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散热处理论文-杨苗

扩散热处理论文-杨苗

导读:本文包含了扩散热处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TC4钛合金,扩散热处理,金属间化合物,耐磨性

扩散热处理论文文献综述

杨苗[1](2019)在《扩散热处理对TC4钛合金表面Ni/Cu/Ni镀层磨损性能和耐蚀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钛及钛合金因其优良的性能而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的运输管道领域。但是,在钛合金石油井管道的接箍处,由于其热导率低,耐磨性差的缺点,容易发生粘结而影响钛合金的应用,目前主要是采用镀铜来改善其耐磨性和抗粘扣性能。但是,使用中发现Cu的耐蚀性较差,在服役过程中易被腐蚀,因此本文在TC4钛合金表面制备了Ni/Cu/Ni复合镀层,主要研究不同扩散热处理温度对TC4钛合金表面Ni/Cu/Ni复合镀层耐磨性和耐蚀性的影响,以及对比研究Ni/Cu复合镀层与Ni/Cu/Ni复合镀层耐磨性和耐蚀性。Ni/Cu复合镀层与Ni/Cu/Ni复合镀的耐磨性和耐蚀性对比研究结果为Ni/Cu/Ni复合镀比Ni/Cu复合镀层耐磨性稍差一些,但耐蚀性更好。TC4钛合金表面Ni/Cu/Ni复合镀层分别在不同温度热处理3 h后,镀层中的Cu、Ni、Ti原子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扩散,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Cu、Ni、Ti原子迁移量增大,因扩散而产生的过渡层也变厚。在600℃至800℃的热处理温度范围内,Ni/Cu/Ni复合镀层中先后生成固溶体Cu_(3.8)Ni、金属间化合物Ni_3Ti、CuTi、Cu_2Ti、Ti_2Ni、Cu_4Ti_3。由于生成的固溶体和金属间化合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复合镀层的表面粗糙度降低,表面显微硬度升高。由摩擦磨损实验结果得到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形成的固溶体与金属间化合物的种类和数量都增加,产生固溶强化和弥散强化,扩散过程生成的Ti-Ni系金属间化合物与Ti-Cu系金属间化合物均有比较高的硬度,这些化合物的结合能够有效地提高复合镀层的硬度,从而提高复合镀层的耐磨性。电化学测试和浸泡腐蚀实验得到的动电位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以及腐蚀形貌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复合镀层表面组织的空隙变小,对腐蚀性离子的渗透造成阻碍,同时由于难溶性金属间化合物种类和数量的增加,提高了镀层的耐蚀性。(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9-04-18)

史振学,骆宇时,刘世忠[2](2019)在《涂层扩散热处理工艺对DD6单晶高温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870℃/6 h涂层扩散热处理工艺对第二代镍基DD6单晶高温合金(简称DD6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870℃/6 h涂层扩散热处理工艺处理后,DD6合金的显微组织、760℃拉伸性能、980℃/250 MPa持久性能、700℃高周疲劳性能无明显变化。DD6合金760℃拉伸断裂类型为准解理断裂,980℃/250 MPa持久断裂类型为韧窝断裂,700℃高周疲劳断裂类型为准解理断裂。涂层扩散处理没有改变DD6合金的断裂机制。(本文来源于《有色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9年02期)

杨文慧,牟仁德[3](2019)在《热处理温度对热障涂层微观形貌及元素互扩散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提高热障涂层抗氧化性能,并减小二次反应区的形成。方法采用真空电弧离子镀技术在二代单晶高温合金DD32表面制备NiCoCrAlYHf(HY5)金属粘结层,分别在870℃及1000℃下进行真空扩散处理,利用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EB-PVD)技术制备氧化钇部分稳定氧化锆(YSZ)陶瓷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探针(EPMA)以及能谱(EDS)等测试方法,研究高温循环氧化过程中热障涂层的微观形貌、成分及扩散机制,同时计算了1、125 h氧化时间下Al元素互扩散系数。结果经过1000℃热循环、1000℃热处理的涂层氧化质量增量的绝对值较小,氧化速率常数为7.21×10-4,抗循环氧化性能较好。1100℃热处理试样,从涂层表面到基体方向Ni、Al、Cr等元素分布都比较均匀,在涂层与基体界面处,元素含量变化较为平滑。870℃热处理试样,Ni等元素质量分数分布不均,在涂层与基体界面处元素含量陡然变化,元素均质化程度低。Al元素扩散系数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粘结层与高温合金之间的元素扩散程度加剧,Al元素扩散系数减小。经过125h循环氧化,粘结层/基体界面出现互扩散区,互扩散区局部区域富Cr,Al含量低。循环氧化250 h后,热障涂层试样扩散区下方有拓扑密堆相TCP析出,形成二次反应区SRZ。真空扩散温度为870℃的试样,二次反应区更加明显。结论金属粘结层在1000℃下进行真空热处理可以有效提高涂层的抗氧化性能。涂层内部元素均质化程度高,Al元素扩散速率慢。同时,扩散区宽度较小,二次反应区不明显。(本文来源于《装备环境工程》期刊2019年01期)

余海军,刘楚明,朱戴博,韩坦[4](2017)在《Cu-2.7Be合金均匀化热处理及扩散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及X射线衍射分析手段研究Cu-2.7Be合金的铸态以及均匀化过程中的显微组织、相演变规律,确立Cu-2.7Be合金的均匀化制度。并从理论出发,研究该合金的扩散动力学过程,建立Cu-2.7Be合金的均匀化扩散方程。结果表明:铸态Cu-2.7Be合金内存在严重的枝晶偏析,其物相组成为α、β和γ,均匀化后室温水冷样品的相组成为α和β,而随炉冷样品的相组成为α和γ;当均匀化温度由750℃升至800℃时,合金枝晶偏析的消除加快;在800℃下均匀化20 h后样品的枝晶偏析基本消除,考虑到材料的后续可加工性确定最佳的均匀化工艺为800℃×20 h随炉冷。建立Cu-2.7Be合金均匀化时间t与枝晶间距(2L)、均匀化温度T之间的关系,即t=7 075.76L2exp(23 529.47/T),由此式得到的理论均匀化制度(800℃×23 h)与实验所得结果基本吻合。(本文来源于《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7年04期)

林飞,田雅馨,李仟姗,王飞[5](2016)在《挤压态AZ31镁合金扩散焊及焊后热处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AZ31镁合金作为研究材料,首先对AZ31镁合金板材进行退火温度300℃、保温时间30min的焊前预处理,将预处理后的AZ31镁合金进行扩散连接,之后对焊接接头进行焊后热处理。结果表明:扩散连接工艺参数为真空度15Pa、压力l0MPa、温度470℃、保温时间90min时,接头剪切强度达到最大值41.32MPa。焊后热处理能显着提高AZ31镁合金焊接接头强度,将工艺参数为470℃×90min扩散焊接后的试样进行350℃×5h的焊后退火,接头的剪切强度进一步提高到49.29MPa,提升了20%左右。(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6年21期)

田雅馨[6](2016)在《挤压态AZ31镁合金扩散焊及焊后热处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镁合金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在工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但由于镁合金的熔点较低、线膨胀系数较大,采用传统的焊接技术难以得到良好的焊接接头。扩散连接是一种先进的焊接方法,它能够有效地减少传统焊接所产生的气孔、裂缝和焊接变形等缺陷。因此对镁合金扩散焊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本文主要对挤压态AZ31镁合金进行真空扩散焊接实验研究。在焊接实验前对挤压态AZ31镁合金进行了退火预处理,后对其进行焊后退火热处理。采用万能试验机、电子显微镜、硬度仪等设备多方位探究不同温度和时间在焊接与热处理过程中对接头剪切强度、显微组织、界面成分、界面缺陷、断口形貌和显微硬度的影响规律。晶粒的细化对后续的扩散连接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温度200℃-500℃和时间15min-60min的条件下,研究不同温度和时间对AZ31镁合金退火显微组织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加热温度和时间对晶粒尺寸共同起作用,当加热温度较高时,可以快速形核完成再结晶;当温度较低时,形核速度较慢,则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得到显着的细化效果。经过多组实验发现相对较佳的退火参数为300℃×30min,晶粒尺寸从18.67μm细化到11.09μm,细化率达到40.6%。对在相对较佳的退火参数下预处理后的AZ31镁合金进行扩散焊实验,在真空度15Pa,压力10MPa的条件下,探究不同时间和温度对其接头性能的影响。经过多组实验发现相对较佳的扩散连接参数为470℃×90min,接头强度达到41.32MPa。对接头进行微观分析,结果表明:接头处存在机械咬合和显微孔洞的缺陷,导致镁合金元素的含量在接头处减少。接头的断口呈韧窝为主的混合型断口,同时接头处的显微硬度值为72.8HV。为消除AZ31镁合金扩散焊的残余应力,提升其接头性能,对工艺参数为470℃×90min的扩散焊试样进行焊后热处理,温度为310℃-390℃,时间为1h-5h。结果表明:试样经过350℃×4h处理后的效果最为明显,接头强度从41.32MPa提高到49.29MPa。微观观察和能谱分析表明在焊后热处理过程中镁元素进一步扩散,与未经处理的试样相比,接头处界面缺陷减少,断口韧窝数目明显增加,同时接头处硬度值有所提高。(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6-05-01)

李晨希,谢志敏,张甲,栾胜家[7](2015)在《真空热处理对热障涂层组织形貌及元素扩散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真空热处理对CoNiCrAlY涂层组织形貌及元素扩散的影响,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HVOF)设备在镍基高温合金基体上制备了CoNiCrAlY涂层.对部分样品进行真空热处理,利用大气等离子喷涂8YSZ陶瓷层.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散谱仪(EDS)等分析了热障涂层的相组成、微观组织、元素扩散与热震性能,研究了真空热处理对热障涂层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热处理后,CoNiCrAlY涂层颗粒间界面消失且涂层发生均质化;涂层与基体界面处元素发生扩散;热障涂层的抗热震性能提高.(本文来源于《沈阳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江海涛,阎晓倩,刘继雄,曾尚武,段晓鸽[8](2015)在《钛-钢爆炸复合板热处理过程中的扩散行为及数学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俄歇电子能谱分析仪和拉剪实验,研究了不同的热处理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对钛-钢爆炸复合板界面组织特征和性能的影响。热处理温度为750、850、950℃,保温时间为30、60、120 min。结果表明:热处理过程加速了组织转变和界面元素扩散。界面元素扩散主要形成的化合物为Ti C和Ti-Fe金属间化合物(Fe2Ti/Fe Ti)。随着温度的升高,界面扩散层厚度增加,复合板剪切强度下降。根据实验数据,提出了界面扩散层厚度和剪切强度与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的函数关系。(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5年04期)

刘林涛,李争显,华云峰,杜继红,杨晨曦[9](2015)在《热处理气氛对ZrO_2活性扩散障/NiCrAl涂层界面反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ZrO2活性扩散障的形成机制,采用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技术(EB-PVD)在DD5镍基高温合金表面分别沉积ZrO2先驱层与NiCrAl涂层,分别在真空条件和大气条件下对试样进行温度为700,800及900℃,时间为5h的高温热处理。分析了试样的截面形貌、扩散反应区厚度以及ZrO2/NiCrAl涂层界面处的元素分布,并研究了热处理气氛对ZrO2/NiCrAl涂层界面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条件更有益于界面反应的进行,并发现经过900℃热处理5h后,ZrO2活性扩散障/NiCrAl涂层界面之间形成了致密的Al2O3阻挡层;而在大气气氛下,NiCrAl涂层中部分Al元素向表面扩散形成氧化膜,从而影响了ZrO2/NiCrAl涂层的界面反应。(本文来源于《中国表面工程》期刊2015年02期)

文娇,刘畅,俞文杰,张波,薛忠营[10](2014)在《热处理中Si/SiGe/Si界面互扩散》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高分辨率X射线衍射(HRXRD)和拉曼光谱(Raman spectrum)研究了由扩散引起Si/Si Ge/Si异质结中Si/Si Ge异质界面互混的现象。结果表明:应变弛豫前Si/Si Ge异质界面互混程度随热载荷的增加而增强;Si/Si Ge异质界面的硼(B)浓度梯度抑制了界面互扩散。总之,Si/Si Ge互扩散作用越强诱发Si/Si Ge异质界面越粗糙,从而导致器件性能恶化。(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扩散热处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了870℃/6 h涂层扩散热处理工艺对第二代镍基DD6单晶高温合金(简称DD6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870℃/6 h涂层扩散热处理工艺处理后,DD6合金的显微组织、760℃拉伸性能、980℃/250 MPa持久性能、700℃高周疲劳性能无明显变化。DD6合金760℃拉伸断裂类型为准解理断裂,980℃/250 MPa持久断裂类型为韧窝断裂,700℃高周疲劳断裂类型为准解理断裂。涂层扩散处理没有改变DD6合金的断裂机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扩散热处理论文参考文献

[1].杨苗.扩散热处理对TC4钛合金表面Ni/Cu/Ni镀层磨损性能和耐蚀性能的影响[D].长安大学.2019

[2].史振学,骆宇时,刘世忠.涂层扩散热处理工艺对DD6单晶高温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J].有色金属材料与工程.2019

[3].杨文慧,牟仁德.热处理温度对热障涂层微观形貌及元素互扩散的影响[J].装备环境工程.2019

[4].余海军,刘楚明,朱戴博,韩坦.Cu-2.7Be合金均匀化热处理及扩散动力学研究[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17

[5].林飞,田雅馨,李仟姗,王飞.挤压态AZ31镁合金扩散焊及焊后热处理研究[J].热加工工艺.2016

[6].田雅馨.挤压态AZ31镁合金扩散焊及焊后热处理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

[7].李晨希,谢志敏,张甲,栾胜家.真空热处理对热障涂层组织形貌及元素扩散的影响[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15

[8].江海涛,阎晓倩,刘继雄,曾尚武,段晓鸽.钛-钢爆炸复合板热处理过程中的扩散行为及数学模型[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5

[9].刘林涛,李争显,华云峰,杜继红,杨晨曦.热处理气氛对ZrO_2活性扩散障/NiCrAl涂层界面反应的影响[J].中国表面工程.2015

[10].文娇,刘畅,俞文杰,张波,薛忠营.热处理中Si/SiGe/Si界面互扩散[J].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2014

标签:;  ;  ;  ;  

扩散热处理论文-杨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