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亲和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亲和,生物,原子,辣根,分子,多孔,核酸。
亲和素论文文献综述
付亚娟,吴智艳,乔洁,侯晓强,马立芝[1](2019)在《香菇亲和素基因Leav1的克隆及系统进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RT-PCR技术克隆香菇(Lentinus edodes)亲和素基因(Leav1),并对不同来源的亲和素蛋白的分子特征及系统进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L.edodes亲和素Leav1大小为459 bp,编码152个氨基酸。来自细菌、真菌和脊椎动物的亲和素由126~183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13.24~18.84 kDa,理论等电点为3.90~9.69,其中香菇Lentiavidin 1等电点最低,为3.9。对比不同来源亲和素的多序列,发现Avidin结构域长度为107~120个氨基酸,序列之间的相似度为26%~54%,但与生物素结合位点非常保守。系统进化分析发现,香菇Lentiavidin 1和白黄侧耳(Pleurotus cornucopiae)Tamavidin的亲缘关系较近。探明不同来源亲和素的分子特征及系统进化关系,对将来深入研究亲和素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9年15期)
张檬,罗棉兴,陈国[2](2019)在《链霉亲和素及其亲和系统的蛋白质进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链霉亲和素/生物素(Streptavidin/Biotin)体系作为目前已知的最高亲和力作用体系,已在生物学研究中获得广泛应用。本文针对Streptavidin/Biotin和Strep-Tactin/Strep-tag两个相关系统的演化,分别从链霉亲和素蛋白的结构改造、亲和肽标签优化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归纳。通过对链霉亲和素蛋白各种突变体的优缺点的比较,有助于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Streptavidin突变体。本文通过对链霉亲和素蛋白质进化的综述,可帮助更准确地理解市场上各种链霉亲和素蛋白的功能和用途,并为深入研究链霉亲和素蛋白的进化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孙彤[3](2019)在《基于DNA折纸的单分子链霉亲和素物化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链霉亲和素(Streptavidin,STV)和生物素(Biotin)之间的非共价相互作用很强,这种天然的强相互作用已被运用到包括分子生物学、免疫学以及生物技术领域。STV与Biotin间优异的结合能力与其结构以及本身的物化性质密切相关,前人也有一些方法研究STV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但是,大多是群体实验,STV分子的一些信息有可能被掩盖在群体中,而单分子技术可以作为一种强大的工具去研究生物分子的复杂行为,发现一些受群体平均效应影响而掩盖的个体特征。目前依然无法在单分子水平上研究STV分子的物化性质。与其他单分子检测手段相比,原子力显微镜技术(Atomic Force Microscopy,AFM)有极大的优势,例如无需标记(如荧光),成像具有高分辨率,可以在液体环境下检测,是研究单个生物分子的主要手段,例如研究分子的结构、功能和动力学特征等化学性质。AFM的峰值力纳米力学模式(PeakForce Quantitative Nanomechanics Mode,PF-QNM)是可以在获得高分辨图像的同时,定量测量纳米材料的力学性能,在探究纳米材料的物理性质方面有极大的优势。STV分子体积小而柔软,在界面上难操纵,在单分子水平上探究其物化性质更具挑战性。本研究利用DNA折纸可寻址定位的特点,重点解决了单个STV分子在界面上难于控制、难以固定的关键问题。结合AFM的峰值力纳米力学模式高分辨成像的优势,探究STV的物化性质。本论文工作主要包含以下叁个部分:第一,设计了一种基于DNA折纸的生物分子高分辨成像方法,实现了对单个STV分子的高分辨成像,观察到了单个STV呈“沙漏形”结构,xyz方向上的尺寸相似,皆在3~6 nm之间。同时,探究了在不同力作用下,STV分子的形貌变化,发现90 pN为最佳成像力,随着力的增大,STV分子被逐渐“压扁”,甚至由于形变与Biotin分子解离脱落;第二,探究了STV在位点Biotin的不同距离、位点Biotin不同个数以及位点短链延伸不同长度条件下的结合效率。发现STV的双价结合多发生在Biotin距离相对较近(2 nm)的情况;STV单价结合没有双价结合亲和力高;修饰Biotin的短链有延伸,会增加Biotin活动的自由度,进而增加STV的结合效率。为后续在DNA折纸上修饰分子以及在DNA折纸界面上探究STV-Biotin系统提供了实验依据;第叁,利用DNA折纸的寻址定位功能以及Biotin-STV分子特异性识别,将STV分子固定在DNA折纸平面的特异位置上,在单分子水平上测得STV分子的模量,约为75 MPa。对尺寸小的生物分子的模量测量具有借鉴的意义。这种基于DNA折纸的探究STV物化性质的方法,简单、方便,为研究其他生物分子形貌和功能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期刊2019-06-01)
李宇辰[4](2019)在《相互作用熵研究介电常数对亲和力的影响及链霉亲和素-生物素中熵变的协同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精确预测蛋白质-配体复合物结合自由能成为科学家们致力研究的方向,蛋白质-配体复合物结合自由能的精确预测不仅能够帮助探索其结合机制,更能对于药物筛选、协同性来源解释等做出贡献。但由于部分条件限制及方法制约,例如模拟环境介电常数设置与实际介电常数不一致、熵变预测方法效率低等,导致如今对于结合自由能预测准确性差,效率低。本研究着眼于采用新型相互作用熵(IE)方法探究介电常数、熵变对于结合自由能的影响,以从分子机制的角度解释其相互作用机制与协同性来源。现今,在HIV-1蛋白酶体系与抑制剂相互作用的模拟中,由于缺乏完备的内部介电常数的知识,使用MM/PB(GB)SA方法计算的结合自由能常常被高估。因此,本文全面地评价了MM/PB(GB)SA方法计算结合自由能时采用不同数值的介电常数及熵贡献对预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较高的蛋白质内部介电常数(1.4-2.0)可以明显提高MM/PBSA和MM/GBSA方法的预测精度,并且包含静电极化效应和使用IE方法计算熵变的能量,可以显着降低计算误差。对于MM/PBSA方法,内部介电常数的适用范围是1.4-1.6;在此范围内,相关系数在0.84附近波动,平均能量的绝对误差在2 kcal/mol附近波动。当使用MM/GBSA方法时,相关性约为0.76。此外,使用IE方法预测热点残基,进一步计算每个残基的熵贡献,并研究HIV-1蛋白酶与其抑制剂、桥梁水分子相互作用的详细结合机制。在本研究中,采用较高的内部介电常数和IE方法可以提高HIV-1体系结合能的计算精度。另外在本论文中我们研究了四种链霉亲和素和生物素体系(野生型、两个单突变和一个双突变)结合亲和力的协同性来源。实验结果表明,双突变体系的结合自由能损失大于两个单突变体系的结合能的总和,表明两个突变体系与生物素之间的结合自由能存在协同作用。此外,协同性主要是熵变能量贡献影响的结果。本研究采用最新发展的相互作用熵(IE)方法计算熵变的贡献,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此外,IE方法使我们可以近似地得到单个残基的熵变对结合亲和力的贡献。研究发现,六个与生物素形成氢键的残基能量对协同性起主导作用。此外,还发现另外叁个残基有助于协同性。本研究为链霉亲和素-生物素体系的结合自由能的协同性提供了重要的分子视角。(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5-20)
梁照恒,王哲,彭乐,王福艳,周骏[5](2019)在《基于SiC@Ag基底和银-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纳米聚集体双重SERS放大的miRNA-106a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SiC@Ag基底与Ag纳米颗粒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应,提出了利用银-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纳米聚集体二次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放大的超灵敏miRNA-106a检测方案.首先,将地高辛修饰的捕获DNA与固定在SiC@Ag基底上的抗地高辛链接,制备SiC@Ag@anti-digoxin/digoxin-DNA基底;将4-巯基苯甲酸(4MBA)标记的银纳米颗粒与修饰有氨基和生物素的探针DNA链接,制备Ag@4MBA@DNA-biotin探针.然后将制备的基底、探针与待测miRNA-106a组成"叁明治"结构,获得表面增强拉曼散射信号放大.最后,依次加入链霉亲和素和制备的探针,形成银-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纳米聚集体,实现检测信号的二次放大.实验结果表明,利用SiC@Ag基底和银-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纳米聚集体双重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放大,可以实现miRNA-106a的超灵敏检测,检测极限达到0.579fmol/L,对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具有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光子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王佳佳,李彦宇,贾振红[6](2019)在《量子点/多孔硅光子晶体生物传感器用于检测链霉亲和素》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研究了基于量子点/多孔硅光子晶体制备生物传感器的可行性及其在生物检测中的实际应用.功能化多孔硅光子晶体器件与链霉亲和素连接形成生物特征元件.固定浓度的量子点标记的生物素与链霉亲和素发生特异性反应.多孔硅光子晶体的高反射带隙位于量子点发射荧光峰处,使得量子点的荧光信号得到放大.多孔硅光子晶体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明显提高,使检测限达到pM量级.(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孙彤,刘文静,张萍,李琳,李宾[7](2019)在《基于DNA折纸的单个链霉亲和素分子的原子力显微术高分辨成像》一文中研究指出链霉亲和素(Streptavidin,STV)和生物素(Biotin)之间的非共价相互作用很强,已被运用到包括分子生物学、免疫学以及生物技术领域。STV与Biotin间优异的结合能力与其结构密切相关,晶体解析结果证明STV是一个四聚体蛋白。原子力显微镜技术(Atomic Force Microscopy,AFM)可以在液体环境下获得生物单分子的形貌信息,对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STV分子小而柔软,获得高分辨的AFM图像极其困难。本研究利用DNA折纸可寻址的特点,将Biotin定位修饰在折纸上,选择性地将STV固定在折纸设定的位置上,实现了对单个STV分子的高分辨成像,观察到了单个STV呈"沙漏形"结构,与其晶体结构符合性较好。同时,我们注意到STV形貌易受成像力的影响,可能与STV分子的柔性相关。这种基于DNA折纸的高分辨成像方法,简单、方便,为研究生物分子形貌和功能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来源于《核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薛燕平,王坤,李莉华,任倩,罗衬银[8](2019)在《抗苗勒氏管激素的生物素-链霉亲和素-辣根过氧化物酶酶促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抗苗勒氏管激素(AMH)在评价卵巢储备功能方面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将其用于青春期、生育期女性的生育指导时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目前对于AMH的检测,临床上常采用的是酶联免疫分析法,但存在灵敏度低、检测范围窄等缺点,而影响AMH实际水平的测定,使得对病情的预估不准确对疾病的治疗产生影响。因此,建立一种低成本、高敏感度的检测AMH水平的方法尤为重要。方法:利用生物素-亲和素放大系统,将一组抗AMH的第一抗体包被微孔板,同时用生物素标记第二抗体,与第一抗体-抗原复合物结合之后,再与生物素-链霉亲和素-辣根过氧化物酶结合物结合,加入发光底物,建立AMH酶促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同时对这一体系的线性、灵敏度、特异度、稳定性、回收率等参数进行检测,并与常规ELISA法进行相比检测AMH浓度。结果:线性检测范围为(0.42~50.00)U/ml,该体系稳定性好,灵敏度0.42U/ml,批内差异小于10.0%,批间差异小于10.0%,与常规ELISA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MH的生物素-链霉亲和素-辣根过氧化物酶酶促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易于操作、灵敏度高、价格低廉,适用于临床检测。(本文来源于《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期刊2019年01期)
廖诗英,蒋春樊,崔婧婷,张敏[9](2018)在《亲和素及其类似物在生物医学工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与生物素高特异性紧密结合的能力,亲和素及其类似物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医学工程的多个领域,包括从简单的亲和纯化到复杂的药物定向运输等。研究发现,通过改造亲和素及其类似物与生物素的结合方式,可以改善它们的功能特性,进而开发出纳米适配器和分子水凝胶等系统。现概述亲和素及其类似物与生物素作用的模式,以及目前在亲和纯化、医学信号检测、药物运输、疫苗研制和组织工程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为进一步开发该非共价相互作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生命科学》期刊2018年11期)
刘石锋,陈倩,洪广成,秦小健[10](2018)在《生物素-亲和素系统的应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综述了生物素-亲和素系统(Biotin-Avidin System,BAS)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对生物素-亲和素系统在免疫学、蛋白质组学和组织化学等研究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提出了生物素-亲和素系统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对生物素-亲和素系统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希望为后续相关研究尤其是在植物科学的研究中提供思路。(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期刊2018年05期)
亲和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链霉亲和素/生物素(Streptavidin/Biotin)体系作为目前已知的最高亲和力作用体系,已在生物学研究中获得广泛应用。本文针对Streptavidin/Biotin和Strep-Tactin/Strep-tag两个相关系统的演化,分别从链霉亲和素蛋白的结构改造、亲和肽标签优化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归纳。通过对链霉亲和素蛋白各种突变体的优缺点的比较,有助于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Streptavidin突变体。本文通过对链霉亲和素蛋白质进化的综述,可帮助更准确地理解市场上各种链霉亲和素蛋白的功能和用途,并为深入研究链霉亲和素蛋白的进化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亲和素论文参考文献
[1].付亚娟,吴智艳,乔洁,侯晓强,马立芝.香菇亲和素基因Leav1的克隆及系统进化分析[J].北方园艺.2019
[2].张檬,罗棉兴,陈国.链霉亲和素及其亲和系统的蛋白质进化[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19
[3].孙彤.基于DNA折纸的单分子链霉亲和素物化性质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2019
[4].李宇辰.相互作用熵研究介电常数对亲和力的影响及链霉亲和素-生物素中熵变的协同性[D].山东师范大学.2019
[5].梁照恒,王哲,彭乐,王福艳,周骏.基于SiC@Ag基底和银-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纳米聚集体双重SERS放大的miRNA-106a检测[J].光子学报.2019
[6].王佳佳,李彦宇,贾振红.量子点/多孔硅光子晶体生物传感器用于检测链霉亲和素[J].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7].孙彤,刘文静,张萍,李琳,李宾.基于DNA折纸的单个链霉亲和素分子的原子力显微术高分辨成像[J].核技术.2019
[8].薛燕平,王坤,李莉华,任倩,罗衬银.抗苗勒氏管激素的生物素-链霉亲和素-辣根过氧化物酶酶促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的建立[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2019
[9].廖诗英,蒋春樊,崔婧婷,张敏.亲和素及其类似物在生物医学工程中的应用[J].生命科学.2018
[10].刘石锋,陈倩,洪广成,秦小健.生物素-亲和素系统的应用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