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鱼腥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鱼腥草,等离子体,电感,毒性,黄酮,活性,基因。
鱼腥草论文文献综述
王文权,张雨佳,刘毅,刘军海[1](2019)在《鱼腥草中总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鱼腥草在我国分布广泛,总黄酮是其主要的活性成分。综述了鱼腥草中总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各种提取工艺的优缺点以及目前的研究热点,重点探讨了各种提取工艺的今后的发展趋势。通过比较一些提取方法的优缺点,目的在于为以后相关研究提供便利。同时,简述了黄酮类化合物在饲料中的一些应用。(本文来源于《江西饲料》期刊2019年06期)
陈宏降,罗益远,刘佳楠,姚鑫,薛平[2](2019)在《ICP-MS分析鱼腥草不同部位中无机元素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鱼腥草地上部分和根茎中无机元素差异。方法:采用微波消解处理鱼腥草样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鱼腥草不同部位中Mg,K,Ca等27种无机元素含量,利用SIMCA-P 13. 0软件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果:27种元素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 998 6;精密度和重复性实验的RSD≤6. 0%;回收率在95. 12%~109. 48%,RSD≤6. 0%。鱼腥草样品中Mg,K,Ca和Fe含量较高,主成分分析(PCA)可将地上部分和根茎明显区分为两组。结论:本方法简便、灵敏、快捷,可用于鱼腥草样品的测定,不同部位中无机元素存在一定差异。(本文来源于《中国新药杂志》期刊2019年22期)
蔡红蝶,刘佳楠,陈少军,曹岗,陈宏降[3](2019)在《鱼腥草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鱼腥草为药食两用常用中药,为治疗肺痈之要药,是鱼腥草注射液等数十种中成药的原料药。其主要含有挥发油、黄酮、生物碱等成分,具有抗病毒、抗炎、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临床应用广泛,然而,其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尚不明确,2015年版《中国药典》尚无含有量测定项。本文对鱼腥草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其进一步研究、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中成药》期刊2019年11期)
李洁,郑小松[4](2019)在《基于网络分析的鱼腥草毒性作用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网络毒理学的方法预测并分析鱼腥草中主要活性物质的相关毒性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比较毒物基因组学数据库(the comparative toxicogenomics database,CTD)筛选出鱼腥草中6种有毒活性成分,并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服务器预测有毒活性成分的靶点信息,进而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了有毒活性成分-靶点互作网络以及靶点之间的互作网络。使用DAVID(the database for annotation,visualization and integrated discovery)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分析以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富集分析,得出了鱼腥草中有毒物质可能通过哪些通路对人体产生危害。结果研究结果显示,鱼腥草有毒活性成分对应的联系度最高的蛋白PTGS2、PRSS1、MAPT、SLC6A2等以及有毒活性成分可能通过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RIG-I样受体信号通路、mTOR信号通路引起过敏反应;可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还可能通过对细胞凋亡的调节引起其他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结论初步探究了鱼腥草的毒理机制,并预测了鱼腥草可能存在的毒性,并为预测中药成分的毒性以及探究毒性机制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来源于《沈阳药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范路路,侯林,刘苗苗,田景振[5](2019)在《鱼腥草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病毒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鱼腥草不同溶剂提取物体外抗手足口病毒(enterovirus type 71,EV71)、单纯疱疹病毒1型(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1,HSV-1)、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柯萨奇病毒B3型(coxsackie virus type B3,CV-B3)、柯萨奇病毒B5型(coxsackie virus type B5,CV-B5)的活性。方法采用细胞体外培养技术,建立不同病毒感染模型,用鱼腥草不同溶剂提取物进行治疗,通过细胞融合病变观察法以及MTT比色法检测得到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TI),以此判定其体外抗病毒活性。结果体外抗病毒试验结果证明,鱼腥草不同溶剂提取物对HSV-1、EV71抗病毒作用较强,对RSV、CV-B3、CV-B5的效果甚微或无明显作用。鱼腥草醇提物中黄酮类成分含量较高,抗病毒活性相对较高;30%,50%,75%乙醇提取物以及水提醇沉处理沉淀物对HSV-1的TI值分别是81.68,67.23,41.91,32.61,均高于阳性对照阿昔洛韦TI值23.43,显示鱼腥草水醇提取物抗HSV-1的活性较强;75%,50%,30%乙醇提取物对EV71的TI值分别是19.58,20.13,18.84,效果较为显着。结论研究证实鱼腥草提取物对HSV-1、EV71的抗病毒活性较高,可一定程度为临床应用鱼腥草治疗这2种病毒感染引发的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期刊2019年21期)
周美丽,范晓旭,杨春花,杨伟[6](2019)在《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野生和栽培鱼腥草的鉴别》一文中研究指出选野生和栽培鱼腥草样本各25个,分别从每个样本称取0.500 0g,用5.0mL硝酸和2.0mL过氧化氢按预设程序进行微波消解,制得样品溶液25.0mL,按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其中22种无机元素,以45Sc、72 Ge、103 Rh、159 Tb、175 Lu和209 Bi为内标,用混合标准溶液制得标准曲线,各元素的线性关系良好。在已知样本的基础上,按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率和精密度试验,测得回收率为82.0%~114%,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为0.20%~4.5%。对所测得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地理生长环境、种植技术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了野生和栽培鱼腥草中无机元素含量的差异。对50个鱼腥草样本×22个元素变量数据矩阵(50×22)进行主成分分析,其结果基本反映了无机元素与野生和栽培鱼腥草之间的关系,但不能进行准确的鉴别。进一步对50×22个元素变量数据通过逐步判别分析,筛选出具有显着作用的变量元素(Na、K、Cr、Se、Cd),建立了典型判别函数和线性判别函数模型,达到了两种不同类型鱼腥草的完全区分。为验证判别模型的可靠性,进行了回代检验和交叉验证,得到正确判别率为100%。据此认为应用ICP-MS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可实现野生和栽培鱼腥草的鉴别。(本文来源于《理化检验(化学分册)》期刊2019年11期)
罗春和,苏展勤,温刘发[7](2019)在《鱼腥草提取物对巴西龟生长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研究鱼腥草提取物对巴西龟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210只巴西小龟,随机分为7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水箱,每个重复水箱10只巴西龟。各组的3个重复分别置于上中下层,开展养殖试验,为期85d。七组处理龟分别饲喂7种试验饵料。7种试验饵料分别为在基础饵料基础上添加鱼腥草提取物0、200、400、800、1,600、3,200和6,400g/t。试验结果表明:各组的初始体重和死亡率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摄食量、增重和饵料系数均差异显着(P<0.05)。鱼腥草提取物在400g/t添加剂量时可提高巴西龟的摄食量;在400~1,600g/t添加剂量范围内可以提高巴西龟的增重,降低巴西龟的饵料系数。综上,鱼腥草提取物在巴西龟饵料中的适宜添加剂为400g/t。(本文来源于《中国动物保健》期刊2019年11期)
雷夏凌,林靖,邓雯,成金乐,杨威[8](2019)在《新型中药饮片鱼腥草破壁饮片的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鱼腥草属于药食两用的药物,鱼腥草破壁饮片为打破传统鱼腥草药材细胞壁达到粉碎级药粉,具有良好的抗内毒素作用,临床广泛应用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未来市场潜力巨大。但由于鱼腥草含有非毒性的马兜铃内酰胺成分,且鱼腥草注射液临床上的过敏性反应较多,加上破壁的技术处理方式,公众对其安全性的质疑一直存在。本研究除了通过考察鱼腥草破壁饮片对大鼠进行急性毒性、长期毒性外,还针对以上问(本文来源于《中国毒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毒理与安全性评价第四次(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1-15)
刘浩,唐红枫[9](2019)在《鱼腥草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 Thunb.)总黄酮提取率为考察指标,以芦丁为对照品,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设计对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温度及提取时间4因素进行优选。结果表明,将鱼腥草粉末与70%乙醇溶液进行1∶25混合,置于70℃恒温水浴箱中浸提90 min,此条件下鱼腥草总黄酮提取率为3.640%,为优化鱼腥草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提供了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21期)
张珍[10](2019)在《鱼腥草抗过敏食疗方》一文中研究指出鱼腥草能清热解毒、消肿疗疮、利尿除湿、消炎止痢。现代药理实验表明,鱼腥草还有抗皮肤过敏、抗菌、抗病毒、提高免疫力和利尿等作用。1.鱼腥草红枣汤材料:鱼腥草(干品)40克,红枣15粒。制作方法:先将鱼腥草洗净,红枣洗净切开。两者加水3000毫升入锅煮,大火煮沸,小火再煮20分钟,滤渣当茶饮。(本文来源于《农村百事通》期刊2019年21期)
鱼腥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鱼腥草地上部分和根茎中无机元素差异。方法:采用微波消解处理鱼腥草样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鱼腥草不同部位中Mg,K,Ca等27种无机元素含量,利用SIMCA-P 13. 0软件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果:27种元素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 998 6;精密度和重复性实验的RSD≤6. 0%;回收率在95. 12%~109. 48%,RSD≤6. 0%。鱼腥草样品中Mg,K,Ca和Fe含量较高,主成分分析(PCA)可将地上部分和根茎明显区分为两组。结论:本方法简便、灵敏、快捷,可用于鱼腥草样品的测定,不同部位中无机元素存在一定差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鱼腥草论文参考文献
[1].王文权,张雨佳,刘毅,刘军海.鱼腥草中总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进展[J].江西饲料.2019
[2].陈宏降,罗益远,刘佳楠,姚鑫,薛平.ICP-MS分析鱼腥草不同部位中无机元素差异[J].中国新药杂志.2019
[3].蔡红蝶,刘佳楠,陈少军,曹岗,陈宏降.鱼腥草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成药.2019
[4].李洁,郑小松.基于网络分析的鱼腥草毒性作用机制[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9
[5].范路路,侯林,刘苗苗,田景振.鱼腥草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病毒活性研究[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9
[6].周美丽,范晓旭,杨春花,杨伟.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野生和栽培鱼腥草的鉴别[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9
[7].罗春和,苏展勤,温刘发.鱼腥草提取物对巴西龟生长性能的影响[J].中国动物保健.2019
[8].雷夏凌,林靖,邓雯,成金乐,杨威.新型中药饮片鱼腥草破壁饮片的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C].中国毒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毒理与安全性评价第四次(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9].刘浩,唐红枫.鱼腥草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优化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9
[10].张珍.鱼腥草抗过敏食疗方[J].农村百事通.2019