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东省高要市莲塘镇卫生院内科526114;2.广东省高要市妇幼保健院526100
【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05~2009年在本院住院治疗55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累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自主神经。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较为常见疾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降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残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分析
Abstract:Objective:Objectivetoanalyzetheclinicaldiabeticperipheralneuropathy.Methods:retrospectiveanalysisin2005~2009,55patientshospitalizedpatientswithdiabeticperipheralneuropathyclinicaldata.Result:Diabeticperipheralneuropathycantheinvolvementofsensorynerve,motorandautonomicnerve.Conclusion:diabeticperipheralneuropathyisaseriousinfluencethequalityoflifeofpatientswithrelativelycommondiseases,earlydiagnosisofearlytreatmentistoreducediabeticperipheralneuropathyinvaliddegree,enhancingtheirqualityoflife.
Keywords:diabeticperipheralneuropathyclinicalanalysis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7-065-0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peripheralneuroathy,DPN)是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大约2/3的糖尿病患者合并DPN。可累及全身神经系统的任何部位,重者可合并感染、坏疽甚至截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尚缺乏对本病的特异性治疗方法。为提高对糖尿周围神经病变的认识及早期诊断和治疗,特对55例临床确诊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
1.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2005年~2009年在本院住院治疗患者,共55例。其中1型糖尿病3例;2型糖尿病52例,男性31例,女性24例,年龄38~71岁,平均60.6岁。糖尿病病程2~19年,平均7.4年,空腹血糖平均值9.17mmol/L,餐后1小时血糖平均值13.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平均值11.35mmol/L,糖化血红蛋白平均值9.91mmol/L。周围神经病变病程2~43个月,平均16个月。
2.诊断标准
2.1糖尿病诊断标准按1998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诊断。
2.2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标准出现上下肢麻木疼痛,有手套、袜套样感,蚁行感,冰冷感,肌无力感,甚至肌肉萎缩,肢体废用,腱反射迟钝或消失,肌电图检查肢体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等异常。
3.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取决于受累部位和严重程度。可以短期内呈急性或亚急性发病,以后可以完全恢复,但大多数慢性隐袭发病。55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表现:下肢疼痛(单侧或双侧)18例,上肢疼痛(单侧或双侧)3例,四肢麻木15例,四肢末梢感觉异常11例,键反射改变3例,小便障碍3例,大便异常2例。
观察结果表明:周围神经损害下肢多见,上肢少见。典型表现为双下肢对称性远端感觉异常。常为自发性疼痛或麻木感、针刺感、烧灼感,于夜间或寒冷时明显。客观检查以键反射降低或消失和震动觉障碍为主。病变可呈单神经性,可以单纯为感觉性或运动性,或两者合并。植物神经损害发生率高,胃肠道症状最为常见,食道及胃蠕动低下食物在胃内停滞,出现食欲减退、厌食、恶心或轻度吞咽困难等。糖尿病性肠病是糖尿病性植物神经病中比较突出的一种表现,其特征为:顽固性夜间腹泻或餐后泻,有时腹泻便闭交替出现。糖尿病人可以产生无张力性膀胱,膀胱残余尿增加,排空不完全至尿潴留,有时伴有充盈性尿失禁,且易诱发或加重尿路感染。血管植物神经症状影,可影响血压、汗腺分泌和发生血管运动功能障碍,产生体位性低血压、血管神经性水肿、汗腺分泌障碍。其它常可累及神经根而产生神经痛。灼性神经痛可发生于躯体的任何神经,最常见于富含交感神经纤维的神经,疼痛可持续数周或数月。颅神经损害发病率最低,本组55例没有并发脊髓损害、肌萎缩及颅神经损害。
4.治疗与转归55例患者全部接受药物治疗,常用治疗方法包括:①控制血糖。积极控制血糖是最重要的,仅仅治疗神经病变,不控制高血糖,就好像救火而不扑灭火源一样无效。②改善微循环。积极改善血液循环,提高神经细胞的血液供应及氧的供应,可促使受损的神经细胞得以修复和再生,可选择使用一些活血化瘀的中西药物。③补充神经营养药。如维生素B1、维生素B12、神经生长因子等。④对症治疗。对疼痛、腹泻、阳痿、神经原性膀胱、姿位性低血压采取对症治疗措施。55例中能严格控制饮食者15例,其余未控制或控制不严格。通过治疗后其中45例临床症状消失或不同程度的减轻,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另外10例失访。
5讨论
糖尿病神经病变(DNP)是糖尿病三大慢性并发症之一,以周围神经最为常见,患病率高达60%~90%,多见于年龄大,且病程长的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累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自主神经。分为双侧对称的多发性神经病变、非对称性单神经病变及局部神经病变,以远端对称性感觉性多发神经病变最常见[1]。临床症状多以持续性疼痛、麻木及感觉减退为主,甚至形成糖尿病足溃疡[2]。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缓慢,其机制目前还不完全清楚,近年普遍认为其发生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有关,除高血压外,它是微血管病变、血小板聚集、多元醇代谢亢进、醛糖还原酶活性增加、髓鞘及其脂质的合成和成分异常、脂质过氧化、维生素缺乏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3]。其主要病理改变为节段性的髓鞘脱失。其他目前还有多种假说[4],可归纳为血管缺血、缺氧及代谢性两大类。高血糖、高脂血症、高凝状态,PAS阳性物质沉积导致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微循环障碍等均可引起神经组织缺血缺氧,营养障碍,加上多醇旁路,山梨醇聚集细胞内,神经纤维退行性变化和脱髓鞘改变,还有自由基等都有一定影响,因此被认为是一种多因素所致的疾患。糖尿病患者血液的高黏、高凝、高聚状态和红细胞变形能力低下。可导致微血管病变,是造成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主要原因[5-6]。微循环障碍和代谢紊乱导致血液流变学异常、血管活性因子改变、滋养神经的血管受损,终致神经损害而发生本病[7]。
通过对本组55例患者的观察发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情迁延难愈,致残率或病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其所引起的神经症状既多种多样又非本病所特有,故早期诊断比较困难临床上经常漏诊或误诊,临床医生需引起重视尽量做到早期诊断。通过早诊断针对不同的发病机制进行综合治疗,可以发挥更有效的治疗效果,大大降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残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利群,周翠玲,张延霞.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0例临床分析[J].实用医药杂志,2007,24(4):385-387.
[2]DaviesM,BrophyS,WilliamsR,etal.Theprevalence,severity,andimpactofpainfuldiabeticperipheralneuropathyintype2diabetes[J].DiabetesCare,2006,29(7):1518.
[3]王文清.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8(4):36-37.
[4]赵垄.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2):5271-5272.
[5]林跃辉,吴新镰,胡岗.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6例[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8(12):767-768.
[6]徐秋,李生兵,杨刚毅.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的文献分析[J].重庆医学,2009,38(11):1329-1331,1333.
[7]张云云,刘笑迎,活血化瘀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10,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