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变制冷论文_宋东平,周西华,李景阳,白刚

导读:本文包含了相变制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液态,矿井,激光,制冷剂,液氮,畸变,技术。

相变制冷论文文献综述

宋东平,周西华,李景阳,白刚[1](2017)在《高温矿井液态CO_2相变制冷降温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煤矿生产过程中的高温热害问题,基于煤矿采掘工作面的空间特征和工艺特点,提出了以液态CO_2作为冷源的高温矿井液态CO_2相变制冷降温技术,运用液态CO_2相变释放的冷量与工作面的高温空气进行换热作用,降低工作面的环境温度及湿度,同时将相变产生的气态CO_2注入采空区防治煤自燃。液态CO_2相变制冷降温系统具有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设备投入成本低、适应性强等优点。在板石煤矿52305掘进工作面进行液态CO_2相变制冷降温技术的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液态CO_2的平均消耗速率为1.015 m3/h时,掘进工作面空气温度降低了6.9℃,含湿量减少4.94g/kg,液态CO_2的冷量利用率为77.36%。液态CO_2相变制冷降温技术能够有效改善井下工作环境,具有较强的推广和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煤炭科学技术》期刊2017年10期)

宋东平,周西华,李景阳,白刚[2](2017)在《液态CO_2相变制冷降温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煤矿深井开采过程中的降温问题,提出一种以液态CO_2作为冷源的热害治理新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液态CO_2相变制冷降温装置进行地面试验,研究液态CO_2降温效果及其冷量利用率,以验证该降温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液态CO_2注入流量分别为14.722、16.484、19.168和23.146 kg/min时,对应制冷能力依次为89.8、97.2、109.6和128.6 kW,风流温度依次降低6.2、6.8、7.5和8.6℃,含湿量依次减少2.746、3.066 5、3.613 5和4.09 5 g/kg,液态CO_2冷量利用率达到95%以上;当液态CO_2注入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该降温系统的制冷量达到最大;析湿工况下,换热器的析湿系数与入口风流相对湿度成正相关关系。(本文来源于《中国安全科学学报》期刊2017年08期)

许改云,李风雷,朱高强,田琦[3](2017)在《R134a喷射冲击相变制冷的数值模拟及结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分析R134a喷射冲击相变制冷的传热效果,以数值模拟为基础,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思路,通过控制变量的方法,研究各个物理因素对冷却效果的影响。流道长度L为定值,分析变量为流道高度C,喷嘴宽度W,喉部宽度D1,喷射出口宽度D2,喷嘴高度H,液相与气相的体积分数比ω。结果表明:热表面的冷却效果随流道高度和喷嘴宽度的增大而减小,随液相与气相的体积分数比ω的增大而增大;而在止滞点附近的冷却效果随喉部宽度和喷嘴高度的减小而增大,在流道出口附近随喉部宽度和喷嘴高度的增大而增大。在止滞点处,冷却效果最佳的结构模型为:C/L为0.02,W/L为0.05,D1/L为0.01,D2/L为0.015,H/L为0.03。(本文来源于《低温与超导》期刊2017年03期)

冯国会,常莎莎,于水,黄凯良[4](2014)在《新型叁元双向相变制冷模型的建立与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结合峰谷电价、室外自然冷源和相变储能叁种节能技术,研究开发一种新型的叁元双向板壳式换热储能模型.方法选取癸酸和月桂酸的混合物作为室温相变材料,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对制冷剂单独制冷、室外自然冷源单独制冷以及联合制冷叁种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由模拟得到的制冷过程中的PCMs的液相分数及温度场分布图,分析了其换热机理.结果制冷过程进行4 h后,联合制冷液相分数由1变为0,制冷剂单独制冷液相分数由1变为0.7,室外自然冷源单独制冷液相分数由1变为0.2.结论联合制冷中,相变材料与冷冻水换热和相变材料与冷空气的换热互相耦合,与制冷剂单独制冷和室外自然冷源单独制冷相比,缩短了制冷时间,提高了能源利用率.(本文来源于《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3期)

朱丰雷,刘贵芳,周俊海,曹向军,张泽国[5](2013)在《新型无相变制冷调节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制冷调节系统广泛应用于制冷设备的测试,在介绍常规制冷调节系统的基础上,本文介绍一种新型无相变制冷调节系统。通过对比分析发现,该系统与常规系统相比,设备较少,运行较节能。(本文来源于《制冷与空调》期刊2013年11期)

吴北民[6](2011)在《冷屏蔽系统相变制冷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弹道导弹在飞行过程中会产生很强的热辐射,而红外隐身技术正是致力于消除、降低这种辐射达到隐身的目的。红外隐身技术中的冷屏蔽系统是运用低温制冷剂(液氮)相变制冷的基本原理,采用冷却冷屏蔽系统外壁面的方法,以达到降低其红外辐射特性。冷屏蔽系统已成为红外隐身技术的一项重要研究方向,在目标外部装载冷屏蔽系统,使目标的红外辐射特征尽量与太空背景或天体相近,可以大大缩短其被红外探测器探测到的距离,极大地提高了拦截的难度,对于提高弹道导弹的突防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液氮吸热发生相变产生气液两相流,故采用FLUENT软件中的多相流模型,将多相流模型的混合物模型(Mixture)运用到液氮相变制冷的数值模拟中,并通过用户自定义函数(UDF)实现相间质量和能量的传递。通过适当简化建立了冷屏蔽系统的叁维模型,根据实际工作条件作为边界条件,进行求解设置和具体的数值模拟。根据数值模拟获得的结果,对冷屏蔽系统外壁面的温度分布、内部的压力分布、速度分布、含气率分布等参数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和总结,表明冷屏蔽系统能够满足预期目标。获得的结论对冷屏蔽系统的优化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同时表明采用FLUENT软件能够很好地实现冷屏蔽系统液氮相变制冷的数值模拟,是一条节约投资、减少浪费、方便、可行的途径。(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1-04-20)

伍志坚[7](2003)在《相变制冷在激光腔镜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高功率氧碘化学激光器激光腔镜为研究对象,分析在强激光辐照作用下的激光腔镜吸热发生的热变形现象。相变制冷技术作为迅速发展的交叉学科被引入激光领域,用于解决这类热变形问题。它具有明显的优点,但有关这一方面的理论和应用研究,还很不完整和成熟。本文综观现有的文献资料,设计制作一个有孔阵列空腔结构的、并填入特定相变材料的试验镜和一个作对照的实体铜镜,并就此进行理论与实验研究。本文探讨了在快速的高功率激光作用下,傅立叶导热定律有可能不适用的置疑,并在传统的导热微分方程的基础上建立导热和相变数学模型,引用了较流行的有限元法进行数值分析,明确求解温度场的一般思路。本文选用大型的有限元通用软件ANSYS,分别对制作的实体铜镜和相变制冷镜进行温度场和热变形计算,并在大连化物所激光实验室进行实测,取得的实验数据与计算结果对比基本一致,二者均证实了装入相变材料能达到一定的制冷效果和有效改善热变形。本文首次提出运用ANSYS软件对相变制冷激光腔镜进行数值计算仿真,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对进一步研制高性能的相变制冷镜,在腔镜镜体材料选择,内部结构优化,相变材料开发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大连海事大学》期刊2003-02-01)

张耀宁,彭玉峰,周次明,余文峰,程祖海[8](2000)在《相变制冷复合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新的复合式腔镜结构,利用硅镜(钼镜)和铜镜的优点,避免它们的缺点,可以有效地减小热畸变。对钼、铜复合镜作了与硅镜的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钼、铜复合镜的热畸变比硅镜的约小一半。(本文来源于《湖北省激光学会论文集》期刊2000-06-30)

相变制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解决煤矿深井开采过程中的降温问题,提出一种以液态CO_2作为冷源的热害治理新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液态CO_2相变制冷降温装置进行地面试验,研究液态CO_2降温效果及其冷量利用率,以验证该降温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液态CO_2注入流量分别为14.722、16.484、19.168和23.146 kg/min时,对应制冷能力依次为89.8、97.2、109.6和128.6 kW,风流温度依次降低6.2、6.8、7.5和8.6℃,含湿量依次减少2.746、3.066 5、3.613 5和4.09 5 g/kg,液态CO_2冷量利用率达到95%以上;当液态CO_2注入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该降温系统的制冷量达到最大;析湿工况下,换热器的析湿系数与入口风流相对湿度成正相关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相变制冷论文参考文献

[1].宋东平,周西华,李景阳,白刚.高温矿井液态CO_2相变制冷降温技术[J].煤炭科学技术.2017

[2].宋东平,周西华,李景阳,白刚.液态CO_2相变制冷降温试验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7

[3].许改云,李风雷,朱高强,田琦.R134a喷射冲击相变制冷的数值模拟及结构优化[J].低温与超导.2017

[4].冯国会,常莎莎,于水,黄凯良.新型叁元双向相变制冷模型的建立与数值模拟[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5].朱丰雷,刘贵芳,周俊海,曹向军,张泽国.新型无相变制冷调节系统的研究[J].制冷与空调.2013

[6].吴北民.冷屏蔽系统相变制冷模拟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

[7].伍志坚.相变制冷在激光腔镜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3

[8].张耀宁,彭玉峰,周次明,余文峰,程祖海.相变制冷复合镜研究[C].湖北省激光学会论文集.2000

论文知识图

)。相变制冷技术就是利用物体相变...液体二氧化碳相变制冷技术与节流...3-3相变制冷工艺模拟图表3...3-3相变制冷工艺模拟图表3...召相变制冷流程示意图相变制冷流程示意图

标签:;  ;  ;  ;  ;  ;  ;  

相变制冷论文_宋东平,周西华,李景阳,白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