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沉积规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规律,河口,管道,细粒,颗粒物,旱季,环境。
沉积规律论文文献综述
刘兵川,孙丽萍,游军,韦保文,杨小强[1](2019)在《磷矿浮选细粒尾矿的沉积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磷矿的浮选细颗粒尾矿的沉积规律,对入库前的全尾矿进行钻探取样并开展颗分试验,将平均粒径d_(cp)≤0.03mm的尾矿定义为细粒尾矿。在尾矿库钻孔并在干滩面取样试验,研究了磷矿浮选细粒尾矿在坝前放矿的情况下尾矿的沉积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水平,距离坝前越远,颗粒越细,颗粒分级逐渐变差;而垂直方向无明显规律,粗细不均,互层现象明显。尾矿库的沉积滩坡度对防洪安全非常重要,坝前300m范围内沉积滩坡度为0.13%~1.10%,对尾矿库防洪不利,设计及生产运行过程中应增加尾矿库的干滩长度与调洪高度。(本文来源于《化工矿物与加工》期刊2019年12期)
卢帆,王冠平,刘彤宙[2](2019)在《深圳市某截污箱涵沉积问题及污染规律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深圳市某干流截污箱涵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箱涵在日常运行过程中淤积严重。在纵断面上,旱季初期沉积物中的污染物浓度变化较小,而雨季初期沉积物中COD、氨氮及总磷的浓度有明显增长且波动较大,在出现沉积的上游及末端重金属含量较旱季有所下降,而中部有所上升;在垂直方向上,旱季和雨季表现出相近的分布规律,下层沉积物中COD、氨氮及总磷浓度总体来说较上层高,重金属除锌以外未表现出明显分层。(本文来源于《给水排水》期刊2019年12期)
谈帅,刘翠云,杨钰婷,陈妍之,周敬钦[3](2019)在《变流量及初期效应下雨水管道内悬浮颗粒物的沉积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变流量、雨水冲刷初期效应及迭加效应下,雨水管道内不同位置悬浮颗粒物的沉积规律,将模拟试验与数学模型拟合相结合,计算雨水管道内悬浮颗粒物的沉积量、最大沉积点和平均沉积速度等参数,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管道流量增大时,悬浮颗粒物的最大沉积点在管道内发生有规律的迁移,依次由管道前段(距管口约1 m处)向中、后段(8~12 m处)推移,当管道流量减小时则相反;管道内悬浮颗粒物的平均沉积速度随着管道流量的增大而增大,当管道流量减小时则其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当管道流量由350 L/h降至300 L/h之间时管道内悬浮颗粒物的平均沉积速度达到峰值;初期效应下,悬浮颗粒物浓度减小使得管道内悬浮颗粒物的沉积量和平均沉积速度均下降;迭加效应下,当管道流量增大、悬浮颗粒物浓度减小时,管道内悬浮颗粒物的最大沉积点向后迁移,管道内悬浮颗粒物的平均沉积速度先略有下降再逐渐增大,当管道流量和悬浮颗粒物浓度分别为"390 L/h、52 mg/L"时管道内悬浮颗粒物的平均沉积速度达到峰值后迅速下降;当管道流量和悬浮颗粒物浓度同时减小时,管道内各段悬浮颗粒物的沉积量和平均沉积速度均迅速下降,最终趋向于"0"。(本文来源于《安全与环境工程》期刊2019年06期)
王泽,张伟国,韦红术,杜庆杰,孙宝江[4](2019)在《基于CFD-DEM耦合模型的深水钻屑返出运移沉积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内外深水油气田开发过程多次遇到因海床不平导致的生产管汇水下安装不能满足要求的问题,因此,获悉岩屑运移沉积情况的信息就显得尤为必要。相关研究人员对携岩规律的研究工作大多停留在井筒内,对于泥沙输移的研究主要是在浅滩,对深水钻屑运移沉积研究成果较少。为了揭示深水钻屑运移规律,本文采用CFD-DEM耦合计算模型,利用EDEM软件建立岩屑颗粒的离散元模型,与FLUENT软件实现耦合并行计算,流场计算采用Realizable k-ε模型、SIMPLE算法,颗粒间相互作用采用Hertz-Mindlin弹性接触模型,对岩屑颗粒在海底的运移沉积进行了数值计算。通过实验验证,本研究采用的CFD-DEM固液两相流耦合模型计算结果相对误差低于10%,吻合度较高。模拟了洋流速度、岩屑返速、岩屑粒径、机械钻速等参数对其运移沉积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洋流速度和岩屑返出速度的增大,岩屑运移距离增加;增大颗粒粒径和提高机械钻速,岩屑沉积高度增加。本文研究可为深水钻屑沉积问题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期刊2019年S1期)
郑建,段杜娟,贾楠生[5](2019)在《青龙煤矿煤系沉积环境及煤质变化规律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青龙煤矿煤系地层为二迭系龙潭组,本文以青龙煤矿勘探钻孔及生产揭露资料为基础,对该区煤系地层沉积环境及煤质进行了分析,简述了本区煤系地层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多旋迥沉积体系。通过对煤中灰分、硫分、挥发分等煤质特征的分析研究,还原了各煤层的沉积环境和变化规律的原因,为今后煤矿开采、利用提供了借鉴和依据。(本文来源于《山东煤炭科技》期刊2019年10期)
朱亮宇,周涛,秦雪猛,丁锡嘉,张家磊[6](2019)在《不同尺寸管道中细颗粒的沉积运动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不同尺寸管道中颗粒物的运动沉积情况,对于采用合理管道,以减少管道中的颗粒物具有重要价值。利用流体分析软件模拟不同尺寸管道内水介质中细颗粒物的沉积运动规律,得出管道尺寸对细颗粒物沉积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流体在管道中流动的过程中,壁面附近的流体流速低于管道内部流体流速,壁面附近的压力高于管道内部;流体在管道运动过程中,逐渐发展完全,压力与流速在后半段趋于稳定。在管道直径一定的情况下,颗粒物沉积率随管道长度增大而增大;在管道长度一定的情况下,颗粒物沉积率随管道直径增大而减小;当管道长度较短且管道直径较大时,颗粒物沉积现象不明显;当管道管径同时变化时,对颗粒物沉积产生综合影响,变化规律非线性。(本文来源于《核科学与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李晨,陈培元,王龙,孙福亭,伊硕[7](2019)在《中期旋回格架沉积演化规律及其对渗透率差异的影响——以伊拉克M油田Asmari组A段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伊拉克M油田新近系Asmari组A段是以白云岩为主的孔隙型碳酸盐岩储层,储层较强的非均质性制约油田的高效开发。基于岩心、薄片、测井、阴极发光和物性等资料,研究Asmari组A段中期旋回格架内沉积演化规律及其对渗透率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M油田Asmari组A段沉积相主要为半局限台地相,沉积亚相以台内滩和舄湖为主;中期旋回适用于以台内滩为主的沉积体系;基于中期旋回界面,可划分为MSC1、MSC2和MSC3叁期中期旋回。研究区处于长期旋回基准面下降半旋回早期,随长期旋回基准面的下降,中期旋回内沉积环境逐渐局限,沉积亚相由台内滩逐渐过渡为舄湖;纵向上,低渗—中渗段所占比例减少,特低渗段所占比例逐渐增多,表明中期旋回和长期旋回影响渗透率差异。该结果为优化M油田的新井地质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王峰,冯博,王乃国[8](2019)在《综采面截割-移架尘源粉尘沉积附壁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对综采面截割-移架尘源粉尘沉积附壁规律进行探究,基于Fluent的DPM模型对综采面的风-尘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显示,粉尘沉积附壁的主要发生区域是采煤区和采煤机下风侧0~20 m的底板和煤壁、采煤区液压支架的上部。根据模拟结果,建议对污染严重的壁面进行喷雾处理,以清除粉尘并防止粉尘再次扩散。(本文来源于《煤炭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李媛,张元福,王桐,张庆,王敏[9](2019)在《鄂尔多斯盆地子洲地区上叁迭统延长组长1段沉积相和浅水叁角洲河口坝发育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鄂尔多斯盆地上叁迭统延长组沉积时期为大型坳陷湖盆,具有坡缓、水浅和构造相对稳定的特点,有利于浅水叁角洲的形成。通过野外露头观察发现,鄂尔多斯盆地子洲地区大理河剖面叁迭系延长组长1段发育浅水叁角洲沉积。其中,叁角洲前缘沉积中发育河口坝,河口坝内部具明显3期下细上粗反韵律,而且每期河口坝内部具泥质夹层厚度具有向上增加的趋势,指示可容纳空间向上增大。总结了浅水叁角洲河口坝发育规律,认为河口坝的形成由可容纳空间与沉积物供给共同决定:(1)在可容纳空间变大的情况下,河口坝的形成由沉积物供应量决定,若有一定量的沉积物供给,则形成具湖侵退积序列的河口坝沉积;(2)在可容纳空间变小的情况下,河口坝的形成由剩余可容空间决定,若有剩余可容纳空间,则形成具湖退进积序列的河口坝沉积;(3)当没有可容纳空间时,河口坝不发育。鄂尔多斯盆地子洲地区延长组长1段河口坝的形成属于可容纳空间变大且有沉积物供给的情况。(本文来源于《古地理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文俊,任光明,庞维华,卢君勇,张鹏[10](2019)在《滇黔北威信凹陷晚二迭世沉积环境与层序地层格架下的聚煤规律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滇黔北威信凹陷晚二迭世含煤岩系的"海相—海陆过渡相—陆相"叁相变化地带,利用地层剖面上的沉积构造、岩石组合、古生物特征等沉积相判别标志分析研究区的沉积环境及其空间演化,并总结煤质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通过识别层序与体系域关键界面,建立研究区晚二迭世含煤岩系的层序地层格架,充分讨论研究区厚煤层在层序地层格架下的聚煤规律。研究区自西向东依次为河流冲积平原体系、叁角洲—潮坪体系及碳酸盐岩台地体系,成煤环境主要为河流冲积平原中的泛滥盆地河漫沼泽和叁角洲—潮坪沉积体系中的上叁角洲平原;厚煤层在层序地层中的位置与古地理背景有关,研究区C15,C19煤层形成于最大海泛面附近,C25煤层形成于初始海泛面附近;根据煤质变化规律和煤厚变化特征,在研究区西部的彝良—盐津一带有寻找优质煤炭资源的潜力。(本文来源于《矿物岩石》期刊2019年03期)
沉积规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深圳市某干流截污箱涵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箱涵在日常运行过程中淤积严重。在纵断面上,旱季初期沉积物中的污染物浓度变化较小,而雨季初期沉积物中COD、氨氮及总磷的浓度有明显增长且波动较大,在出现沉积的上游及末端重金属含量较旱季有所下降,而中部有所上升;在垂直方向上,旱季和雨季表现出相近的分布规律,下层沉积物中COD、氨氮及总磷浓度总体来说较上层高,重金属除锌以外未表现出明显分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沉积规律论文参考文献
[1].刘兵川,孙丽萍,游军,韦保文,杨小强.磷矿浮选细粒尾矿的沉积规律研究[J].化工矿物与加工.2019
[2].卢帆,王冠平,刘彤宙.深圳市某截污箱涵沉积问题及污染规律探究[J].给水排水.2019
[3].谈帅,刘翠云,杨钰婷,陈妍之,周敬钦.变流量及初期效应下雨水管道内悬浮颗粒物的沉积规律[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9
[4].王泽,张伟国,韦红术,杜庆杰,孙宝江.基于CFD-DEM耦合模型的深水钻屑返出运移沉积规律研究[J].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2019
[5].郑建,段杜娟,贾楠生.青龙煤矿煤系沉积环境及煤质变化规律浅析[J].山东煤炭科技.2019
[6].朱亮宇,周涛,秦雪猛,丁锡嘉,张家磊.不同尺寸管道中细颗粒的沉积运动规律研究[J].核科学与工程.2019
[7].李晨,陈培元,王龙,孙福亭,伊硕.中期旋回格架沉积演化规律及其对渗透率差异的影响——以伊拉克M油田Asmari组A段为例[J].东北石油大学学报.2019
[8].王峰,冯博,王乃国.综采面截割-移架尘源粉尘沉积附壁规律研究[J].煤炭技术.2019
[9].李媛,张元福,王桐,张庆,王敏.鄂尔多斯盆地子洲地区上叁迭统延长组长1段沉积相和浅水叁角洲河口坝发育规律[J].古地理学报.2019
[10].文俊,任光明,庞维华,卢君勇,张鹏.滇黔北威信凹陷晚二迭世沉积环境与层序地层格架下的聚煤规律浅析[J].矿物岩石.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