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的新挑战,这对于如何帮助学生做好初高中的衔接问题尤为重要。笔者以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设计为例,围绕发展学生化学学科素养这一主旨,借助模型认知建构已学知识框架并链接新知识,通过学生的实验探究、模型建构、多种评价方式并存等活动,体现以"素养为本"的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设计,以期高一新生化学初高中知识顺利衔接。(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19年88期)

李文龙,宋元江,李扬,王科[9](2019)在《用于催化稀硝酸还原反应的贵金属催化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系列不同载体负载的贵金属催化剂。在间歇反应釜中考察了活性炭(AC)负载贵金属Pd、Pt、Rh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负载这些金属后,硝酸转化率能提高20~30个百分点,其中Pd-Rh/AC催化剂活性最好,但它们稳定性均较差,通过TPR表征为活性组分流失造成。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考察了载体类型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和催化剂寿命,发现叁种载体的催化活性依次为AC>SiO_2>α-Al_2O_3,Pd-Rh/AC催化剂的硝酸转化率可达90%以上,且经过1100h测试活性不衰减。NO-TPD结果表明,催化剂的活性与其载体的NO脱附温度呈对应关系,NO的脱附温度越低,对应载体的催化剂催化活性越好。(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期刊2019年05期)

盛恽博[10](2019)在《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解决学生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概念性知识为本文的首要问题,教师在帮助学生理解这一问题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在教学理论基础上,以"氧化还原"这一教学内容为中心,分别从得失氧、化合价的改变以及微观中电子的转移来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研究,将以概念性知识的理解和探究式的整合性教学方式来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本文来源于《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还原反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纵观历年高考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绝大多数都是以陌生情景中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作为考查的重点。高考命题者如此青睐氧化还原反应,不仅仅是因为氧化还原反应作为高中必备的核心知识必须加以考查,而且氧化还原反应还蕴含丰富的学科思想方法,承载学科的核心能力——学生灵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陌生情景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还原反应论文参考文献

[1].赵经纬,蔡园满,易秘,梅泽峰.低温燃料电池阴极氧还原反应催化剂研究进展[J].江西化工.2019

[2].刘四方.基于思维模型结构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书写策略——以2019年全国卷高考试题为例[J].教学考试.2019

[3].宋芝怡,Nathaniel,S.Finney.基于氧化还原反应的硒、碲有机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J].化学工程师.2019

[4].邓奇根,吴喜发,王颖南.煤与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模拟实验研究[J].煤炭转化.2019

[5].刘广权,彭丽萍,曹林洪,吴卫东.用于氧还原反应的高耐久活性叁元Pt-Ti-Mg薄膜电催化剂[C].TFC'19第十五届全国薄膜技术学术研讨会摘要集.2019

[6].李斌,何辉,张秋月,刘金平,丁伯发.硝酸体系中铂催化肼还原U(Ⅵ)的反应动力学[J].核化学与放射化学.2019

[7].张涛.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J].甘肃教育.2019

[8].陈丽煌,杨发福.新高考下如何处理好化学初高中衔接问题——以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评一体化为例[J].考试周刊.2019

[9].李文龙,宋元江,李扬,王科.用于催化稀硝酸还原反应的贵金属催化剂研究[J].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2019

[10].盛恽博.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抗坏血酸分子的氧化过程含有抗坏血酸的浓度为0.0466mol·L-...含有抗坏血酸的浓度为0.0466mol·L-...丹皮酚酮羰基替代的衍生物的合成Fig...丹皮酚硝基衍生物的合成技术具体操作流程

标签:;  ;  ;  ;  ;  ;  ;  

还原反应论文_赵经纬,蔡园满,易秘,梅泽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