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免疫荧光双标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荧光,免疫,石蜡,受体,标记,脊髓,抗体。
免疫荧光双标记论文文献综述
陈曦,刘哲,邓茂林,冯轼[1](2015)在《同种属来源一抗在免疫荧光双标记染色中的可行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同种属来源一抗在免疫荧光双标记染色中的可行性。方法本研究采用顺序法对小鼠结肠组织IL-17和肠神经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特异性受体亚基GFR-α1进行同种属来源一抗的免疫荧光双标记染色。结果炎症状态下小鼠结肠组织黏膜及黏膜下层可见被绿色荧光和红色荧光双重标记的阳性细胞,提示IL-17+的Th17细胞表面有GDNF特异性受体亚基GFR-α1表达。结论采用顺序法进行免疫荧光双标记染色,尤其是当已知两种目标抗原表达位置不同时,同一种属来源的一抗仍可得出可信的实验结果。(本文来源于《四川解剖学杂志》期刊2015年01期)
王晶,耿海燕,苗雨春[2](2014)在《免疫荧光双标记法在子宫平滑肌肿瘤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其技术的推广,石蜡组织免疫荧光标记的方法也日益广泛运用,尤其是荧光双标或多标的方法,因其具有敏感性高、信号分明的特点,成为广大科研工作者喜欢使用的技术方法。荧光双标实验过程较为复杂,它的成功与否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果某些环节处理不恰当,会直接导致实验失败[1]。本研究以子宫平滑肌肿瘤为研究对象,分为子宫平滑肌肉瘤组(LMS)、普通型子宫平滑肌瘤组(OUL)、正常子宫平滑肌组(NUSM)3组,选择Survivin和(本文来源于《实用医技杂志》期刊2014年07期)
于爱莲,乔云波,张延玲,刘丹茹,杨明峰[3](2007)在《应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染色技术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胎盘膜联蛋白V的表达(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膜联蛋白V是近年来被作为肝细胞膜上存在的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受体研究的热点之一,并在胎盘组织中也有表达。目的:探讨膜联蛋白V在HBV宫内感染中的作用;揭示HBV进入胎盘组织细胞的方式,为HBV的宫内感染的机理提供理论依据。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泰山医学院。对象:选择2003-01/2004-12济南市妇幼保健院、泰安市中心医院、泰安市妇幼保健院收集的30例HBsAg阳性孕妇足月分娩的胎盘组织,同时收集母血分离血清。实验经过孕妇知情同意及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兔抗人膜联蛋白V亲和纯化抗体(第一抗体)、鼠抗人HBs mAb(第一抗体)、生物素化羊抗小鼠IgG(第二抗体)均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方法:用即用型S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试剂,检测30例HBsAg阳性的足月胎盘组织中,有18例检测到HBsAg,随机选取10例进行荧光双标染色,其染色主要过程为将待测石蜡切片标本常规脱蜡至水;抗原微波热修复;加入第一种一抗(兔抗人AnV亲和纯化抗体1:60,为单克隆抗体)置湿盒中,4℃冰箱过夜;第二种一抗(鼠抗人HBs mAb1:50),置湿盒中,4℃冰箱过夜;加入与第二种一抗相应的二抗(如生物素化的羊抗鼠IgG1:100):加入以PBS作适当稀释的第一种荧光抗体(如FITC-羊抗兔IgG1:50);加入第二种荧光抗体(Avidin-Cy3);缓冲甘油封固;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并进行图像分析。用IPP4.5图像分析法,先进入IPP4.5系统的Image Analysis程序,然后调入分析文件进行分析。主要观察指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胎盘组织中HBsAg/膜联蛋白V的存在与分布情况。结果:选取10例进行荧光双标染色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胎盘组织上滋养层细胞乙型肝炎病毒/膜联蛋白V的存在与分布模式。胎盘组织中存在着丰富的膜联蛋白V,位于绒毛合体滋养层细胞,在基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都有膜联蛋白V的表达。并发现在同一细胞中存在着乙型肝炎病毒和膜联蛋白V的共存现象。结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胎盘细胞可能是通过与细胞上的受体膜联蛋白V结合,促使病毒进入胎盘细胞,导致宫内感染。(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期刊2007年50期)
师锁柱,陈香美,冯哲,尹忠[4](2006)在《石蜡切片免疫荧光双标记在肾活检病理诊断及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肾活检组织免疫荧光双标记染色通常在冰冻切片上完成,近来肾活检组织石蜡切片免疫荧光单染色已在病理诊断中应用。为探讨10%福尔马林固定、酒精脱水、石蜡包埋的肾活检组织切片进行免疫荧光双标记染色的可行性。方法选择3例已确诊为IgA肾病伴有膜性肾病患者、(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06-11-01)
刘景臣,赵立君,杨小玉,孙庆,殷兆阳[5](2006)在《激光共聚焦图像系统与免疫荧光双标记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ICAM-1表达定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与免疫荧光双标记进一步探讨实验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ICAM-1的表达变化规律。方法采用Zinin法建立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以荧光探针Fluo23PAM负载后,通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InsightplusIQ Meridian,USA)检测脊髓微血管内皮细胞表面ICAM-1mRNA荧光强度。结果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可以清晰地观察ICAM-1微量表达于脊髓微血管内皮细胞表面,而单纯缺血不引起ICAM-1表达。再灌注后损伤区ICAM-1表达先后发生了改变;再灌注4 h,ICAM-1 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再灌注12 h其在单位微血管面积上的荧光强度约比单纯缺血组增加了1/2。提示脊髓损伤后微血管内皮细胞初始ICAM-1表达增加是由再灌注损伤激发,其后延迟递增性规律性表达增强,说明ICAM-1参与了脊髓再灌注损伤的炎症病理过程。结论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图像分析与免疫荧光双重标记技术能对黏附分子进行精确的定位定量研究。ICAM-1可做为评判脊髓损伤程度和脊髓I/R后炎症反应程度的监测指标。(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诊断学》期刊2006年09期)
焦西英,程希平,郎兵,张萍,王百忍[6](2005)在《运用图像处理软件将同视野两种单标记免疫荧光图像合成为双标记图像的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以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将普通荧光显微镜采集的同视野单标记免疫荧光图像合成为双标记图像的方法。应用AdobePhotoshop7.0和ImageJ两个图像处理软件,将普通荧光显微镜采集的同视野单标记荧光图像迭加处理成双标记荧光图像,并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获得的同一双标记免疫荧光图像进行比较。普通荧光显微镜采集的单标记荧光图像在分辨率及清晰度上逊于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采集的单标记图像,但显示的脊髓室管膜细胞形态更为完整,细胞突起较长且更连续。因此,在没有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时,可用AdobePhotoshop7.0或ImageJ图像处理软件将普通荧光显微镜采集的同视野两种单标记免疫荧光图像合成为保持原有特点、简便而清晰的双标记荧光图像。(本文来源于《神经解剖学杂志》期刊2005年04期)
张育文,王丽娜,李熳,张静,李玲俐[7](2005)在《炎性痛大鼠背根节及脊髓后角NMDAR1与BSI-B4免疫荧光双标记观察及针刺调节》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在伤害性刺激条件下 ,初级感觉传入C纤维中枢突末梢上的NMDA受体NR1亚型蛋白(NMDAR1,NR1)的变化。 方法 对单侧佐剂性关节炎性痛模型 ,采用西非单叶豆同工凝集素 (BSI B4 )与NR1免疫荧光双标技术 ,观察致炎后不同时间段初级感觉传入突触前NR1的表达及其针刺后的变化。 结果 分别在各组大鼠的背根节和脊髓观察到BSI B4 NR1的双标产物。致炎后第 3d、7d各组大鼠致炎侧背根节中的双标神经元占各单标神经元的百分比关系为 :炎症组 (包括 3d、7d组 ) >电针组 (包括 3d、7d组 ) >生理盐水组 (包括 3d、7d组 ) (P <0 0 1) ;且炎症组和电针组大鼠均表现为 3d组 >7d组 (P <0 0 1)。 结论 提示脊髓后角突触前C纤维中枢突末梢上存在NR1,而且参与了单侧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痛觉过敏的形成 ;电针可能通过下调突触前的NR1抑制中枢敏化的形成 ,达到治疗的目的。(本文来源于《解剖学报》期刊2005年01期)
陈绪军,肖明第,吕志前,卢成宝,薛松[8](2004)在《免疫荧光双标记在心肌石蜡切片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胞性心肌塑型术(cellularcardiomyoplasty)用于缺血性心肌病的治疗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1] ,在证实移植的人干细胞在缺血/损伤的环境中分化为人心肌细胞方面,免疫荧光技术的运用逐渐增多,但多用的是新鲜冰冻切片,在石蜡心肌切片中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杂志》期刊2004年07期)
王歆,徐德忠,刘蓬勃,李玉松,王素萍[9](2001)在《免疫荧光双标记技术检测胎盘HBsAg-抗-HBs复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 (HBV)以何种形式感染胎盘滋养层细胞 .方法 通过免疫荧光双标记技术检测 12例血清HBs Ag阳性母亲的胎盘滋养层细胞 HBs Ag-抗 - HBs复合物 .结果 血清学 HBs Ag阳性母亲胎盘滋养层细胞中存在 HB-s Ag-抗 - HBs复合物 .结论 提示 HBV可能通过 HBs Ag与抗 - HBs结合成复合物的方式进入胞内 ,导致胎盘屏障的第一层细胞受到 HBV感染(本文来源于《第四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01年12期)
谢晓宝,华铮,邱国强,严峰,华晓莹[10](1999)在《免疫荧光双标记监测白血病微小残留病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观察 Td T及系列相关抗原双标记在急性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在预测白血病复发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技术 ,配合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白血病细胞的 Td T及系列相关抗原双标记及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后免疫双标记抗原变化。结果 :64例急性白血病中免疫双标记表达 36例 ( 56.2 5% ) ,其中 32例 AL L全部表达免疫双标记 ,32例 AML 仅有 4例表达( 12 .5% ) ,在 12例获 CR的表达免疫双标记的急性白血病中 ,4例免疫双标记细胞占单个核细胞0 .0 1%~ 0 .0 8% ,并有长期缓解 ,而 8例免疫双标记细胞占单个核细胞 1.5%~ 95.38%的急性白血病 ,均于近期骨髓复发。结论 :免疫荧光双标记技术在部分急性白血病的微小残留监测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本文来源于《临床血液学杂志》期刊1999年05期)
免疫荧光双标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其技术的推广,石蜡组织免疫荧光标记的方法也日益广泛运用,尤其是荧光双标或多标的方法,因其具有敏感性高、信号分明的特点,成为广大科研工作者喜欢使用的技术方法。荧光双标实验过程较为复杂,它的成功与否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果某些环节处理不恰当,会直接导致实验失败[1]。本研究以子宫平滑肌肿瘤为研究对象,分为子宫平滑肌肉瘤组(LMS)、普通型子宫平滑肌瘤组(OUL)、正常子宫平滑肌组(NUSM)3组,选择Survivin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免疫荧光双标记论文参考文献
[1].陈曦,刘哲,邓茂林,冯轼.同种属来源一抗在免疫荧光双标记染色中的可行性[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5
[2].王晶,耿海燕,苗雨春.免疫荧光双标记法在子宫平滑肌肿瘤中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14
[3].于爱莲,乔云波,张延玲,刘丹茹,杨明峰.应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染色技术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胎盘膜联蛋白V的表达(英文)[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
[4].师锁柱,陈香美,冯哲,尹忠.石蜡切片免疫荧光双标记在肾活检病理诊断及研究中的应用[C].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6
[5].刘景臣,赵立君,杨小玉,孙庆,殷兆阳.激光共聚焦图像系统与免疫荧光双标记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ICAM-1表达定量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6
[6].焦西英,程希平,郎兵,张萍,王百忍.运用图像处理软件将同视野两种单标记免疫荧光图像合成为双标记图像的方法研究[J].神经解剖学杂志.2005
[7].张育文,王丽娜,李熳,张静,李玲俐.炎性痛大鼠背根节及脊髓后角NMDAR1与BSI-B4免疫荧光双标记观察及针刺调节[J].解剖学报.2005
[8].陈绪军,肖明第,吕志前,卢成宝,薛松.免疫荧光双标记在心肌石蜡切片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杂志.2004
[9].王歆,徐德忠,刘蓬勃,李玉松,王素萍.免疫荧光双标记技术检测胎盘HBsAg-抗-HBs复合物[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1
[10].谢晓宝,华铮,邱国强,严峰,华晓莹.免疫荧光双标记监测白血病微小残留病临床研究[J].临床血液学杂志.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