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淡泊名利的议论文
2022-10-24阅读(383)
问:庄子怎样淡泊名利的事例
- 答:庄子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庄子 秋水》)
庄子此时面临着这样的选择:前面是清波粼粼的濮水以及水中从容不迫的游鱼,背后则是楚国的官位——两者巨大的差距使这道选择题看起来十分容易。但是大概楚威王也知道庄子的脾气,所以用了一个“累”字,只是庄子要不要这种“累”?多少人在这种“累”中体味到权力给人的充实感和成就感?这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庄子持竿不顾。
濮水的清波吸引了他,他无暇回头看身后的权势。他那么不经意地推掉了在俗人看来千载难逢的发达机遇。他把这看成了无聊的打扰。他只问了两位衣着锦绣的大夫一个似乎毫不相关的问题:楚国水田里的乌龟,它们是愿意到楚王那里,让楚王用精致的竹箱装着它,用丝绸的巾饰覆盖它,珍藏在宗庙里,用死来换取“留骨而贵”呢,还是愿意拖着尾巴在泥水里自由自在地活着呢?两位大夫此时倒很有一点正常人的心智,回答说:宁愿拖着尾巴在泥水中活着。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这个故事,即便不是客观的历史事实,至少是庄子的心灵真实的反映。它体现了庄子超凡脱俗的大智慧中生长出来的清洁的精神,又由这种清洁的精神滋养出拒绝诱惑的惊人内力。庄子的这种坚持,让我们知道精神可以达到的高度,更提醒我们:精神是有贞操的。事实上,庄子的行为,确实使一代代“学而优则仕”的读书人,在取得世俗的成功的同时,内心里总存有秘而不宣的羞耻感。
问:淡泊名利的事例论据40字
- 答:1、陶渊明,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他不仅诗文非常有名,而且他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不为五斗米折腰。
2、居里夫人,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她一生获得各种奖金10次,各种奖章16枚,各种名誉头衔107个,却全不在意。
3、钱钟书,终生淡泊名利,甘于寂寞,他谢绝所有新闻媒体的采访。
4、介之推,出自《左传》中的《晋公子重耳之亡》重耳继位后犒赏诸臣,别人都急着表彰自己的功劳,而介之推从不言功劳。
5、诸葛亮,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躬耕数载,隐居南阳,怀才于身,静候明主。
6、左宗棠,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7、周恩来,一生坦荡无私,淡泊名利,一心为公,鞠躬尽瘁。
8、莱特兄弟,虽为世界知名人物,但他们却完全没把声名放在心上,只是默默地工作,不写自传,不参加无意义的宴会,从不接待新闻记者。
9、庄子,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10、孔子,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答:居里夫人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去当玩具。她一如既往,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离开了她心爱的实验室。
问:淡泊名利的庄子
- 答:庄子有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就是关于有用无用的讨论。看见一棵大树因为无用而免受刀斧之灾,他就告诉他的弟子人在激荡的政治变革中保存自己的方法莫过于“无用”,到朋友家做客,朋友为款待他就杀了家里那只不会叫的大雁,弟子就问他这只大雁因为无用而被杀又该做何解释?庄子就说,所谓的无用之用是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应当适时而变,不拘于形式。社会对自己有益了,凭借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无不可,这是有用;社会对自己不利了,凭借个体又无回转之力不如貌似“无用".庄子看待名利其实是很坦然的,名利来了,不恐惧亦不惊喜,接受就是了;没有那就尽情遨游于自己的精神世界,与自己并无损失。《庄子》此书是把双刃剑,把握好了,对个人的发展很有好处,把握不好可能让自己变得颓废、无理想,这实在是违背了他的原本意愿的。不过这本书的文采却是无可比拟的,很棒!
- 答:理想不能和名利划=,理想名利只是某些人的某些理想,理想包含名利,有些人追逐名利,有些人追求安逸,不一样,人必须要有理想这是人的一种寄托,一种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