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神经胶质元纤维酸性蛋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胶质,蛋白,酸性,神经,纤维,脑室,半胱氨酸。
神经胶质元纤维酸性蛋白论文文献综述
张欣,齐凡星,李静,李志安,康丽娟[1](2019)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水平变化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的变化,分析HCY和GFAP对ACI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92例ACI患者(ACI患者组)和40例非ACI患者(对照组)血清HCY、GFAP水平。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发病时间及梗死面积等将ACI患者进一步分组,比较不同组别血清HCY、GFAP水平差异,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获取HCY、GFAP在脑梗死诊断中的阳性与阴性的临界值及诊断敏感度与特异度。结果:ACI患者组HCY、GFAP水平分别为(18. 26±5. 37)μmol·L~(-1)、(1. 28±0. 64)μg·L~(-1),均高于对照组的(7. 41±3. 46)μmol·L~(-1)、(0. 69±0. 37)μg·L~(-1)(均P <0. 01);发病时间12~24 h组血清HCY水平高于发病时间<12 h组(P <0. 05);小面积梗死(SI)组血清HCY及GFAP水平最低,大面积梗死(LI)组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 NIHSS评分<4分组HCY及GFAP水平最低,> 15分组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血清HCY与GFAP水平呈正相关(r=0. 514,P=0. 001),HCY与合并高血压、发病时间、梗死面积、NIHSS评分呈正相关,GFAP与合并高血压、梗死面积、NIHSS评分呈正相关,多因素分析发现合并高血压、梗死面积、NIHSS评分为血清HCY和GFAP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 ROC分析显示,HCY、GFAP诊断ACI的最佳界值分别为15. 03μmol·L~(-1)、1. 02μg·L~(-1)。结论:ACI患者血清HCY和GFAP水平明显升高,且与ACI的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为ACI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现代医学》期刊2019年05期)
王小雯[2](2019)在《血清骨桥蛋白、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及生长分化因子15水平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损伤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清骨桥蛋白(OPN)、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水平在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损伤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郑州人民医院2015年5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6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脑梗死组),并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脑梗死组患者再分为NIHSS<7分组和NIHSS≥7分组、mRS≤2分组和mRS>2分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受试者血清OPN、GFAP及GDF-15水平,并比较各组受试者血清OPN、GFAP及GDF-15水平的差异及OPN、GFAP、GDF-15水平与NIHSS、mR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组患者血清OPN、GFAP及GDF-15水平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NIHSS≥7分组患者血清OPN、GFAP及GDF-15水平显着高于NIHSS<7分组(P<0.01)。mRS>2分组患者血清OPN、GFAP及GDF-15水平显着高于mRS≤2分组(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OPN、GFAP及GDF-15水平与NIHSS、mRS评分均呈显着正相关(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OPN、GFAP及GDF-15水平可作为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及预后的参考指标。(本文来源于《新乡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刘婉文,利汉其,冯广荣[3](2018)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和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水平预测手足口病严重程度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儿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和血清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检测对其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手足口病患儿60例(手足口病组)。另选取30例体检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血清HMGB-1、GFAP和S100B蛋白(S100B protein,S100B)水平。依据小儿危重病例量表(PCIS)对患儿进行病情危重程度评分。比较两组血清HMGB-1、GFAP和S100B水平。比较普通型和重型患儿血清HMGB-1、GFAP和S100B及PCIS评分。比较重症患儿治疗前后血清HMGB-1、GFAP和S100B水平及PCIS评分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手足口病患儿血清HMGB-1、GFAP和S100B水平与PCIS评分及血清IL-6和TNF-α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手足口病组患儿血清HMGB-1、GFAP和S100B水平明显升高(P <0. 01)。重型患儿血清HMGB-1、GFAP和S100B水平明显高于普通型患儿,PCIS评分明显低于普通型患儿(P <0. 01)。危重型患儿血清HMGB-1、GFAP和S100B水平明显高于普通型和重型患儿,而PCIS评分明显低于普通型和重型患儿(P <0. 01)。与治疗前比较,重型和危重型患儿治疗后血清HMGB-1、GFAP和S100B水平明显下降,PCIS评分明显升高(P <0. 01)。治疗后,重型患儿血清中IL-6和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 <0. 01)。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血清HMGB-1、GFAP和S100B水平与PCIS评分间呈明显负相关(r=-0. 644、-0. 628、-0. 629,P <0. 01),与血清中IL-6和TNF-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7. 222、0. 712、0. 713; r=6. 675、0. 689、0. 690; P <0. 01)。结论血清HMGB-1、GFAP和S100B水平是临床评价手足口病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的有效指标。(本文来源于《广东医学》期刊2018年24期)
张楠,贾永花,冀旗玲,杜会山[4](2018)在《同型半胱氨酸糖化血红蛋白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在急性缺血性卒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糖化血红蛋白(HbAlc)、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接诊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我院接诊的健康体检人群80例,作为对照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所有受试者Hcy、HbAlc、GFAP的表达,并比较不同梗死程度、不同病情严重程度、不同预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Hcy、HbAlc、GFAP的表达,分析Hcy、HbAlc、GFAP和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关系。结果:观察组Hcy、HbAlc、GFA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患者梗死面积的增加、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Hcy、HbAlc、GFAP的表达也随之增加,比较均具有显着差异(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Hcy、HbAlc、GFAP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 <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cy、HbAlc、GFAP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脑梗死面积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且在Logistic回归中显示,Hcy、HbAlc、GFAP均是影响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Hcy、HbAlc、GFAP均是影响急性缺血性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诊断、治疗、评估病情的重要指标,临床应用价值高。后不良组患者Hcy、HbAlc、GFAP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cy、HbAlc、GFAP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脑梗死面积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且在Logistic回归中显示,Hcy、HbAlc、GFAP均是影响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Hcy、HbAlc、GFAP均是影响急性缺血性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诊断、治疗、评估病情的重要指标,临床应用价值高。(本文来源于《河北医学》期刊2018年08期)
盘冬兰[5](2018)在《手足口病患儿血清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水平及其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儿血清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5例手足口病患儿,根据临床分型分为轻型组、重型组及危重型组各35例,另选取35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测定对照组及手足口病患儿治疗前后血清GFAP表达水平,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血清GFAP表达水平对危重型手足口病的诊断效能。结果治疗前,危重型组、重型组血清GFAP表达水平高于轻型组及对照组(P<0.05),且危重型组高于重型组(P<0.05),而轻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GFAP诊断急性期重症(危重型组)手足口病的曲线下面积为0.857,血清GFAP在2.245 ng/L时其Youden指数最大(0.709),诊断灵敏度为70.9%,特异度为100%。治疗1周后,重型组和危重型组血清GFAP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危重型组血清GFAP表达水平仍高于重型组和对照组(P<0.05),而重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FAP可能参与了重症手足口病神经损伤的过程,早期检测血清GFAP表达水平有助于评估手足口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本文来源于《广西医学》期刊2018年15期)
黄玮玲,卢红艳,朱海涛,王秋霞,常明[6](2018)在《早产儿血清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与脑损伤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早产儿血清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CH-L 1)及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与脑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10月出生、胎龄<34周的早产儿130例,分别留取生后6、72 h血液样本,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UCH-L 1及GFAP水平。根据颅脑超声及MRI检查结果,将入选早产儿分为脑白质损伤(WMD)组、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VH-IVH)组及无脑损伤组,比较这叁组间,轻度与重度脑损伤之间早产儿血清UCH-L1及GFAP水平。结果生后6 h及72 h,无脑损伤组、PVH-IVH组及WMD组早产儿血清UCH-L1、GFAP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无论生后6 h还是72 h,WMD组早产儿血清UCH-L1、GFAP水平均为最高,无脑损伤组最低。PVH-IVH组和WMD组生后72 h血清UCH-L1水平较生后6 h明显降低,而血清GFAP水平较生后6 h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6 h及72 h,重度PVH-IVH组及重度WMD组血清UCH-L1、GFAP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血清UCH-L1及GFAP水平可作为早期评估脑损伤的敏感标志物,有助于判断早产儿脑损伤严重程度。(本文来源于《临床儿科杂志》期刊2018年01期)
裘艳梅,侯洪涛,王炜,叶秀春,李月梅[7](2016)在《动脉血气分析、神经烯醇化酶及血清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在早产儿脑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动脉血气分析、神经烯醇化酶(NSE)以及血清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在早产儿脑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于我院住院治疗的95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45例脑损伤为试验组,50例无脑损伤为对照组,所有早产儿出生后第1、7天查血气,留血检测NSE和GFAP。结果:两组第1天动脉血气分析PCO2、p H值、BE值及乳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第1、7天PCO2、p H值、BE值及乳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第1、7天两组间NSE和GFA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NSE第1、7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第1、7天GFA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动脉血气分析、NSE及GFAP水平能较早反映早产儿脑损伤,并为之提供早期诊断依据。(本文来源于《实用医学杂志》期刊2016年17期)
李娜,任长虹,吉训明[8](2016)在《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及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水平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UCH-L1)、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在脑梗死急性期水平的变化。方法回顾性纳入2011年3月至2012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急诊和卒中筛查工程基地及北京市仁和医院神经内科病房就诊的早期脑梗死患者95例作为脑梗死组,并选择同期在体检中心接受体检的61名非卒中对象作为对照组。测定脑梗死组及脑梗死发病不同时间组(发病<12 h组和发病12~24 h组)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不同评分组(NIHSS 0~4分组和NIHSS 5~19分组)和对照组人群的血清UCH-L1、GFAP水平并进行各组间比较。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获取相关参数在脑梗死诊断中的阳性与阴性的临界值及诊断敏感度与特异度。结果脑梗死组血清UCH-L1、GFAP均高于对照组[0.13(0.09,0.21)μg/L比0.05(0.02,0.13)μg/L,0.030(0.008,0.130)μg/L比0.004(0.004,0.020)μg/L;Z值分别为3.62、4.95,均P<0.01];NIHSS评分5~19分组血清UCH-L1、GFAP水平高于NIHSS评分0~4分组[0.12(0.08,0.21)比0.09(0.08,0.18),0.07(0.01,0.11)比0.04(0.01,0.10);均P<0.05]。发病12~24 h组血清UCH-L1、GFAP水平与发病<12 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12(0.08,0.21)μg/L比0.09(0.08,0.18)μg/L,0.030(0.010,0.110)μg/L比0.040(0.008,0.100)μg/L;均P>0.05]。UCH-L1、GFAP诊断急性脑梗死的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血清UCH-L1≥0.18μg/L时,UCH-L1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8%、74%;当血清GFAP≥0.11μg/L时,GFAP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86%;UCH-L1、GFAP诊断脑梗死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及0.71。结论血清UCH-L1、GFAP水平在脑梗死急性期时有明显变化。血清UCH-L1、GFAP水平与卒中的严重程度可能具有一定相关性。(本文来源于《中国脑血管病杂志》期刊2016年07期)
陈春梅[9](2016)在《经皮电刺激夹脊穴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经皮电刺激对脊髓损伤后大鼠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核因子-κB(NF-κB)及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方法 90只健康成年Sprague-Dawley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n=30)、经皮电刺激组(B组,n=30)和对照组(C组,n=30)。采用Allen法复制大鼠T_9急性脊髓损伤模型,于术后1 d、3 d和7 d对各组大鼠行后肢运动功能BBB评分和斜板试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脊髓GFAP、NF-κB及IL-6的表达。结果术后3 d、7 d,B组大鼠BBB评分和斜板试验成绩均明显优于C组(t>3.349,P<0.01)。术后各时间点,B组GFAP、NF-κB及IL-6表达均显着低于C组(t>20.815,P<0.001)。结论经皮电刺激可有效抑制炎症反应,抑制脊髓损伤后大鼠脊髓组织GFAP的表达,从而促进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本文来源于《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期刊2016年06期)
林敏,伍丽娜,夏培生,罗虹[10](2015)在《戊四氮致癫痫大鼠大脑皮质区突触体素、缝隙连接蛋白43、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戊四氮致癫痫大鼠大脑皮质区突触体素(SYN)、缝隙连接蛋白43(Cx43)以及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将30只雄性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15)和实验组(n=15)。对照组腹腔注射与戊四氮致癫痫剂量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实验组采用戊四氮35 mg/kg连续腹腔注射28 d后取脑。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大鼠大脑皮质区SYN、Cx43和GFAP表达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测定大鼠大脑皮质区SYN、Cx43含量的变化。结果免疫组化染色:实验组大鼠大脑皮质区SYN(0.66±0.06)、Cx43(0.19±0.05)、GFAP(0.61±0.08)的平均吸光度值均高于对照组(0.43±0.05、0.11±0.03、0.36±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实验组大鼠大脑皮质区SYN(0.26±0.07)、Cx43(0.93±0.07)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0.13±0.04、0.61±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YN、Cx43和GFAP的表达水平与癫痫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为研究癫痫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导报》期刊2015年31期)
神经胶质元纤维酸性蛋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血清骨桥蛋白(OPN)、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水平在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损伤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郑州人民医院2015年5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6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脑梗死组),并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脑梗死组患者再分为NIHSS<7分组和NIHSS≥7分组、mRS≤2分组和mRS>2分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受试者血清OPN、GFAP及GDF-15水平,并比较各组受试者血清OPN、GFAP及GDF-15水平的差异及OPN、GFAP、GDF-15水平与NIHSS、mR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组患者血清OPN、GFAP及GDF-15水平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NIHSS≥7分组患者血清OPN、GFAP及GDF-15水平显着高于NIHSS<7分组(P<0.01)。mRS>2分组患者血清OPN、GFAP及GDF-15水平显着高于mRS≤2分组(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OPN、GFAP及GDF-15水平与NIHSS、mRS评分均呈显着正相关(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OPN、GFAP及GDF-15水平可作为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及预后的参考指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神经胶质元纤维酸性蛋白论文参考文献
[1].张欣,齐凡星,李静,李志安,康丽娟.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水平变化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J].现代医学.2019
[2].王小雯.血清骨桥蛋白、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及生长分化因子15水平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损伤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
[3].刘婉文,利汉其,冯广荣.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和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水平预测手足口病严重程度的价值[J].广东医学.2018
[4].张楠,贾永花,冀旗玲,杜会山.同型半胱氨酸糖化血红蛋白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在急性缺血性卒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J].河北医学.2018
[5].盘冬兰.手足口病患儿血清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水平及其临床意义[J].广西医学.2018
[6].黄玮玲,卢红艳,朱海涛,王秋霞,常明.早产儿血清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与脑损伤的关系[J].临床儿科杂志.2018
[7].裘艳梅,侯洪涛,王炜,叶秀春,李月梅.动脉血气分析、神经烯醇化酶及血清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在早产儿脑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2016
[8].李娜,任长虹,吉训明.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及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水平的变化[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6
[9].陈春梅.经皮电刺激夹脊穴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6
[10].林敏,伍丽娜,夏培生,罗虹.戊四氮致癫痫大鼠大脑皮质区突触体素、缝隙连接蛋白43、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J].中国医药导报.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