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底架技术领域,提供车辆底架及轨道车辆。车辆底架包括边梁以及固定在两根所述边梁之间的地板,所述地板包括水平承载区域和圆弧过渡区域,所述水平承载区域位于所述边梁下方,所述圆弧过渡区域一侧连接所述水平承载区域,另一侧连接所述边梁。该种车辆底架,水平承载区域的高度低于边梁,进而,车辆内部的空间不是由边梁到车顶之间的距离决定。在边梁到车顶距离确定的基础上,采用下凹式地板,既可有效传递垂向载荷,也预留空间便于上层地板的安装,从而增大了车辆结构内部容纳空间,提升车辆载客能力。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车辆底架,包括边梁以及固定在两根所述边梁之间的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板包括水平承载区域和圆弧过渡区域,所述水平承载区域位于所述边梁下方,所述圆弧过渡区域一侧连接所述水平承载区域,另一侧连接所述边梁。
设计方案
1.一种车辆底架,包括边梁以及固定在两根所述边梁之间的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板包括水平承载区域和圆弧过渡区域,所述水平承载区域位于所述边梁下方,所述圆弧过渡区域一侧连接所述水平承载区域,另一侧连接所述边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承载区域上设置有安装条,所述安装条上远离地面的一侧形成有螺栓安装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安装槽为C型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条上还形成有穿线孔,所述穿线孔位于所述螺栓安装槽下方,且在所述安装槽和所述螺栓安装槽之间设置有加强支撑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穿线孔的横截面呈梯形。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板由第一型材、第二型材和第三型材拼接得到,所述第一型材包括第一平面区域以及固定在所述第一平面区域上的所述安装条,所述第二型材包括第二平面区域、第二曲面区域以及固定在所述第二平面区域上的所述安装条;所述第三型材包括第三曲面区域。
7.一种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底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水平承载区域上设置有安装条,所述安装条上远离地面的一侧形成有螺栓安装槽时,所述螺栓安装槽中安装有座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底部与所述安装条顶部之间安装有弹性缓冲垫。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底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车辆底架及轨道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跨域经济的发展,提高车辆载客能力越来越受重视。受既有线路的制约,在车辆限界不变前提下,设计具有上、下层地板的车辆,可有效提高车辆载客能力。然而车辆内部容纳空间有限,如果在现有车辆内部直接增加上层地板,将会给乘客带来压迫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底架,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车辆内部容纳空间有限,不宜直接在现有车辆内部直接增加上层地板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该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底架,包括边梁以及固定在两根所述边梁之间的地板,所述地板包括水平承载区域和圆弧过渡区域,所述水平承载区域位于所述边梁下方,所述圆弧过渡区域一侧连接所述水平承载区域,另一侧连接所述边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水平承载区域上设置有安装条,所述安装条上远离地面的一侧形成有螺栓安装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螺栓安装槽为C型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安装条上还形成有穿线孔,所述穿线孔位于所述螺栓安装槽下方,且在所述安装槽和所述螺栓安装槽之间设置有加强支撑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穿线孔的横截面呈梯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地板由第一型材、第二型材和第三型材拼接得到,所述第一型材包括第一平面区域以及固定在所述第一平面区域上的所述安装条,所述第二型材包括第二平面区域、第二曲面区域以及固定在所述第二平面区域上的所述安装条;所述第三型材包括第三曲面区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的该种车辆底架,水平承载区域的高度低于边梁,进而,车辆内部的空间不是由边梁到车顶之间的距离决定。在边梁到车顶距离确定的基础上,采用下凹式地板,既可有效传递垂向载荷,也预留空间便于上层地板的安装,从而增大了车辆结构内部容纳空间,提升车辆载客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包括上述车辆底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当所述水平承载区域上设置有安装条,所述安装条上远离地面的一侧形成有螺栓安装槽时,所述螺栓安装槽中安装有座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座椅底部与所述安装条顶部之间安装有弹性缓冲垫。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实施例的地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安装条和地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I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1中II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的座椅和地板之间的安装关系示意图;
图中:1、安装条;2、螺栓安装槽;3、穿线孔;4、卡接件;5、搭接件;6、座椅;7、弹性缓冲垫;8、地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底架,包括边梁以及固定在两根边梁之间的地板8。请参见图1,地板8包括水平承载区域和圆弧过渡区域。水平承载区域位于边梁下方,圆弧过渡区域一侧连接水平承载区域,另一侧连接边梁。
其中,“水平承载区域位于边梁下方”并不要求水平承载区域位于边梁的正下方,而仅仅是沿着竖直方向上,水平承载区域的高度低于边梁。该种车辆底架,水平承载区域的高度低于边梁,进而,车辆内部的空间不是由边梁到车顶之间的距离决定。在边梁到车顶距离确定的基础上,采用下凹式地板8,既可有效传递垂向载荷,也预留空间便于上层地板8的安装,从而增大了车辆结构内部容纳空间,提升车辆载客能力。
图1中,水平承载区域上设置有安装条1,并且安装条1上远离地面的一侧形成有螺栓安装槽2。在此基础上,可以将车辆的座椅6固定至螺栓安装槽2中,进而无需额外设置用于固定座椅6的结构,简化车辆底架的结构。其中,安装条1和水平承载区域对应的型材可以一体成型,进而便于该种车辆底架的制备。当然,安装条1也可以是额外安装至水平承载区域对应的型材上的。
其中,边梁和地板8之间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
图2中,螺栓安装槽2为C型槽。进而,在座椅6安装时,可以先将螺栓的头部安装至C型槽内。在此基础上,螺栓穿过座椅6之后通过螺母固定。当然,C型槽不构成对螺栓安装槽2的限制。
进一步的,请参见图2,安装条1上还形成有穿线孔3。进而,将座椅6安装至螺栓安装槽2之后,还可以在安装条1中布线,避免车辆内大量布线导致的安装维护不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穿线孔3的横截面呈梯形。该种情况下,安装条1的结构强度较大,便于安装条1上部座椅6的安装。其中,“穿线孔3的横截面”也即采用垂直于车辆前后方向的面去剖穿线孔3得到的截面。
其中,穿线孔3位于螺栓安装槽2下方,且在安装槽和螺栓安装槽2之间设置有加强支撑筋。图2中,加强支撑筋在螺栓安装槽2和穿线孔3之间形成稳定的三角支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地板8由第一型材、第二型材和第三型材拼接得到。其中,第一型材包括第一平面区域以及固定在第一平面区域上的安装条1。第二型材包括第二平面区域、第二曲面区域以及固定在第二平面区域上的安装条1。第三型材包括第三曲面区域。第一型材、第二型材和第三型材均可以一体成型得到。在此基础上,第三型材和边梁固定,第二型材和第三型材固定,第一型材固定在两个第二型材之间。可以根据车辆的结构,调节第一型材的数量。
请参见图3和图4,第一型材、第二型材和第三型材的两侧均形成有搭接件5或者卡接件4。进而,相邻的第一型材之间,第一型材和第二型材之间,以及第二型材和第三型材之间均通过上述提到的搭接件5或者卡接件4进行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包括上述提到的车辆底架。
除此以外,轨道车辆还包括座椅6。座椅6通过螺栓固定在螺栓安装槽2当中。其中,由于螺栓的位置可以沿着螺栓安装槽2的长度方向进行调节,因此座椅6的固定位置也可以调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座椅6底部与安装条1顶部之间安装有弹性缓冲垫7,请参见图5。通过该弹性缓冲垫7的设置,可以提高座椅6的舒适性,防止座椅6颠簸。
此处的弹性缓冲垫7可以为橡胶垫。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各种组合、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02019.8
申请日:2019-01-0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5(青岛)
授权编号:CN209581480U
授权时间:20191105
主分类号:B61D 17/10
专利分类号:B61D17/10;B61F1/00
范畴分类:32A;32G;
申请人: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66111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锦宏东路88号
发明人:张泽云;郑伟;郭志成;田洪雷;陶桂东
第一发明人:张泽云
当前权利人: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王莹;吴欢燕
代理机构:11002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轨道车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